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对策

2024-01-03德吉白玛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猪只猪群猪瘟

德吉白玛

西藏自治区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厂,西藏拉萨 850000

随着我国畜牧产业经济不断发展,生猪养殖业已成为畜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养殖场越来越向着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生猪存栏数量呈上涨态势,但生猪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仍是阻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因素。在生产实践中,生猪发生疾病不但降低了生猪的生产性能,更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据相关文献报道,距1921 年肯尼亚首次发生非洲猪瘟以来,该疾病迅速席卷了欧洲、非洲、美洲、亚洲等地,对全世界范围内的生猪养殖业造成极大影响。而我国黑龙江省在2018 年首次发现非洲猪瘟,各部分进行了不断地防御和实践,现对非洲猪瘟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防控管理措施,如何做好规模养殖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是当前养猪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非洲猪瘟基本特点

1.1 病原学特性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大DNA 病毒,有170 ~190 kb,为20 面体对称体,有囊膜。本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60 ℃环境中经10 min 即可将其灭活,对常用的消毒剂,如碘制剂、新洁尔灭、氢氧化钠等强酸、强碱消毒剂较为敏感。

1.2 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4 ~19 d,猪群中若有1头猪感染发病后,整个猪群可在7 d 后达到发病高峰,体温可达41 ℃以上,呈稽留热。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可自然感染的动物,不同品种、性别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本病,病死率为100%。病毒可以通过病猪的体液(如血液、唾液、粪便、尿液等)以及组织器官(如肝、脾、淋巴结等)直接传播给健康猪只。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水、饮用设备、车辆、工具等间接传播给猪只。一些蚊虫、虱子、蜱等昆虫可以将病毒从病猪身上带到健康猪只身上,进行传播。人类也可以通过运输、交易、饲养、宰杀、处理等活动,将病毒传播到健康猪只之间。需要注意的是,非洲猪瘟病毒不会感染人类,但是人类在处理病死猪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免病毒通过人类传播到健康猪只之间。

1.3 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患病猪表现为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突然死亡,病死率高达100%,患猪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萎靡,急性病程为5 ~15 d 不等。猪体温可以升高到40 ℃以上,甚至高达42 ℃左右。猪只表现出沉静、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猪只皮肤会出现发红、紫黑、水泡等症状。猪只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鼻子、眼睛、耳朵、腹壁、肛门等部位出现出血。猪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皮肤破损。猪只会出现全身肿胀、腹水、呼吸急促等现象。需要注意的是,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类似于其他猪病,如猪瘟、猪流感等,因此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诊。同时,非洲猪瘟对猪只的致死率很高,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1.4 病理特征

病死猪的耳、鼻、腹部、会阴、尾、脚等无毛部位出现明显的紫色斑疹,主要典型病变在淋巴结、脾脏、心脏和肾脏等实质性器官。淋巴结出血、水肿,切面呈大理石花纹样;脾脏肿大到正常的2.5 倍以上、质地柔软,胆囊壁增厚出血,心机柔软,心内膜及外膜可见出血点甚至出血斑;肾脏肿大,肾脏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或出血斑,类麻雀蛋,肠道浆膜层和黏膜层水肿、出血。

1.5 临床诊断

兽医临床实践表明,非洲猪瘟在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上与猪瘟、猪丹毒、沙门氏菌等疾病相似,只有通过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目前,实验室一般采用红细胞吸附试验、直接荧光抗体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本病的诊断。患病猪的淋巴结、脾脏、肾脏等组织含有大量病毒存在,可对这些器官进行切片制作,用标记的非洲猪瘟抗体来检测组织内的抗原。

2 目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1 部分养殖场思想意识淡薄,防控信心不足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养猪场对非洲猪瘟疫情的认识经历了怀疑、恐惧、认真到麻痹的过程,很多养殖场经历过损失惨重的毁灭性打击,也见证了短期内复养成功减少损失的案例,从业者从思想认识上逐渐变得无所谓了,特别是在猪周期为下行趋势的时候,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更是意识淡薄,信心不足。另外,截至目前仍未有防控非洲猪瘟的疫苗和有效药物出现,也缺乏优质的猪苗来源,这些都给养殖场复养工作带来了难上加难。

2.2 病毒检测不及时

生产实践表明,规模养殖场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检查,可及时发现猪群是否存在疾病感染。但目前来看,很多生猪养殖场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好,缺乏相应疾病的定期检测工作,主要因为此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很多养殖场不愿意开展,所以使防控效果不理想。调研中发现,虽部分猪场开展了疾病相关检测工作,但是检测记录比较简单,数据不具有分析性和代表性,很难精准地掌握猪群的整体健康情况,一旦有一头猪发生非洲猪瘟就会波及整个猪群,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3 病毒环境流通防控不足

目前猪市行情逐渐好转,养殖场的饲养量逐渐增加,很多活仔猪需要跨省、市频繁流动,增加了非洲猪瘟传播风险态势。尤其是一些地区的商贩因法律意识淡薄或为谋取更多利益,非法贩卖携带病毒的猪肉或病猪进入市场,从而成为一条难以管控的隐形传染源。同时,有的养殖户不按照“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只顾眼前的利益盲目引种,却也没有采取规范的引种措施,导致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很难开展。及时的疾病监测和报告对于控制非洲猪瘟至关重要,但在一些地区,可能缺乏有效地监测和报告机制,导致病情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即使有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疫情也很难得到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病毒环境流通防控不足可能有多种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以确保有效地控制非洲猪瘟传播。

3 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措施

3.1 加强行业监管,树立防控意识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要进一步履行职责,通过报纸、广播、微信等方式宣传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业农村部门要进一步理清畜牧兽医系统职能、机构和人员,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人员培训,让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掌握动态学习技能,把养猪产业最新的动态、最新的市场行情以及最新的疫病防控办法与措施传授给生猪养殖业的从业者和技术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养猪企业对非洲猪瘟防控的思想认识水平,把握市场行情,合理科学地开展生猪复养工作。

3.2 全面开展生猪疫病检测工作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生猪疫病的发生,实现非洲猪瘟的高质量防控,需要养殖场树立“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科学理念,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护体系,才能更好地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饲养技术人员及驻场兽医,每天要对猪群的进食、饮水、精神状态、被毛、运动及休息等情况勤观察,以找到异常猪只,及时解决。定期检测猪舍疫苗后的抗体效价情况,对于抗体水平较低的猪只紧急进行二次免疫接种,确保整个猪群抗体效价处于较高水平。

3.3 切实加强养殖场内的管理水平

3.3.1 合理分群,科学喂养

按照猪的生物学特性,保证不同生长阶段猪的圈舍内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夏季要对成年猪圈舍进行防暑降温,冬季对仔猪圈舍做好保暖防寒措施。粪便要及时清理,并做无害化处理,供给生猪清洁卫生的饮水。保证饲料来源明确,科学搭配各类营养物质让猪营养均衡,提高机体免疫力。禁止饲喂猪发霉、变质、劣质的饲料,在饲料中可加入适当比例的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制剂以促进猪只的肠道菌群,提高抗病性。

3.1.2 做好场区内、来往车辆的消杀工作

按照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场区内的消杀计划,消毒剂要轮换使用并科学配制,才能保证消杀效果。猪场内部道路地面要硬化;猪场要做好排水系统,做好雨污分离;关注猪只饮用水污染,不要使用地表水和浅井水。与此同时,还要设置场外消毒区,对于进出场区的运输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建立实施车辆清洗的监督机制,切实做好进出车辆清洗消毒工作。

3.1.3 科学选址,合理分区

新时期下,养殖场的选址要严格执行《畜牧法》《动物防疫法》有关要求,场址应地势高燥、阳光充足、利于通风、排水好。将场外和场内不同点位区进行科学划分,将圈舍、饲料加工、人员生活区等合理安排,既要节约用地又能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并处理好猪粪尿、生产污水的排放和利用,加强卫生防疫。

3.1.4 加强人员管控,做到科学引种

规模化养猪场最大限度控制场内人员流动是控制非洲猪瘟的有效方式。制定员工行为规范,规定其在养殖场工作期间不得出入农贸市场、超市和猪肉销售摊位;同时也要限制外来无关人员进入或靠近猪场,同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实践表明,客户、司机、兽医、业务人员也都是潜在危险,都是重点管控的关键。非必要不从场外引进种猪和冷冻精液,确需引进的做好引种前审批,做好隔离检查和精液检测。待引进的猪隔离一段时内没有疾病发生,方可混群饲养;精液进行检查后,没有传染性疾病方可进行输精。

猜你喜欢

猪只猪群猪瘟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浅谈猪瘟防治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