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娃娃
2024-01-02于文超潘璐
于文超 潘璐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超轻黏土,以团圆、搓条、压扁的方式制作“瓶子娃娃”的五官。
2.能够与家人、同伴合作,用扭扭棒为“瓶子娃娃”设计发型。
3.尝试用“三指捏”的方式捏放毛绒球填充瓶子娃娃的身体,锻炼手部精细动作。
二、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要通过绘本阅读,知道五官包括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并有利用超轻黏土创作的经验。
2.物质准备:超轻黏土、矿泉水瓶(提前抠好嘴巴并处理边缘)、扭扭棒、毛绒球等。
三、教学过程
1.猜一猜,想一想
教师出示矿泉水瓶,引发幼儿猜想:“这个瓶子与普通的瓶子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它像什么?”
幼儿:“这个瓶子好像一个娃娃,瓶身上的洞好像一张大嘴巴。”
2.捏一捏,做一做
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幼儿用团圆、压扁、搓条的方式给瓶子娃娃制作五官。
教师:“瓶子娃娃肚子饿了,可是它现在还没有办法享受美食,它的脸上还缺少了什么?”
(1)幼儿:“瓶子娃娃没有眼睛,有了眼睛才能看到好吃的!”
做法:取适量的超轻黏土,用拇指和食指揉一揉、捏一捏、按一按,做出眼睛和两条小眉毛。
(2)幼儿:“瓶子娃娃还需要鼻子闻味道,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
做法:将超轻黏土揉一揉,放在手心团一团,变成一个小球,竖着搓一搓,鼻子就做好了。(每个瓶子娃娃长得不一样,鼻子的造型也不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设计不同造型的鼻子。)
(3)幼儿:“瓶子娃娃还没有牙齿呢!有了牙齿才能吃东西。”
做法:取黄豆大小的超轻黏土,揉一揉,搓一搓,做出几颗小牙齿。
(4)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家人或同伴一起用扭扭棒给瓶子娃娃设计发型,并将做好的发束插到瓶子娃娃顶部瓶口处。
3.玩一玩,试一试
(1)教师出示彩色毛绒球,引导幼儿根据颜色猜测毛绒球的口味。
教师:“瓶子娃娃最爱吃彩色绒球了,你们猜猜,红色的绒球是什么味道呢?”
幼儿:“草莓味、西瓜味……”
(2)幼儿先挑选自己喜欢的毛绒球,教师引导幼儿伸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嘗试运用“三指捏”的方式将各种口味的毛绒球填满瓶子娃娃的身体。
四、展示、交流与互动
教师鼓励幼儿主动带着做好的瓶子娃娃认识新朋友,互相介绍瓶子娃娃的名字、长相特点以及刚刚吃了什么颜色(口味)的毛绒球等。
五、教学拓展
师幼合作利用多种材料为瓶子娃娃们搭建温馨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