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管理视角下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路径

2024-01-04齐锦卉贺玉德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办学目标学校

齐锦卉,贺玉德

(1.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招生就业处,河北 石家庄 050899;2.河北地质大学 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还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1]。但我国的高等教育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仅仅依靠“外援式”的支持或“内生式”的自主改进难以促进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教育与管理的有机结合能够高效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本文引入目标管理理论,探索高等教育管理优化之路。

一、理论基础

1954年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以组织的总目标为核心,将总目标分解成子目标,由管理者动员组织成员实现子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是一种具有指向性、系统性、成果性、自主性的管理活动[2]127-128。他认为,组织工作的依据是用目标来确定的,目标可以转化为企业的使命和任务,从而实现其最终目的。目标管理适用于各个领域,组织的最高决策者确定整体目标后,对整体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分解成为各层级的子目标,以此类推,直至将目标分解到个人。每个层级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依据子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2]130-132。

目标管理沿用至今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现代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以目标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指南,以目标来形成组织的向心力和综合力,以目标来激励和调动广大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以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评价组织和个人工作的好坏和贡献。目标管理的特点是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强调团队合作和团队成果,一方面团队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要发挥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每一个角色在发挥专长的前提下要互补协调,在不同领域和层次中求取平衡;目标管理强调“向上负责”,各层次的组织目标都是由上一级设定的,但基层管理者积极参与组织目标制定,促进高层管理者优化管理要求。目标管理还重视成果的评定,管理者的目标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来制定的,目标管理包含培养目标、绩效目标等有形目标和态度目标、责任目标等无形目标,组织绩效是以组织的整体目标实现程度来衡量的。从高层领导者到基层领导者,每位管理者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并说明其对组织的贡献,才能协同实现整体目标[2]132-138。

二、高等教育管理优化的四环节

高等教育目标管理实施路径的第一个环节是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对学校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设立组织的总体目标,并将目标展开,也就是将组织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每个责任人的过程。第二个环节是执行,各部门、各层次的管理者要与师生员工商定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来达到目标,为此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执行计划。执行阶段通过目标实施和咨询指导实现精准布控,贯彻落实计划的目标。第三个环节是检查环节,检查阶段要将执行阶段的成果结合计划阶段的目标进行考评,执行者必须清楚每天的任务与进度,严格按照计划工作,并依据目标的完成情况、目标的契合程度实施奖惩。第四个环节是反馈,反馈阶段将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中的问题与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在下一个目标管理实践中规避问题、传承经验,实现优质循环。

(一)高等教育管理优化路径之计划环节

1.高等教育现实透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取得不菲成效,据马晓强[3]等学者测算,2022年我国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见图1、图2),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是高等教育公平有待加强。我国高等教育的起点公平在城乡、区域以及阶层方面存在差异[4],高等教育的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来实现。二是高等教育质量有待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建立规范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质量参差不齐,与社会需求适切性较弱。三是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有待改进。传统高校管理模式仍在削弱服务效力,我国高等教育法制体系不健全,缺乏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服务贡献水平整体不高,差异较大。四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同质化发展有待改善。我国在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存在校际模仿现象。特色办学是高校的生命,我国高校需要改善同质化办学,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需要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迈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支撑和文化引领。

图1 2012年教育强国指数排名

图2 2022年教育强国指数排名

2.高校发展科学定位。据202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调查显示,我国2 738所普通高校对于本校的自我定位类别可以总结为60余种,其中近28.1%的高校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位。[4]总体来看,各高校的定位名称和描述缺少系统性和规范性,同时一些高校定位和本校办学实际不符,存在同质化定位或盲目追求“高大上”现象。因此,在高校实施目标管理中,目标的确定和表述很重要。管理团队确定的目标应该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学校管理目标的确定中,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且在理念的指导下形成完备的理念文化表述,并能够转化为清晰的教育教学实践,基于社会历史背景,综合分析学校组织的发展需求,确定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地位、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明确办学定位,具体规划办学类型、发展目标、办学层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办学特色等次级目标。办学定位主要反映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学校在国家和区域高教系统中的地位;二是学校的发展方向;三是学校发展目标和愿望。即“处在什么位置、朝哪个方向发展、目的地在哪里”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办学特色等的定位,其中最关键的是办学类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办学定位的核心和关键内容是办学类型定位,办学类型的多元性也决定了办学定位的多样性。优质高校的定位并不唯一,多样性也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只有各个高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高等教育才能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全面支撑[5]。高等教育要以“立足本土,服务地方,办出特色”为基准确立自身的发展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高等教育管理优化路径之执行环节

1.发展目标高效实施。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一方面,厘清管理构架。纵向而言,通过人品、素质、能力匹配校级管理层、中层干部和教师。校级干部要敢于担当、作风优良;中层干部要承上启下、补位不越位;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横向而言,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党政管理中心等,并成立教代会,实现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各中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另一方面,建立人才储备机制。也就是后备岗位人才的培养机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储备各层次人才。人才储备机制能够减少人才“断层”和“断档”,维持学校正常运转,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人才储备机制是对一部分有潜质能力教师的目标引领,是对其能力和成绩的认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校园文化内涵,打造校园文化龙头。在信息化、学习化的今天,教育的发展不仅是教学质量的积累,更是学校文化和学校底蕴的涵养,走个性化发展之路,创办多元化、特色化学校,成为时代潮流。一是让校园“换装变脸”。专门成立“三化办公室”,将绿化、亮化、净化有机结合,使靓丽校园“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二是打造有特色宿舍文化。以“和谐宿舍”为主题,打造集学习、艺术、励志、驿站、信息为一体的宿舍文化,优化环境、美化生活、健康身心,纠正行为,健全人格。三是举办有仪式感的文艺活动,艺术节、诗歌朗诵会等。其次,依托网格化双控管理平台,严控食品安全关(特别是严格食堂管理)、严防校园欺凌关、严守防震防火防盗用电安全关;做好家校共建、心理健康、法制安全、警示教育、经费开支五项工作。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最后,开展“三个一”教研活动,每周一教研、每周一总结、每周一选题,通过“三个一”实现高效利用资源教学,以教研促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备课和教学效率,确保教学提质增效。

2.咨询指导分工协调。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加强咨询与指导、分工与协调。执行校级干部值班制度,上好五会,即晨会、小结会、主题班会、月表彰会、期末总结会。教务主管负责人对教师专业引领、教学督导、教学评价、能力提升、思想铸魂等方面进行咨询指导。围绕三个核心、五大工程、七个渠道的培养措施实现教师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三个核心指筑师魂、提师能、修师表,五大工程,即思想铸魂工程,加强师德师风;新苗培育工程,对新入职教师通过拜师结队传帮带,薪火相传共成长;固本培元工程,强化集体备课、抓好课堂提效,夯实教师基本功,打好教学基础;专业提档工程,抓住教学中“牛鼻子”问题,提升专业素养;头雁引领工程,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教研主任为引领,提升研、教、学、践。七大渠道,即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推出去讲、扶上台赛、坐下来备、静下心研、潜下心读,全方位提供咨询与指导。健全科学的学校制度指导工作。法治化管理模式能使学校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透明化的轨道。学校规划、学校重大财务开支、重大人事调整、重大改革创新、教职工最关心的评模选优、职称评定等通过教代会票决,助推学校驶向更好、更科学、更民主、更法制、更健康的快车道。

(三)高等教育管理优化路径之检查环节

1.“望闻问切”分类考评。结合高校发展目标进行考评,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运用到目标管理的检查中,准确诊断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四诊法中“望”即观察,通过对学校教工工作方式方法与状态、组织运行情况、制度执行情况、校园文化渗透情况、办学条件改善情况、教育教学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实地观察,对比是否同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发现其中问题,分析根源。“闻”即倾听与辨别,不仅是内部的声音,还有外部的声音,只有充分倾听校级干部、中层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同类办学人员、社会人员这些不同角色、不同背景的人的感受、评价、意见和反馈等,才能有效分析学校目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问题,解决问题,使学校发展更加顺畅。“问”即沟通与提问,提出疑问,大胆假设,准确界定问题,抓住事物主干,不是漫无目的的沟通与询问,而是系统性的分析,这有助于高校提高工作效率。“切”即诊断与纠正,在目标管理中,决策总是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所以要求用数据和记录来印证工作的有效性。检查环节就是要通过观察、倾听与辨别、沟通与提问来印证目标实施的有效性。同时,将分类评价引入到高校目标考评中。高校工作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方式不能单一,分类评价的方式可以完善评价体系的绩效评估、诊断分析和价值发现等功能。一方面,分类管理让高校发展摒弃单一追求规模发展或综合转型的定位方式,转而从“一个赛道”变成“多个赛道”,便于高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和产业需求,激发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分类管理使高校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与目标,通过建立与该类别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挖掘高校发展的着力点、发力点,改进存在的不足[6]。

2.奖惩有序良性竞争。学校目标管理的检查、评价、奖惩是指不断监督和控制学校教育目标的完成程度,并根据完成情况采取奖惩的方法。强调肯定和表扬集体和个人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批评、教育或者处罚学校教育落后的集体和个人,以激发、示范和推动学校工作。采用这种方式时,要明确各高校办学标准和办学方向,进而依据学校的投入与产出、办学历史与绩效、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实际情况释放办学活力,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学校目标管理工作遵循“安排—检查—量化—排序—奖惩”的原则,不折不扣地对学校发展目标进行检查,以期切实发现要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整改,抓好“五个有”行动:布置了要有回音,规划了要有行动,开头了要有结果,安排了要有检查,启动了要有跟踪。

(四)高等教育管理优化路径之反馈环节

1.总结提炼归纳升华。好的反馈让被反馈对象拥有更强大的动力。欣赏式反馈可以激励员工,增加自信,改善人际关系。发展式反馈是指出具体行为、发展方向,并且有目的地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校正方向,从而改善行为表现。当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齐心协力时,组织就能发展成为一个可以自我生长的有机体。根据目标管理原则,将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统筹融合在组织目标中,让每个组织成员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团队,团队围绕组织的共同愿景而努力奋进。目标管理能够让每一个人在整体目标的引领下,使命在肩,追求卓越。高校要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勇于接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依法规范治校,完善管理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签署师德师风承诺书;积极参加教育部门活动,树立典型,正面引领。实行目标管理后,高校在思想建设、学校管理、教育科研、办学条件、社会声誉等方面及时总结、归纳并反馈、提升。

2.阶段反馈优质循环。目标管理还要求高校下放权力。下放权力,让每一个管理者、员工不仅成为“参与者”,而且把整体目标变成每一位老师的工作计划,老师们不仅认同程度高,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倍感尊重、信任和关注。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实现“自我控制”。彼得·德鲁克认为,自我控制是组织成员自发自愿为组织目标贡献自己的价值,且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和改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行为。[2]132-134高等教育着力增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抻懒筋、提精神、转作风,打破内卷外耗,外树形象,内树强校思维,跑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快”路。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于心,聚集师生“急、难、愁、盼”,落实民生实事。及早谋划未来工作思路,始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党建、转作风、提效能。围绕抓班子带队伍,刮起“头脑风暴”,及时给干部充电,对履职不力、工作推进慢、打不开局面的干部及时调整。把实干当成一种习惯,将学生管理、师德师能、后勤保障作为工作重点;走好质量强校、安全稳校、特色活校、内涵美校四个发展目标;开展六大攻坚行动:教学质量提标、科技整体提升、智能校园启动、校园美化提档、后勤管理提质、师德师风师能提速,实现学校的优质循环。

三、目标管理视角下高等教育管理优化建议

(一)计划阶段制定科学完善目标体系

高校目标管理计划阶段包括制定学校总体战略目标以及各部门分目标。高校总体目标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划而制定,是学校在未来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所要达到的水平,是为了实现各级各部门的协同联动,因此要建立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各级分目标。分目标的制定以总目标为前提,并结合本部门的各种环境及自身情况进行落实。[7]科学完善的目标体系要保证经过付诸实践最终可以实现目标;保证目标实现的质与量的有机结合,保证目标的制定要突出重点。因此,高等教育要根据学校管理层次建立不同层级的目标,如高层领导目标、中层职能目标和基层个人执行目标,各层次目标都是依据总目标“自上而下”制定。同时,目标的制定也需要深入基层观察、调研,“自下而上”汇集为总目标。因此,科学完善的目标体系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8]。

(二)执行阶段建立目标责任管理方式

高校目标管理执行阶段必须通过实施目标才能产生效果。在管理实施过程中,需要从事相应的活动,在活动中不仅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还应该授予相应的权力以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部门职责的履行和任务的完成。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基层员工明晰学校的发展目标及政策,各层级目标明确使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表示出来,每个层级的教职员工根据目标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完成工作任务,高一层级的管理者减少事务性工作,主要承担统领全局和监督指导的职责。因此,不断完善目标责任制与奖惩制度,将目标实施、实现的程度与绩效挂钩,放大激励效果,增强每个层级的效能,从而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检查阶段确立灵活考核评定标准

高校目标管理检查阶段是对学校、各部门、实现目标程度的衡量,也是对目标管理成果的评价。它既是实行奖惩的依据,也是创造沟通的机会,同时还是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手段,不仅包括上级对下级的评价,也包括下级对上级、同级之间以及各层次自我的评价。奖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这一过程需要特别注意公平,公平合理的奖惩有利于维持和调动组织成员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奖惩有失公正,则会影响成员行为的改善[8]。高等教育改进过程中应设立灵活的考核评定标准,以质量检测和引导控制作为有效手段对目标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考察和管理。高等教育对于教职工的评价可以采取“校级考评、职能考评和基层考评”三级考评和“日常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科学评估管理,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能够起到激励作用并提高效率。在制定目标评定标准时,应涵盖例外评定标准,以便于灵活处理特殊状况,兼顾人文关怀。

(四)反馈阶段形成螺旋上升优质循环

高校目标管理反馈阶段,学校管理者依据考评的标准对考评结果进行认真地研究和分析,并将建议及时反馈至各级各部门,指引和督促其改进工作,使学校高效地向总目标迈进。反馈并不代表目标管理的结束,因为目标管理是一个整体的、连续的循环过程,目标管理的路径在实现一次循环后继续以上一个循环为起点进行下一个循环,按照一定的逻辑实现多次循环,螺旋上升,从而使学校各项工作更进一步,直至实现学校的终极目标。

高等教育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过程,学校目标管理作为高等教育管理优化的一种方式,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但高等教育管理在持续发展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完善学校目标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反馈四个环节,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高等教育实施目标管理需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审时度势、明确方向,优化策略、保证实施,将各种不确定性转化成教育管理的可能性,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办学目标学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