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丁·恩普森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学批判

2024-01-03杨蓉蓉

关键词:资本主义制度生态

董 军,杨蓉蓉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马丁·恩普森(下文简称恩普森)是一位国际著名反对气候变化运动的专家。恩普森认为生态危机根植于资本主义制度,要想真正破解生态问题就必须对这一制度展开批判与变革。恩普森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学批判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他立足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本质必然导致它与生态保护相背离;其次,他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破坏力的三个原因——依赖化石燃料,产生大量浪费,注重短期效益;最后,他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一系列危机及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从而将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学批判最终指向了彻底变革这一制度。恩普森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加深了我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的认识,为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宝贵启示。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逻辑背离生态

恩普森认识到资本主义狂热追逐利润的本质,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是紧紧围绕着利润而不是马克思所说的“满足人的需求”而组织起来的。恩普森在《土地与劳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和人类历史》(下文简称《土地与劳动》)一书中,描述了在资本主义主导下,人类历史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成千上万的人被迫进入工厂,人与土地的分离愈加剧烈;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使得殖民地的金属和煤炭被大幅开采,自然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皮毛、象牙贸易需求掀起猎杀动物的热潮,大量生物物种濒临灭绝[1]102。恩普森评价道:“资本主义是一个巨大的动态系统。它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但同时也滋生了贫穷和破坏。”[1]102资本主义的这种威力巨大的生态破坏性根源于其自身的制度运作逻辑。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驱动力——财富积累

恩普森指出,“资本主义是建立在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的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基础上的商品生产制度”[1]103。与早期的阶级社会不同,资本主义剥削是隐蔽的。在封建社会中,地主迫使农民交出其劳动成果的一部分,这种赤裸裸的剥削被美化为上帝认可的;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劳动后从雇主那里得到一份工资,表面上似乎是一场公平的交易,实际上却存在着雇主对工人的隐形剥削,因为工人每天实际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大于他们获得的工资,因此就产生了“剩余价值”,而资本家就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对工人进行剥削。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剥削是没有限制的。资本家们在竞争的基础上组织生产,每个公司都与生产相同商品或服务的其他公司竞争。“资本对资本、劳动对劳动、土地对土地的斗争,使生产陷于高烧状态,使一切自然的合理的关系都颠倒过来。要是资本不最大限度地展开自己的活动,它就经不住其他资本的竞争。”[2]这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得的剩余价值并没有被消费,而是用于再投资和进一步扩大生产,“这个过程被称为积累,这也是资本主义是一个如此动态的系统的原因之一”[1]103。

积累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重要地位促使马克思发出“积累啊!积累啊!这就是摩西和先知们”[3]的感叹。资本主义制度把无限追求财富积累置于首位,这种无限扩张的资本和有限储备的自然资源之间必然会相互对立,而资本主义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绝不允许有任何障碍阻挡其追求无休止的积累,哪怕会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无论是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幸福,还是地球的生态命运,甚至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命运,都不容许阻碍这一执着目的的实现”[4]5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沦为了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来源——煤、木材、水等,或是生产过程中废物的倾倒场,因此,“这一积累制度只能降低自然世界以维持其存在”[1]104,自然被迫向资本主义俯首称臣。

不难发现,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上,恩普森完全接受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利润至上

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对资本来说,重要的不是未来对地球的影响,而是下个月的利润,当公司确定生产发展计划时,它是基于赚钱的潜力,而不是地球或者雇佣的劳动者的利益[1]104。

那些代表资本主义利益的公司无视人与自然的发展,只为了降低成本以谋求利润增长。恩普森在《土地与劳动》一书中就以“博帕尔事件”加以例证。1984 年,印度博帕尔的联合碳化物工厂发生一起大规模的异氰酸甲酯释放事件,约有8 000 人死亡,50 万人受伤,其中大部分人将终身遭受痛苦。同时,这次泄露事故给环境带来的后遗症也非常糟糕,2009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离这家废弃工厂两英里远的地方,水中的农药含量是印度国家安全标准的40 倍[1]105。“博帕尔事件”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工业事故之一,在悲剧发生前的每一刻,资本主义的手都显露出来:为什么要在印度最贫穷的城市的贫民窟附近建一个危险的化工厂?首先是因为该地区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其次是工厂的生产活动也会受到较小的限制。为什么要切断安全措施,解雇那些上报工厂安全隐患的员工?因为工厂极力降低安全维护成本并继续投入开发以获取利润最大化。

博帕尔的悲剧印证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制度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和伤害。在印度政府决定不起诉联合碳化物公司的那天,该公司股票价格飙升[1]105。股价的上涨表明,环境问题和人类的生存问题在资本主义面前微不足道,资本只会愈发嚣张地从对人和自然的无情掠夺中攫取利润。资本主义利润至上的核心凸显了这一制度内在的反生态性,资本主义注定走向生态的背面。

(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

人类总是在生产东西,无论是工具、粮食还是房屋,人们要生活就离不了生产。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是为了销售以满足资本追逐利润的需求。资本主义极其擅于利用广告宣传促进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制造人为的欲望;同时,又不遗余力地宣扬购买行为会令人愉悦。由此,资本主义利用这种不必要的消费需求大肆进行商品生产,这时候的商品生产并不是从实际社会需求出发的,反而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攫取更大利润的需要出发的。

一些环保人士宣称当前环境问题根源在于生产环节,人类生产的东西越多,资源就越被消耗殆尽,对地球的破坏也就越大,因而要求社会少生产或个人少消费[1]106。这种看法的缺陷在于它回避了关键问题:为什么要生产这么多的商品。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利润至上。资本主义为了试图实现利润最大化,只会扩大生产,掠夺并投入更多的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破坏。

恩普森在其书中还提到,在资本主义主导下,工人的劳动能力变成了一种可出售的特殊商品,也正是“将人类劳动转化为商品,从而产生了马克思所分析的异化的各个维度”[5],其结果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这种特殊的商品相联系。对此,恩普森总结道:“早期的生产方式是为了使用价值而生产商品,一件东西的使用价值取决于它的用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重要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它的交换价值——简而言之,就是出售它的能力。”[1]109所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不是被其需要的商品的交换所支配,而是被有价值的商品所支配。

资本主义制度持之以恒地追求利润增长,它的生产是基于利润需求而组织起来的,注定有悖于自然和人类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张对生态环境展开了毫不留情的围剿。“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能逃脱这种经济制度造成的破坏。从最高的山脉到海洋深处,从沙漠到大气层,资本主义正在毁灭这个星球。”[1]103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气候变化与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秉持利润至上,这暗示了资本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永远难以达到和解,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危机。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形势严峻,地球生态系统遭受重大破坏后所引发的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在全球相继频发,生态灾难恶果已波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恩普森从气候变化、水危机、粮食危机三个方面着手,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危机的不可避免性和极端破坏性,指出破解当前生态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必须彻底变革这一反生态的制度。

(一)气候变化及其不平等影响

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化,当今世界所关心的气候变化主要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强烈依赖燃烧化石燃料以维系其发展所带来的全球变暖恶果。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2013 年的报告中表示:从1951 年到2010 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有超过一半的可能性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1]124。科学家们日益担忧由人类社会历史和持续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将会对未来的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气候灾害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不均衡的,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1984 年的一项研究考察了1960 年至1981 年间自然灾害的影响。研究显示:“日本遭受了43 次灾害,平均每场灾害有60 人死亡,西班牙遭受了12 次灾害,平均每场灾害有250 人死亡。相比之下,埃塞俄比亚同期发生了16 起灾害,每起灾害造成6 440 人死亡,孟加拉国发生了63 起灾害,每起灾害造成10 050 人死亡。”[6]这项研究表明自然灾害对不同国家的影响存在严重差异,国家发达程度与其受灾影响呈现负相关,因为贫穷国家往往基础设施薄弱、灾后救援滞后、重建恢复资金和资源保障紧缺。

“全球变暖首先会对最贫穷的国家造成最严重的打击,但这并不是说富裕国家可以逃脱。”[1]126新奥尔良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近代第一个差点被环境灾难摧毁的城市。当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时,大部分人由于没有车而无法撤离,然而,当时市内有近800 辆校车一直停在停车场,政府没有选择征用以疏散民众。那次飓风的受害者大部分是穷人,当他们被困在城市里时,为了生存被迫冲进商店寻找水和食物,最后反而被政府妖魔化为抢劫者、强奸犯和暴徒[1]127。

环境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内部的断层和裂痕,穷人、黑人或女性更有可能成为气候变化的受害者。正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所说,“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包括富裕社会的穷人,将受到最严重的打击。”[1]127然而,随着世界持续变暖,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最终会变成全人类一起面临的挑战,即使是最富有的人也无法用金钱来换取逃离的机会。

(二)水危机及其影响

“地球水资源的滥用可以作为资本主义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的完美隐喻”[1]130,人类的生存和生产都离不开水,首先人类活着需要喝水,其次工农业生产都有着巨大的用水需求。然而,资本主义凌驾于自然之上的本质表现在它对一切自然资源都采取无情掠夺的策略。资本主义对水资源的持续不合理利用使得地球上储量有限的水资源逐渐枯竭,造成可怕的水危机,水危机的恶果最终必然会反馈到人类自身,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地球上大部分水资源集中在海洋。然而,几千年来,人们似乎把海洋当做一个极其方便的处理生产废物的垃圾场,这对我们的水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恩普森特别强调,农业污染会严重损害水生态,流入海洋的农业肥料会导致藻类、细菌等巨大扩张,它们会形成大片海洋“死区”,使得鱼类窒息而死,造成海洋生物的损失,加剧了海洋的生态危机[1]131。

同时,人类对现今有限的淡水资源的利用也极不合理。利比亚曾斥巨资建立管道引水到沿海农场,然而实际输送到农田的水量是极小的,用这种高成本水种植的小麦是“地球上最昂贵的小麦之一”[7]67,凸显了其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对水资源的非理性浪费并不仅限于发展中国家,西方世界的浪费也不在少数。英国首都伦敦经常被列为缺水城市。然而,据统计,约有20 亿升(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的水流失在地下管道的泄漏中,“水管泄漏的水足够供应英国一半的家庭”[7]28。

水和石油一样日益成为一种需要法律和武力保护的资源。随着全球变暖,冰川和冰盖融化,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严重问题。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资源不过是被当作追求利润而被利用的手段,这一制度注定是不可能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足够的维系自身生产和生活的水,因此要想解决水危机就必须要挣脱这一制度的束缚。

(三)粮食危机及粮食安全

整个20 世纪,美国粮食生产的主导地位重塑了全球农业。“资本主义农业,就像其他任何生产领域一样,是以利润为目的进行的。”[1]85随着强大的农业企业扩大粮食出口,进口国的本土农业生产无法与之竞争。美国史密斯菲尔德跨国公司向东欧扩张,导致罗马尼亚所有的养猪户和超过半数的波兰养猪户破产。他们在西非的扩张也产生了类似的影响,商人以当地猪肉价格的一半销售进口猪肉,导致本土养猪户的破产。

这种向世界其他地区出口的动力帮助塑造了符合西方经济体利益的农业。发展中国家种植更多经济作物,最基础的农业——粮食则更依赖于进口,使这些国家陷入了一个经济发展怪圈:农业不是由人民的需求驱动的,而是由可以获得的利润驱动的,导致了世界上贫穷地区不得不屈从于富裕国家的利益。美国前农业部长约翰·布洛克在1986 年公开发表言论呼吁,发展中国家可以依赖美国农产品来确保它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因为美国农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8]。这一行为的用心昭然若揭,不过是为了进一步扩大美国的粮食出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世界银行最终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结果对农业来说是一场灾难,“所有这些机构(由资本主义国家掌握话语权的世界组织)都是为了确保新自由主义政策继续深入世界粮食和农业”[9]124,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粮食结构,损害世界未来生产粮食的能力,并加剧气候变化和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4.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为更好选择滞后长度,本文使用施瓦茨准则(Schwarz criterion,SC)和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 criterion,AIC)两个准则进行判断,所确定的最优滞后长度为2,模型结果如下。

恩普森指出,农业综合企业的利益与各国政府的利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2008 年的粮食危机表明,许多国家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准备不足,为了应对粮食危机,一些国家开始通过在其他地方获得粮食来保护本国的利益,例如某些国家或公司谋求在非洲和南美洲购买土地用于扩大农业(或生物燃料)生产,从而阻碍了当地农业的良性发展[9]123。粮食危机引发的对全球粮食安全担忧使得更多人开始思考资本主义制度主导下的当前世界粮食体系,希望建立一个打破资本控制的、全新的、良性的和互惠的世界粮食体系,为更多粮食紧缺国提供更稳定的粮食保障,帮助世界上更多国家的人民免受饥饿威胁。

三、资本主义制度生态破坏性的天然基因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意味着人类改变自然能力的极大提高,这种强大的改变自然的能力最后变成了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威胁。恩普森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资本支配、剥削人类和过度开发自然的基础上的。他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之所以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和毁灭性,主要缘于以下三方面原因: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浪费的产生和短期主义。这三个因素把资本主义推向了人类和自然的对立面。

(一)资本主义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资本主义的生产需要大量的能源供给。恩普森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化石燃料体系,国家将组织起来保护资本的利益。这意味着,在世界各国政府承诺对环境采取行动的同时,他们也在给化石燃料行业提供补贴和支持。”[9]12煤是最早被大规模使用的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则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煤炭主导了200 多年的工业发展,21 世纪后其地位被石油所取代。“燃烧矿物燃料是当代工业国家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也是向空气和土地排放肥料的唯一最大的污染源”[4]15,对人类生产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石油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体现在石油公司的规模和财富上。2011 年前,全球20 大上市公司中有7 家是石油巨头,总资产达18 370 亿美元[1]114。这些公司拥有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实力,为了保证其经济的发展,石油巨头们必须要确保化石燃料在整个国家中的能源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实际上,这些代表着资本主义的石油巨头的利益经常与普遍的环境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恩普森提到,石油跨国公司们还竭力在社会中传播这样的说法,“科学家们对‘气候变化是否由二氧化碳引起的’这一论点不确定或存在分歧”[1]115,以此满足他们继续拓展石油事业的目的,而能源事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从不在石油巨头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近年来,伴随石油资源的储量紧张和石油价格高企,一些国家着眼于探索新的开采方法来获取化石燃料,例如焦油砂项目、水力压裂法等。加拿大大力开发焦油砂以获取沥青,焦油砂项目背负巨大的环境成本,它的提炼过程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它也会带来自然植被破坏,造成愈发严重的环境压力。水力压裂法是通过高压流体泵入岩石,使其破裂,释放出页岩气(一种非常规天然气)。有许多环境问题与水力压裂有关,如水力压裂法需要大量的水,人们担心潜在的致癌化学物质会渗入地下水,破坏地下水循环系统;同时,获取页岩气的频繁地下开采活动可能会导致地震,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破坏。

这些新的能源开采方法反映了市场对化石燃料的高度需求。然而,类似焦油砂开采或水力压裂法这样的极端能源开采方法既无法弥补传统石油产量的长期下降,充其量只能延迟或减缓这一过程,又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作用,而资本主义高度依赖化石燃料的事实则进一步加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浪费是资本主义的基因缺陷

“资本主义具有浪费的问题,人类社会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多的东西被丢弃。”[1]109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其中大部分是一次性材料——包装或一次性用品。恩普森在《土地与劳动》一书中给出一个惊人的数据:英国每年产生2.88 亿吨垃圾;其中3 200 万吨是家庭垃圾,700 万吨是食物[1]109。垃圾问题极为明显地反映了资本主义所带来的严重浪费。

浪费的罪魁祸首来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逐利本质和剥削欲望。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把利润增长放在首要位置,这就决定了资本家会生产越来越多的商品以供销售,然而社会实际需要的商品数量是有限的,人们的消费能力与不断扩大的生产也无法匹配,最终导致了生产过剩。生产过剩会导致两个方面的浪费,一种是生产过程中对已耗费劳动的人力资源和已消耗生产的自然资源的浪费;另一种则是所囤积的货物本身就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导致了“异化”,工人在其劳动生产中没有获取相应的实际劳动价值所得,其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资本家为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只会愈发加深对工人的剥削,愈发加重对工人健康和幸福的践踏。对此,马克思极其敏锐地发现这种工人所渴望的美好生活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残酷现实之间的巨大撕裂: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10]。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面向利润的,所以由这一生产制度所造成的浪费通常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1]112,即资本主义制度内的浪费并不会真正得到解决。恩普森在书中就着重介绍了一个典型例子——资本主义工业化捕鱼。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捕捞中,捕捞上的“目标鱼的幼鱼”以及其他物种都是不需要的,然而这些不需要的捕获物并没有得到保护,而是被碾碎后扔回海洋,从而加剧了海洋生物的耗竭,最终直接导致了某些海洋物种的灭绝和海洋生态的失衡,也破坏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1]112。

(三)短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致命掣肘

资本主义生产是围绕短期主义组织起来的。这种短期主义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只在乎是否满足了公司营利的需求,短期内的利益收入在未来长期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成本支出面前是相形见绌的。在短期主义支配下,资本主义经济或许能得到一时的迅猛发展,但长此以往,势必会带来诸多问题,“资本主义投资商在投资决策中短期行为的痼疾便成为影响整体环境的致命因素”[4]4。

资本主义制度注重短期发展暗示了资本主义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大于保护未来的生态环境利益。恩普森在书中总结了恩格斯在1876 年的文章中所描述的资本主义注重短期发展而导致的后果:资本家从事生产和交换是为了眼前的利润,所以他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并不在意环境是否会被破坏。古巴的西班牙种植园主烧毁森林,用灰烬为咖啡树提供肥料,他们并不关心随后的降雨会冲走没有植被保护的土壤[1]104。资本主义只关心眼前的成果,根本不考虑为了这个成果所采取的行动会产生怎样的恶果。

短期主义生产根植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利润至上,同时这种不可持续的生产又会导致生产过剩,从而造成大量浪费。恩普森说,“一旦找到了特定商品的市场,资本家就会投入大量资源来满足(市场)需求,直到生产出的商品数量超过了能够卖出去的商品数量为止”,这种情况下的生产过剩“并不是因为这些商品没人需要,而是因为人们买不起”[1]111。这种短期主义主导下的生产对生态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投入的大量自然资源存在不必要的消耗,人类未来长远的生态效益被搁置于短期的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效益之后。

高度依赖化石燃料、浪费以及短期主义这三个因素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制度严重的生态破坏性的原因。这一制度无法真正地摆脱化石燃料当前的能源核心地位,也无法解决这一制度内部产生的大量浪费,更受制于资本想要获取快速回报的短期主义生产问题,要想摆脱现今的生态困境,就势必要进行制度变革,绝不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背离的路子,力求寻找到一条能源健康可持续、生产适度有规划的新的道路。

四、马丁·恩普森对资本主义制度生态学批判的当下启示

恩普森将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为资本主义制度,认为资本扩张逻辑决定了资本主义将永远以破除所有不利于资本积累的障碍为目标,而对这一制度下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视而不见,大多数人的利益、自然环境甚至是地球都服从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恩普森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本质上反生态的制度,它破坏了我们所依赖并参与其中的自然世界。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无法解决它所造成的环境危机。”[9]13资本主义的所谓“绿色”解决方案只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对自然环境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修补,更有甚者会让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糟糕。因此,想要真正突破当前环境问题桎梏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资本主义制度变革,彻底批判资本主义价值观,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解放。

恩普森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剖析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科学性,为我们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理念提供了理论启迪;恩普森对资本主义制度破坏性原因的探究,有利于促进我们积极探索健康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超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避免重蹈资本主义“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恩普森对资本制度下不可避免的环境危机及影响的阐述,直指资本主义与环境的相悖性,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现实启发。毋庸置疑,生态环境保护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息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1],在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努力做到:

第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的背离,恩普森也指出,“资本主义以一种不可持续的方式与自然世界相联系”[9]18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12]“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正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洞察。面对当今依然严峻的生态问题,我们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恩普森认为,资本主义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浪费问题和短期主义生产凸显了资本主义天然具有的反生态性,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张是以牺牲环境、掠夺自然资源为代价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12],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因此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12],即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坚定不移地走一条超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绿色发展道路,推行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就是要重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把“绿色的”和“生态的”概念引入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13]资本主义制度下环境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妄图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解决生态问题的幻想是不切实际的,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打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积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根本解决环境危机。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制度生态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