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灭内心的“火山”
——小学生情绪管理个案辅导
2024-01-04刘天琳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100101
◎ 刘天琳(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 100101)
一、个案概况
小文(化名),男,11 岁,五年级学生。脾气急躁易怒,在校多次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该生体格正常,无其他身体疾病。独生子,父母离异,现在和母亲、外婆一起居住。母亲工作忙碌,平时和外婆在一起时间较多。其父亲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但父子会经常见面。
某天中午班级值日时小文因小组分工问题与同班同学和老师发生了较为激烈的冲突。心理教师主动介入辅导。
二、个案分析
从前期和小文母亲的沟通中了解到,小文从小由外婆带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常与外婆互动交流。外婆很少限制孩子的行为,但小文的母亲和外婆的教养方式不一致,对小文要求严格。这种隔代参与儿童照料,家长之间的教养方式冲突,且主要抚养者采用放任型教养方式的情况,会导致小文性格跋扈暴躁、自控能力差、喜怒无常、充满敌意。
小文在校表现出较明显的攻击行为,也与他充满攻击性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在小文年幼时,父母经常会爆发激烈争吵,父母离异后,外婆和母亲也曾多次因为教养方式产生争执。而攻击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如果和攻击性较强的榜样在一起,会导致个体攻击行为增加。
小文的情绪也较不稳定,这与小学生正处于内部稳定性较差的情绪发展阶段相关。郑淑杰、石松山和郑彬[1]的研究发现,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儿童调节情绪的能力不断增强,情绪问题随之减少,但在五年级又开始出现上升,整个小学阶段情绪问题呈现为U 型。这可能是因为五年级时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明显发展,令他们对内心的情绪体验更加深刻,从而表现为情绪问题的增长。此外,在针对小文的情绪问题进行辅导之外,还应帮助小文学习控制和管理情绪的方法,包括怎样辨认情绪、表达情绪、理解情绪和调控情绪,帮助其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知道不合理宣泄所产生的危害,防止在情绪爆发后造成人际关系问题。
三、辅导过程
(一)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帮助小文解决此次值日的具体问题,学会控制愤怒的方法,学会正确表达。
长期目标:通过家校协同改变不良行为,有效控制愤怒情绪,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二)理论支持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管理是一种可以恰当处理生活中因矛盾或事件而产生的情绪,并能合理地认知情绪,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不良情绪多受到家庭影响,只有家校社协同发力,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管理与社会交往能力[2]。
(三)辅导过程
1.第一次辅导——关注当下事件
首先需要与小文建立良好的资访关系。心理教师首先运用正念的方法让小文的身体和情绪得到放松,放下对老师以及陌生环境的戒备和恐惧。正念干预不仅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4]而且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5]。接着,通过共情、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技术,认真倾听小文对整个事件的描述,体察他在事件发生时的愤怒情绪,给予他充分的认同感,同时适当鼓励他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地发泄情绪。在整个过程中,小文的状态从警惕到放松,逐渐表达出自己对愤怒情绪的看法,并表示想要学习如何管理情绪。之后,心理教师借助沙盘了解小文与同班同学产生冲突时的内心想法,帮助小文认识情绪突然爆发的原因,并让小文的情绪得到宣泄。
师:小文,我发现你在沙盘的左上角摆放了许多小人,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这么摆吗?
小文:我觉得他们应该待在那里。
师:那我看到这里有一个小男孩,并且所有人都朝向他,这是你吗。
小文:是的。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摆放呢,这些面朝着你的小人你觉得他们都是谁呢?
小文:这个是我的同学,然后拿着书本的是我的班主任老师,这两个是我的妈妈和外婆。我觉得大家都对我有意见,都针对我。明明我是小队长,为什么同学不听我的话呢,还跟老师打小报告。老师也站在他那边,他们都不喜欢我。
在了解小文的情绪和产生的原因后使用格式塔学派中的“空椅子”技术进行换位思考,让小文分别站在同学和老师的位置上,帮助他设身处地感受他人当时的想法。本阶段目标为先解决眼下的突发情况,解决与同学和教师的矛盾,达成双方和解。
2.第二次辅导——认识愤怒情绪
心理教师通过绘本故事《愤怒的火山》,用比喻的方式让小文了解负面情绪的爆发就和火山喷发一样,是不断累积的,使小文认识到“火山爆发”对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的影响,同时强调不好的情绪表达方式不仅会伤害他人,也会伤害自己。
师:看完了这个故事,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一幅图片?
小文:火山爆发的图片。我觉得我就像火山一样,心里有团大火球,经常控制不住就喷发了。
师:那这团火球喷发之后,山的周围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小文:树没了,河道也被毁了,原来住在山脚下的小动物们都逃跑了。
师:它的朋友们都跑掉了。那小火山自己呢,有什么样的变化?
小文:它不再觉得生气了,但是现在身边一个人也没有,很孤单。
师:你觉得这些结果是小火山想要的吗?
小文:不是的,一点都不。
师:那你认为它应该怎么办呢,要不要试着给它提一提建议?
小文:我认为它可以把自己心里的不满跟动物朋友们说,大家一起商量。
在引导小文认识到错误的情绪处理方式伤人伤己后,采用正念的方式,让小文直面自己的愤怒情绪,深刻体会、辨认什么是愤怒,并帮助其平复。小文表示:“在生气的时候脑袋胀胀的,心脏跳得很快,眼前白花花一片,整个身子都绷紧了,很想挥拳或者是跺脚。”
3.第三次辅导——改善不合理认知
在本次咨询中,心理教师除了带领小文进行“我的一家”绘画,更深入地了解小文的家庭情况之外,还主要向小文解释了情绪ABC 理论,帮助他改善“经常感受到被人针对”的不合理认知。心理教师以在小组活动时同学不愿意和他同组合作为例,鼓励他在“同学们都不想跟我玩,不喜欢我”想法之外,再列举出更多可能的解释。小文在思考后列出了其他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也许他们私底下商量好了要一起,所以不想让我加入”或者“他们两个人的想法可能更一致”。
最后,心理教师告诉小文遇到不开心的事不能乱发脾气,要采用合理的方式解决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并调整当时的情绪。在本次咨询过程中尝试通过焦点解决治疗中寻找“例外”的方式帮助小文找到适合他控制愤怒情绪的方法。在心理教师的不断引导之下,小文回想起之前在家里体验到愤怒情绪时,默念“冷静”并且深呼吸,或是听一首舒缓的音乐能够帮助他放松。
4.第四次辅导——合理表达情绪
本次咨询中,心理教师主要帮助小文学习控制愤怒、表达和管理情绪的方法,并在后期通过布置练习和作业的形式不断强化,家校协同,共同监督小文改变不良行为。
首先,和小文进行角色扮演的练习。心理教师扮演妈妈和外婆,重现让小文感觉愤怒的事件。让小文回到当时的情境中,进行对话练习。逐步建立在面对矛盾冲突和愤怒情绪时的应对策略,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接下来,制作“我的情绪管理”表格(见表1),让小文将这一周感到愤怒的事件写下来:并逐一找到对应的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心理教师借助该表布置作业,要求小文在每次遇到愤怒情绪时,亲自实践表格中的方法。
最后,心理教师联系小文的母亲和外婆,和他们一起制定、统一家庭规则,并严格按新的规则来执行,尝试统一养育风格、改变教养方式,为小文营造和谐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在四次咨询辅导后,小文的情绪问题得到了初步改善,遇到问题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跟踪调查后,发现小文的人际关系也得到了改善,渐渐地学会了和同学相处的正确方式,和同学之间的距离拉近,冲突减少,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反思
首先,心理档案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很重要。在本案例中,学校在建立心理档案后,心理教师和相关任课教师都可以对小文的情绪问题有所了解,并基于心理辅导进度,在课上采取适当方式规范小文的行为。学校在平时也可以开发情绪管理相关的团体辅导活动,采用班级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情绪教育,从而观察和改善学生们的情绪问题。
其次,教师要多观察学生在校的人际关系和情绪控制能力。师生间的良性情感互动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情绪问题的改善。在课堂教学、课间活动等组织性活动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安慰、安抚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感知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缓解学生的消极情绪。
最后,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十分深刻,父母要实行积极的教养方式,制定统一的教养规则,多给予关心理解。同时,还要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关注品德的发展,在生活中多给予孩子陪伴。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父母在孩子面前都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教出情绪稳定的孩子。
学生情绪问题的改善需要家校协同努力,学校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指导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都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悉心浇灌,都离不开家校的协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