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坛

2024-01-03张柯欣

北京纪事 2024年1期
关键词:天坛李俊编著

北京市非遗项目门类丰富,具有多民族、多地域文化交流交融的特色,又兼容并包南北方文化特质。希望通过这一栏目的开辟,使广大读者能够感受到流传在民众中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精彩绝伦的传统技艺、美轮美奂的传统舞蹈、精雕细琢的手工艺品中那一份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我们在史书上看到的天坛多是作为庄严肃穆的皇家祭祀场所而出现的,但天坛不只是户牖封闭的冰冷之处,更是联结神圣与世俗的转圜之所。在这里,皇家的威严与市井民众的烟火同生共存,循环往复,被统治者垄断的知识能够借由天坛传播到民间,民间的事物也能以天坛为中介被皇家吸收,成为礼制的一部分。

1998年,天坛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其评价为:“天坛是建筑和景观设计之杰作,朴素而鲜明地体现出对世界伟大文明之一的发展产生过影响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宇宙观。”(李俊玲编著:《天坛传说》,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第6頁)无论是天坛的建筑和景观设计,还是它所折射出来的中国传统宇宙观,都是封建王朝下常被统治阶层垄断的技术和知识,鲜少于民间流通。但天坛毕竟不是真的脱离地面而悬于空中,它切切实实地存在于普通民众的生活空间里。面对这样极神极圣的建筑,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他们为天坛中那些冰冷的建筑和景观赋予灵性,创造出了数不清的美丽传说。因此天坛就活了过来,六百年如一日地活在了民众口耳之间、生活之中。2011年,这些天坛传说成功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存天坛传说约五十余种,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建坛传说、景物传说、天坛故事、坛根儿传说和人物传说。

这五个部分的天坛传说侧重点各有不同。建坛传说是以天坛中具体建筑为叙事核心,如圜丘台、祈年殿等。景物传说以天坛中的具体景点,如喷水兽、回音壁、龙凤石丹陛桥等为叙事核心。天坛故事同样以具体景点为叙事核心,如益母草、甘泉井、礼器库等,但这些传说的讲述模式更贴近民间故事,因而与景物传说相区隔。坛根儿传说讲述的是天坛四周如金鱼池、龙须沟、南坛筒子、四块玉等地点的传说。人物传说记载了诸多中外名人与天坛之间的趣事,如崇祯皇帝、袁世凯、美国总统夫人南希·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泰戈尔等。在这些传说中,最能体现天坛传说以圣入俗特性的便是建坛传说,民众在讲述这些传说时也传递了许多具有神圣性的知识。

从史书记载来看,北京天坛的建立是沿袭南京旧制,而且它作为祭祀系统中重要的“郊”,是在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之前就已经修建完成的。但在老百姓的记忆中,明世宗朱棣入北京城之后遭了旱灾,为了求雨才修建天坛。《天坛的由来》(李俊玲编著:《天坛传说》,第18-20页)中便详细讲述了建坛的具体经过,迁都后天下有大旱,有神灵向皇帝托梦,需要宫中娘娘求雨才行,于是皇帝派娘娘去南郊求雨三日,娘娘求雨成功时所处的小土山便是如今天坛的所在地。这则传说中写道:“正在这时,走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他捋了一下白胡子说:‘《左传》上记载:天子当阳,左,阳道;右,阴道。依老臣之见,这台子必搭在国门外的南面,南为阳;正阳门外大道的左边,左为上。’”(李俊玲编著:《天坛传说》,第18页)因而这则传说既向民众解释了天坛位于南郊东侧的原因,又将天-地、阳-阴、南-北、左-右对应的宇宙观知识教给了民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无限大的极数,与天之高远不可测的特性相符,所以古人以“九”象征天。这一知识在圜丘坛的形制中得到了体现和强化,圜丘坛共三层,第一层九丈,第二层十五丈,第三层二十一丈,分别取一九、三五、三七指数,以对应一、三、五、七、九这五个天数,这三层直径加起来是四十五丈,对应九五之数。圜丘坛坛面的石块也有奥秘,中间一块为天心石,围绕天心石的石块数每一圈都是九或是九的倍数。这样精巧的设计在民众看来是匪夷所思的,因此,在民众对圜丘坛传说的讲述中,就将圜丘坛的精巧形制归功于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在《神童相助修圜丘》(李俊玲编著:《天坛传说》,第22-23页)中,工匠被乾隆皇帝“从坛面到台阶,所用石料都应是九或九的倍数”(李俊玲编著:《天坛传说》,第22页)这一要求给难倒了,就在他们绝望的时候,一个小孩过来留下了“九九祭坛图”,而这个小童正是秦九韶派来的。由此“天数为九”的知识便经由圜丘坛的形制传递给民众,民间至今还有“天坛走一走,处处都是九”(李俊玲编著:《天坛传说》,第4页)的俗语呢。

天坛中有一座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叫祈年殿,也叫祈谷殿,明朝时期叫大享殿,是统治者每年孟春举行祈谷仪式的场所。在民众的口中,这座大殿的建成要归功于木匠行业神鲁班。与圜丘坛传说的叙事模式相同,祈年殿传说也始于一个人力所不能及的任务。在《嘉靖重修祈年殿》(李俊玲编著:《天坛传说》,第29-30页)中,嘉靖皇帝要求工匠建造一座亭式圆形大殿,而且他还“要在大殿里上面能看见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下面能看见百姓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是怎么耕种的。”(李俊玲编著:《天坛传说》,第29页)被委派任务的工匠长在喝酒消愁的时候碰到一个老头,这个老头用三碗饭给他搭建了一个模型:三碗饭摞在一起,饭中间插了三根粗木棍,外面两圈分别插了十二根细木棍。工匠长受了启发,就建造出了大享殿。殿中间四根柱子代表四季,里面十二根柱子代表十二个月,最外层十二根柱子又代表了十二个时辰,里外层柱子相加代表二十四节气,三层柱子相加代表二十八星宿。通过这则传说,民众便借助祈年殿的结构生动形象地学到了岁时节令知识。

圜丘坛俯瞰图

张柯欣(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在读博士生)

编辑 韩旭

猜你喜欢

天坛李俊编著
米小圈笑园
季进编著《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增订版)书影
吹画
汕大高教所陈小红教授编著的编著的《潘懋元先生与汕头大学》出版
李俊彦
A Brief Analysis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In Classroom
李俊邑
北京天坛的建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