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村:打造城郊人文聚落地
2024-01-03胡珊通讯员李斐飞责任编辑刘怡然
文/本刊记者 胡珊 通讯员 李斐飞 责任编辑/刘怡然
(上图/杨亮)鞍山村路口设立的标语牌。
位于江北区洪塘街道的鞍山村山水资源优越:它的东边是风景优美的保国寺景区,南边环绕着一条慈江,西边接着荪湖,北边背靠马鞍山。山上的游步道是宁波最美徒步路线之一——北山游步道的精品段,短短数公里浓缩了这条“百里休闲绿道”的精华。拥有这样美丽的风景,偏偏这个小山村还紧邻繁华闹市,距宁波三江口仅半个小时车程。这种“乡野很近,城市不远”的感觉刚好满足都市人心底对田园生活的憧憬。
解锁“景区村庄”新名片
从机场北路高架驱车下来,从鞍前线右拐进入鞍保线,前行百来米,便到达鞍山村。
鞍山村不大,占地3.66 平方公里,共有475 户1200 余名村民,此外还有1200 余名外来人口。
通往保国寺的鞍保线是村庄的主干道,也是村里最美最繁华的一条路,村庄就沿着这条路向南北两侧展开。鞍保线两侧的树都有些年头了,而且越往保国寺方向,树龄越大。阳光透过高大的树冠在路上投下斑驳的树影,带给游客一份久违的宁静与诗意。路边有民宅也有商店,有公园也有广场,但所有的建筑都是白墙黛瓦、青砖条石的江南民居风格,因此无论从哪条小巷进去,都如同进入了一幅水墨画,属于“一眼美”。
鞍山村的美丽并非一蹴而就。作为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3A 级景区村,它也经历了长达10 多年的蜕变。“2005 年,我刚到鞍山村时,它还是一个道路泥泞、民居老旧、环境杂乱的山村。”鞍山村党总支书记邬明忠说。2008 年,他上任后,带领全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把路修了。2012 年起,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鞍山村开始对村庄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提升。
“当时有个契机。”邬明忠说,“2013 年底,保国寺举行千年大典,活动期间乃至活动结束后很久,还不断有游客顺路逛到村里。鞍山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不现实。我们就想,村子离宁波市中心仅12 公里,交通便利,周围又有那么多景点,何不走农旅融合的道路,把村庄变成景区的一部分?”
(图/江北区洪塘街道供图)孩子们在鞍山村金黄的稻田里体验农耕文化。
于是,在江北区、洪塘街道的主导下,鞍山村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设计,并参照保国寺的建筑风格,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对村庄房屋外立面统一进行改造提升,让村庄的建筑风格与保国寺景区浑然一体,在视觉上形成景区延伸的效果。经过数年努力,鞍山村解锁“白墙黛瓦模式”华丽变身,成为一个充满江南风情的美丽古村。这也成为鞍山村的一张新名片,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来,一睹美丽乡村新风貌。
营造“乡野办公”新氛围
“村庄环境美了,人气旺了,吸引了不少乡贤回村投资。”邬明忠说。2015 年,村里开出了第一家民宿——老樟树。民宿的主人叫王少华,是地道的鞍山村人。她从小在村里长大,后来外出打拼,事业有成。一次偶然返乡,她看到了鞍山村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潜力,于是把奶奶的老宅改造成民宿,一推出就一炮而红,客人络绎不绝。看到老樟树的成功,很多村民也跟着开起民宿。民宿多了,农家乐、茶室、酒坊、农耕体验馆等业态也丰富起来,鞍山村逐渐形成完整的休闲产业链。
(上图/是啡·咖啡与生活供图)是啡·咖啡与生活的招牌文案,也是这家网红店的打卡点。 (下图/是啡·咖啡与生活供图)是啡·咖啡与生活店门口的气球。
“在不断进行农旅融合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单一的打拼是无法聚集人气的,只有抱团发展才是长久之计。”邬明忠说。按照这个思路,鞍山村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就是推进全域农文旅融合,把田园变花园、农村变景区、农民变员工,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于是,鞍山村陆续淘汰村里的“散乱污”产业,清退出6000 余平方米厂房,借助乡贤力量,着力引进农文旅工作室和人才,将城市流量导入乡村,为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18 年,在洪塘街道的支持下,鞍山村引入宁波构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构成文化”),开了一家构成·安屿人文民宿。构城文化的核心成员是几名宁波本土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的理想是投身乡村,对闲置的村办老厂房进行装修设计、改造和运营,打造一个近郊的乡村工作生活一体化社区,吸引一群从事设计、艺术的同业者加入,创造更多价值。“一开始,我们做的是民宿,但民宿只是引流的方式,我们希望这里最终能形成一个以艺术设计产业为主、具有乡村振兴样板特性的‘乡野办公社区’。”构成文化负责人张小晨说。
构成文化的发展理念与鞍山村的期待不谋而合。2018 年起,鞍山村以“乡野办公”作为未来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吸引越来越多像张小晨这样的城市创业者入村办公,引导他们与当地村民建立定向合作关系,以新业态促进村庄小型商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鞍山村已落户企业20 家,涉及设计、研学、文创、旅游等产业,吸引了100 余名创业者成为“新村民”,实现了形态与业态的“双更新”。
探索“打卡经济”新路径
在一个晴朗凉爽的秋日,漫步在树影斑驳的鞍保线上,令人愉悦的除了美景,还有不少网红店,其中较出名的是啡·咖啡与生活。它在大众点评和小红书上的热度很高,是一家“很有意思”的咖啡店,跨界的理念贯穿了它经营的方方面面。比如,它的业态不“传统”。这家店的主人是服装设计师“一米”,她先在鞍山村开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又在工作室前面推出了作品展示店,然后才把这家咖啡店开在展示店的旁边,因此,咖啡店更像是工作室的延伸,是服装设计师的跨界玩票之作。再比如,店里的咖啡都很好喝,但主打产品却不是咖啡,而是特色牛肉面。还有,它的店名叫“是啡”,店招却没有放在最明显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一米”为是啡写的一条文案——“保国寺边边边边上的COFFEE BAR”。这种文艺范儿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打卡,以至于这条文案比店名还更出名。
由于文创氛围浓厚,在鞍保线上,这样带着文艺范儿的网红店铺还有不少,比如koko 可盐可甜、秀子庄等。每逢节假日,只要天气不错,来打卡的游人就络绎不绝。“网红店为村庄带来流量,流量又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这样的良性循环正是我们乐意看到的,我们愿意把背后的服务做得更好。”邬明忠说。
2022 年4 月,鞍山村成立了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村公司”),紧盯土地、空间、生态三大资源,专做收与租、新与旧、进与出三件事,不断挖掘田园营地、户外徒步、农事体验、咖啡酒馆等农文旅融合新场景,构建乡村“吃住行游购娱”更长产业链。
据统计,自强村公司成立以来,鞍山村已流转低效农田800 多亩,收储闲置农房2000 多平方米,新增“归璞农场”“构成聚落”两大共富合伙人,实现300 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去年,村庄经营性收入为300 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逾5 万元。邬明忠表示,下一步,鞍山村还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做强做大乡村美丽经济。
小贴士
怎么去:导航“鞍山村”自驾前往。或乘坐轨道交通1 号线,在大卿桥站转4 号线,在洪塘中路站从B 口出,然后在洪塘中路北环西路口站换乘338 路公交车,在灵峰站下车即到。或在东门口乘坐公交“乡旅1 号”,在江北慈城乘坐公交“微21 号”,均可直达鞍山村。
吃什么:各种小吃、农家乐。
玩什么:游保国寺,爬古道,看花海,打卡网红小店等。
住哪儿:构成·安屿人文民宿、老樟树、墅家·安山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