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并联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的电感特征识别

2024-01-03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3年22期
关键词:匝间电抗器零序

吕 伟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热电厂,黑龙江大庆 163714)

0 引言

高压并联电抗器(简称“高抗”)是一种铁芯带气隙的大容量并联电感线圈,它与普通变压器相比具有很大的结构差异,因而很难产生励磁涌动。但是,在高抗空充或与线路容抗发生低频率振荡的情况下,由于长期处于低频率成分的励磁,会使高抗线圈的铁芯发生饱和。

1 电抗器绕组电感值计算方法

高抗通常采用带铁芯的方式来改善其补偿性能,其构造与无负载的电源侧中性点绕线相似,但其线圈铁芯具有空气间隙,能很好地防止磁心的饱和励磁涌动,并联电抗器原理如图1 所示。

图1 并联电抗器原理

根据自感原理,线圈的非短路相电压、相电流、短路电流、短路线圈内部电阻与线圈感应的环路的关系式为:

绕组相电流、内阻和线圈电抗间的关系式为:

绕组电压、电流和线圈电感间的关系式为:

当并联电抗器具有中线电抗时,可从式(1)~式(3)导出端口电压关系式(4)以及被测替换变量Rc和Lc之间的对应关系式(5):

在匝间短路时,线圈的自感LD、互感M、中性点3i0以及主绕线的主绕组电流都是判定的。所以,在匝间短路情况下,Rc和Lc是该方法的重要参数。对式(4)进行离散化,再通过最小二乘方法得到最优化的结果:

从式(6)可以看出,在匝间短路期间,由于短路和非短路线圈之间的互感效应,用式(6)所得的Lc小于真实线圈LW。将LZ=LW+LD代入式(5)可以得到:

从式(7)可以看出,当主电抗线圈因短路而分裂为若干电感回路时,互感效应被引进。在不清楚互感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所得到的替换变量Lc可以进行匝间的故障辨识。在整定匝间失效辨识的电感门限时,为了满足可靠度的需要,可以把门限调得较小。

2 电抗器电感值及其变化率分析

当线圈处于饱和状态时,线圈的感应电流也会减小,这与线圈的线圈短路特性类似。所以,当匝间失效的可靠行为被辨识时,必须同时兼顾在高抗饱和状态下的干扰。在220 kV 电厂输电和接通过程中,在150 ms 后,由于电缆高阻的匝道防护故障,使输电失效。图2 显示了一种具有强抗性的原位接地结构,包括发电机、高压变压器、电缆传输线、并联电抗器和负载。

图2 并联电抗器主接线拓扑

以常规零序电流方向辨识故障理论为主要准则,结合电抗器零序电压、零序电流、零序测试阻抗以及二次谐波准则,对匝间短路进行了全面的辨识,并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1)符合零序电源定向单元的辨识准则。在传统的环路电流保护中,采用零序电压和电流功率方向区分的方法,在发生内线短路时,零序电流的电压相位提前90°;当发生在电抗器外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的相位会延迟零序电压;利用该资料可以得到零序电流的相位提前120°的零序电压,符合零序电源的方向辨识准则。

(2)零序阻抗单元的辨识准则。一般情况下,一次零序阻抗在数千欧姆左右,一次零序阻抗在数十欧姆左右,因此,可以根据电阻端口的零序阻抗来判定匝间失效。在保护启动20 ms后,零序测试电阻在19 Ω 左右,大大低于标称二次零序电阻的25%,而二次零序电阻则达到175 Ω。

(3)符合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的门限,其中零序电压的最小值在0.67 V 左右,超过0.5 V 的工作门限。

(4)符合相位电流的谐波辨识准则;三相二次谐波成分的特点:A、B 两相的含水量在15%~6%之间,且有下降的趋势。C 相中的成分接近0,符合对二次谐波辨识的匝间失效单元的辨识要求。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在并联式电抗器的匝间保护中,存在着零序功率方向、零序阻抗、相电流二次谐波等问题。在零序和零序电流等准则下,匝间保护发生了故障。该电抗器的铁芯具有饱和特性,类似于匝间短路,不易分辨,最后造成了匝间保护的误动。

综上所述,目前的电抗器的匝间防护不能很好地辨识出具有较强的抗饱。针对具有较强抗饱和度的匝间保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故障辨识算法。

2.1 基于电感特征的匝间故障识别方法

而在有铁芯并联式电抗器中,低频率共振成分也是造成其饱和的原因。根据一般情况,在40%~50%的地方,比如BRK1 开关,BRK2 开关从接通到断开,电缆与电抗装置之间会发生LC 共振,从公式(8)可以得出,该体系的振荡频率约为33 Hz,比工作频率更低。

在此基础上,采用MATLAB 软件结合RTDS 技术,分析了电阻空充、LC 振荡、匝间短路等三种情况下的电抗器检测特性。该反应器的主要特性是:三相功率55 MW,额定电压230 kV,在50 Hz 工作频率时,其额定电感为1.148 H。

2.2 电抗器空充时电感及其变化率分析

在B 相绕组7%的匝间短路时,电抗器的饱和相电感突然减小,随后饱和度下降;在接近标称的感应范围内逐步收敛;电感值的变化量急剧增加,并逐步趋于0,显示出稳定的特性。当电抗器在B 相和7%的匝间短路时,B 相绕组的电感为0.409 H,电感量突然下降至50%,并在此范围内趋于收敛。感应变化性迅速趋于0,表现出稳定特性。

2.3 电抗器谐振时电感及其变化率分析

在B 相绕组7%匝间短路时,电抗器的饱和相电感突然减小,饱和相电感突然减小,随后饱和状态消失;在接近额定电感处逐步收敛;电感的变化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并逐步趋于接近0,并显示出稳定的特性。当电抗器在B 相中发生7%匝间故障时,B 相绕组的电感为0.409 H,电抗器的感应值突然下降到50%以下,并且在此范围内收敛。感应变化率迅速趋近于0,表现出稳定特性。

2.4 电抗器匝间故障时电感及其变化率分析

模拟分析表明,在A 相位3%、5%典型匝间失效时,三相电感值和感应变化率的模拟表明,其对应的感应值为0.657 6 H、0.504 8 H。电抗器失效时,各相电感迅速降低至50%,并在此范围内趋于收敛。感应变化性迅速趋于0,表现出稳定特性。

2.5 电感特征分析总结

通过对线圈的感应电流和变幅的分析,发现线圈在空充饱和、匝间故障、低频率共振时,线圈的感应电流都比标称值要小,因此单靠感应电流的变化特性不能很好地判断出匝间的失效状态。

在空充时,在800 ms 左右的剧烈振荡后,饱和相绕组的感应变化速率趋于0;在电抗器空充匝间失效的情况下,通过轻微的振荡,使故障相的电感值变化速率迅速地向0 方向收缩;在电抗器的低频率共振下,在300 ms 左右的剧烈振荡后,共振相的感应变化率趋于0;在正常情况下,当出现3%~5%的匝间失效时,在40 ms 内故障相的变化量迅速趋于0。

3 结束语

该方案在不影响匝间保护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需要在既有匝间保护的故障辨识准则和新的故障辨识准则的前提下,对匝间的匝间防护进行了研究;在现有的环路保护失效判别准则未达到时,采用新的判别准则,而采用直接闭合的匝间保护。该方案不仅提高了原匝间防护的故障辨识功能,而且在不影响原环路保护的可靠性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提高匝间防护的性能。

猜你喜欢

匝间电抗器零序
高压电机定子线圈匝间胶化工艺研究
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烧毁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探讨
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转子匝间短路的重复脉冲法诊断研究
6kV供电系统零序保护误动作处理
大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分析
具有低谐波的新型三相磁阀式可控电抗器
基于DSP的磁阀式可控电抗器控制系统采样电路的设计
基于EEMD-HHT的双馈感应发电机定子匝间短路故障研究
大型水轮发电机中性点CT匝间短路故障分析处理
晶闸管触发的可靠性及其在磁控电抗器中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