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楼房爆破拆除模拟研究与实践应用

2024-01-03李永强LIYongqiang张英才ZHANGYingcai

价值工程 2023年35期
关键词:触地大楼蘑菇

李永强LI Yong-qiang;张英才ZHANG Ying-cai

(①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焦作 454000;②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平原示范区分局,新乡 453000)

0 引言

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同时又受城区狭窄场地、施工进度、人员财产安全等影响,使得爆破拆除技术在城区建筑改造重建工程中越来越常见。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迭代,建(构)筑物的爆破拆除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到如今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工程科学技术体系[1-2]。

通过数值仿真模拟建(构)筑物的倒塌过程及形态已经有较多的研究[3-7],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采用双向微折叠爆破拆除技术,运用底层卸载减振方法,使用ANSYS/LS.DYNA 软件对高层建筑物破坏过程和触地振动进行了研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比对,验证双向微折叠爆破拆除技术在工程爆破中的效应,优化施工方案,以期研究成果能够对类似的爆破拆除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爆破原理及方法

1.1 拆除原理 一般来说,建(构)筑物的爆破拆除是根据设计思路来反向考虑的,即通过破坏柱、梁、楼板等主要称重支撑构件,打破结构的受力稳定平衡,使其在重力的作用下失稳倒塌解体。爆破切口形成之后,切口处剩余结构要能够在短时间内支撑上部结构;同时,在重力形成的倾覆力矩作用下,支撑上部结构绕切口处支点转动。撑住和转动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只有当建筑物转动并产生一定的能量之后,才能够发生碰撞破碎和触地解体。所以,爆破切口的形式对于爆破拆除的倒塌方向和效果至关重要,对爆破切口的形式也有一定的要求[8]。

1.2 双向微折叠爆破拆除技术 双向微折叠爆破拆除技术属于折叠倒塌形式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是根据某些特殊的拆除爆破工程实践所设计的一种切口形式。结构开设上下两个切口,切口形式可以根据工程实际分别设计,上部切口开口朝向与主倒塌方向相反,率先起爆,用来控制地面振动、触地冲击距离等,降低对狭小场地的要求;下部切口开口朝向为主倒塌方向,结合场地环境设计,保证主体结构解体破坏。它的原理基于以下步骤:①结构分析:在进行拆除前,对建筑物或结构物进行仔细分析,确定其内部的构造和强度分布,包括建筑物的材料类型、支撑结构、强度等方面的详细信息。②弱化结构:根据结构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一种使建筑物的结构弱化的方案。这一步骤旨在降低建筑物的整体强度,以便在爆破时能够更有效地崩塌。③预置爆破物:在建筑物的关键位置和弱化区域,预置爆破物。这些爆破物通常是高度控制的爆破药物,能够在引爆后产生所需的爆炸效果。④控制引爆:在预置爆破物准备就绪后,采用精确的引爆控制手段,例如电子引爆系统,以确保爆破在特定的时间和位置发生。通过控制引爆,实现对建筑物崩塌的方向、速度和程度等参数的精确控制。⑤崩塌和清理:一旦引爆发生,建筑物的结构会崩塌并倒塌在预定的方向和形式中。然后,拆除团队会进行清理和移除残余的废墟,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或新建项目。

2 工程应用

2.1 工程概况 联通大楼是一幢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该楼房主体为框架结构,共十四层,呈东西方向布置,西侧为长方形结构,东侧为圆形构造。大楼东西长38.5m,南北宽12m,主体高度51.7m,总高度65.2m。承重柱为南北方向3 排,东西方向8 排。

2.2 爆破设计 在本工程中对砖墙、剪力墙及步梯进行预处理,主要是切断相应部位的受力钢筋。在爆破拆除时,对平行于倒塌方向的梁板两端和中间布置三个爆破切口,以破坏其整体性,从而有效降低建筑物的稳定性,保证主体结构充分爆破解体[9]。采用复合梯形爆破切口,底部6层总高26.8m,底部第1 层高度5.0m,2~6 层高度21.8m,切口高度取2~6 层。蘑菇亭位于标高51.7m 至65.2m 位置,总高13.5m;为圆筒形结构,筒壁为钢筋混凝土,壁厚24cm;蘑菇亭直径4.2m。蘑菇亭向西侧开设切口,切口弧长计算得7.65m,切口高度取1.2m。

考虑到待拆除楼房的结构形状特性及其周边环境情况,决定使待拆除楼房向正东方向倒塌,蘑菇亭向西侧倒塌;蘑菇亭首先起爆,主切口与蘑菇亭间隔1975ms,蘑菇亭孔内装填ms2 雷管,延期时间25ms。采用大段别多段位装药,使楼房向空地逐段倒塌,即一区首先起爆塌落,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均半秒延期逐次起爆,使楼房形成设计切口,在重力作用下向预定方向塌落[10]。

2.3 仿真模型 综合考虑工程要求和单元特性,本文建模使用单位制为g-mm-μs,与实际结构1:1 建模。考虑到建立几何模型的便捷性,在AutoCAD 中创建整体几何模型,再输入到ANSYS/LS.DYNA 中创建有限元模型,单元尺寸为40cm,保证计算的精度及速度。

主体模型均使用Solid164 实体单元,采用整体式建模,将钢筋的性能通过度EI 等效原则提高材料的弹性模量来实现,同时把剪力墙、填充墙、围墙等换算成相应的密度,施加到结构上面,材料参数见表1。

表1 材料参数

使用*MAT_PLASTIC_KINEMATIC 关键字控制塑形随动硬化材料来模拟主体结构和地面,对于爆破立柱使用默认的材料。

考虑到模型中主体使用*MAT_ADD_EROSION关键字, 在此采用*CONTACT_ERODING_SIN GLE_SURFACE 侵蚀单面接触,静摩擦系数取值0.5,动摩擦系数取值0.5。数值仿真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数值模型

3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3.1 倒塌过程分析 联通大楼爆破拆除数值仿真倒塌过程如图2 所示。0.05s 时,蘑菇亭首先起爆,由于蘑菇亭底部还有一定支撑能力,重心未明显偏出底部截面抵抗力矩,未发生明显倾斜位移。2s 时,一区爆破立柱起爆,主爆破切口开始形成,结构进行内力重分布,大楼主体仍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二层东侧楼板产生松动,下沉效果不明显。3s 时,三区立柱已经起爆,东西侧连接部位开始出现裂缝,楼板受拉破坏断裂,横梁与立柱连接处受力较大,东侧结构开始有下沉迹象。4s 时,爆破切口完全形成,底层立柱在上部结构冲击作用下开始破坏断裂,西侧结构产生明显扭曲,大楼整体有明显东向倾倒迹象。6.4s 时,大楼东向倾倒的趋势已经确定,西侧结构已经完全破坏,东侧结构底部破坏,上部仍在变形破坏;蘑菇亭底部与顶层楼板完全分离,随着蘑菇亭撞击顶层框架梁柱,蘑菇亭中间部位断裂。t=7.64s 时,蘑菇亭完全触地,由于底层的缓冲作用,蘑菇亭尚有一定的完整度,大楼基本解体破坏,爆堆高度进一步压缩降低。

图2 倒塌过程数值模拟结果

与相同时刻的实际倒塌过程图3 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际过程比较吻合,结构的破坏形态一致。

图3 实际倒塌过程

3.2 结果分析 ①节点位移。A 节点为七层楼顶112174 号节点,B 节点为九层楼顶112172 号节点,C 节点为十二层楼顶87261 号节点,D 节点为蘑菇亭顶部220614号节点。由图4 位移时间曲线,可以明显看出,节点位移距离最大的是十二层顶部节点C,远远大于蘑菇亭顶部节点D 的位移距离,D 点位移距离为10m,证明蘑菇亭反向倾倒切口产生了微折叠效果,有效缩短倒塌距离。②节点速度。A 节点为蘑菇亭顶部220631 号节点,B 节点为十二层楼顶73813 号节点,C 节点为七层楼顶24248 号节点。如图5 所示,蘑菇亭顶部节点A 是竖直方向上最高的节点,在7.2s 时运动速度最快,为22.7m/s,各节点在8s 时速度趋于稳定,从开始运动到基本稳定,历时5s,说明大楼倒塌的持续过程较短,爆破解体过程更加紧凑。③地面振动。选择地面节点A 编号961538,节点B 编号963922。由图6可知,地面振动发生于起爆之后4s 左右,即主爆破切口完全形成,切口上部结构开始触地时,峰值出现在7.4s,此时大楼整体倾倒运动速度达到峰值,由此产生触地振动效应也最大,振动速度峰值为1.27cm/s。图7 为实际爆破工程振动波形图,可以看出,振动产生时间较早,峰值为0.91cm/s,比数值仿真结果略小。由于现场炸药爆炸时会产生振动,通过梁柱等结构传到到地面,导致振动提前;地面仿真材料类型、地面硬化、现场减振措施等,影响传导效果,减小了触地振动。总体来看,地面振动的仿真结果与实际工程比较一致,通过仿真计算,能够预先了解触地振动数据,从而更好作出并完善相应的减振措施。

图4 位移-时间曲线

图5 速度-时间曲线

图6 地面振动

图7 振动波形图

4 结论

①大楼主体的实际倒塌过程与形态和数值仿真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均从第五榀框架和第六榀框架之间产生撕裂破坏,东侧结构下沉,西侧结构受拉破坏,整体楼房产生东向倾倒效果,说明通过仿真模型能够预测倒塌过程及形态。②第二层开设切口,减小了狭窄场地的负面影响,同时起到了减振缓冲作用,触地速度和地面振动有效降低,减少二次工程量。③利用双向微折叠爆破拆除技术,控制建筑倒塌范围,缩短爆堆长度,降低飞石距离和振动速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触地大楼蘑菇
基于实测数据的单点系泊系统钢缆触地分析
在树林里
未来已来8
触地跳起的下肢动作特征
减震跑鞋真的能防止运动伤害吗?
LCT ONE大楼
爆图团
蘑菇
蘑菇伞
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