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汧、演、渠、隄、、衕”与秦城市的“备水”系统

2024-01-03成靖宇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沟渠调蓄堤坝

成靖宇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一、调蓄系统——汧

汧,整理者注:此处指出水之地。见《尔雅·释水》:“汧,出不流。”郭璞注:“水泉涌出便自停为汙地。”[1]120整理者以为“汧”是出水之地,即一种蓄水的池,其水源或是自出,或是人工掘出。另外,《尔雅·释水》:“水决之泽为汧。”刑昺疏:“凡水为人所决陂障为泽者,亦与上‘出不流’者同名汧也。”[4]这里的“汧”是一种“泽”,即水汇聚之处,其水源当来自江河之水。考虑到“汧”的作用在于“备水”,那么它更可能作为蓄积江河之水的陂池。古代城市防水的主要方针之一就是“调蓄”,吴庆洲先生说:“城外湖池可调蓄城外洪水,降低洪水水位,以减少洪水灌城之患。城内的河渠和湖池可以调蓄雨洪,减少雨潦之灾。”[3]76调蓄洪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调蓄城外泛滥的洪水,另一种是当城内洪水无法排出时,用以调蓄城内的洪水。结合古代文献的解释,从“汧”的功能上讲,“汧”与人工开凿并用以蓄水的湖池应当是类似的设施,同时,城内城外都有这种设施,而且处于地势低洼处。此外,简文所谓“大土功”通常包含筑城、宫殿等工程,这些工程往往会消耗附近的土石,产生大型坑凼,因此陂池的修建往往顺势而为,修建完成后只需要掘开与城市水系之间的屏障即可。综上所述,将“汧”解释为陂池较为合适,即古代城市的一种调蓄设施。

二、排水系统——演、渠

“渠”除了是城内交错的“沟渠”外,古代文献中还有其他含义,《墨子·备城门》“城上之备:渠谵。”孙诒让《间诂》引高诱注:“渠,壍也。”[10]《国语·晋语二》:“而汾、河、涑、浍以为渠。”韦昭注:“渠,池也。”[11]所谓“壍”“池”,就是壕池,即古代城市排水系统中的环城壕池,又叫护城河,它既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也是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内的水会由沟渠经涵洞流入城壕,最终排入自然水体。另外,《万象名义》:“渠,渎也。”《左传·襄公三十年》:“晨,自墓门之渎入。”杨伯峻注:“渎借为窦,出水穴。”[2]1300-1301依此义,“渠”也可能是某种出水的洞口,即涵洞。综上所述,“渠”的具体所指有三种可能:沟渠、壕池、涵洞。从古代城池设计来看,如果要达到完善的“备水”效果,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渠”应当不是指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设施,而是多种设施共同组成的地上排水系统。

三、障水系统——隄

“隄”就是堤防,即拦水的堤坝。《说文·阜部》:“隄,唐也。”《说文解字注》:“唐塘正俗字。唐者,大言也。叚借为陂唐。乃又益之土旁作塘矣。隄与唐得互为训者犹陂与池得互为训也。其实窊者为池、为唐。障其外者为陂、为隄。从阜。是声。”[12]《荀子·王制》:“修隄梁。”杨倞注:“隄 ,所以防水。”[13]因此,“隄”实际上属于障水系统。《管子》:“地高则沟之,下则堤之。”[5]157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开始修筑防洪堤坝了,又《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夫以贤相佐明君,而东门防全也。蚤岁,淄水至,入广门,即下六尺耳。乡者防下六尺,则无齐矣。”[14]这里的“防”就是堤防。从这里可以推知,至少在两千六百多年前,古人已经修筑了完善的城市防洪堤坝。因此,简文的“隄”就是沿水岸边修建的防洪堤。

四、交通系统——、衕”

五、结语

猜你喜欢

沟渠调蓄堤坝
长春市某雨水调蓄池的工艺设计与计算
浅析农田建设项目中沟渠施工技术及受到破坏后的治理方法
水利工程施工堤坝防渗加固技术
灌区沟渠对氮磷的截留机理及去除效果研究
洞庭湖典型垸内沟渠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 坚持“三项服务”,筑起辐防堤坝
水利工程堤坝防渗加固技术
水利工程堤坝防渗施工技术探讨
阅读理解Ⅰ
郴州市雨水调蓄利用对洪涝的影响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