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4-01-04张泉
张泉
邳州市中医院普外科,江苏邳州 221300
腹股沟疝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股沟疝区出现可复性肿块[1]。若不及时治疗腹股沟疝,疝囊可逐渐增大,最终加重腹壁损伤,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者可发生疝嵌顿或绞窄[2]。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腹股沟疝,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可以利用补片修补疝洞,达到相应治疗效果[3-4]。但开放式治疗手术切口较大,且对机体的损伤较为严重,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随着医学技术和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并于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该病,腹腔镜手术不仅对皮肤的切口较小,且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轻,患者痛感较低等优势[5-6]。基于此,本研究方便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展开随机分组研究,旨在探究应用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5~73岁,平均(57.46±10.13)岁;病程13~28个月,平均(20.42±6.82)个月;单侧直疝14例,双侧直疝7例,单侧斜疝11例,双侧斜疝11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6~71岁,平均(56.98±9.84)岁;病程14~28个月,平均(20.73±6.73)个月;单侧直疝15例,双侧直疝8例,单侧斜疝13例,双侧斜疝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腹股沟疝;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精神状态正常,沟通无障碍;④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不宜植入修补片者;②不耐受全麻或气腹者;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严重异常者;④腹腔内广泛粘连无法分离者;⑤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异常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取平卧位,给予局部麻醉处理。在患处沿皮纹横向切6 cm左右的斜行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腹外斜肌腱膜、Scarpa筋膜。平行于腱膜纤维方向切开腹外肌斜肌腱膜,向下达外环口。用一对血管钳夹住腹外斜肌腱膜内、外两侧的游离缘。应用钝性分离,使腱膜在上方与腹内斜肌、下方与精索分开。将精索游离至其在腹股沟管的内环处穿出的水平,以便检查确认腹股沟疝情况。打开腹股沟管,游离精索,寻找疝囊,分离疝囊与精索周围组织,至环内水平。用2-0不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重建腹股沟管后壁从耻骨结节开始,将紧靠腹股沟韧带上方的残存的腹横筋膜与联合腱下方的腹横筋膜或腹横肌对拢缝合以覆盖疝环,继续向外缝合至内环水平。取一块2.5~3 cm×8~10 cm的长方形聚丙烯网片进行剪裁,在其外侧剪出一处共精索通过的裂口,将内侧端剪成附于耻骨的钝椭圆形。纵向剪开长度与耻骨结节至内环间的距离5 cm左右。采用单股不可吸收缝线缝合固定补片,重建外环,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术毕。
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患者取头低脚高20°、向健侧倾斜20°体位,给予气管插管或全身麻醉处理。于脐上缘做10 mm小切口,于脐水平、左腹直肌外侧缘作5 mm切口,于脐水平、右腹直肌外侧缘作5 mm切口。建立12 mmHg气腹压,置入腔镜。观察腹腔全貌,有无肠管、网膜与腹壁的粘连,腹腔脏器有无异常发现。观察前腹壁的5条韧带和5个陷窝。观察双侧腹股沟区,明确疝的类型、有无疝内容物等。若为斜疝,可经疝环进入疝囊内观察疝囊情况。在疝囊的内口上方1~1.5 cm处切开腹膜,向外至髂前上棘,向内不要脐内侧皱襞。充分游离Retzius间隙和Bogros间隙,将疝囊形成类似“山头”状,游离内侧Retzus间隙,以腹壁下血管为界,于腹壁下血管内侧进入膀胱前间隙,往下分离时沿输精管内侧切断腹膜前环。切开疝囊与腹横筋膜粘连,切开精索内筋膜,分离生殖血管,继续分离生殖血管,分离疝囊,显露出疝囊的底部。继续剥离疝囊,精索去腹膜化向下游离腹膜至内环下至少6 cm。继续扩大腹膜前间隙,向上游离至联合腱上方至少3 cm。放置补片,重点覆盖及肌耻骨孔,展平补片固定,减少其负压力,在直视下拔出戳卡,观察有无出血情况,确认无出血后,缝合,术毕。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后12 h、24 h采用视觉模拟疼痛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此评估法主要内容是一条长度为10 cm的线段,线段一端标注“无痛、0分”,另一端标注“剧烈疼痛、10分”,总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生血肿、慢性疼痛、切口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情况。
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情况。
1.5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其余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手术时间(min)73.48±12.46 53.19±9.79 8.397<0.001术中出血量(mL)16.72±4.63 25.82±5.86 9.990<0.001术后首次下床时间(h)15.37±3.42 21.07±4.68 6.448<0.001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1.42±0.27 1.93±0.31 8.135<0.001住院时间(d)3.89±0.82 6.31±1.05 11.911<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术后12 h 1.42±0.35 1.86±0.43 5.204<0.001术后24 h 1.46±0.49 2.12±0.54 5.935<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随访1年复发率为2.33%(1/43),低于对照组复发率的6.98%(3/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2,P=0.609)。
3 讨论
腹股沟区位于大腿根部三角形区域,下界是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缘的一条水平线[7]。腹壁肌肉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则容易在腹股沟区发生疝,形成腹股沟疝。遗传、肥胖、咳嗽、便秘、妊娠等均是诱发腹股沟疝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腹股沟疝需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否则疝囊可逐渐增大,巨大膨出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严重有碍美观;还会导致长期腹胀、腹痛,甚至发生嵌顿,或是导致肠梗阻,危害生命[8]。目前成人腹股沟疝可通过外科手术获得痊愈,临床早期使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弥补有张力疝修补缝合的不足,但手术安全性仍有一定局限[9]。腹腔镜下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是在开放式手术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医疗仪器进行改进的新型手术方式,该手术方式可以规避开放式手术中的部分风险,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10]。
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其余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给予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手术所需时间略长,但手术效果较为理想。分析原因,对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可以缩小手术切口,不仅可以降低出血风险,还可以促进术后切口快速恢复,继而有助于缩短术后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11]。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时间略长于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是因为腹腔镜手术前需要建立气腹,手术操作过程中可操作空间受限,术后还需要解除气腹,因此导致全程手术时间略长,但对患者机体的损伤较小[12]。另外,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P<0.05)。由此表明采取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该病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究其原因,应用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切口较小,减轻手术切口引起的疼痛[13];另一方面,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可以为医者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继而使医者快速理清腹股沟疝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提高手术操作精准度和精细度,有助于减少器械操作引起的组织损伤,不仅有助于减轻疼痛,还有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4]。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观察组随访1年期间复发率(2.33%)低于对照组(6.9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该病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且两种手术方式复发率均较低。分析发现,实施该手术治疗有助于促进术后切口快速恢复,继而有助于预防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慢性疼痛等并发症[15]。此外,实施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可以减少手术操作对腹腔内脏器的损伤,并避免腹腔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继而保护腹腔内微生物环境,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并预防病情复发[16]。在周明[17]的研究中,研究组的复发率(1.33%)与对照组(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可以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减轻术后疼痛,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且术后极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