APP下载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4-01-04冯敏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经颅功能障碍脑梗死

冯敏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济南 250031)

脑梗死是一种由脑动脉血流受阻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导致神经功能受损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 其中,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存在残肢运动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因此如何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有研究认为,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认知和运动功能,改善预后[2]。目前,临床上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认知康复训练,但疗效不佳,不仅耗时费力,还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担[3]。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型疗法,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 通过高频刺激患者大脑皮质,间接提高患脑兴奋性,改善脑功能,安全性高[4]。基于此,本研究选择该院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80 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患者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 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20 例;年龄44~68 岁,平均年龄(54.67±2.54)岁;BMI18.41~23.57 kg/m2,平均BMI(20.22±0.41)kg/m2;狭窄部位:椎动脉9 例,颈内动脉13 例,基底动脉10 例,大脑中动脉8 例。观察组中男22 例, 女18 例; 年龄42~68 岁, 平均年龄(55.21±2.48)岁;体质指数(BMI)18.36~23.49 kg/m2,平均BMI(20.19±0.38)kg/m2;狭窄部位:椎动脉8 例,颈内动脉14 例,基底动脉10 例,大脑中动脉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并自愿参加;(3)可接受定期随访;(4)均签署知情同意书;(5)近一个月内未接受其它研究治疗者。排除标准:(1)严重的肾功能不全者;(2)哺乳期女性;(3)患有恶性肿瘤疾病者;(4)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者;(5)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1)基础治疗。包括康复科常规护理、 常规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及作业治疗等。(2)认知训练。通过视觉追踪、大声、重复朗读等方式,锻炼患者的语言技能、注意力和记忆力;通过区分方向,闭眼描述治疗室中物体的位置,并说出位置的实践来练习患者的方向;通过玩趣味小游戏(摘子、拧螺丝、拼图),锻炼患者手眼协调和计算能力;按顺序给患者讲单词列表,并要求患者说出其他相似或不同种类的词语和近反义词等,锻炼患者的逻辑思维能力。1次/d,6 次/周,治疗2 周。

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使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仪(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090870,型号:Magneuro100),患者取坐位,使身体保持放松,将直径为12.5 cm 的磁刺激线圈与颅骨表面相切,刺激点为健侧头颅顶部M1 区,刺激频率为1 Hz,强度为80%RMT,20 个脉冲为一个序列,每次治疗30 个序列,然后将线圈放在左额叶前部外侧并与治疗部位头皮相切,刺激频率为1 Hz,强度为80%RMT,治疗5 s 后休息20 s 为1 组,30 次/组。2 次/d,上下午各完成1 次,共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 治疗后,根据简易智力量表(MMSE)及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情况进行判定。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完全消失,MMSE 评分>29分,FMA 评分>96 分为显效;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明显改善,MMSE 评分27~28 分,FMA 评分84~95 分为有效;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不变化甚至更加严重,MMSE 评分22~26 分,FMA 评分<51 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认知功能。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综合评价,该量表共8 个维度,满分3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3)肢体运动功能。治疗前后,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综合评价,该量表共50 项,上肢33 项,下肢17 项,得分为0~100 分。 严重运动障碍:≤50 分。明显运动障碍:51~84 分。 中度运动障碍:85~95 分。轻度运动障碍:96~99 分, 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MoCA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组别注意与集中治疗前 治疗后执行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记忆治疗前 治疗后语言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16.04±3.86 15.97±3.84 0.081 0.935 21.16±4.65a 26.53±4.95a 5.001 0.000 15.88±3.82 15.94±3.85 0.070 0.944 21.26±4.67a 26.69±4.93a 5.057 0.000 16.15±3.92 16.03±3.87 0.138 0.891 20.72±4.73a 26.84±4.96a 5.647 0.000 16.14±3.96 16.25±3.99 0.124 0.902 21.83±4.92a 26.98±4.96a 4.662 0.000组别视结构技能治疗前 治疗后抽象思维治疗前 治疗后计算治疗前 治疗后定向力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16.03±3.83 15.89±3.78 0.165 0.870 20.96±4.62a 26.71±4.93a 5.383 0.000 15.97±3.88 16.04±3.92 0.080 0.936 21.08±4.59a 27.01±4.95a 5.556 0.000 16.02±3.81 16.09±3.85 0.082 0.935 21.22±4.63a 26.98±4.96a 5.369 0.000 16.04±3.91 15.97±3.84 0.081 0.936 21.11±4.70a 26.88±4.83a 5.415 0.000

2.3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FMA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FMA 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52.13±3.24 52.21±3.32 0.109 0.913 64.31±5.11 73.82±6.49 7.281 0.000 12.732 18.748 0.000 0.000

3 讨 论

脑梗死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组织坏死的疾病,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认、视空间障碍、失语等,其发病率高,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5%[6]。 另外,该病发病突然、进展快、病程长且恢复较慢,患者发病后常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治疗,极易造成神经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存在巨大威胁[7]。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恢复期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如果治疗及时,则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强化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上针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认知康复训练,但疗效不佳,不仅耗时费力,还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担[8]。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MoCA、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安全可靠。分析原因为,重复经颅磁刺激为非侵入性神经调节手段,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具有节律性强、对大脑皮层双向调节、操作简单、无创伤等优点。其通过与头骨切向放置的线圈释放大量电荷,改变磁场,提高神经元兴奋性,在头骨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起到促进脑功能修复的作用[9]。患者发生脑梗死后,会出现局部脑组织损伤,局部脑血容量减少,慢性缺血缺氧状态,脑细胞坏死等,影响患者认知功能。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中的磁信号可以刺激大脑皮层,提高神经元兴奋性及突触可塑性,构建新的传导通路, 使患者受损的神经系统功能得到有效修复。同时还能刺激大脑皮层,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代谢,拯救垂死细胞,减轻脑损伤,调节脑组织中神经因子的表达,保护神经细胞。此外,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是对患者进行重复性、规律性的经颅磁刺激,在刺激过程中, 刺激技术可调节大脑半球运动皮层兴奋性,激活右侧皮层下额叶皮层的突触活动和神经元重塑,每次刺激后,效果会累积,累积次数越多,产生的生物放大效应越大,对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改善就越大[10]。但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还存在一定不足,且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未对远期并发症进行观察,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后续还需要完善试验设计,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

综上所述,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且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经颅功能障碍脑梗死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