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截残碑隐藏的多尔衮浮沉人生

2024-01-03闫霞

北京纪事 2024年1期
关键词:宗室亲王乾隆

闫霞,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首都最美志愿者。喜欢挎着相机行走于北京四九城,用镜头发现和展示古都的美,用活泼生动的语言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著有《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五绝》《美石美刻》,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中华志愿者》等报刊杂志分享北京的“雕刻时光”。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种类多样的碑刻,著名的有隆福寺碑、普胜寺碑、广宁门外石道碑、傅恒生祠碑等,多为丰碑伟制,气魄宏大。让人感到奇怪的是,综合碑区中展出的一方半截残碑,碑额与碑身几乎同宽、等高,没有碑座,显得又矮又胖。这通半截残碑处在这些明清重要碑刻中间,颇为怪异,尤为引人注目。

此碑青白石质地,碑额为方形,背景遍布云纹。正面雕刻三条升龙,正中的龙首之上为一椭圆形天宫,龙尾穿天宫而过,天宫篆写“公祝洪恩永垂万年”,两侧各有一条行龙向正中汇聚。碑侧高浮雕一条升龙,碑身阴阳两面边框饰线刻卷草纹。走近细看,可见碑身上半部残缺,与碑首是拼接起来的。仔细辨认,发现碑首、碑阳均镌刻满、汉两种文字,依稀能够看出有“皇帝”“睿亲王”“六十年”“宗人府”等字样。碑阴界格内镌刻人物姓名,满文居左,汉文居右。

按照传统礼制,凡御制碑均可雕刻龙纹饰样,据此可以推测这通碑可能与当时的“大人物”密切相关,或许其中还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带着重重疑问,我们开启了对这通残碑的探索之旅。

经过请教石刻文物专家,才知道这方残碑原立于清宗人府内(今北京东城区原公安街公安局内),乾隆皇帝晚年决定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当时宗人府根据圣意立了这通颁恩碑,以表达对多尔衮为清朝政权定鼎中原稳固统治所作的巨大贡献的肯定与褒奖。

多尔衮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清朝入主关内、统一中国发挥了关键作用,曾经受封摄政王,是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也是清史中一位极富传奇性和戏剧性的重要人物。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扫荡大半个中国的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建立大顺政权。同年,崇祯帝吊死煤山,立国276年,历经十六帝的大明王朝覆亡。此前一年,关外新兴的满洲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极突然病故,在这波谲云诡、急剧变化的重要历史关头,雄才大略的多尔衮力排众议,招降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果断率领八旗大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大军,定鼎北京。而后,又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先后消灭南明、大顺、大西等残余势力,统一中国,清朝成为中国两千年帝制中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

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生前大权独揽,乾纲独断,死后极尽哀荣,旋即被削籍、逐出宗室,并被扒坟掘墓,令人唏嘘不已。当时,顺治年幼,实权掌握在多尔衮手里,而多尔衮性格刚毅强势,与小皇帝多有冲突,特别是他缢杀豪格和孝庄太后的传闻,都让顺治耿耿于怀,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祸根。

多尔衮酷好放鹰围猎,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到古北口外喀喇沁牧场行猎,坠马跌伤,旋即薨逝,享年39岁。多尔衮灵柩回京时,顺治皇帝亲自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出东直门五里外恭迎、奠祭,后又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以帝礼安葬在北京东直门外(今新中街三条3号附近)。次年年初,再度下诏将多尔衮元妃尊“义皇后”同附庙享,令多尔衮养子多尔博袭封睿亲王。

多尔衮薨逝后不足两月,因当时满洲贵族内部明争暗斗,很快遭到清算。对多尔衮素来不满的顺治皇帝下诏夺去和硕睿亲王封号,撤出庙享,罢黜爵位,夺取他领有的正白旗,没收生前财产,令继子归宗,之后又开除皇族宗室,下令毁坏新土未干的多尔衮园寝。坐落在明南宫的睿亲王府同时被废。其亲信多人先后被处死或被贬革,他的同母兄弟,为清一统大业卓有殊绩的阿济格、多铎等或被处死,或遭贬革。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高宗下诏对多尔衮进行重新评价,“念其后嗣废绝,茔域榛芜,殊堪悯恻。交内务府派员缮葺,并令近支王公以时祭扫”。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十日,朝廷谕旨恢复多尔衮的宗室身份,复入玉牒,仍享睿亲王封号,赐谥为“忠”,称为“和硕睿忠亲王”,配享太庙,照亲王园寝制度,修葺茔墓,令太常寺春秋致祭,重建王府。因为多尔衮无子嗣,过去曾将豫亲王多铎之子多尔博承继为嗣,多尔衮被削爵后,多尔博回归原宗,如今乾隆下诏仍令多尔博五世孙淳颖承继多尔衮的香火,重新承袭其爵位,“世袭罔替”,成为清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并令国史馆,恭照《实录》记载,添补《宗室王公功绩传》中“睿亲王多尔衮传”。

接下来,乾隆皇帝又对另外几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重新处理,多尔衮的同母弟豫亲王多铎被追复封爵,将代善、济尔哈朗、豪格、岳托四王后人的封爵名称恢复原号,四王配享太庙。此外,将雍正年间获罪被削除谱牒、更名、圈禁的康熙皇帝第八子允禩、第九子允禟恢复原名,收入玉牒,其子孙也一体叙入,承认了他们的宗室地位。乾隆皇帝还为革除宗籍的阿濟格子孙复还黄带子,列入宗谱。此谕下达后六天,宗人府、军机大臣即行议奏复睿亲王等爵号事。对昭雪多尔衮,复其爵、复其宗,以及对诸王复号、配享太庙等事,悉遵乾隆谕旨办理。

清代的宗人府是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类似于汉朝的九卿之一的宗正,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多尔衮被平反后,宗人府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刻石立碑,碑文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多尔衮从顺治朝被开除皇族宗室,到乾隆朝又恢复皇族宗亲的原委及其是非功过。

至此,历时达128年的多尔衮“谋逆案”终于得到了彻底的平反昭雪,也为多尔衮波谲云诡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句号。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继皇帝位,到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封建帝制在中国传承了2300多年,这中间有400多位皇帝。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完成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它的12位帝王中,无昏君、暴君,特别是清初的几位帝王,都是励精图治、大有作为的明君,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还开创了100多年的康雍乾盛世,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盛世。但令人奇怪的是,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在明知对多尔衮的处理有失公允的情况下,居然长期未予纠正。直至乾隆统治末期才旧事重提,对多尔衮的冤案给予平反昭雪。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多方查找资料,就教方家,说法不一,但经过梳理思考,个人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顺治帝成年前承受多尔衮长期压制,甚至是欺凌侮辱,对多尔衮怨念较深,在多尔衮身后的处置上存在情绪化倾向。康熙帝虽然雄才大略,气度恢宏,但与其父一样,幼年登基的康熙也曾经长期生活在权臣鳌拜的阴影下,对顺治帝的做法感同身受,对同为权臣的多尔衮和鳌拜十分痛恨,对权臣的提防和警惕贯穿统治始终,比如他对两位权相明珠和索额图的处置可见一斑。雍正帝留给后人的印象是刻薄寡恩、苛刻严厉,同时他的上位也经历了比较残酷和激烈的政治斗争,加之他统治仅有十余年的时间,推测既无心也无比较宽裕的时间去对多尔衮一案再作处理。乾隆皇帝就不一样了,他在位六十年,算上三年的太上皇时间,实际上统治长达63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治武功都十分杰出的帝王,他曾自诩为“十全老人”。

乾隆对祖父康熙擒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打击噶尔丹和沙俄的丰功伟绩十分钦佩和仰慕,他在位期间也有过消灭准噶尔汗国、击退廓尔喀入侵西藏、击败缅甸等重大军事行动和编修《四库全书》等文化工程,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明的帝王权术,统治基础日渐稳固。在文治武功远迈前代帝王的同时,乾隆的威望和自信也日益增强,开始考虑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进行重新评估,多尔衮平反昭雪也开始列入议事日程。

乾隆四十三年,清廷从大局出发,对清初开国开疆拓土、建立功勋的宗室诸王,采取“推恩”政策,為多尔衮旧案纠错,为宗室诸王复号,对明清易代之际的明朝叛臣降将如洪承畴、祖大寿等人列入《贰臣传》,以及对被崇祯冤杀的袁崇焕案件进行解密和重新评价等一系列举措,可谓用心良苦,十分高明,发人深思。

历史上权臣的结局不外乎以下几种:皇帝被废或被杀,王朝继续存续,如司马师废齐王曹芳立高贵乡公曹髦;皇帝被废,建立新朝,如南朝宋齐梁陈改朝换代皆是如此;权臣被诛杀,如东汉外戚大将军梁冀,西凉军阀董卓;权臣死后被清算,如明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等;权臣死后继续被肯定,如商汤宰相伊尹、汉宣帝时的大将军霍光等。

睿亲王因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儿子中第九年晋封贝勒的,所以多尔衮墓又称“九王坟”,在今东直门外新中街附近。多尔衮生前位极人臣,势同帝王;死后大起大落,余波不断,“太后下嫁”的传说,更为他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多尔衮死后先是被以帝王之礼下葬,庙号成宗,旋即被顺治清算,陵墓被毁。128年后,乾隆皇帝为其盖棺定论,多尔衮墓才得以重修,暂得安宁。原以为多尔衮能够就此安稳地长眠于九泉之下,未承想,仅仅过了153年,多尔衮墓又遭盗掘,且为家族后人所为,一时轰动京城,众说纷纭。1931年2月7日多尔衮嫡孙、世袭睿亲王(民国已废除封号)的中铨,盗掘祖坟并与外人平分墓中珍宝。据报载,4月7日,中铨等案犯被大兴县公署押解至法院,中铨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1954年,因大规模城市建设需要,多尔衮墓地彻底铲平。20世纪70年代末,宗人府颁恩碑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工地出土。

编辑 郎永

猜你喜欢

宗室亲王乾隆
宋代宗室经济状况与宗室政策探析
北宋宗室外出交游受限述论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来尬诗吗
北宋宗室任官制度变迁考
英菲利普亲王为车祸伤人道歉
联墨双馨七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试述北魏宗室担任洛阳京畿长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