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困境及对策分析

2024-01-03盛蓉蓉

河北农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美丽生态农村

□文/盛蓉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迫切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属于生态宜居的重要内容,是生态宜居的重要抓手,也是在“两山理论”指导下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

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和实施要比乡村振兴更早一些,在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战略性布局,更全面、深入、明晰地阐释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层意蕴。

(一)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一脉相承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既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在美丽乡村建设与时代发展要求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情境下做出的战略部署。二者都是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面对农村发展的不同需要而提出的,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解决好“三农”问题做出战略部署和具体规划,共同为新时代我国乡村建设的宏伟蓝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落实的具体举措之一

有了乡村振兴的保驾护航,会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内容,让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更稳一点,节奏更快一点,效果更好一点。而当美丽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深入民心后,会使得乡村振兴更容易在农村地区贯彻实施,蔚然成风,最后形成全社会共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乡村发展打开新局面,推动广大农村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总分的互补性关系,乡村振兴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更好地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则是乡村振兴通过生态宜居方面的具体举措的落地生根。

(三)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

国家从战略层面上将乡村振兴分“三步走”: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在2050年之前的一项长期、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涵盖三农、产业融合以及城乡一体化等诸多方面,必须加以重视和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必然要服从于这个部署和安排,也必然在保质提档升级的原则要求下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以期尽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早日完成“三步走”的总目标。

二、美丽乡村建设对于乡村振兴实施的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新的发展阶段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要实现宜居宜业、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民主和谐的新气象。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是站在乡村衰败的对立面上,焕发乡村活力,使乡村兴盛起来,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扫清障碍、打好基础。

(一)有利于健全乡村产业体系,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美丽乡村建设要打造产业兴旺的新农村,如果村容村貌没有得到改善,农村产业就不能兴旺,农民生活没有幸福感就会打击其生产积极性,而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从而提升农村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性,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二)有利于打造强大的人才队伍,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美丽乡村建设要实现宜居宜业的活力图景,要有宜居的环境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农村安居乐业,才能解决农村空心化严重的问题,而人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激活农村活力,从而鼓励外出人才返乡创业,打造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三)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美丽乡村建设要弘扬地域特色的民风文化,乡村的设计整改要根据历史文化特色和人文地理特征,能够体现农村特点,满足农民的需求,而乡村振兴不仅要物质文明更要抓好精神文明。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四)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美丽乡村建设要筑牢环境优美的绿色家园,减少工业污染和化肥农药的使用,垃圾分类并做好无害处理,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让农村成为景色优美、生活便利的绿色家园,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五)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助推乡村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美丽乡村建设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融洽氛围,聚焦基层干部狠抓落实能力,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头雁”,避免组织涣散现象,多元治理主体之间要协调一致,共同发力,农村党组织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体制,助推乡村组织振兴。

三、当下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基本经验

美丽乡村建设关乎广大农民的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成为“一阵风”,要在重视速度的同时扎实走好每一步。经过这些年党和国家的不断探索与努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些基本经验,为继续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智慧锦囊。

(一)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建设美丽乡村、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难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除无效低端供给,为农村发展提供新的动能;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对不适合、不适应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及时调整。不断在巩固好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做好新工作,始终坚持绿色建设和绿色发展,将走绿色发展之路作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将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到生态保护上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二)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助力农村摘掉“穷帽子”、鼓起“钱袋子”、改善“老样子”的正确路径,在这一过程中要尤为注意因地制宜地去展现乡村的独特魅力。要根据各个村庄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才能打造出“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欣欣向荣的特色新村。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要靠乡村特色优质产业,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要在现代农业特色园区和高端精品上下功夫,才能让全国众多村落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成为一张张乡村特色产业的名片和可以炸得出手的王牌。

(三)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服务的也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美丽乡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农村振兴计划,核心目标是打造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幸福新村。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价值取向来抓,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发自内心去接受、认可并积极建设美丽乡村。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困境

一直以来,农民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度、关注度和践行度较低,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却以破坏生态文明为代价,目前,美丽乡村建设还面临诸多困境,严重阻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城市相差甚远,尤其在硬件设施、医疗卫生和教育体系方面,加速了村民的流失,使农村呈现荒凉衰败之象。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农民需求的增长,造成恶性循环,情况愈发严重。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到位,周期长,建设不讲究质量和效益,频频出现“豆腐渣”工程,无专业人员进行定时的维修检查,也加大了农民使用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壮大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人居环境整治问题严峻

在早期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严重违背了绿色发展理念,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村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各种工业污染、耕地资源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和白色污染在农村泛滥成灾。更有一些养殖户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而不断囤积污染环境,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严峻挑战。农村厕所问题也一直是影响农民生活便利的重要原因,村容村貌的整治过分注重形式主义而忽视了“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理念意识。

(三)乡村生态管理制度滞后

管理环节的薄弱直接造成建设效果的不理想。政府和基层组织当然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力量,但还要依靠人民群众的群策群力,美丽乡村建设要全民参与、全民推动、全民发力。而社会组织和团体却各行其是,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起磅礴伟力,法治的不健全和缺失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必然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层层阻碍。

(四)乡村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必然造成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难题。首先,缺少长远可行的规划与安排,很多乡村都是“行动在前,思考在后”,这样导致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成为一个系统工程逐步合理推进。其次,照搬照抄建设模型,地区特色无法凸显,没有根据每个乡村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合适的策略,甚至在千篇一律的建设模式下忽视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五)缺乏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造物”运动,更重要的是“造人”运动[1]。城市引力效应导致城乡经济二元对立结构不断加剧。本地人才的培养与挖掘工作没有做到位,难以让“旧农民”转化为“新农民”。人才引进体系尚未完善,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在吸引人才返乡方面没有发挥出作用。就业创业发展环境没能为返乡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导致人才一直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治理困境的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现代化程度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短板问题,离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相差甚远。实施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健康发展,必须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改变脏、乱、差的乡村面貌,才能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一)逐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要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备各种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系统等。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落实符合农村发展的对策,提高农民生活的质量。加强与城市的联系与合作,提高医疗卫生和教育体系水平,让农民更有热情和信心地建设美丽乡村,为乡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整治人居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是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标准是生活环境整治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到农村能源和农业污染等诸多方面。要支持农村居民和农村经营主体等使用有机肥,落实绿色生态导向政策。

(三)加强乡村生态管理制度建设

现代乡村生态管理制度的建设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层次协商格局,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制度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硬性保障,规范化的制度管理能够使美丽乡村建设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2]。

(四)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美丽乡村建设必然离不开经济发展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而乡村产业的发展必然是要打造出特色产业。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业,助推旅游业走上创新致富的道路;要避免盲目开发导致乡村风貌、乡村文脉被破坏[3],切不可直接“一刀切”。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人才队伍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新鲜血液,要加快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三农”工作队伍建设,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对现有农村干部队伍进行培训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道德认知;要鼓励优秀人才来到农村、扎根农村、建设农村;要构建奖励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是关键,并吸引更多的人返乡创业和就业。

六、结语与展望

今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稳中有进迈向新阶段的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今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势必要让乡村振兴蔚然成风,让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全新面貌,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风采!

猜你喜欢

美丽生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