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与问题研究

2024-01-04王丹识

中国煤炭 2023年12期
关键词:煤炭企业转型数字化

王丹识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北京市朝阳区,100013)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数字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2023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战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煤炭工业必须紧紧抓住数字化发展历史性机遇[1],将“数字”与“煤炭”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战略方针,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

1 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笔者收集了25家大型煤炭集团相关指标数据,结合238项煤炭行业两化融合项目案例材料进行了汇总分析。认为,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较2020年提升明显,主要表现在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广泛推行、数字化管理和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数据要素资源逐步发挥价值、数字化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助推提质增效成效显著、有效助力矿区环境和职工生活改善等几个方面[2]。

1.1 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设计广泛推行

1.2 数字化转型组织管理体系逐步成熟

84%的煤炭企业(集团)总部设有领导协调机构,党政“一把手”为领导小组组长的比例为100%。设有数字化、信息化分管领导(均为兼职)的比例达到100%,其中3家煤炭企业为集团总经理分管;22家为经理层副职分管,包括集团副总经理(副总裁、副局长)17家、总工程师2家、总会计师2家、董事会秘书1家。集团总部设有负责数字化管理职能部门的占比为96%,25家中仅1家为股份公司部门代管履行集团管理职能。从职能设置上,50%企业(集团)的数字化部门同时负责煤矿智能化推进工作,具体如图1所示。

1.3 数字化制度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近3年,煤炭行业共发布各类数字技术相关标准(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近30项,发布速度明显加快。各煤炭企业(集团)在数字化管理制度和数字化企业标准建设方面均有明显提升。9类数字化基础制度中,网络安全制度覆盖率达100%,IT项目管理和系统运维制度覆盖率达88%,数据管理、应急处置和考核评估制度覆盖率均在70%左右;7类企业数字化基础标准中,网络安全标准覆盖率达56%,基础通用标准52%、数据标准48%、网络通信标准和运维标准均为40%,但物联网标准和云服务标准覆盖率低。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数字化基础制度和基础标准覆盖率如图2、图3所示。

图2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数字化基础制度覆盖率

图3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数字化基础标准覆盖率

1.4 数据要素资源逐步发挥价值

各煤炭企业(集团)通过整体数字化建设,打破原有数据孤岛,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大幅提升。2022年,总部已建设数据中台的煤炭企业(集团)占比48%;开展数据治理工作的占比68%;利用大数据建模分析应用的占比44%。煤炭企业(集团)直接获取所属煤矿视频数据、调度数据、人员定位数据、生产安全数据、监测监控数据的比例分别达到92%、88%、88%、84%、84%;可直接获取设备运行数据的比例提升至56%。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数据中台建设、数据治理、大数据建模分析占比情况如图4所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矿数据直采率如图5所示。

图4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数据中台建设、数据治理、大数据建模分析占比

图5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矿数据直采率

1.5 数字化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近3年,煤炭企业(集团)数字化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达到20%;取得数字化相关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25%。煤炭行业在5G、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走在了各工业行业前列。全国应用5G技术煤矿数量超过500个,煤矿机器人应用超过1 000台套,超过500台无人驾驶车辆在30余处露天煤矿运行或试运行。

1.6 数字化助推企业提质增效显著

煤炭企业(集团)建成财务共享中心占比68%;人力、法务、审计、采供、设备等共享中心(平台)模式逐步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近3年来,煤炭企业(集团)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职工人数)年均增幅超过20%;各企业(集团)月度财务决算效率提升40.5%。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陕煤集团和淮河能源集团4家企业决算效率达到3 d以内。

1.7 数字化助力矿区环境和职工生活改善

数字化不仅能够提升煤炭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率,解放职工体力和脑力,还能助力“双碳”、改善矿工生活质量。如陕煤集团黄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框架层、应用层、支撑层和物理层共同支撑零碳智慧园区建设,实时跟踪碳排放情况;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以“幸福矿工”为中心,通过智慧园区建设解决职工衣、食、住、行、办公五大场景[3];山东能源集团搭建了职工职业健康大数据平台,对影响职工健康的因素进行监测,为员工提供健康服务。

2 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煤炭行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

煤炭企业数字化发展进程和水平差异较大,大致可分成3个层次。少数先进企业在整体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指引下,科学、系统地推进数字化建设与转型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可持续优化的路径、体系和机制;部分企业已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实施推进了一些重点领域的数字化建设,但实施组织管理等转型与变革的准备不足,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不足;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历史包袱重、经济条件差、转型难度大等各种因素,对数字化整体认识不足、数字化基础能力薄弱,仅在局部场景建设了一些系统应用,尚未真正开始推进数字化建设。行业数字化发展整体不平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丁香还真没见过这么直接了当的,直想笑,愣憋着,你不是直吗,我比你还直:“我跟你先把话说清楚,省得浪费大家的时间,交男朋友我第一不会找比自己小的,你现在还是住院医(就是实习医生)吧?第二我只跟二手男人谈,没恋爱经验的就省了,你要没留过级,肯定比我小。你谈过恋爱吗?”

2.2 集团数字化组织管理整体弱化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在国企改革背景下,很多企业(集团)总部近年来压缩机构和编制时,部分将数字化专职部门裁撤合并。经调查,企业(集团)总部设置数字化专职部门的比例降至25%,其中数字化职能下设在科技、调度、机电、企管、办公室等不同类型职能部门。企业(集团)总部近3年对总部数字化部门进行过精简或合并的比例达到36%;对数字化岗位编制缩减的比例达到28%。同时,各企业(集团)对所属单位的数字化、信息化考核力度整体也呈下降趋势。

2.3 煤炭数据要素价值发挥不充分

近年来,煤炭企业通过数字化建设已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源,针对挖掘数据价值开展了很多工作,并且在数据采集、存储、展示,数据标准、数据治理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4]。但从全行业而言,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的作用和价值尚未充分发挥和释放。“数据孤岛”“数据多而无用”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生产、高效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尚仅能起到辅助作用;煤炭数据精确采集、高效传输、模型算法等技术问题还需深入攻关实现突破;煤炭数据价值化、资产化、资本化的定价、入表、流通、交易、共享等基础制度、政策、体系等尚待破题。

2.4 企业管理体制与技术发展不同步

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煤矿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进。通过3年多的大规模集中建设,全国开展智能化建设煤矿数量超过600处,智能化煤矿产能达到20亿t/a,各企业(集团)和智能化煤矿都建立起少则数十套、多则数百套各类不同职能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但同时,煤炭企业特别是煤矿的管理体制、模式、流程等整体转型进展较慢,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机构岗位、生产管理、决策机制、技术技能、人才保障等整体管理体系尚未成型。

2.5 职工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空间大

煤炭行业职工整体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仍然偏低,与数字化转型要求不相适应。面对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煤炭企业非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数字素养不足,对数字化认识、能力都有所欠缺;一线生产人员对操控、使用、运行维护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技能水平整体不足;信息技术人员专业技能需要不断更新与提升,特别是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职工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不足,使得很多信息系统在现场难以保持长期持续稳定运行,企业对技术和装备厂商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数字化转型效果的实现。

3 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的新趋势

煤炭行业以往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以“单打独斗”为主。企业自建系统、自建标准、自建技术团队服务于自身需要。但随着数字化转型程度加深,传统的数字化建设模式已不能满足体系化、标准化、平台化、协同化、共享化、生态化发展要求,数字化转型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头部企业开始面向行业输出数字能力

在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推进“1+N+M”国资央企云体系建设背景下,国家能源集团已经开始构建煤炭行业云,利用其自身强大的数字化能力面向煤炭行业赋能。部分头部企业已建设多个省级及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如山东能源集团“涅石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能源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5]、中国煤科集团信息技术公司“Cyber Mine工业互联网平台”等。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和华电煤业集团整合数字技术板块资源,相继将原信息技术公司变更为数智科技公司。

3.2 煤炭企业数字化自建模式将发生改变

煤炭行业虽然整体数字化进程加快,但很多老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因数字化资金投入大、周期长、专业性强、基础工作多、失败风险大、安全风险高等因素,对数字化转型望而却步。在头部企业面向行业赋能的背景下,以往煤炭企业数字化自建模式将逐步打破,无力全部自建基础设施、平台、标准、应用的企业,可以依托行业级平台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享受高标准的数字化服务。

3.3 煤炭企业数字产业化发展将持续提速

随着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煤炭企业(集团)所属信息技术公司加速发展壮大。25家煤炭企业(集团)目前下设信息技术类公司超过40家,其中企业(集团)二级单位14家;40家公司2022年总营业收入近100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40家公司从业人员人数近8 000人,形成了行业数字技术核心队伍;18家公司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数量比2017年增长2.6倍。国能数智科技公司、信息技术公司,山东能源云鼎科技公司等年营业收入均超过了10亿元,成为行业数字产业化发展的领军企业。

3.4 煤炭数字技术服务将趋于整体化和生态化

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已经突破单项系统建设阶段,而是走上了在顶层设计蓝图指导下的系统性实施阶段。企业对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也由原来的单业务、单场景技术应用堆叠,转变为在整体框架下的分步实施,更加强调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协同联动,更加需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但目前,行业尚未出现能够提供企业端和煤矿端整体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厂商,需要各类厂商基于产业链构建合作“生态圈”[6]。

3.5 行业传统矿工队伍在向“新型矿工”转型

随着煤炭行业整体数字化程度的加深,在部分先进煤矿的生产组织体系,已经由劳动力密集型,逐步转型为技术密集型、设备密集型、信息密集型。井下作业人员特别是采掘工作面一线人员数量大幅下降,但对作业人员技术能力要求显著上升。在一些智能化示范煤矿,已经出现很多重点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当采掘工人,从事井下一线采掘作业工作的情况。具备高学历、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高收入的“新型矿工”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4 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应对举措

4.1 加强组织保障

加强党建引领,将党建同数字化转型工作紧密融合。优化数字化领导和办事机构、岗位及职能设置,明确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职责分工。在企业数字化集中建设周期,应强化“一把手”负责制,强化信息部门职能和权限,统一协调推进数字化标准制度、项目建设、责任落实等工作;在数字化大规模集中建设后,信息部门职能强调为数据价值挖掘、系统运维、网络安全等。推进企业各级单位和业务部门设置数字化相关专职岗位和专员,确保各业务系统稳定运行并优化迭代。把数字化工作成效纳入各级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应推广设立集团统一的信息技术公司。

4.2 加强体系保障

解决当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管理与技术发展不同步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工作体系、标准体系、制度体系建设。在数据治理、网络安全等领域,仅有系统平台,没有完备的工作支撑体系保障是无法实现的。在数字化集中建设前,要优先制定和完善数字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集团从上至下要按照统一的制度标准进行建设,防止重复投资和数据孤岛。同时,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各项制度和标准的落实,严格按照要求推进建设。

4.3 加强基础保障

加强资金投入保障,拓宽数字化建设资金渠道,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用足用好各项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加强机制保障,优化审批流程,提高专项资金计划、审批、管理、使用效率。加强宣传保障,大力宣传数字理念,推广数字文化,综合利用展板、广播、集中学习等多种传播媒介,营造数字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激励保障,举办相关知识、创意、创新、技能类竞赛比赛,丰富考核和奖励模式,激发员工数字热情。加强技术保障,数字化建设需要加强对外合作,构建产业生态,将先进技术、模式、平台引入企业当中。

4.4 加强人才保障

从行业和企业等不同层面实施全员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程。建立行业和企业数字化专业人才库,搭建人才培养梯队。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主体优势,立足产业转型需求和人才梯队的有机组合,多维度完善数字化建设人才的培养体系。综合采用企业内训支持、专家顾问服务、联合培养认证等方式,实现高端人才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高端、顶尖人才作用。企业应从经济待遇、事业发展、个人荣誉等方面,对数字化专业人才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创效潜能。

5 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策建议

5.1 加强政策引导减少微观干预

煤炭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应遵循其发展规律。政府部门应在顶层设计、体系建设、标准建设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指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先尝先试;但同时,应避免出台“行政任务式”政策,避免直接主导企业层面的大规模设施投资,宜由企业结合自身需求、因地制宜地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

5.2 完善企业数字化基础支撑体系

在当前多数企业管理体制、人才队伍无法支撑数字化转型要求的情况下,应将着力点放在基础支撑体系建设上。包括及时优化调整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等;在基层单位试点推行体制机制创新,固化数字化管理部门、系统运维队伍,数字化岗位编制;系统化、规范化相关岗位技能,实施数字化技能培训、鉴定,畅通数字化人才职级晋升通道;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吸引、培养、留住数字化专业人才等。

5.3 加强行业数据基础制度设计和研究

数据要素价值的发挥是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一。重点煤炭企业和研究机构应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要求[7],积极开展煤炭数据确权、数据入表、数据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研究,加快构建煤炭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深入挖掘数据生产要素价值,实现以数据要素为驱动的企业转型、模式创新,促进煤炭数据价值化、资产化、资本化,带动行业全方位产业升级、业态创新、服务拓展和生态重构。

5.4 构建行业数字化效果评价体系

当前以煤矿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化相关考核验收工作,主要是基于系统建设层面,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实际“用没用”、用的“好不好”则缺乏评价考量,造成了部分单位为了验收而建设,而不是为了实际效果而建设的现象。建议构建完善行业数字化效果评价指标、模型、方法和平台,将煤矿智能化效果纳入数字化整体评价之中,引导企业以转型为目的开展数字化建设。

5.5 提升矿区公共服务数字化能力

煤矿大多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信息闭塞之地。数字化发展在提升煤炭企业职工数字化技能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为职工提供更为便捷、高效、舒适、温暖的生活服务。应鼓励矿区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加强职工健康监测管理、丰富网络文体娱乐生活,并为职工提供丰富便捷的线上学习资源,将“减轻职工劳动强度、提高职工健康安全保障、提升职工在煤矿工作的尊严感幸福感”作为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更重要的目标之一。

5.6 提高网络安全和自主可控水平

煤炭行业基层厂矿网络安全存在明显短板,煤矿核心设备控制系统、工业软件等自主可控水平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制度宣贯,提高基层网络安全意识,编制煤矿网络安全工作体系建设指导性文件,推进行业和企业网络安全工作体系建设。加强煤炭行业“信创”工作指导,推动构建煤炭“信创”产业生态,适时开展煤炭重点场景“信创”方案试点示范,探索开展行业“信创”适配认证等工作[8]。

6 结语

数字化转型既是党和国家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要求,也是煤炭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快速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周期,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转型基础不牢固、体制机制不适应、工作体系不完善、人才队伍不健全等问题[9]。近一时期,煤炭行业将从大规模快速集中建设周期,转变为新项目建设与已建项目磨合适应提升并存的新周期。为持续深入煤炭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让数据成为驱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应坚持从基础入手、以问题为导向,从解决影响和制约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入手开展工作。

猜你喜欢

煤炭企业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数字化制胜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