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视域下农业类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以中职《禽的生产与经营》为例
2024-01-03杨菲菲孔代晓戴乐军
杨菲菲,孔代晓,戴乐军
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0
0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进一步加强,统筹实施的教师、教材和教法的“三教”改革也给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带来了新任务和新挑战。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是培育优秀劳动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对提升职业教育农业类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活页式教材开发背景及特征
1.1 研究背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建设由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鼓励应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明确提出要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不断创新课程形式,推行科学规范、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型、工作手册型教材。《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要密切关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对人才的新要求,把行业发展中产生的新科技、新工艺、新标准及时纳入教材。
1.2 概念内涵
新型活页型教材是指根据企业及行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而编写的课程微观结构、教学内容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系统规划和语言表达,以教学结果为引导,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并配套信息化教学资料,以活页式装订的教材。其内涵是以国家职业标准及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以提高学习者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为目标,以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工作和学习情境,分解和制定职业能力清单,针对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设计的模块化教学任务综合体。
1.3 主要特征
新型活页型课程兼有工作页和教材的双重属性,一定程度上要求弱化教学材料属性,强调学习材料属性,按照“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自主学习”思路开展课程开发设计。主要特点包括4个方面。①教材功能。活页式教材除要具有一般教材获取知识的功能外,还要突出其职业能力训练功能。利用教材认识职业、热爱职业岗位,形成了良好的人生观、择业观,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职业意识[1]。②教材编写。活页型教材更加凸显课程的实用价值与实践性,并坚持以学生职业技能为基础,以应用价值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符合学生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与职业资格要求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规定相衔接[2]。③教材组织。活页型教材遵循“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遵循学习者的知识学习规律与能力形成规律,主张以应用为主线,不过多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完整性,以满足教学模块化的需求[3]。④教材呈现。活页型教材适应了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知识习惯,系统设计“引导问题”,将“引导问题”视为教学工作的主线贯彻于实施教学任务的整个流程,使学习者有目标地从教学资源中发现所需要的重要知识,从而反思和处理专业问题。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贴近真实工作过程,做到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2 中等职业学校农业类教材现状分析
为深入了解连云港市中职校农业类专业教材使用现状和开发情况,从2022年5月开始,课题组对连云港市3所涉农专业学校教师(83人)、学生(560人)发放了问卷调查,还对区域内5家企业员工(43人)进行了访谈和调查。调研结果分析显示,目前中职校涉农专业师生使用的教材大都为国家规划教材,教材编写形式为章—节式(前三版),虽有部分教材改版采用了项目任务式(第四版),但教材内容与岗位对接不紧密、理论程度高而实操性不强,学科体系浓厚、内容陈旧,行业新科技、新知识、新动态更新并不适时,未能满足学员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训练等的需求。分析其中原因有以下方面。
2.1 教材开发滞后
调研结果显示连云港市中职学校使用的仍为传统学科体系编写的农业类教材,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对教材建设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新版教材虽然已采用项目任务式的编排形式,形式“新”,但实际内容和章节式差别不大,导致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需求严重不符。二是教材从编写、出版到正式使用,周期较长,时间的滞后性使一些前沿的知识和最新的案例未能涵盖在其中。
2.2 缺少岗位特性
教材沿用学科本位的模式,遵循学科知识逻辑设计,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与工作岗位的密切联系,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理念有所滞后,与相应的农业专业职业资格衔接不紧,特别是对接养殖专业“1+X”证书制度力度不够。
2.3 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度不高
农业类教材教学内容中对知识与技能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度不高,未能充分体现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未充分体现学生本位,对中职生学情和学习规律关注不够,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不佳,不能达到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2.4 开发团队结构单一
职校农业类教材开发编写团队主体多为一线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在教材开发中,对企业生产实际关注少,所学内容与实践脱离。
3 新型活页式教材校本开发的策略
根据目前农业类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参考中职校活页式教材开发的经验范式,以特色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禽的生产与经营》为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按照“必需、够用、兼顾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特色。
3.1 规范开发流程,校企共建新型活页式教材
在中职《禽的生产与经营》校本活页式教材开发过程中,笔者团队在行业及企业广泛开展调研,与校企融合实训基地——香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建,同时与东辛农场东米肉鸡养殖公司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开发《禽的生产与经营》校本活页式教材。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互派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深入生产一线和教学一线,充分利用学校传统农业专业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选派骨干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熟悉企业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引入企业运营新理念、新技术、新发明;学校特聘企业技术骨干兼任实习指导老师负责相关技术培训和技能指导,校企融合,双向同行,有效实现岗位能力要求与学校课程设计的高效衔接[4]。
《禽的生产与经营》校本活页式教材编写团队由课程开发专家、企业骨干、一线教师共同组成,开发团队结构合理,校企协同共育人才。将当前种蛋孵化、鸡苗培育、林下蛋鸡养殖、肉鸡养殖以及相应行业规范融入教材内容中,并将家禽饲养工须具有的岗位操作能力、细心的观察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融入项目设计中。
3.2 以标准引领新型活页式教材内容
设计新型活页型课程,应以国家职业规范、技术标准、专业课程要求和“1+X”认证规范为教材内容的基础,紧贴标准,提高教材质量。中职《禽的生产与经营》校本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依据是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养禽教学标准》,由于“1+X”证书的技能标准仍处于试点阶段,所以笔者团队主要参照《家禽饲养工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在国家职业标准中,中职学生需要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本教材的重点内容在于“能够识别禽的常见品种、禽类各生产阶段饲喂和管理技术、禽舍环境调控及卫生防疫相关知识技能。
中职《禽的生产与经营》校本新型活页型课程的内容选取主要通过调研市域内知名企业香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连云港市东米肉鸡养殖公司,调研岗位需求,与企业技术专家访谈,分析岗位能力需求,构建的教材内容。主要设计包括禽场规划与设计、家禽品种、家禽孵化、蛋鸡规模化生产、肉鸡规模化生产、水禽规模化生产6个学习情境,在各项目中渗入本地元素。按照学习者的认知和发展原理,针对公司的实际运行条件和职业技能要求进行编写,既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需要,又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学校特色。
中职《禽的生产与经营》校本新型活页式教材通过企业调研,对企业优秀员工进行访谈,与技术骨干共同提炼典型工作案例库;根据课程标准,从工作案例库中筛选出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素养要求的典型工作案例,然后聘请公司专家学者、同行、生产一线骨干研讨,最后设定一个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情境(见表1)。
表1 家畜饲养工学习情境(部分)
3.3 以学生为本,优化教材内容设置与课程结构衔接
新型活页型课程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开发中职《禽的生产与经营》新型活页式校本教材中,基于学生学习特征,将教材内容分成家禽品种识别、禽场规划设计、禽繁育技术、禽生产技术、禽病防治技术5个教学模块。
同时,新型活页式教材按照工作过程优化设计教学内容,以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实施课程,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5]。课前,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发布教学任务,推送相关的教学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课中,第一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收集信息;第二步,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制订决策计划;第三步,通过讨论,对工作计划进行决策,确定最佳方案;第四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工作计划团队协作完成工作任务;第五步,反馈检测,对完成学习任务的结果进行检验或检测,自我评估;第六步,学习评价,评价主体为教师、学生、企业导师三方,采用组内、组间、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任务实施的各环节进行客观评价。
4 结束语
伴随“三教”改革不断深入,活页式教材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将不断完善和提高,在中职农业类专业活页式教材编制过程中,研究团队以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和任务为导向,结合中职《禽的生产与经营》教材开发实践,从规范开发流程对标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方面探索农业类专业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策略与实施路径,为职业学校新型教材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