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导图复习法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应用
2024-01-03林静
林静
历史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时序性、系统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是对数千年时光的真实记录。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尚未发展成熟,在复习繁杂的历史知识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线索导图复习法强调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鼓励学生探究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对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点,提升解题能力和记忆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要学会灵活应用这一复习方法。
一、线索导图复习法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应用的意义
初中历史复习课作为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内化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及时对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复习具有的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线索导图复习法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建构历史知识结构,推动历史思维的发展;有助于通过图示的构建,理解和掌握各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复习的效率,实现复习目标。
二、线索导图复习法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应用策略
1.掌握重要史实,培养时空观念。
人物、地点、时间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历史大事年表或者思维导图等方式,将不同时间点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标注出来,同时言简意赅地注明基本内容,比如人物、地点、时间等内容,然后根据历史发展线索展开系统化的复习。通过这样的复习方式复习,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另一面也有助于我们培养时空观念。
例如,在复习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时,在复习之前,我们要回忆课堂上老师讲的重点,然后围绕这一重点内容展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将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对其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进行梳理。以历史事件为中心进行知识梳理是复习历史知识的有效方式。我们可以从教材中提炼关键词,将与关键词相关的知识点作为复习的核心内容,对整个单元的历史知识框架进行构建和优化。在复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还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和平稳定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为了世界和平作出的努力。通过绘制大事年表对重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既能够培养时空观念,又能够提高专注度,激发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历史复习的效率。
2.明确复习思路,积极主动思考。
在复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应用线索导图复习法,对繁杂的历史知识进行细致梳理,需要我们有一个清晰的复习思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水平设计学习问题,启发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因此,在复习阶段,我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复习内容来绘制线索导图,并进行主动思考,将历史知识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大脑中,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深度解读和记忆。
例如,在复习“经济大危机”的知识时,经济大危机发生的背景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但是教材中关于经济大危机发生背景的文字描述较多且比较分散,在梳理的时候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不利于复习效率的提高。要想高效完成经济大危机发生背景相关知识的复习,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将知识串联起来。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都进入了暂时的和平阶段,美国经济迎来了空前的“繁荣”,“繁荣”都有哪些表现?“繁荣”是真实的吗?当时美国经济逐步暴露出哪些问题?借助于这些问题和经济大危机这一事件的历史特征,我们可以深入思考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同时,在构建线索导图中,我们还要能够从政治家、企业家、工人等不同的角度看待这场经济危机,逐渐认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无法得到缓和的必然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是什么。这样的思考是我们主动进行的,能够充分发挥出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复习的效率。通过构建线索导图将历史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然后围绕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能够推动思维转向更深层次,有效实现复习目标。
3.利用教材目录,进行线索梳理。
目录不仅是历史教材的索引,也是学生复习历史知识的基本线索。目录犹如一根线般将丰富且杂乱的历史知识连贯起来,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和因果联系将其高度概括起来,让原本碎片化的历史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的目录,迅速浏览每个单元展示的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特征等,发掘目录中隐含的历史结构信息,在宏观上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复习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单元标题中的关键线索词——“危机”和“大战”,利用教材目录梳理出两条历史线索。一条线索是经济大危机爆发。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前后的社会现状,分析经济大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对经济大危机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条线索是世界各国为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其中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就美国来说,在经济危机初期,总统胡佛一直坚持市场自由的经济政策,导致经济危机进一步加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有效缓和了经济危机。从政治上来看,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虽然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但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从经济上来看,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改革提供了借鉴。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依靠改革来摆脱经济危机的,如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家,它们为摆脱经济危机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可以说,目录能帮助我们明晰单元的结构、梳理各个章节的关系,引导我们从整体上去复习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使我们对经大危机产生的前因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4.立足行文线索,梳理内在逻辑。
部编版历史教科书在教学模块的设计上,通常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将历史内容“以点带线”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点”指的是基本史实,“线”指的是各个史实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历史发展的脉络。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立足各“点”之间的关系去掌握“线”,在全面把握历史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去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
例如,《列宁与十月革命》这一课包括“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三个子目。我们在复习这一课时,可以先通读教材,思考列宁与十月革命有什么关系。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以点带线,明确本课要复习的核心内容就是十月革命。而教材中的三个子目可以理解为“十月革命爆发前的俄国现状”“十月革命爆发的过程”“十月革命带来的影响”。然后,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十月革命给俄国的社会性质带来的变化,两种社会性质之间的区别,进而认识到世界资本主义力量不断削弱,而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我们还可以将本课内容与其他课内容相互联系,按照时间线索向前推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影响,往后推断十月革命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影响。通过以点带线,梳理行文逻辑后,我们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而不是单纯地复习碎片化的历史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敘述核心内容的发展以及其带来的影响。经历这样的复习过程,我们必定能够深刻意识到学习世界历史要着眼全球,认识到世界各国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5.巧用时间轴,提高复习成效。
大部分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分散和混乱的,没有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时间轴可以将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学生可以通过时间轴直观、清晰地了解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复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时间轴将历史发展的时序线索呈现出来,培养和发展时空观念。
例如,在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时,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了较多的时间点、事件等,如“德国在1939年9月闪击波兰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在1941年6月入侵苏联导致战争规模扩大”等,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容易将时间、历史事件以及事件带来的影响记混,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达不到应有的复习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先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把握历史发展时序,然后绘制时间轴,将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填入各个区间中。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战争过程、战争结果一目了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轴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