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宋漆工艺发展对现代漆工艺的创新启示

2024-01-03龚静彬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17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2期
关键词:器型漆器工艺

龚静彬(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17)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业受到了严重冲击,但纯手工艺术品相比于流水线上所生产的千篇一律的工业品仍存在不可复制的意义。因此,重新审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工艺,对当代艺术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宋代漆器制造继往开来,其技艺的创新、与当时文化的结合发展对当今漆工艺与漆工作者都有着指导性意义。大漆作为我国传统工艺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两宋时期的漆器艺术有助于当代漆工艺立足传统、走向未来。

二、宋代漆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一)宋代历史背景下漆工艺的发展

1.宋代漆工艺发展历史背景

宋朝“重文教,轻武事”的治国理念在客观上促使商业和手工业进一步发展,使北宋时期的手工业制作规模与水平都远超唐代。在这个文化多元共生的时代,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此种社会背景以及多元文化交融之下促使漆艺术的表现方式与功能也逐渐改变。

2.宋代漆工艺的发展

宋代的漆器制造承前启后,既保存了汉代与唐代以来的技艺,又在髹漆装饰、制胎等方面有所突破,明代黄成就在其《髹饰录》中述:“今之工法,以唐为古格,以宋元为通法。”[2]

宋代漆器在传承前代精致装饰技艺的同时,发展出了实用性与装饰性兼顾的漆器品类,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为质朴无华的素髹漆器;另一支则是采用戗金银、雕漆、描金堆漆、螺钿镶嵌等工艺的漆器,奢华而考究。二者所代表的制作工艺也有较大差距,以宋代葵瓣式朱漆盘为代表的素髹漆器和以剔红桂花盒为代表的雕漆是其工艺代表。

在温州地区出土的葵瓣式朱漆盘,造型富于变化,十片花瓣轮廓线条圆润流畅,比例均衡。在制作材质上选用薄木胎,工艺上则采用圈叠法制作,使得漆盘整体更加轻便简洁。此件作品通体素面无工,只单纯施以朱色漆,将漆本身晶莹剔透的材质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与之相对的,以宋代剔红桂花盒为代表的雕漆工艺,则是宫廷漆器的典范。所谓的雕漆,其实就是以漆层层堆砌,髹涂到一定的厚度之后,用刀在上面雕刻花纹。髹涂之漆为朱色,便是剔红。故宫博物院现就藏有一件宋时的剔红桂花香盒,其直径为8.7厘米,高3厘米,盒盖上雕刻有精美的桂花纹样。由此可见,虽然宋代宫廷雕漆作品传世较少,但是从现存的一些雕漆作品所呈现的精美风貌,亦可见宋代雕漆之一斑。

同时,宋代的日用漆器还受到当时瓷器风格的影响,在制胎上出现了创造性突破。宋代漆器中运用了大量诸如薄木圈叠、捲木制胎和捲木夹纻的胎体加工技艺,这类胎体多轻薄坚韧,可塑性强,可谓漆器制胎技术的一大进步。

(二)宋代漆器生产官营与私营分化并举

宋代的手工业已然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在规模与精细程度上都远超唐代。宋代宫廷产出的漆器往往奢华、精致,如南宋时期的作品朱漆戗金人物花卉纹菱花形奁与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皆采用复杂的制作工艺,非普通民用漆器所能比。在许多文献中也有相应的记载,高濂曾在《遵生八笺》中这样形容宫廷制造的漆器:“多以金银为胎,以朱漆厚堆至数十层,始刻人物、楼台、花草等像,刀法之工,雕镂之巧,俨若画图。”[3]由此可见官营漆器的繁复与奢侈,充分体现了宋时宫廷独特的审美取向。

民间手工业在这个时期也有了较大的突破。私营漆器作为商品,有别于官营漆器,大多是迎合人民日常生活需要而生产的漆盒、漆碗和漆杯等。《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开封设有专销漆器的门店。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中也对漆行有所描绘。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民营漆器的畅销。

在宋代商品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特殊社会结构的作用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有别于前代的发展方式。手工业内部精细的分工促进了漆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这为后世漆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三)宋代漆工艺器用审美方式的转变

宋代实行“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这使宋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人民对物质文化与精神世界的追求有增无减。在这种特殊社会背景的影响之下,宋代出现了有别于前代的审美思想。

漆工艺作为宋代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造型和纹饰上既不同于隋、唐时期的华丽富贵,亦有别于元代的繁复绚丽。在器型上,造型洗练,器壁曲折却不失简约质朴,并且强调其本身的韵律和节奏美。在纹饰上,宋代器具大多借鉴了宋画,喜欢描绘枯山残水并且采用留白的表现手法表现世俗场景,内容更加生活化[4]。与前代不同的是,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漆器已然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它们往往以器型简约、线条流畅与设色素雅为特点,充分体现了宋代民用漆器独特的审美追求,反映了理性的美、静态的美、含蓄的美和内向的美[5]。

图2 宋 剔红桂花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3 南宋 朱漆戗金人物花卉纹菱花形奁 常州博物馆藏

虽然宋代漆器在整体上呈现出质朴无华的风貌,但官营漆器中仍旧存在具有独到欣赏性的作品。田自秉先生[6]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对此也有相应的记述,并且他认为宋代从美学的角度看,其艺术格调是高雅的。

宋代漆器集“民用化”与“高雅化”于一体,多元化社会对文化的宽容融合,是宋代工艺品“雅俗共赏”审美方式形成的基础与底气。

三、两宋漆工艺发展对现代漆工艺发展的启示

纵观宋代漆工艺发展史,可以发现宋代的漆器真正实现了漆器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融合发展,真正实现了漆工艺(漆器)社会应用价值和艺术商品属性的统一[7]。研究两宋时期漆工艺的创新发展,对于现代漆工艺的发展具有跨时代的借鉴意义。

(一)器型创新

中国漆器器型虽然在不同朝代历史背景之下呈现出不同的风采,但是总体仍受到漫长封建社会与农业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仍旧存在迎合统治者喜好而创作之嫌。随着时代变迁,21世纪的传统漆器工艺必然发生转变,当下社会对于漆器造型设计也产生了新的要求。

图4 南宋 元 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 上海博物馆藏

以沈克龙老师为例,其《秋迹》《山中》和《无迹》等作品都运用了西方抽象的几何造型,对画面进行不同方向与形式的切割、折叠处理,使其富有节奏与韵律,这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其作品也呈现出东方哲思与中式审美,以古为骨,兼具西方艺术之皮肉。

当代对于漆器器型的创新在借鉴西方造型的同时,也仍需聚焦中国传统器物的造型手法。只有总结我国漆艺有史以来的造型艺术成就,继承宝贵文化遗产,结合优秀的异国作品,方能探索发展出漆器器型的全新形态。

(二)外饰创新

近年来,现代漆器纹饰设计虽然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事实上,漆器纹饰并不是单纯的材料本身肌理的呈现,而是一种必要的画面元素,装饰性应当是漆器外饰的基础。中国漆器纹饰设计经过长时间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在创新道路上为后来者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对现代设计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但此壁垒也并非不可打破,中国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这导致漆器外饰一度呈现出多元的文化特点。当代彝族漆器纹饰便是汉族文化与彝族文化交融的外化表现。在此情况下,我们可尝试发展更加具有地域特色的纹饰设计。如成都漆艺,其便以富有地域特色而闻名于世。其独具创意的雕嵌填彩、雕锡丝光、隐花变涂、雕填影花、拉刀针刻等髹饰技艺,将其作品引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并进入了更为高深的艺术境界。

(三)内胎创新

过去漆器内胎制作的主要材料常为聚苯乙烯泡沫板、石膏与泥土,不仅选择较少,且具有较大的局限性。3D打印技术的出现消除了这一制约,其可选材料多样,在制作特殊形状的胎体时,还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反复修改,最后打印成型,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制作者的时间成本与材料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Nendo设计工作室对于漆器内胎的选择还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独特见解。在Nendo公司手中,使用后会被随意丢弃的泡面碗,经过细致的髹涂、打磨和抛光,也可成为大众所喜爱的漆制生活食器。他们用简洁的设计为众多漆工艺者带来了新的思路。

(四)立体走向平面

漆立体与漆画(平面)同属于漆文化系统,在20世纪初期,漆画逐渐摆脱附着于器物之上的命运,以平面绘画的新兴形式出现。大漆材料和工艺脱离了日常装饰器物这个母体,逐渐剥离出来,进入纯艺术的现代创作媒材领域[8]。

漆器之上的绘画于器物而言,起到保护与装饰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属于实用功能之外的附属品。漆平面作为独立于漆立体的一个新兴画种,与之最大的区别就是绘画性。漆平面作品在氛围与意境营造方面的独到之处,是大部分单个漆器无法达到的。

虽然漆画是漆器的衍生形态,但近年来,其在美学形态之上已有高于漆器之势。在未来,漆画在美术道路上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开放、包容的特性也使它成为一种更好的艺术取向。

最后,漆工艺的创新发展要求我们在精进技术的同时注重观念的与时俱进,无论是器型、纹饰,抑或是漆画的制作,都不应当照图施工。

四、结语

宋代漆工艺作品受特殊社会背景影响,整体呈现出理性典雅、质朴无华的审美风貌,充分反映了当时重文抑武、理高于势的时代特征。现代漆艺的制作也应当充分体现当代的时代风貌,展现当代多元文化交融的艺术观念。

中华传统漆工艺是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宋代漆工艺又是漆工艺发展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其创造性的技艺和理念对于当代漆工艺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未来漆工艺传承者中的一员,我们应当充分认识传统工艺的两面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勇于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传统工艺的伟大复兴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器型漆器工艺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漆器收藏三问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如何辨别新老漆器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