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2024-01-03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该部法律在明确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强调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针对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分别作出相应规定。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重大苦难、付出巨大牺牲,正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支撑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始了救亡图存、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征程。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神州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素材解读
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形成制度,将促进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奋进新时代的澎湃力量。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鑄就伟大梦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可以汇聚起无数个你我的力量,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行。
适用话题
爱国主义、精神力量、坚定信念、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