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拿大露天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2024-01-04张潇卓

中国煤炭 2023年12期
关键词:阿尔伯露天煤矿加拿大

倪 坤,刘 闯,张潇卓

(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100029)

加拿大煤炭资源总量位列世界第16位,是国际煤炭市场第四大炼焦煤出口国,大部分煤炭资源适合露天开采,99%以上的煤炭产量来自露天开采。该国煤炭总产量在过去的51年里经历了上升、稳定和下降阶段,但露天煤炭开采占比在2000年后始终稳定在99%以上;露天煤炭开采工艺以单斗卡车和吊斗铲倒堆为主,开采装备大型化且来自国外顶级采矿装备制造公司;加拿大联邦政府从国家层面提出“绿色采矿倡议”和“清洁增长计划”等,各省/领地政府负责制定和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省/领地有关部门负责露天煤矿项目环境评估,露天煤矿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是不能低于原有生态水平,露天煤矿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了矿区原有的生态环境。研究加拿大露天煤炭资源开发模式、开采工艺选择、装备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可以对我国露天煤矿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加拿大煤炭资源储量及分布特点

1.1 煤炭资源总体情况

加拿大含煤地层大多是中生代白垩纪,含煤地区的地貌分为3种:西部为山区,一般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断层较多,但埋藏浅、煤质好,主要煤种为烟煤;中部为丘陵地带,地质条件变化较小,煤质稍差,主要煤种为次烟煤;东部为平原区,赋存比较稳定,埋藏较深,主要煤种为褐煤。目前加拿大可查在产煤矿以露天煤矿为主。

加拿大煤炭资源丰富,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2021年,加拿大煤炭资源探明储量65.82亿t,约占全球煤炭储量的1%,排全球第16位。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阿尔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煤炭资源占加拿大全国的95%以上;其他省份资源量较少或勘探程度不足,如新斯科舍省、新不伦瑞克省和育空领地[1]。

1.2 主要煤田资源及煤质

加拿大主要煤田是西部的阿尔伯塔煤田、中部和大平原区的萨斯喀彻温煤田、滨海的锡德尼煤田等。

(1)阿尔伯塔煤田。阿尔伯塔煤田煤炭资源量约1 340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以上,约占全国硬煤资源量的90%。阿尔伯塔煤田于1793年被发现,分布在阿尔伯塔省南半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处偏僻,远离东部工业区。目前该煤田年产量在500万t以上,主要煤种为炼焦煤,大部分供应出口[1-3]。

(2)萨斯喀彻温煤田。萨斯喀彻温煤田资源量为1 100亿~1 200亿t。该煤田分布在大平原南部,面积约6 000 km2。该煤田煤种为褐煤,煤田内有8个可采煤层,厚度2.4~4.8 m[1-3]。

(3)锡德尼煤田。锡德尼煤田资源量约27亿t,是新斯科舍省主要开采煤田之一,煤田被浅海沉积物分为4个含煤区:莫里印、格拉斯贝伊、林根-维克托里亚和锡德尼含煤区。该煤田煤种为烟煤,约有40个煤层,其中10~12煤层具有1~2 m的可采厚度[1-3]。

2 加拿大露天煤矿煤炭开采发展现状

2.1 近51年露天煤矿煤炭产量由增长到下降

加拿大煤炭生产以露天开采为主,近51年露天煤矿产量经历了上升、基本稳定、下降3个阶段,露天煤矿产量占比不断增长到99%以上后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

(1)1971-1999年。这段时期,加拿大煤炭总产量在露天煤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的带动下增长了3.3倍,而露天煤矿煤炭产量则增加了4.1倍,占比提高了13.8个百分点、达到97.8%,其中1997-1999年的3年间,加拿大露天煤矿煤炭产量均在7 000万t/a以上,露天煤矿煤炭产量占比增加了3个百分点。

(2)2000-2018年。这段时期,加拿大煤炭总产量和露天煤矿产量规模处于基本稳定阶段,煤炭总产量和露天煤矿煤炭产量基本稳定在6 000万~7 000万t/a 之间、露天煤矿煤炭产量占比在99%以上。2003年,受煤炭退出政策、国内动力煤需求下滑影响,煤炭产量达到阶段性低谷,此后因出口扩大和炼焦煤产量增加,煤炭产量略有回升[4]。

(3)2019年至今。2019年起,加拿大煤炭总产量和露天煤矿煤炭产量均进入下降阶段,降低到6 000万t/a以下,主要是受传统燃煤电力退出政策的影响,而露天煤矿煤炭产量的占比依然保持在99%以上。1971—2021年加拿大煤炭产量和露天煤矿生产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1971-2021年加拿大煤炭产量和露天煤矿生产情况

对应煤炭资源的赋存地区,加拿大煤炭产量主要集中在不列颠哥伦比亚、阿尔伯塔和萨斯克彻温3个省,2021年这3个省的煤炭产量占比分别为62%、21%和17%。

2.2 大型露天煤矿在生产结构中占优势

加拿大大型露天煤矿煤炭产量在生产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2021年,加拿大有生产煤矿24处,其中露天煤矿22处。其中年产量≥400万t/a的露天煤矿煤炭产量占比88.91%,数量占比仅为36.3%;年产量<400万t/a的露天煤矿煤炭产量占比11.09%,数量占比为63.7%。年产量≥800万t/a的2处露天煤矿煤炭产量占比已达1/3,年产量≥500万t的3处露天煤矿煤炭产量占比达到近45%,如图2所示。

图2 2021年加拿大各类露天煤矿分布情况

2.3 露天煤矿生产效率总体上升

近35年加拿大生产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业人员数量总体呈现减少态势。根据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和加拿大统计局资料,1985-2021年加拿大煤炭开采生产效率提高58.9%,经历了由低到高、逐渐稳定的变化过程;从业人员减少了近37.7%,经历了由多到少、逐渐稳定的变化过程;生产效率由1985年的约5 500 t/工提高到2004年的约15 000 t/工,然后在2015-2021年逐渐稳定在8 000~10 000 t/工之间;从业人员由1985年的约11 100人减少到2004年的约4 500人,然后在2015-2021年逐渐稳定在6 000~7 000人之间。1985-2021年煤矿生产效率和从业人员数量变化如图3所示。

图3 1985-2021年煤矿生产效率和从业人员数量

3 加拿大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和技术装备特点

3.1 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和装备先进

3.1.1 开采工艺以单斗卡车和吊斗铲倒堆为主

加拿大煤炭资源赋存条件较好,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先进,适合露天开采的煤炭资源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赋存条件较为复杂的优质烟煤和赋存条件相对简单的次烟煤和褐煤。烟煤资源主要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和阿尔伯塔2省,大多采用单斗-卡车开采工艺和吊斗铲倒堆工艺,多台阶工作面同时开采多个煤层。对于表土和非固结性覆盖层的剥离使用吊斗铲、前装机、液压铲和推土机完成,保存剥离的表土以便复垦时使用;对于固结性坚硬覆盖层先采用履带式钻车打眼放炮,然后使用液压挖掘机、前装机进行采装,装入150、180 t自卸式卡车。次烟煤和褐煤主要位于萨斯克彻温省,主要采用吊斗铲倒堆开采工艺。

3.1.2 露天煤矿开采多使用大型进口装备

加拿大露天煤矿装备全部依靠进口,多数为卡特彼勒、小松等美国和日本品牌;装备水平先进,露天煤矿开采和运输等主要工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用人少、成本低、效率高。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福丁河煤矿(Fording River Mine)是加拿大第一大露天煤矿,2021年生产煤炭840万t,主要煤种为炼焦煤。福丁河煤矿隶属于泰克集团,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南部的埃尔克河地区,主要采用吊斗铲、电铲和卡车作业来剥离覆盖层,主要装备包括4台美国P&H公司的P&H 4100和P&H 2800电铲、3台美国马里恩公司的301-M和351-M电铲、美国卡特彼勒793C卡车及日本小松830E和930E卡车组成的运输车队、1台日本日立的EX3500液压采矿挖掘机、3台美国久益环球公司的勒图尔勒(LeTourneau)轮式装载机等。

萨斯克彻温省的埃斯特万煤矿(Estevan Mine)是加拿大第五大露天煤矿,2021年生产煤炭430万t,主要煤种为褐煤。埃斯特万煤矿隶属于威斯特摩兰矿业公司(Westmoreland Mining),位于萨斯克彻温省东南部,采用铲运机剥离表土,吊斗铲倒堆,装载机进行煤炭采装,矿用卡车运输,推土机进行土地平整,主要装备包括美国卡特彼勒公司、马里恩公司和P&H公司生产的BE2570W、BE1570W、Marion8750、P&H1920、P&H2355等型号的吊斗铲、推土机和矿用卡车等;在原有煤炭运输车队管理系统(FMS)的基础上,增加了卡特彼勒公司矿山之星系统(Mine Star),使单班产量提高10%~40%。

3.2 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提高露天煤矿整体效能

加拿大露天煤矿主要的技术创新在于测量、钻孔、采装、运输等生产环节推广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5-6]。

(1)测量验收。GPS系统广泛应用于煤炭储量计算、运输道路和采场定位、排土场台阶测绘等领域,替代传统的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具有精度高、用人少、重量较轻、携带方便、容易操作以及不受气候和地形条件限制的优点。

(2)钻机定位。GPS系统将提高钻孔定位精确度,提高爆破效果,降低炸药单耗,节约爆破费用。同时减少钻机超钻或欠钻,提高爆破质量。

(3)坡度保持。该系统可以使采装设备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帮助铲斗位置与物料采装作业相匹配,降低含矸率,改善露天煤矿采场底部形态。

(4)卡车定位。矿用卡车和破碎站、采场、排土场、电铲、运输道路的空间位置关系均可以通过GPS系统进行确定,通过建立基于GPS的卡车调度系统,以卡车排队时间最少、电铲装载效率最高、作业循环时间最短为目标,做出最优设备调度决策。

4 加拿大露天煤矿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典型案例

加拿大注重矿业的可持续与绿色发展,采矿业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是“不能低于原有生态水平”;联邦政府启动“绿色采矿倡议”,鼓励矿山企业开展绿色开采技术创新,提升矿山生态环境;规定煤炭生产企业是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单位,在开采煤炭的同时,要努力将环境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煤炭生产企业在建设、生产、闭坑、复垦的各个阶段都必须严格遵守地方政府的生态环保法规要求;生态环保要求涵盖露天煤矿开采的全生命周期[7-14]。

4.1 露天煤矿环境保护体系完整、法律法规完善

加拿大露天煤矿环境监管体系完整,包括联邦政府机构和省/领地政府两级机构,联邦政府矿业部和自然资源部主要负责联邦层面露天煤矿环保和复垦工作的协调与推进,省/领地政府机构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4.1.1 国家“绿色采矿倡议”推动采矿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矿业发展过程中,加拿大特别注重矿业的可持续与绿色发展。在矿山环境治理方面,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和采矿创新委员会于2009年联合制定并启动了“绿色采矿倡议”,鼓励矿山企业开展绿色开采技术创新,提升矿山生态环境;通过建立“国家遗弃/废弃矿山倡议”(NOAMI)机制,推动行业企业、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当地居民开展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化解采矿活动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推进社会向可持续发展迈进;加拿大矿业协会(MAC)牵头制定“迈向可持续的矿业”(TSM)的指标体系,该体系规定相关矿山企业应按照承诺履行生态环保责任;加拿大勘探与开发者协会制定“卓越的环境勘探+”(Excellence in Environmental Exploration Plus)框架,优异的环保勘探活动,为勘探开发企业开展矿山勘查活动提供了履行生态环保责任的框架。

4.1.2 法律法规要求新建和在产矿山提交环境恢复计划

加拿大联邦政府没有专门的矿业法,与矿业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由各省/领地政府负责制定和执行。地方政府有关矿业的法律法规,一般规定所有矿山企业必须提交全生命周期的矿山复垦计划,包含矿山闭坑阶段。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为例,其与矿山最密切的法律法规有《矿业法》《环境评估法》《废料管理法》和《水管理法》。该省能源、矿山和低碳创新部(EMLI)为省内区域的矿山项目,如矿物和煤炭勘探以及砂矿、砂石、工业采石场等,制定了各种矿山场地的关闭和复垦计划的指南,全称是“区域关闭和复垦计划指南”,目的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给矿山经营者提供申请采矿许可证所需要的关于采场关闭和复垦计划的信息;二是与信息要求一致的省级监管机构框架;三是确保关闭和复垦计划在矿山勘探和开发的全过程得到实施等。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能源、矿山和低碳创新部(EMLI)下设6个区域办公室,负责根据所辖区域矿山企业提交的矿山复垦计划和年度复垦报告对其日常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1.3 国家遗弃/废弃矿山工作机制推动废弃矿山恢复

为解决现存无主废弃矿山的管理问题,加拿大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于2002年建立了NOAMI机制,主要是采用行业企业、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当地居民等开展多方合作的模式。该机制主要通过研究分析加拿大遗弃/废弃矿山相关法律、政策和计划框架等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不直接资助或开展遗弃/废弃矿业场地清理和修复工作;同时,还通过举办论坛,为各方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面临的障碍及补救措施。加拿大遗弃/废弃矿山的协同管理机制如图4所示。

图4 遗弃/废弃矿山的协同管理机制

在加拿大,各省/领地政府负责本地区遗弃/废弃矿山的管理工作,北方领地的废弃矿山由联邦政府管理。NOAMI机制是联邦政府和各省/领地政府协调开展全国废弃矿山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4.2 露天煤矿环境保护原则明确、生态恢复贯穿开采活动全过程

加拿大对露天煤矿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的原则要求,制定了全流程土地复垦制度,通过对新建、在产、废弃煤矿的分类管理,实现绿色矿山的发展目标。

4.2.1 不能低于原有生态水平是露天煤矿环境保护的原则

加拿大露天煤矿环境保护的总体原则是“不能低于原有的生态水平”。露天煤矿闭坑后的复垦并不一定必须恢复原貌,而是因地制宜,根据原有的生态要求和采后的地貌条件进行综合治理。如,部分露天矿山将排土场削坡平整后打造成矿山公园,供当地原有居民回迁使用;有的露天大矿坑则建成水库或鱼池。

环境评估是采矿许可证的必备内容。加拿大法律法规要求,环境评估主要包括采矿前、采矿后的植被群落和地形地貌等,还有矿山开采后的环保计划和准备采取的环保措施。根据矿山开发规模和复杂程度,环境评估方式有4类:小型矿山项目,主要是筛选矿山环保计划和措施;中型矿山项目,主要由环境部指定调解人协调;大型矿山项目,必须由联邦政府组织综合审查;特别审查项目,根据政府机构、公众要求组建独立小组开展特别小组审查。

4.2.2 新建和在产矿山需满足全流程土地复垦制度要求

加拿大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工作贯穿于矿山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针对此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全流程矿区土地复垦管理制度,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开采前是环境评估阶段,这个阶段往往要占用矿山企业几个月甚至3~5 a的时间,主要工作是开展生态环境状况调查研究,为矿山全生命周期复垦工作提供目标参照;矿区勘查阶段,环境管理部门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勘察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采矿许可证申请阶段,政府环境、资源等有关主管部门举行听证会,对矿山企业提交的矿区环境评估报告和矿山闭坑复垦环境恢复计划进行专家论证,矿业公司必须严格执行经过论证的环境评估报告和复垦计划[7-10]。

(1)年度复垦报告。该报告是对新建和在产矿山企业日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约束。加拿大各省/领地的矿业法要求,矿山企业采矿许可证持有者必须定期向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提交年度复垦报告,对上一年矿区开展的所有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进行总结,同时对未来5年采矿和复垦活动计划进行简要描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要求采矿许可证持有者根据该省的《矿业法》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矿山健康、安全和复垦规范》对采矿许可证的规定,提交年度复垦报告,报告内容必须包括矿山开发过程中地表扰动、剥离、储存、处置以及所有材料的储存工作概述,与环境保护和复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活动、研究和监测结果的简要记录等。

(2)矿山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该制度是全流程土地复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垦需要长期且费用较高的投入,根据规定,矿山企业任何一笔矿产收入都必须提取复垦保证金[7];有的省/领地要求保证金可直接交给政府,而有的要求保证金需交给保险公司或存进银行。矿山企业为保证计划落实,大多采用现金支付、资产抵押、信用证、债券、法人担保等方式进行资金储备。

4.2.3 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遗弃/废弃矿山信息系统

加拿大有矿业开发活动的省/领地都建立有各自的废弃矿山信息系统,但各省/领地的信息系统在具体细节存在较大差别。为便于决策和推进废弃矿山修复工作的统筹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国家遗弃/废弃矿山倡议系统地研究分析了加拿大国内及国际上的相关做法,于2009年建立了全国性的统一遗弃/废弃矿山信息系统。这一基于网页的信息系统借鉴了安大略省遗弃/废弃矿山信息系统(AMIS)的做法,按照对公众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将矿山场地划分为4个等级,即A、B、C、D级,A级代表最高风险等级,D级为最低风险等级。该信息系统包括场地名称、地理位置、场地状态、所在辖区、矿山特征、危害状态、危害等级和类型、交通以及地理空间信息等,具体信息由各省/领地提供[7-10]。

4.3 生态环境恢复典型案例

4.3.1 露天煤矿项目环境评估时间长要求严

2012年6月26日泰克集团向其福丁河露天煤矿所在地的哥伦比亚省东北/中部环境评估办公室提交了“泰克集团福丁河露天煤矿拟建斯威夫特(Swift)项目”的草案,获得该环境评估办公室的同意并进入该项目的环境评估程序,该环境评估办公室对项目的环境评估范围、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经过3年3个月的时间,2015年9月11日泰克集团获得福丁河运营斯威夫特项目的环境评估(EA)证书,允许福丁河露天煤矿进行扩建,在25年内生产1.7亿t煤炭[15-19]。

环境评估流程包括草案提交、正式申请、公示和审核4个环节。根据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矿业法》《环境评估法》《环境管理法》的要求,泰克集团这个项目的环境评估需要2次公示和审核。首先是递交环境评估申请的草案,经由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北/中部环境评估办公室在埃尔克福德进行30 d 公示,在此期间矿山企业必须对公示期内相关方面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复,公示期结束后该环境评估办公室需要对草案内容进行审核,草案审核通过之后,矿山企业泰克集团方可递交环境评估的正式申请;然后再由该环境评估办公室在埃尔克福德对该项目环境评估的正式申请进行45 d的公示,期间矿山企业仍需对各方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复,之后该环境评估办公室仍需对正式申请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通过之后泰克集团才能获得斯威夫特扩建项目的环境评估证书。

4.3.2 露天煤矿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了矿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格雷格河露天煤矿(Greg River Mine)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了原有矿区的生态环境。格雷格河露天煤矿位于落基山脉东坡的阿尔伯塔省中西部,海拔1 400~2 000 m,土壤很薄且多岩石;1981年开始建设、1983年投入煤炭生产,2000年10月煤炭开采作业活动停止,开始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工作,复垦面积1 362 hm2。该矿区原有气候环境严峻,不适合植被生长,在经过大面积开采活动的扰动之后进行了表土复垦和植被恢复,引入了完整的生物链条,使得当地的大角羊、灰狼、秃鹰和灰熊等野生动物数量都有明显增长。在改善原有地形地貌、提供景观资源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也起到了一定帮助作用。

煤谷露天煤矿(Coal Valley Mine)经过湿地生态环境恢复建立了生物多样性的渔类栖息地。煤谷露天煤矿位于阿尔伯塔省中西部的丘陵地带,占地20 660 hm2,原有地貌由湖泊、湿地、连绵起伏的草地和林地组成;1978年开始运营,生产能力300万t/a,2020年6月该矿进入维护阶段,2021年8月重新开始运营。该矿占地面积较大,采取边开采边复垦模式,经过采集复垦区域的样本数据并与原有天然湿地样本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参照原有湿地的样本数据进行湿地复垦,使复垦后湿地的灌木、草地、沼泽等地貌及附近河流联通的水系与天然湿地基本一致;1995年湿地生态环境恢复后,该矿开始每年都向湿地中投放鱼苗,并允许合法捕捞及游览参观,目前已被开垦为成功的鱼类栖息地[15-19]。

4.3.3 利用生物技术和遗弃/废弃矿山发展可再生能源

阿尔伯塔省是加拿大煤炭生产大省,面临着草原煤矿加速关闭和城市有机残留物管理需求不断增加2个严峻挑战。2019年,在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清洁增长计划”(1项1.55亿美元的投资基金,旨在帮助新兴清洁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减少对空气、土地和水的影响,同时提高竞争力和创造就业机会)、阿尔伯塔省和阿尔伯塔省创新减排公司的支持下,SYLVIS公司(是为城市和工业有机和无机残留物的使用、开发和实施具有环境可持续和成本效益方法的公司)为阿尔伯塔省遗弃/废弃煤矿的土地复垦提供了1个独特的清洁技术示范项目——BIOSALIX。该项目结合生物技术工艺,将埃德蒙顿城市的固体废弃物(生物固体)作为添加剂调整遗弃/废弃矿山的土壤结构,种植柳条作物,这种作物可被用作可再生能源的生物质原料。既为市政的生物固体提供了可持续管理,也为以采矿为中心的社区转向清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前景。

BIOSALEX项目的负责人是SYLVIS公司,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清洁增长计划”、阿尔伯塔省创新和减排公司是资金提供方,分别为项目提供了380万、150万美元资金支持;项目合作伙伴是威斯特摩兰矿业公司(Westmoreland Mining)、EPCOR水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林业局和拜尔内拉(Bionera)资源公司,威斯特摩兰矿业公司提供需要复垦的土地、项目支持和部分劳动力,EPCOR水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市政固体废弃物(生物固体),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林业局提供柳树种植和土壤碳的研究和专业指导,Bionera资源公司负责建立柳树种植园[15-19]。

5 结论及展望

加拿大露天煤矿的发展历程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为我国露天煤矿的未来发展提供了3个方面的经验启示。

(1)不断提高露天煤矿产量所占比重,充分发挥露天煤矿供应保障能力强的作用。加拿大利用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好、煤质优良和露天煤矿的开发优势,使炼焦煤出口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即使煤炭总产量进入萎缩状态,露天煤炭开采所占比重仍保持在99%以上;而且生产结构以大型露天煤矿为主、生产效率持续上升。我国露天煤矿发展基础较好,在能源需求迅速增长的形势下,为煤炭产量贡献了60%以上的增量;但目前我国露天煤矿产量占比不到1/4,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国家出台鼓励和支持政策,帮助露天煤矿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产量所占比重,发挥露天煤矿安全保障性好、生产效率高、供应能力强的优势。

(2)进一步加大露天煤矿集中省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更好促进露天煤矿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加拿大联邦政府负责建立统一的绿色发展框架和目标,采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由各省/领地政府制定和执行;矿山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是不能低于原有生态水平;多数省/领地的法律规定矿山企业任何一笔矿产收入都必须提取复垦保证金,确保复垦方案得以落实。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形成了一整套全流程土地复垦制度,使得露天煤矿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了矿区原有的生态环境状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等国家层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省/自治区也制定了环境保护条例,形成了务实管用、严格严密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法律法规还未出台,与矿区土地复垦相关的规定较为分散,可操作性较弱。建议我国主要产煤大省因地制宜,对本省矿山企业在采前环境评价、采中和采后矿区土地复垦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和实施措施,为国家出台专门的矿区土地复垦法做好基础支撑,促进矿区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3)建立各种绿色发展机制和资金支持体系,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拿大建立了“国家遗弃/废弃矿山倡议(NOAMI)”“绿色采矿倡议(GMI)”“清洁增长计划”等一系列绿色发展机制,统一协调各级组织、机构、矿山开发企业和科技创新公司,筹集资金、共同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帮助矿区对复垦土地进行科学治理;BIOSALEX项目利用生物技术和遗弃/废弃矿山发展可再生能源,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阿尔伯塔省创新和减排公司都为该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既解决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又帮助以采矿为中心的社区转向清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前景。建议我国借鉴加拿大的做法,建立一些针对矿区绿色发展的机制,协调相关各方,积极开展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工作,为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机会。

猜你喜欢

阿尔伯露天煤矿加拿大
《露天煤矿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发布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多元加拿大
良心
吉朗德露天煤矿高耗水量计算
蒲公英种子的大梦想
德国露天煤矿
良 心
永磁耦合器在露天煤矿破碎站上的应用
加拿大看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