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干预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4-01-04王莹莹孙佳丽范硕宁

癌症进展 2023年20期
关键词:母细胞视网膜麻醉

王莹莹,孙佳丽,范硕宁

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郑州 4500000

视网膜母细胞瘤为基因突变、染色体缺失而造成的一类先天性遗传病,是主要来源于胚胎型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且发病年龄以5 岁以下最为常见[1]。研究显示,该疾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遗传型发病例数占40%,且多为单侧发病[2]。在临床检查中,可见患者眼底有黄色或灰白色半球状肿块,临床将其称为白瞳症,也是视网膜母细胞瘤最为典型的症状,且多数患者存在青光眼、斜视、眼球突出等症状[3]。手术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容易导致患儿家长产生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也会造成患儿的精神创伤与身体痛苦,影响患儿的恢复[4]。因此需予以合理的干预措施,改善患儿家长的心理应激反应,以促进患儿的恢复。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行为干预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及其陪护家长。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②患儿临床资料完整;③家长为患儿进行围手术期陪护,且为患儿的父亲或母亲;④患儿年龄≥2岁,家长年龄为26~50 岁。排除标准:①患儿或家长存在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②患儿存在其他严重病变;③患儿存在手术相关禁忌证;④患儿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108 例及陪护家长108 名,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围手术期干预,n=52)和研究组(常规围手术期干预+行为干预,n=56)。对照组患儿中,男33 例,女19 例;年龄2~5岁,平均(3.06±0.42)岁;家长:父亲10 名,母亲42名。研究组患儿中,男31 例,女25 例;年龄2~5 岁,平均(2.95±0.40)岁;家长:父亲15 名,母亲41 名。两组患儿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手术期干预:从患儿入院当天开始执行,直至患儿出院结束,告知患儿家长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对患儿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等。

研究组予以常规围手术期干预+行为干预:①认知行为干预。对患儿家长的错误态度及认知进行调节纠正,为患儿家长发放宣教手册,内容包括发病原因、手术相关操作、注意事项、家长常会出现的不良情绪及其应对措施,以使患儿家长能正确面对患儿的疾病,纠正患儿家长的错误认知;并对患儿家长的疑惑进行针对性解答,以增强患儿家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②心理行为干预。采用温和耐心的态度以及通俗易懂的言语鼓励患儿,以减轻患儿的陌生及恐惧感,并利用玩具、动画片、彩色图片等患儿感兴趣的物品建立与患儿的关系,并让患儿触摸麻醉设备和模拟器具,使患儿适应环境,减轻患儿的不良情绪,主动配合治疗,采用拥抱、皮肤接触、轻拍以及微笑等方式对患儿的正确行为进行鼓励;对于患儿家长,需在其充分信任及合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鼓励,并给予患儿家长正确的指导,为患儿家长讲解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相关情况以及患儿的病情,使其了解手术治疗的目的以及预后效果,并为患儿家长讲解治疗成功病例,以提升患儿家长对治疗的信心,减轻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并帮助患儿家长发泄不良情绪,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安慰,以改善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指导患儿家长在面对不良情绪时,进行深呼吸、听音乐以及冥想训练等方式放松身心。

1.3 观察指标

1.3.1 患儿麻醉诱导时的焦虑情况 在手术间内麻醉诱导时由干预人员采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5]对患儿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估,总分为23~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

1.3.2 患儿麻醉诱导时的合作程度 在手术间内麻醉诱导时由干预人员采取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6]对患儿的合作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0~10 分,得分越高说明配合程度越差。

1.3.3 患儿家长的认知程度 于患儿入院时(干预前)、出院前(干预后)由干预人员采用疾病认知调查表对患儿家长的认知程度进行评估,包括情绪认知及疾病认知2 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30 分,得分越高说明认知程度越高[7]。

1.3.4 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 于患儿入院时(干预前)、出院前(干预后)由干预人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对患儿家长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估。两个量表满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焦虑情况和合作程度的比较

麻醉诱导时,研究组患儿mYPAS、ICC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麻醉诱导时两组患儿mYPAS、ICC 评分的比较(±s)

组别研究组(n=56)对照组(n=52)t值P值mYPAS评分32.48±3.87 41.25±4.53 10.834<0.01 ICC评分2.54±0.81 6.73±1.42 19.080<0.01

2.2 患儿父母认知程度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情绪认知、疾病认知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家长情绪认知、疾病认知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患儿家长情绪认知、疾病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家长疾病认知调查表评分的比较(±s)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家长疾病认知调查表评分的比较(±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情绪认知干预前18.43±5.49 19.56±5.73 1.046 0.298组别研究组(n=56)对照组(n=52)t值P值干预后24.54±2.56*21.79±5.26*3.490<0.01疾病认知干预前20.48±4.39 21.37±4.52 1.030 0.305干预后26.73±1.62*23.19±3.86*6.297<0.01

2.3 患儿家长心理状况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家长SAS、SDS 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患儿家长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家长SAS、SDS 评分的比较(±s)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家长SAS、SDS 评分的比较(±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SAS评分干预前60.84±10.62 58.73±10.27 1.047 0.297组别研究组(n=56)对照组(n=52)t值P值干预后45.73±6.58*52.33±8.47*4.538<0.01 SDS评分干预前59.73±10.83 57.46±10.49 1.105 0.271干预后43.29±8.56*49.37±10.74*3.264<0.01

3 讨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婴幼儿较为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统计数据显示,视网膜母细胞瘤在全球的发病率约为1/20 000,且有30%~50%的患儿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史[9-10]。视网膜母细胞瘤恶化程度较高,容易出现全身转移,给患儿的视力及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患儿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1]。手术为临床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常用的方式,对预防肿瘤组织转移有着显著效果,但手术易使患儿家长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反应,同时也会使患儿遭受身体上的痛苦与精神上的创伤[12]。且干预前的调查发现,患儿家长普遍关注手术是否危及生命、能否保住眼球、是否会复发、化疗期间的预防措施等,同时在情绪认知方面,患儿家长对克服疾病的信心普遍较低。因此需向患儿家长介绍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相关知识,消除患儿家长对疾病的错误认知,缓解患儿家长由于缺乏信息而引起的心理恐惧,这对改善患儿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13]。

常规围手术期的干预措施主要是针对疾病进行的干预,对于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及认知行为的干预程度十分有限。行为干预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干预方案,其通过帮助患者发现自身行为的误区,提高患者的自我认知,从而改变患者对人、对事的态度及看法[14]。在本研究中,干预后,两组患儿家长的情绪认知、疾病认知评分均上升,SAS、SDS 评分均下降,其中以研究组较为显著。说明行为干预能显著提升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改善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多数患儿家长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存在错误认知,使患儿家长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之该病患儿的年龄较小,无自主能力,因此患儿家长的情绪变化也会影响患儿的情绪,使患儿产生逃避行为,对外界更为敏感、多疑以及恐惧,甚至抗拒进入手术室,影响麻醉与手术的进行,还会造成术后一系列的行为与心理变化,造成患儿的心理阴影[15]。而本研究中的行为干预通过纠正家长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对患儿家长进行了心理行为干预,从而提升了患儿家长的应对技巧,有利于患儿家长不良情绪的改善,这对减轻患儿术前焦虑情绪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mYPAS、ICC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术前的焦虑水平,提升患儿麻醉诱导期的合作程度,增强患儿对手术的心理适应能力。这是由于行为干预通过利用患儿感兴趣的物品拉近与患儿的距离,减轻了患儿的抵触情绪,通过让患儿触摸麻醉设备和模拟器具,使得患儿在游戏中掌握配合方法,增强了患儿的心理适应度,通过对患儿进行鼓励与表扬,使患儿的自信心得以增强,更加主动配合。

综上所述,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围手术期的焦虑程度,提升患儿合作程度,且可有效提升患儿家长的认知程度,改善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以为患儿提供情感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母细胞视网膜麻醉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