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津固镇窑陶瓷制作工艺与装饰审美研究

2024-01-03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2期
关键词:瓷窑河津制瓷

耿 擎(河南大学 美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河津固镇瓷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有制瓷作坊、瓷窑炉、水井、灰坑等遗迹。其中,位于上八亩地点的四号作坊为一处窑洞式作坊,保存相对较好,出土遗物丰富,为研究固镇金代窑址的瓷器制作工艺、装饰审美以及文化艺术价值提供了重要资料。

一、制作工艺

河津固镇遗址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山西致辞历史的空白,其中发现了制瓷作坊和瓷窑炉,这反映了河津固镇的制瓷工艺和生产方式。《山西2016年隋唐宋元重要考古发现》中提到“制瓷作坊多为窑洞式,作坊底面遗存保存较完整,现场遗迹显示涵盖原料制备、制坯、晾坯等环节,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该窑址的制瓷过程”①。

(一)河津窑遗址概况

河津固镇紧邻煤田和瓷土矿,为瓷窑烧制提供了充足的矿土和能源。出土的器物绝大多数为粗白瓷。通过《河津固镇考古发现简报》可得知,瓷窑制作工具完备,据此大体可以推断固镇窑陶瓷生产流程为采集陶瓷泥—塑造成型—彩绘填色—瓷坯施釉—窑炉烧成。

(二)河津窑陶瓷制作流程

河津固镇出土的四组制瓷作坊和瓷窑炉,较完整地反映了该窑制瓷流程,为研究河津窑整个工艺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由此推断,河津固镇陶瓷制作流程。首先,是从其北面的青石峪沿线的瓷土矿选取合适的原料,工匠将优质的瓷土运送到河津固镇进一步粉碎。工匠淘洗瓷石,取出杂质,打磨成粉末。经上述步骤,瓷石浓缩为瓷泥原料,接下来是饰釉的烧制,将矿物原料按照不同的比例配置不同规格的釉浆。陶瓷成型后要进行必要的定型。上釉的方式多采用蘸釉的方式,对于瓷坯胎的外釉,一般采用蘸釉的方法,把它放在釉水里浸泡,其体口沿与釉水平齐时提出,一次可以完成施釉,后将瓷器放到半倒焰式馒头窑内高温烧制而成。

(三)半倒焰式馒头窑

河津固镇的瓷窑炉均为半倒焰式馒头窑,由通风口、扇形单火膛、窑床及双烟室组成。在河津固镇考古快照中提到该地的瓷窑为半倒焰式馒头窑。《中国古代陶瓷窑炉分类浅议》中提到“半倒焰窑均为室形窑,即火膛与烧成部(即放置坯件以烧成的地方)间没有窑箅或火道相隔,二者同处一个封闭空间即窑室内。此类窑不在窑顶开排烟孔,而在窑室之后设置烟道(或烟室、烟囱),烟道下方开有一个或多个吸火孔与窑室相通”②。

黑釉瓷

(四)河津窑釉色以白瓷与黑瓷为主

根据《河津固镇相关考古发现简报》,当地出土瓷器品类以白釉和黑釉瓷为主。河津固镇出土的瓷器有大量的粗白瓷以及少量的细白瓷,这与当时的制作工艺有关。

黑瓷的胎和釉都是由含铁量较高的土制成的。黑瓷的出现与当时宋代饮茶斗茶的风尚有关。河津固镇的黑釉瓷比较完整,如黑釉瓷洗、黄白胎、质略粗、胎体厚重。直口,方唇,唇面平齐,内壁弧曲,外壁斜直,厚圈足。内施满釉,外壁施釉至足部。先于胎体内、外壁涂抹不匀的黑彩,再于其上蘸白色化妆土绘花草纹样,最后施一层透明釉③。

二、装饰审美

通过观察《河津固镇陶瓷考古发掘简报》上的图片可得知河津窑多是胎形装饰和釉层装饰。河津固镇的刻花多为器外刻花,适合河津窑小手工作坊的特点,花纹大多硕大简单,满足了平民百姓对于瓷器的审美要求。釉层装饰使用剔花、刻花以及印花的装饰技法使得河津陶瓷形式和造型更加丰富多样。

(一)河津窑瓷器的造型分类

河津固镇出土的器物以碗、盆、枕、罐等生活用品为主。河津固镇的装饰工艺和装饰技法的结合,使河津固镇的陶瓷同时具有雅俗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从侧面反映了山西宋金时代的艺术和人文特征。

河津固镇出土的白釉黑绘瓷器多为釉下彩,富有立体感,鲜明生动。

例如河津固镇的白底黑花装饰,少量瓷盆内壁饰有文人气质的诗文和词句,如“天赐一生闲”,同时在盆内底部绘有黑画花草纹,独有美感。如图所示的粗白瓷盘,黄白胎是因为馒头窑的缘故,瓷器外表光洁,古朴典雅。该瓷器内壁写有一句诗:“古寺青松老,高僧白发长。”同时,内壁底部绘有缠枝叶草纹,淡雅脱俗。

(二)装饰技法与金代黑地白绘花瓷洗

河津窑瓷器的装饰工艺有剔花、划花、画花及印花,装饰技法以白底黑画花为主。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金代的装饰瓷枕,最著名的就是金代黑地白绘花瓷洗。梁孝和孙先徒在《河津固镇窑址金代黑地白绘花瓷洗》中,以富有诗情画意的方式讲述了该瓷器的前生今生和装饰造型,该文从造型、胎釉及装饰三个方面出发,见解深入④。河津窑出土的器物,粗白瓷数量最多。绝大多数粗白瓷采用的是白底黑画花技法。白底黑画花有三种技法,河津固镇的以毛笔在化妆土上直接作画或写字,再施一层透明釉烧制即成。

酸汤的制作材料虽然非常简单,但是做法很讲究。把泡过米的水收集在竹筒里不断加热,火慢慢的不断升温,期间用手试探温度,感觉开始烫手(大约40C-50C),如此反复多天多次,竹筒内温热的水开始慢慢发酵,散发出清淡的酸味儿来。这样制作出的酸汤是火锅的必备之物,也是贵州最独具特色的酸汤火锅了。

(三)陶瓷装饰题材分类

早期陶瓷装饰,题材是必不可少的。河津陶瓷的装饰题材,内容广泛,采用的装饰元素丰富多样。传统装饰元素包括植物纹样、动物纹饰、人物花鸟等,与我国传统绘画的题材和技法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河津窑身为民间瓷窑的代表,在装饰题材上形式多样且灵活,与当时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河津窑瓷器在题材上以诗词、花草为主,纹样层次分明、流畅活泼、技艺娴熟。

1.诗词题材

陶瓷与诗词的结合,既拓宽了诗词文化的传播,又增加了陶瓷的艺术氛围,两者的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例如磁州窑瓷器上的题诗,李白的《夜宿山寺》这首诗,就曾经被题在磁州窑白底黑花人物故事诗文长方枕上。无独有偶,河津固镇粗白瓷盘写有“古寺青松老,高僧白发长”,内壁旋书“天赐一生闲”。两者笔法流畅自然,与瓷器相互呼应。河津固镇的瓷器上的诗文主题多为处世哲学和为人教导。

2.花草题材

在中国陶瓷装饰历史上,花草纹饰一直是陶瓷装饰的重要题材。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花草形态不同,陶瓷器具上的花草纹饰更加简练明确,层次分明,主题鲜明,更加注重花草的比例、结构,注重取舍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例如北宋定窑刻画花莲瓣纹碟,题材以莲花、牡丹为主,通过印花、刻花等装饰技法,达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富有简单大方的艺术特点。在河津固镇出土的器具中,花草纹饰形式多样化,如河津窑以黑花花草叶纹、三组草叶纹、水波纹、缠枝草叶纹为主。这些纹样简单明了、朴实真诚,符合百姓生活的审美需求。

三、与同时期瓷窑比较

(一)与山西介休窑相比

河津窑和介休窑都是山西著名的民窑遗址。同时两者在烧制方式和装饰技法上存在许多相同点,但两者也有不同。首先,在装饰技法上,两者采用的都是印花、刻花等装饰方法,同时,两者以白釉、黑釉及其他釉为主。在烧制工艺上,介休窑和固镇窑四号作坊都是金代时期山西典型的民窑,河津窑在装烧工艺上比介休窑更为精细,河津窑装烧工艺较为精致。同时在胎色、胎质上,介休窑白胎色中泛黄、泛灰,河津窑胎色呈现黄白色、灰白色,低温釉存在红褐色。

(二)与河南当阳峪窑相比

当阳峪窑和河津窑都是宋金时期的窑址。两者具有很多相同点,例如两者出土的瓷器大多是白釉瓷器。在出土瓷器中都存在粗细两种不同质地的瓷器,出土的粗白瓷器上都施有白色化妆土,以低温釉产品为主。在纹样装饰上,比起河津窑,当阳峪窑的装饰题材的范围更广。不仅如此,当阳峪窑的釉色不仅有白釉、黑釉、低温釉,还包括三彩、酱釉和钧釉。河津窑的釉色品种相对单一且制作工艺简单粗劣。

四、文化艺术价值

这也表现在瓷器制作上,即使是河津窑这样的民窑,也会在瓷器上刻印诗文和具有象征性的花草。陶瓷与绘画的结合使得瓷器在装饰上流畅简洁。在宋代市民阶层崛起的背景下,河津窑的艺术风格受到社会风俗的影响,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通过分析出土瓷器的装饰纹样以及制作工艺可得知,河津窑出土的瓷器产品中北宋的简约素雅与金代的繁缛多姿形成鲜明对比,是在宋金分立的历史大格局下,民族文化之间相互渗透融合的一个缩影。

在宋金元时期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同时流行,而百姓受到世俗文化影响较深。尤其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兴起,刺激了百姓对于瓷器这类生活必需品观赏性的审美需要。金代时期的山西人口数量庞大,人口的流动促进山西附近的陶瓷生产手工业者带着各地先进的生产技艺来到山西河津窑,推动了河津窑技术生产工艺的发展,河津窑成为宋金时期北方地区制瓷工艺的集大成者。

五、总结

河津窑作为宋金时期重要的制瓷遗址,为研究宋金时期的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河津窑生产的瓷器主要采用白底黑画花的装饰技术,将诗词、花鸟装饰于瓷器上,极大提高了瓷器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同时,处在宋金时期,河津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的简约和金代的多姿多彩,成为山西陶瓷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注释

①山西2016 年隋唐宋元重要考古发现[N].中国文物报,2016-12-02(006).

②李清临,孙燃.中国古代陶瓷窑炉分类浅议[J].江汉考古,2017(6):61-70.

③王晓毅,高振华,贾尧,等.山西河津市固镇瓷窑址金代四号作坊发掘简报[J].考古,2019(3):2,48-67.

④梁孝,孙先徒.河津固镇窑址金代黑地白绘花瓷洗[J].大众考古,2017(8):56-58.

猜你喜欢

瓷窑河津制瓷
山西河津:新型农民“触网” 特产俏销他乡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瓷窑废墟
诗画河津
手工制瓷技艺展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沙埠青瓷窑探微
河岸的花
耀州窑传统制瓷工艺的交互展示方法研究
山西河津小停村戏台题记考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