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多种手法,锤炼语言表达

2024-01-03陈静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7期
关键词:文采升格诗意

陈静

原作雏形

与诗词相伴,拥多彩人生

在科技为王、追求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许多古诗词对生活的“渗透”,电视节目的解说词中使用大量的古诗词、广告宣传语中巧用诗词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让人感慨:“还是要多读古诗词,读古诗词的意义远不只诵读。”

诗词为日常生活增添色彩。你可曾听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歌曲版?又或曾在评弹中感受《声声慢》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抑或在韵律中背《出师表》?古诗词早已“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休闲游憩中的重要元素。日落时,我们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困难时,我们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迷茫时,我们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诗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力量,还让平凡的我们体验更丰富的生活。

诗词承载着文化传承之美。我们前闻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后品唐诗三百首之奇妙。我们在诗词鉴赏中,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古人谓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我懂得亲人间血浓于水之情;古人谓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让我懂得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优秀的古诗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光添彩,在中華文明发展历史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溯悠久传统之源头活水,守其正脉,学于诗,融于诗,传于诗。

诗词承载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先贤在诗词中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实现对生命价值的超越。如今的我们,也借诗词对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作出了坚定而有诗意的承诺。民族危难时,抗日志士慨叹“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改革开放中,先行者高吟“弄潮儿向涛头立”;不论是救灾物资上的“海内存知己”,还是医护工作者的那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都是对时代精神的称赞,给人们以希望。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学好古诗,用好古诗,传好古诗,在诗词的引领下体验自然之美、人生之美以及传承之美。处在时代前列的我们,定当做好传承者、发扬者。

穿过历史的尘埃,诗词带领我们回到过去的辉煌;放眼未来,我们带领诗词走向更加灿烂的远方。

开头交代写作背景,但是语义不明确,也没有点明中心论点。

开头提到了“渗透”,这里也举出了“渗透”,后面的论述却没有紧紧围绕其展开。

这里诗词堆砌多,理性分析少,更缺少语言逻辑与文采。

这段内容凌乱,语言缺乏锤炼。在升格时,要将整句和散句的内容进行调整,使其表意更清楚、思辨更条理。

这两段论证在举例上缺乏具体性与准确性,在引用上只是机械堆砌,而缺少有机整合,导致表达没有形成合力。

升格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把材料和表达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结尾在呼吁号召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分寸与语言表达的精练。

问题剖析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议论文虽然以议论为主,但如果有记叙、抒情等手法的综合运用,将更有感染力。由于议论文的议论,不少是蕴含在字里行间,这就在文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提升文采,考生就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锤炼语言:或整散结合,整散错综,奇偶相间,形成一种散放中见严整,工整中见灵动的特点;或蕴含哲理,赋予议论的语言以思辨的色彩,耐人咀嚼品味;或展露才华,以活跃的思想、灵动的思路、飞扬的文采驾驭手中之笔,让自己的语言于灵动中闪烁亮丽的光辉,于理性的表述中洋溢诚挚的感情;或老练圆熟,用语注意分寸,推断进退自如,言辞恳切,令人信服,显示出思想的成熟;或朴实无华,下笔不事雕琢,而是捧出生活中原汁原味的大众话语,给人一种“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风味。

微雕成文

诗词浸生活,诗意润人心

◎黄晓颖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在快节奏社会所带来的重压之下,古诗词为人们提供了绝佳的灵魂栖息地。人们从诗词中捞一轮皎洁明月,从诗词中揽一身沁人花香,从诗词中汲取前行的动力,从诗词中觅得一缕闲适和安然。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古诗词的传播提供了媒介。夏季运动会上央视的解说词富有诗意,通过网络的传播,“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传递出张家齐与陈芋汐不断超越的可贵精神,“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表现出孙颖莎自信昂扬的少年意气。各种诗词软件的出品、大热短视频下网友的诗词评论,甚至网络小说中以诗词入文表情达意,无不彰显着互联网对扩大古诗词传播的作用,以及人们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对古诗词的重视。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青年的热忱促进了古诗词的传承。由于词汇的匮乏,人们意识到了娱乐至死的危害,青年更是以读诗来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以行动体现青年的力量。《长安三万里》以唐朝的盛世繁荣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唐诗的魅力,而其制作团队平均年龄不超三十岁。人来人往的热闹都市街头巷尾,身着汉服的青年手持话筒随机提问路人古诗词,大家的积极互动在网上掀起了诗词文化的热潮。青年用自己的蓬勃朝气传递着诗词的古韵,传承着诗词中的不朽文化。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科技为王”的今天,人们流连于快阅读的时间太多,而无暇一窥古诗词的光华。而古诗词渗透入生活无疑将诗意沁入人心,潜移默化地丰富着人们的生命,让人在失意时可以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得意时则低吟“轻舟已过万重山”。青年应有一身诗意,不论生活中有怎样的悲欣交集、荆棘密布,都能从容而美好地生活着,带着诗意闻草木的清芬、看明月的灵气,在艰难困苦中用两行韵脚破解难题,重逢生命的瑰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要记得在平凡的岁月里将生活过得诗意盎然,要记得在庸常的生活之上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古诗词如同我们头顶的月亮,并不耀眼,却洒下宁静而平和的光辉,照亮我们的心灵。

【湖南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开头交代写作背景,在快节奏社会的重压下谈诗词对生活的的意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既有气势,又显优美。

升格后,不再是对诗词不加分析的堆叠,而是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引用,使得语段化古为今,熔铸诗词,气韵生动。

这两段论证层次清晰,段首都引用了恰如其分的诗词,让文段得以诗意地展开,而且都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这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对古诗词对生活的意义进行了绝妙的阐释。观点鲜明,文采斐然。

结尾引用、比喻两种修辞手法收束全文,情理并茂。

升格点评

升格文在原文的基础上,就写作手法、论证方法做了颠覆性的修改。其论证过程中,有记叙,有议论,也有抒情。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挥动手中如椽大笔,旁征博引,激扬文字。文中或引用,或铺排,或对偶,或展开,或概括,情理并茂,颇有文采。

猜你喜欢

文采升格诗意
沉浸助获得,获得促沉浸
诗意地栖居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冬日浪漫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被耽搁的诗意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