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访薛洛加
2024-01-02王敏
◎特约记者 王敏
她坐在温和的日光下,一袭长裙,长发用木簪固定,像固定了她周身的风尘扰扰,吐息都安静。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这是薛洛加给我的第一印象。
在和她交谈时,我似乎缓行在一条江南的小道上,迎着吹过瓦缝参差、桨声欸乃的风,入眼的是青青山色、摊贩熙攘。就像她的文字多次描摹的地方:一个江南小镇,依山傍水,漫山杨梅,遍地农田。悲欢离合,也如花木一般四季更迭,在令人心安的光风霁月里,悄然生长摇曳。
洛加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小镇,她说她对乡土总是有一种很深的眷恋。但这种乡土,似乎不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她有些落寞地叹了口气。她笔下描绘的是一个多元融合的意象,以真实的生活环境为底色所构建的精神家园。那个江南小镇,有古意简朴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变化:阳光和阴影、过去和现在、失落和希望,似乎一直在精神家园里交错混杂。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精神家园呢?她告诉我,儿时唐诗宋词里的句子,已如月光般夜夜照进她香甜的睡梦。《诗经》《楚辞》里的咏叹,她视为皎若云间月。诗词里的生活场景令人神往,她道,她极喜欢顾况的一首诗:“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因诗中有最为古朴的江南世事和早已消逝的光风霁月。
渐渐地,阅读成了她最亲近的事。上了初中,她最崇拜沈从文先生。不仅因为沈从文文学上的成就,更因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沈从文先生把家乡凤凰的性格融进他的骨子里,因此他的文章也好,小说也罢,甚至是古代服饰和文物研究的文字都夹杂着沅水两岸的白芷兰香。
当我问到文学对于她的意义时,她略加思索后与我分享道——
“文学于我而言,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字,说来神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读到一个字便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情感。如果是熟悉的字,脑海里便会有画面与褒贬的感受,一段话出现时画面感会更强烈,有时候会有所谓的通感。因此当我练笔创作时,会刻意追求一种文字的美感,然后努力让这种美感一直存在于作品中。二是文学意味着文字背后的内容,从文字的表面仅能略知一二,想要真正领略,还得反复咀嚼、循序渐进地品。培根曾在《谈读书》中说:‘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文字背后的内容最重要的不是所谓的道理、精神——这些随处可见、俯拾即是,而是我们在阅读时产生的共鸣,产生的思考对心灵的触动。周国平曾道出作者与读者之间最好的共鸣:‘令我感动的是她(一位读者)对我的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所以,我所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文字背后最大的力量便是如此,当你静静地挖掘,你会发现自己正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寻觅世间万物温暖的力量。”
“除了文学,你还有什么爱好呢?”我问道。
洛加有些羞赧地告诉我,她是一个喜欢独处、喜欢安静的女孩,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有时也会画画和跳舞,假期喜欢旅游。她看的书很广也很杂,除国内外大家的散文、小说之外,还喜欢历史、地理、心理、艺术等方面的书籍。除了阅读,还喜欢看文化类的纪录片或综艺节目。关于旅行,她说这对增长她的人生阅历非常有帮助。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体会不同的风土人情和人间烟火,适时地放慢生活节奏,突破生活的常轨,融入温暖的人间烟火,这种感觉会让人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憧憬。
在与洛加聊天时,这个女孩的眼里仿佛一直有一片平静的湖,周身萦绕着温和的气息,那是对生活不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