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小学教研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2024-01-03文戴子
文 戴 子
学校发展的重点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是教师进步,教师进步的核心是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的进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小学建立完善的教研体系势在必行。
参与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教师学习技能、交流经验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在教研活动中学习他人先进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并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此外,教研活动针对性强,主要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研究的开展有助于提升教师工作效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学校教研活动包括: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研究,课程方案、新课标及教材的系列化研究,教学基本环节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及学习问题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参评与发表,优质教学资源的收集、共享,等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着较完整的教研体系,设有各级教研室,教研室里有各个学科的教研员,统一引领本地区的教研工作。“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是指作为教师,如果你只教学而不研究、不反思,不深度学习交流、不博采众长,那么你的教学很可能是浅显的;如果只进行教学研讨,只广泛交流,不去实践、不去运用,则会使得研究成为空中楼阁,缺乏实际价值。课堂教学是教师们最日常的工作,相比较而言,教学研究则相对没有那么“普遍”,很多教师只有实践经验,而缺乏研究能力、缺少反思。当前,多数教师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开展常规的理论学习,但大多流于形式,无论时间、精力还是能力,都不足以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更难以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实践。学校教研活动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活动内容不够具体,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要达成的目标不够清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缺乏专门的教科研机构。目前,多数小学不设有专门的教科研机构,主要由教导处兼职做相关工作,其由于教务工作繁杂,难以为教师提供持续性、专业化指导。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入职初期,他们需要更为直接的、不间断的跟踪指导。在新课标实施的当下,科研型教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问题意识,可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这就更需要有专业人员提供指导。
教研活动时间不足。一些学校实施“5+2”托管服务后,教师缺乏整块的时间进行教研活动。即使学校在每学期初安排课表时尽量以学科或年级组为单位,每月为老师们空出两节课的时间进行教研,但只要学生没有离校,老师就很难完全安下心来进行教研,一会儿需要处理班级事务,一会儿需要将学生的改错作业进行复批,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教研活动的质量。
学校教研组的“研”味越来越淡。以教研组长一职为例。其职务名称虽与教研相关,却经常承担着与教研无关的工作,如制定计划、填写表格、教学检查等,而没有真正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出发,去研究、讨论、交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研组长成了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者,而非学科课程的引领者。教研活动存在工作布置多、问题探讨少,对教学问题现象描述多、问题本质分析少,教学经验总结多、课题研究成果少等问题。
教研价值功利化。学校教研组的价值应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二是协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然而,个别学校教研活动的导向和目标逐渐功利化,把教研活动的目的简化为上好公开课和应付考试,承担公开课的教师通过反复操练以获得好的赛讲成绩,背离了开展教研活动的初心。
学校应如何建立完善的教研体系,把教师的教与研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教师们不断思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成为研究型教师呢?在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小学也要成立教研室,帮助教师成长。学校教研室是承担教学任务、科学研究、师资培训等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但一般情况下小学是没有教研室的。为此,建议在小学设立教研室,引进专家型教师履行以下职责:制定、审核授课计划,检查备课情况,随时了解课堂教学情况,组织教师听课,开展教学检查,审阅试题,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等。此外,学校每月至少要留出1 天的时间让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保证教师正常的教研时间。
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师进行集体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每个教研组都有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者、落实者,是年轻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指导者,是教研组整体氛围的营造者,教研组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校长应成为优秀教师的培养者和教研活动的助推者。小学校长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基层的管理者,作为一校之长,要懂教育、懂教学、懂教研、懂教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校长应给予教师应有的信任和关爱,发自内心尊重他们、相信他们、了解他们。校长要进课堂听课,为教师们上示范课;参加课题研究,与教师们肩并肩进行教学研究,共同感受教学研究的乐趣。尤其在准备各级各类的教学大赛时,校长要运筹帷幄,为教师们组建备课团队,让参赛教师有依靠、有寄托,通过推动团队教师共同成长,整体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借力各级教研室的力量,培养骨干教师。省、市、区教研室有着一批最具经验、最有能力、最优秀的教研员,他们曾投身一线教学,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专业能力。因此,借助教研室和教研员的力量来培养学校骨干教师,可视为一条“捷径”。可以定期请各学科教研员来学校听课、评课,也可以邀请教研员给学校教师作专题讲座,让教研员带领教师们作课题研究,让教师们同教研员们交流学习心得、教学经验,进而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思想境界。
学校要积极与高校展开合作。就目前而言,教研员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方面有着十足的话语权,能够受到基层教师的认可和欢迎,但在课题研究方面,部分教研员理论基础不够扎实,需要更为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高校因其出色的科研能力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理论层面给予帮助和指导,因此,学校要积极与高校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