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01-02于凡
于凡
摘 要 发展智慧农业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推动江苏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基于江苏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农业技术采纳情况,同时分析农户数字素养、农户风险态度及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应用智慧农业技术的影响,提出“加大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率;加大智能农机补贴力度,降低农户的收益风险;注重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提升,鼓励新型职业农民投入乡村振兴;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智慧农业提供有利耕地条件”等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农业技术;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0.046
农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党中央一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气候变化、逆全球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人工成本不断提高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及其治理的发展进程面临诸多现实挑战,“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是中国和全世界农业生产面临的共同问题。智慧农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IT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下应运而生,以“数字化、自动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农业精细化作业,摆脱了农业劳动力短缺的束缚,成为应对“谁来种地”问题的不二之选。
目前关于智慧农业的研究主要包括智慧农业的意义与底层逻辑、发展智慧农业的问题与挑战、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等。立足国内智慧农业发展情况的相关研究表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向智慧农业转变,统筹各类新型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1]。立足国外经验分析的相关研究表明:美国健全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体系及服务制度是推进其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立足小农生产实际,日本广泛普及智慧农业以应对劳动力短缺、农业竞争力弱化等问题,目前日本智慧农业在政策制度、市场资源配置、技术普及和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运行机制;德国、荷兰等地智慧农业发展起步较早,在政策规划、资源分配、技术研发等方面有突出经验[2-4]。
智慧农业模式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需要重点推广和广泛应用。然而目前,我国智慧农业总体上还处于试点示范和产业化起步阶段,农业经营者对新型智慧农业技术的消极态度导致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低,智慧农业的发展主体动力较为匮乏,中高端智慧农业技术设备推广困难。同时,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基石。不同于传统小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拥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具备智慧农业模式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优势;自身对科技推广的需求往往也处于农村地区的最前沿水平,对农业精细化管理的可行路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本文选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江苏省315户水稻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法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讨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22—2023年对江苏省农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在认知、意愿、行为等方面的调研。根据江苏省各地经济发展、水稻种植面积分布等情况,选取以下水稻种植地区作为调研区域:南京市浦口区、南京市六合区、常州市溧阳市、常州市金坛区、无锡市江阴市及苏州市昆山市。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28份,剔除无效问卷,最终获取有效问卷315份,问卷有效率为96.04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经营主体负责人的基本特征(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种植年限等)、2022—2023生产季的水稻收入和产量、销售渠道及销售价格、政府技术推广服务、智慧农业技术的采纳情况等。样本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样本中男性水稻种植户占比90.79%。受访者多数为中老年,年龄50~59岁占比41.91%,60岁及以上占比26.98%。样本水稻种植户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66.03%。在经营特征方面,受访农户水稻种植经验丰富,63.81%的农户种植年限在10年以上,40.31%的农户种植面积在33.33 hm2及以上,2022年79.91%的农户参与农业技术培训的次数在0~1次。
2 采纳现状
为全面考察农户智慧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情况,本文根据调研区域水稻生产实际情况从耕整地、播种、施肥、打药和田间管理分环节进行考察。由表2可知,农户打药环节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率最高,为50.79%;施肥环节次之,为34.92%;耕整地环节采纳率最低,为5.71%。总体而言,样本农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均值为1.27次,表明智慧农业技术推广仍然处于起步化阶段。
具体来看,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涵盖耕整地、播种、施肥、打药、田间管理等环节。其中,3.17%的农户采用无人机点射播种,相较于传统的直播,该项技术可以提高种子对营养成分的吸收率,提高种子成活率,同时大面积推广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农业播种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分别有50.79%和31.34%的农户使用无人机进行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表明无人机技术的推广在苏南区域取得不错的扩散效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当农业生产遇到极端天气,病虫害防治变得尤为重要,20.95%的农户在田间安装远程农情信息监测设备对苗情和病虫害实时监测。此外,智能农机的广泛应用是农业农村信息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可在无人驾驶的情境下实现自主作业。数据显示,调研区域分别有9.97%和5.13%的农户率先应用无人插秧机和无人驾驶拖拉机。
3 行为影响因素
3.1 农户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是农民数字生产与数字生活实践中所具备或形成的一系列素质集合,并体现在数字化通用素养、数字化信息素养、数字化技术素养3个方面[5]。农业的高速发展要求农户具备多样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尤其在当今数字时代,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性生产要素,数字、平台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改变了微观主体信息获取的渠道和内容等,而且重塑个体的社会网络维度。农户数字素养的高低会影响农户对市场变化的认知及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农业技术采用和农村建设主体的人力资本的提升。
1)数字化通用素养是个体媒介操作能力与数字安全意识的素质能力。从根本上而言,智慧农业技术是农业生产向信息化转型升级,数字化通用素养则是对经营者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的基本要求和技术门槛。调研区域中83.26%的农户表明能够熟练使用微信、百度等APP,68.46%的农户表示在淘宝、支付宝等数字平台使用过程中能注重保护个人账户信息,说明农户数字化通用素养较高。2)数字化信息素养是个体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的素质能力。数字化平台为农户获取、整合、甄别、应用数字信息提供了便利渠道,在数字信息的交互过程中有利于加深农户对智慧农业的价值认知与技术认知,从而主动参与智能化生产种植。调研区域中43.26%的农户表明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在数字化平台搜寻相关数字信息,32.45%的农户能识别数字信息的可信度并成功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说明农户数字化信息素养一般。3)数字化技术素养是农户对智慧农业技术认知与技术学习的素质能力。智慧农业技术作为一项全新耕作模式,是对传统人工与传统机械的颠覆与创新,也对经营者的生产技术与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调研区域中,10.76%的农户表明采用过农业咨询APP进行专家咨询,13.02%的农户表示通过视频讲解或线上培训参与能初步掌握智慧农业相关技术操作要领,说明农户数字化学习素养较低。
3.2 农户风险态度
农户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会考量决策风险的高低。上述样本统计显示,本次调研中的农户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年龄较大,往往风险规避程度更高。调查数据表明,65.32%的农户为风险厌恶型,19.27%的农户为风险中立型,15.41%的农户为风险偏好型。尽管智能化的农机装备具有智能感知、自动导航、精准作业和智慧管理等功能,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助力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新技术的引入打破了农户的传统耕作习惯,农户难免对新技术的功能与效率产生怀疑,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1)自然风险。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都会对农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同时农产品本身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幅度大。2)时间风险。智慧农业技术是前期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高风险投资,需要经营者长期规划,追求短期利益的经营者风险感知更强。3)经营风险。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智慧农机的维修保养更加考验经营者的数字技术使用技能与分析判断能力。综合调研数据,样本区域22.02%的农户表示智慧农业技术成本太高,11.01%的农户表示智慧农业技术要求高,操作困难。因此,农户的风险态度是影响其采纳智慧农业这一新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
3.3 土地细碎化程度
耕地细碎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户生产过程中土地块数多、不平整且分散的经营现状,“分界线”的存在阻碍了智能农机的高效无人作业,往往导致作业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尽管23.78%的农户表示经营的土地中有少量的高标准农田,为发展智慧农业提供了契机;但66.98%的农户表示土地碎片化、分散化情况的存在不利于组织化、集约化经营。规模连片种植所产生的规模效应激励了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相反,分散、地势起伏、土壤肥力不均匀的地块不仅降低农业生产效率,还影响经营主体的生产资料配置、资源利用效率与投入产出效益。根据受访者的反馈,22.02%的农户表示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土地平整、连片耕种是应用智能农机的必要条件。
4 结语
近年来,智慧农业逐渐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智慧农业发展相关的政策规划与法律逐渐丰富,智慧农业相关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智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然而我国发展智慧农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1)农户数字素养普遍不高叠加对新技术风险规避程度高,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2)耕地细碎化不利于集约化智慧农业生产经营。
本文根据315份江苏省水稻种植户调研数据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农业技术采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江苏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智慧农业技术的采纳率整体偏低,但其中无人机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扩散效应。2)个体的风险态度对其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影响较大,风险厌恶程度越强的农户采纳智慧农业技术的意愿越低。3)农户的数字化素养对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数字化通用素养、数字化信息素养、数字化技术素养3个方面,其中样本农户数字化通用素养最高,数字化信息素养次之,数字化技术素养最低。4)智慧农业技术可以有效节约人力成本,然而土地不平整、细碎化阻碍了农户对智慧农业技术的采纳。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多层次宣传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率,包括科研单位举办的有关智慧农业技术价值认知的培训和农机推广人员在生产实地的技能实操培训。2)降低农户面临的风险,加大对智能农机的补贴力度,搭建智慧农业保险新模式,建立起有效的市场理赔机制,降低农户的收益风险。3)注重农业经营者数字素养的提升,鼓励年轻化、高知化的新型职业农户投身智慧农业,加快智慧农业专业人才的培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本。4)整合土地资源,强化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为智慧农业的应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雪,毛世平,马红坤.耦合视角下生產性服务业与智慧农业发展的研究:基于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4):610-618.
[2] 马红坤,毛世平,陈雪.小农生产条件下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中日两国的比较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0(12):87-98.
[3] 陈媛媛,游炯,幸泽峰,等.世界主要国家精准农业发展概况及对中国的发展建议[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1):315-324.
[4] 苏岚岚,彭艳玲.数字化教育、数字素养与农民数字生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3):27-40.
[5] 周斌.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战略对策[J].农业经济,201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