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选择题的分类及解题方法
2024-01-03陈广平
陈广平
选择题是初中地理各种测试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它能够有效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等能力。初中地理选择题涉及知识面广,题目设置灵活多变。初中地理选择题根据题目的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照题目形式可以分为概念类选择题、案例类选择题,按考查知识内容可以分为地理工具类选择题、自然地理选择题、人文地理选择题,按照解题方法可以分为逻辑推理類选择题、知识运用类选择题,等等。
一、按照题目形式分类
(一)概念类选择题
概念类选择题是初中地理学科中最基础的题型之一,它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中的地理概念是其基础性和核心性的内容,比如地理名词解释、地理特点描述等。解答好这类题,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地理概念的含义,能正确描述一些地理事物的特点等。
【例1】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产生的现象是( )
A.昼夜更替B.季节变化C.昼夜长短的变化D.海陆变迁
解析:此题考查了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的更替和风向的变化等一系列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当某个地区处于太阳照射下时,这个地区就会经历白天;而当这个地区转到太阳照射不到的一侧时,这个地区就会经历夜晚。这种昼夜更替现象对于植物生长、动物活动和人类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地球自转也对风向产生影响。由于地球自转,地表不同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了气温差异和气压变化。这种温度和气压的差异会引起气体的运动,形成风。由以上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
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海陆变迁与地球运动无关。
通过此题,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地球的基本运动,以及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案例类选择题
案例类选择题是地理学科中常见的一种选择题类型,它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实际案例是指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例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等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可以提高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2】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是( )
A.跨流域调水B.节约用水C.修建水库D.防止水污染
解析: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一般来说,夏半年连续4个月的径流量要占年径流量的60%~80%。我国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年和枯水年常交替出现,有时甚至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现象。兴建水库能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国已兴建了大量水库,用于调控水量,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并扩大灌溉面积。小浪底水库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本题选C。
二、按照知识点分类
(一)地理工具类选择题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图测量和地图绘制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地图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缩影,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现方式,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地图的测量和绘制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生需要掌握测量和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地球仪、地图、比例尺等。
【例3】某地图比例尺为1:1000000,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
A.3千米B.30千米C.300千米D.3000千米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计算能力。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分子是地图上的距离,分母是实际距离。在地图测量和绘制中,比例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此题根据比例尺计算可知,实际距离为30千米,故选B。
(二)自然地理选择题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包括大气、水文、地质、生态等方面的内容。自然地理的知识体系庞大,包含着复杂的自然规律和现象,解答考查自然地理内容的选择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例4】影响世界气候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洋流因素D.海陆因素
解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因素和人类活动等。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方面,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少,气温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多,气温较高。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这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沿海迎风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在冬季,陆地上气温低些,海洋上气温高些。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C。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会产生降水。影响气候的这些因素中,纬度因素是影响世界气候最主要的因素。本题选A。
(三)人文地理选择题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包括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人文地理的知识体系庞大,包含着丰富的人类活动和文化内涵,解答考查人文地理内容的选择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例5】小明和小强对人口增长问题争执不休,小明说:“人口越多越好,人多力量大。”小强说:“人口越少越好,人少不仅住房宽敞,分到的资源也多。”你认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快、慢都行
B.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C.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人多力量大,利于开发资源
D.人口增长越慢越好,这样就不会有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问题
解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这样就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人口增长过多过快致使一些国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本题选B。
三、按照解题方法分类
(一)逻辑推理类选择题
逻辑推理类选择题是指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选择题。逻辑推理是指通过分析和归纳所给出的信息,从而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在地理学科中,逻辑推理类选择题主要要求学生通过地图、统计数据、图片等信息,推断出相关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等。解答逻辑推理类选择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将多种信息进行整合,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6】当黑龙江省冰天雪地时,海南岛依然鲜花盛开,这是因为( )
A.海陆差异大B.跨纬度范围广
C.跨经度范围广D.地形差异大
解析:纬度位置是形成我国南北温差悬殊的一个重要原因。冬季,太阳光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低,白昼越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也就越少,因而气温也就越低;反之,纬度越低,气温则越高。我国位于北半球,而且幅员辽阔,南北所跨近50个纬度,因此气温相差很大,当黑龙江省冰天雪地时,海南岛依然鲜花盛开。本题选B。
(二)知识运用类选择题
知识运用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类题目往往给出一个具体的场景或问题,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在解答知识运用類选择题时,学生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具备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例7】某地区水资源短缺,以下哪项做法不利于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
A.增加水资源开发投入B.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C.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D.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限制居民生活用水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水资源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水资源管理是指在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开发和保护水资源。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可以从增加水资源开发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等多方面进行解决。其中,增加水资源开发投入可以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在同样的用水需求下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则能够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是,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限制居民生活用水量,可能会影响居民生活。因此,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限制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综上所述,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