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助猎动物考察

2024-01-02张之杰

科学文化评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猞猁猎犬猎豹

张之杰

一 前言

绘画是一种重要的史料。1996年,笔者初次探讨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其目的是为了撰写《科学月刊》专栏“画说科学史”的《猎豹记——古画中找猎豹》(1)1996年7月至1997年6月,笔者在《科学月刊》开辟“画说科学史”专栏,《猎豹记——古画中找猎豹》为其中一篇,刊于《科学月刊》1997年1月号。,该文从历代绘画中寻找猎豹,其中一只得自《狩猎出行图》。该文文末“余韵——附带的发现”一节,根据汉译波斯文献《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1]之明代史料,判定《狩猎出行图》左前方一只蹲坐在马臀上的异兽为猞猁。

事隔九年,笔者在《“中华科技史学会”学刊》第9期(2006年元月)发表一文《哈剌虎剌草上飞》,针对《猎豹记——古画中找猎豹》“余韵——附带的发现”一节作了修正,盖猞猁中能够用来狩猎的,只有产在西亚和非洲的沙漠猞猁(现一般称作“狞猫”)。因此,《狩猎出行图》马臀上的异兽,应释为沙漠猞猁或狞猫。然而《猎豹记——古画中找猎豹》一文影响深远,如今笔者所经眼美术史著述,毫无例外地都将这只马臀上的异兽径自称为猞猁。

2022年冬,笔者因参加2023年3月24—25日“中研院”科学史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三届科学史研讨会(2)研讨会时,笔者因染疫未能参加,特请杨龢之先生代为报告。,撰成《我国古代绘画中的助猎动物》[2]一文,对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再作审视,发现画幅最左侧骑士所架之鹰,头部有冠羽,应为角鹰属之凤头鹰雕,此物主要产在印度次大陆,当为域外贡品。

第十三届科学史研讨会的论文交出后,笔者认为应对《狩猎出行图》中的助猎动物作全面探讨,于是找出大型画册《中国の美术》Ⅱ(3)《中国の美术》Ⅱ,为日本讲谈社“グランド世界美术”(共25卷)之第6卷,1979年第2次印刷。此书长宽41×31厘米,笔者所经眼之《狩猎出行图》以该书图版最大,其主要部份横跨两页(82×31厘米),本文以该书图版为主要依据。,及网上文献“盛唐气象:章怀太子墓壁画全图”(4)盛唐气象:章怀太子墓壁画全图. 壹读. https://read01.com/zh-tw/RAPKoj5.html.,细究之下,又有新的发现。有关《狩猎出行图》的研究甚多,但针对其助猎动物的研究尚未之见,兹不揣浅陋,草成此文,就正于硕学方家。

二 章怀太子及其墓葬

章怀太子李贤(655—684),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所生第二子,谨依据《旧唐书》及《新唐书》拟其简传如后。

李贤天资聪慧,颇得父亲宠爱。七岁时改封沛王,加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雍州牧,八岁时又加封为扬州大都督,十一岁时加封右卫大将军。十八岁时,改名李德,改封雍王,为凉州大都督、雍州牧、右卫大将军。二十岁时,改回本名李贤。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其兄李弘(武则天所生长子)病死,同年六月封李贤为太子。高宗命李贤监国,他处理政事明白公允,受到高宗及朝廷众臣称道。李贤又召集一批学者,为《后汉书》作注,李贤尚有著作《列藩正论》《春宫要录》《修身要览》。当时有位术士出身的明崇俨,受到武则天信任,凤仪二年(677)累迁至正谏大夫。明崇俨认为英王(李哲,武则天所生三子,后为唐中宗)似太宗,相王(李旦,武则天所生幼子,后为唐睿宗)有贵相,李贤深感厌恶。

其时宫中又有传言,谓李贤为武后姐韩国夫人所生,李贤不禁起疑。武后又书写《孝子传》等赐李贤,李贤愈加不安。高宗调露二年(680),明崇俨被强盗杀害,武后怀疑李贤所为,在东宫马房找到数百具铠甲。高宗拟宽恕李贤,但武后却说:“贤怀逆,大义灭亲,不可赦。”于是废李贤为庶人,高宗永淳二年(683),将李贤远徙巴州。

高宗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唐高宗病逝,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继位,是为中宗,武后被尊为皇太后。中宗光宅元年(684)二月,武后废中宗,立第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成为其傀儡。武后得政后,派酷吏丘神勣往巴州,迫令李贤自杀,得年仅29岁。睿宗载初元年(690),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大周。武后神龙元年(705),宰相张柬之等趁武后病笃,迫使武后禅位中宗,唐室重光。中宗神龙二年(706),派人迎其柩陪葬乾陵。睿宗景云二年(711),恢复其皇太子地位,谥章怀。

乾陵位于陜西省乾县,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墓。在乾陵东南方,有十七座陪葬墓,包括已发掘的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三座墓中的一百多幅唐代壁画,如永泰公主墓的《宫女图》,章怀太子墓的《马球图》《礼宾图》《狩猎出行图》《观鸟捕蝉图》,懿德太子墓的《阙楼仪仗图》《列戟图》等。画家以娴熟之笔,画出一幕幕的唐代宫廷生活,是盛唐绘画的珍品,也是无可取代的史料。

本文只讨论1971年发掘的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章怀太子墓有54幅壁画,其中《狩猎出行图》位于墓道东壁,高1—2米,长8.9米。这幅壁画揭取时分成四幅,《中国美术全集》第12卷《墓室壁画》[3]及《中国の美术》Ⅱ,只印出其第二幅(主体部份)及第四幅,但网上的“盛唐气象:章怀太子墓壁画全图”(5)盛唐气象:章怀太子墓壁画全图. 壹读. https://read01.com/zh-tw/RAPKoj5.html.可见其全貌。

据“盛唐气象:章怀太子墓壁画全图”,整幅壁画现存46个鞍马人物,奔驰于前往狩猎途中。鞍马人物大多马鞍左侧皆挂刀,右侧挂弓套。揭取之第一幅,绘三骑,一名持旗仪仗及两名持檛仪仗。檛原本用于驯兽,后用作仪仗[4]。其后为揭取之第二幅,即主体部份。揭取之第三幅,绘十一骑,一骑已漫漶,另十骑中有五骑为持旗仪仗,余为随从。揭取之第四幅,绘五骑,马鞍上皆未挂刀及弓套,前两骑为持檛仪仗,后为三骑为随从及两匹辎重骆驼。

《狩猎出行图》揭取之第二幅,即主体部份,最前面一人骑白马,着高领黑衣,戴黑色风帽,腰际别一檛状物,推断为墓主章怀太子。其余人物或穿翻领胡服,或穿圆领袍服,有的怀抱猎犬,有的臂架鹰隼,有的马臀上蹲坐着猎豹和狞猫,除了携猎豹、携狞猫二骑,马鞍左侧挂刀,右侧挂弓套,以写实笔法,呈现唐代皇室狩猎出行场景。

三 狩猎出行图的助猎动物

助猎动物有猎犬、鹰隼、猎豹、狞猫等,在传世古代绘画中,章怀太子墓《狩猎出行图》是唯一四者兼具的一幅。《狩猎出行图》之助猎动物,皆位于揭取之主体部份,即第二幅。这部份除了最前方一人(章怀太子)及四骑持旗仪仗,其余鞍马人物约20骑,兹寻觅骑者所携助猎动物如后。

1. 猎犬

由于《狩猎出行图》(图1)的猎犬或抱在怀中,或藏在胸兜中,且壁画部份已漫漶,甚至剥落,不易确切核算猎犬只数,也不易鉴别犬种。笔者勉力觅得七只,于图1中以数字标注,兹简述其位置、形态如下:

(1)后排左起第一人,骑褐色马,持小型红旗,着白衣,戴红幞头,露出发髻,颈部以系带悬胸兜,露出一只红毛犬的鼻子以上部份,两耳一竖立、一下垂,可能是只本土田犬(土狗中用于田猎者)。

(2)前排左起第三人(即马臀上蹲坐猎豹者之前),骑黑鬃白马,着白衣,翻领,戴白幞头,露出发髻,以右手抱一只浅褐色犬,绘出犬只全身,脸圆喙短,耳下垂,几乎可判定是只本土田犬。

(3)(2)之后排,一人骑黑鬃红马,衣着与(2)类似,翻领,抱一只红褐色犬,脸面及吻部略似细犬。

(4)前排左起第四骑,即右起第二位持骑卫士之后,一人骑黑鬃红褐色马,着白衣,圆领,戴白幞头,露出黑色发髻,以右手抱一浅色犬,脸部细长、嘴喙尖突,大致可确定是只细犬。

(5)右起前排第一骑,一人着红衣,戴白幞头,露出发髻,骑黑鬃白马,右手抱一白毛迷你犬,仅露出脸面,应为宠物犬拂菻狗。

(6)右起中排第一骑,一人骑黑鬃红马,着白衣,翻领,戴白幞头,露出发髻,胸前露出猎犬头部,嘴喙尖细,顶有黑色鬃毛,可能是只狮子狗,因夹在两只拂菻狗之间,可能也是只宠物犬。

(7)右起后排第一骑,一人褐色马,着红衣,翻领,戴白帽,露出发髻,左侧胸兜中露出一只浅色米你犬的头部,可能是只宠物犬拂菻狗。

或许由于壁画多处漫漶、剥落,或许只有一只画出猎犬全身,或许画师只是匆匆一瞥,不见得画得精准(见猎豹的例子),以致不易判定其犬种。上述七只犬中,紧随墓主之后,两位着红衣者所抱之迷你犬,当系墓主宠爱之物,应为初唐始传入的拂菻狗(6)《旧唐书·列传一四八西戎·高昌》:“(唐高祖)武德二年,伯雅死,子文泰嗣,遣使来告哀,高祖遣前河州刺史朱惠表往吊之。七年,文泰又献狗雄雌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拂菻狗,唐代又称猧子,深受贵妇人宠爱。。夹在两只拂菻狗之间的一只,可能也是宠物犬,如推论为真,紧随墓主之后的三骑三犬,皆与狩猎无关。

除了三只宠物犬,另四只应该是猎犬。我国古代的猎犬,除了固有的土狗及松狮犬,尚有源自域外的细犬、沙克犬及獒犬。土狗分布中国全境及其周边,因地区不同,每有不同名称。土狗属中型狗,具有嘴喙短而尖,耳小、直立或下垂,尾巴上翘等特征。因土狗一词有蔑义,现称“中华田园犬”。松狮犬也属于中型犬,源自华北。古人将犬分为守犬、田犬、食犬三类(7)《礼记·少仪疏》:“犬有三种:一曰守犬,守御宅舍者也;二曰田犬,田猎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庖厨庶羞用也。”《本草纲目》(兽部 狗 集解):“时珍曰:狗类甚多,其用有三:田犬长喙善猎,吠犬短喙善守,食犬体肥供馔。”李时珍所说的田犬,已专指细犬。,土狗和松狮犬皆为多用途犬,用于狩猎者称田犬。由于细犬先秦即已传入(详后),古人所说的田犬,也包括细犬。

细犬(greyhound)源自古埃及。古时文人称之为灵犭是,今人多译为灰猎狗,或音译格雷伊猎犬。体呈流线形,嘴巴尖突,胸大腰细,腿长而有力。奔跑速度仅次于猎豹,适合追捕黄羊(蒙古瞪羚)、鹿等奔跑快速的猎物。沙克犬(Saluki hound),音译萨路基猎犬,源自肥沃月湾。体型和细犬相似,惟耳毛、尾毛长而披散。根据其基因组成,是已知最古老的犬种之一,且与细犬并无亲缘关系[5]。

笔者撰写《我国古代绘画中的助猎动物》一文时发现,传世狩猎绘画多为皇亲贵族出猎情景,所携猎犬多为细犬,少数为沙克犬,未见本土田犬及松狮犬。已知我国最古老的细犬绘画为汉画(画像砖、画像石)(8)顾森编著《中国汉画图典》(浙江摄影出版社,1997年),该书分七篇,第五篇《灵异·动物》(第595—802页)含想象动物和实有动物。书中猎犬大多画出身长、腰细、腿长等细犬特征。,汉画大多取自民间墓葬,可见远在汉代,细犬在华北已相当普遍。

其实细犬先秦已传入中国,战国中山王陵出土两具猎犬遗骸(9)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猎犬骨骸. https:// kknews.cc/zh-tw/news/5zjogol.html.,戴有金银项圈,从嘴喙尖突、腰细、腿长等特征,应为细犬无疑。根据何炳棣先生名著《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黄河流域自古干旱,地貌以半草原生物相为主(10)何炳棣《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香港中文大学,1969)中“古代文献中黄土区域的植被”(第68页)引丁文江论点。,在这样的环境狩猎,自然以细犬最为适合。

令笔者不解的事,远在汉代,细犬即已相当普遍,何以《狩猎出行图》所找到的四只猎犬,只有一只可判定为细犬?懿德太子墓壁画《架鹞戏犬图》(11)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博物馆“盛世壁藏”特展《架鹞戏犬图》. https://tdbh.hanwei-hanya.com/article_ gallery/article_gallery-tangdynasty/article_gallery-tangdynasty_ entertainment/2532/.,图中之犬为细犬无疑,可见盛唐时宫廷饲有细犬。懿德太子(李重润)唐中宗嫡长子,因与其妹永泰公主(李仙蕙)议论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遭祖母赐死。唐室重光后,中宗为之造墓,陪葬乾陵。懿德太子墓与章怀太子墓之造墓时间相仿。

《新唐书·百官志二》:“闲厩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雕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12)维基《新唐书·百官志二》.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49611&searchu=%E4%BA%94%E5%9D%8A.闲厩使,武则天圣历时(698—700)设,由宦官充任,掌管宫中事务,包括豢养鹰隼、猎犬的官署——五坊。五坊人员常借搜捕禽鸟等名义扰民,民间蔑称为五坊小儿。助猎动物通常只听从饲养者使唤,《狩猎出行图》怀抱猎犬者,其狗坊小儿乎?

图中两位怀抱拂菻狗者着红衣,其余皆着白衣或浅色衣。笔者臆测,两位着红衣者可能为东宫内侍,据《旧唐书·职官志三》(13)维基《旧唐书·职官志三》.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884942#p337.,太子内坊由宦官组成,司各种职务,总数有79人之多,因此随行队伍中当不乏宦官。其余人物,至少携狗、携鹰隼者,可能隶属五坊。又,史载未说明五坊小儿系汉人或胡人,图中抱犬人物除了两位着红衣者,有三位穿翻领胡服,两位穿圆领袍服。如图中怀抱猎犬者确为狗坊小儿,或可说明五坊小儿由汉、胡组成。

至于五坊之鹰、鹞、雕、鹘及狗之来源,有境内土贡,也有来自域外者。《新唐书》百官志:“鸿胪寺卿一人,从三品。……海外诸蕃朝贺进贡使有下从,留其半于境;繇海路朝者,广州择首领一人、左右二人入朝;所献之物,先上其数于鸿胪。凡客还,鸿胪籍衣赍赐物多少以报主客,给过所。……鹰、鹘、狗、豹无估,则鸿胪定所报轻重。”(14)维基《新唐书·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8224#p90.鸿胪寺执掌外事和礼宾,对诸蕃所献之物作评估,以便给予相应赏赐。鹰、鹘、狗、豹同列,表示同为助猎动物。

2. 鹰隼

本节包括鹰形目、隼形目中可用来助猎的物种;易言之,即鹰、鹞、雕及鹘(隼)。笔者在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图1)中勉力找到四只,图1以英文字母标注,简述其位置、骑者、形态如下:

a前排最左侧一骑,骑黑鬃棕色马,着浅褐色衣,翻领,戴白幞头,露出发髻,右臂所架之鹰,头部有冠羽,应为角鹰属之凤头鹰雕。

b后排第二骑(持骑抱犬者之右),一人骑黑鬃白马,戴浅褐色幞头,白衣,圆领,腰系黑带,左臂架一小型褐色鹰(或隼),因人物腰部漫漶,褐色鹰(或隼)只能隐约可见其一部份,因体型较小,或许是只鹞鹰或猎隼。

c臀上蹲坐猎豹者之前,一骑士作回望状,骑黑鬃浅褐色马,着白衣,戴浅褐色幞头,翻领,右手架一鹰,鼓翼欲飞,隐约露出头部、双翅及细长尾部,因已漫漶,无法辨识其种别,但从翼幅及身长来看,可能是只中型鹰科动物。

d与c同一排之前一骑,约略位于画幅中央位置上端,一人骑黑鬃褐色马,戴浅黄色幞头,白衣,翻领,右臂架一白色、具黑色斑纹之鹰或隼,就羽色而言似白鹘,但头部似有短冠羽,与鹘(隼)不符。

前已述及,唐代宫廷设有五坊,豢养鹰犬以供不同季节狩猎。五坊中鹰隼占有四坊,可见唐代宫廷对鹰隼的重视。依现代分类学,鹰、鹞、雕属于鹰形目、鹰科,鹘属于隼形目、隼科。古人可能依据体型与功能区分。古人所说的鹰,可能是指用来猎取野兔等小型哺乳类的中型鹰科动物;鹞可能是指用来猎捕低空飞行雀类的小型鹰科动物;雕可能是指用来猎捕大型陆禽或中型哺乳类的大型鹰科动物。至于鹘,是指飞行极速或极高,可用来猎捕野兔或大雁、天鹅的隼科动物。

鹰隼的来源,或来自土贡,或来自域外。据《册府元龟》,渤海国自开元十年(722)至元和九年(814)贡鹰九次,其中三次献鹰及鹘(15)刘啸虎、马健峰《浅析唐代社会的鹰与鹰猎》,刊载于《平顶山学院学报》2020年12月第35卷第6期,第65—69页。有关土贡及域外入贡,见该文第一节“鹰的来源与管理”。。渤海国位于现今俄国远东滨海省一带。所献之鹘,就动物地理学而言,很可能就是后世所称的海东青。

本节笔者所找到的第一只(a1),即前排最左侧一骑所架之鹰,头部有冠羽,应为角鹰属之凤头鹰雕(英文名crested hawk-eagle,学名Nisaetuscirrhatus),此物属大型鹰科动物,有几个亚种,其中分布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的锡兰亚种(Nisaetuscirrhatusceylanensis)冠羽较短,且向前弯曲,前排最左侧一骑所架之鹰正是如此。在自然界,凤头鹰雕以鸟类、小型哺乳类及爬虫类为食,豢养此物,或许用来捕捉雉鸡等陆禽。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来往畅旺,产在印度南部及斯里兰卡的凤头鹰雕传到中国并不令人意外。

其余三只只能臆测。本节笔者所找到的第二只(b2),即后排第二骑左臂所架之鹰,体型甚小,似乎是只小型鹰科动物。如臆测为真,或为鹊鹞(英名pied harrier,学名Circusmelanoleucos),此物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鹞鹰。鹊鹞喜欢低飞,可养来捕雀。

鹞鹰当来自华州土贡。《新唐书》地理志,华州华阴郡土贡:鹞、乌鹘、伏苓、伏神、细辛(16)维基《新唐书·地理志一》.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417239.。《新唐书·李绛传》记载,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李绛出任华州刺史……“州有捕鹞户,岁责贡限,绛以为言,并劝止畋猎,有诏泽潞、太原、天威府并罢之”(17)维基《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七·张姜武李宋》.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91723.。可见华州有专门负责捕鹞的捕鹞户。华州,在今陕西省华县、华阴、潼关等县市及渭北的下邽镇附近地区。

本节笔者所找到的第三只(c3),即作回望状骑士右臂所架之鹰,从身长和翼幅来看,似乎是只中型鹰科动物。如臆测为真,或为苍鹰(英名northern goshawk,学名Accipitergentilis),此物未成年时色黄,故又称黄鹰,主要用来猎兔。苍鹰具有翼短而阔、尾长等特征,与图绘大致符合。

本节笔者所找到的第四只(d4),即约略位于画幅中央位置上端,骑士右臂所架之白色、具黑色斑纹者,就羽色而言,像只白鹘,但头部有短冠羽,并非浑圆,与鹘(隼)类不符。设想头部有短冠羽系画师之笔误,则此鸟可能是只羽色偏白的猎隼,即白鹘,唐代以后来自辽东极北地区者称作海东青。唐·张鷟撰《朝野佥载》卷五:“(唐)太宗养一白鹘,号曰将军。取鸟常驱至于殿前,然后击杀,故名落雁殿。”(18)维基《朝野佥载》第五卷.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322283.驱至地面啄杀,与海东青的捕食大雁、天鹅的行为相符[6]。

3. 猎豹

《狩猎出行图》之主体部份,左侧有两骑马臀上有圆形红色垫子,外有一圈穗饰,上头分别蹲坐着猎豹和狞猫。这两骑与最左侧之架凤头鹰雕者,略呈鼎足之势,当为压阵的三只珍稀域外助猎动物。

马臀上蹲坐猎豹一骑,骑者头部已漫漶,着圆领袍服,系黑腰带,骑黑鬃浅褐色马,马鞍黑色。所绘猎豹向前蹲踞,头作回望状,形态大致符合猎豹特征,惟身上的斑纹不符。猎豹身上布满实心黑斑,画家却画成金钱豹式的空心圆形斑纹,显然将两者弄混了。

猎豹后方一骑,马鞍上铺着空心斑纹的圆形豹皮垫子。同幅左起第三骑持旗仪仗,马鞍上也铺着空心斑纹的圆形豹皮垫子。揭取之第三幅,有两骑马鞍上铺着空心斑纹的圆形豹皮垫子。由于金钱豹(尤其是其皮)司空见惯,画家习焉不察,遂与猎豹之斑纹混为一谈。又,猎豹尾长60—80厘米,约为身长的一半,画家却将尾巴画得极短。以猎豹视猎犬、鹰隼,不无可能也有失真之处。

汉字的“豹”字,原本是个专名,指金钱豹,即花豹(英名leopard,学名Pantherapardus)。金钱豹不能驯化,大型猫科动物可驯来助猎的只有猎豹。猎豹(英名cheetah,学名Actinonyxjubatus),属猫科,产东非、中非、南非及西亚、中亚及印度,亚洲亚种现已频危。体型细长,腿长,短跑速度居陆生动物之冠。在古埃及、西亚、中亚和印度,自古即驯化为助猎之用。

猎豹头小而圆,吻小,脸部内眼角有一道长条形黑色斑纹。肩高67—94厘米,体长1.1—1.5米(不含尾),体重因亚种、年龄、健康状况而异,一般在67—94公斤之间。为适应快速奔跑,演化出猫科中颇为独特的结构:四肢修长,脊椎富弹性,长尾巴在奔跑或转弯时可保持身体平衡;此外猎豹是唯一不能缩爪的猫科动物,且其爪较钝,作用类似跑鞋的鞋钉,在高速奔跑时可紧扣地面,防止打滑(19)本节有关猎豹的数据及形态描述,皆根据英文版维基百科cheetah条。。

根据史载,唐代域外贡豹,大多来自西域,时间大多在8世纪前半叶,贡豹国有南天筑、米国、史国、珂咄罗国(所贡称赤豹)、安国、康国、波斯及大食国[7],所贡之豹皆为猎豹,且为现已所剩无几的亚洲亚种。然而,尽管唐代贡豹甚多,留下的图绘仅见于墓室壁画,除了《狩猎出行图》,尚有懿德太子墓壁画《列戟图》(20)中国历代绘画之唐懿德太子墓壁画欣赏. https://kknews.cc/culture/ ybajllg. Html.,绘多名胡人,持檛,各牵一头猎豹。

关于携带猎豹狩猎的绘画,传世古代绘画尚有元·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21)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大汗的世纪”,署至元十七年(1281)二月御衣局使臣刘贯道恭绘.https://theme.npm.edu.twkhanArticle.aspx?sNo=03009149。,绘元世祖率九位随从出猎情景。画幅前方,一随从的马臀上披着一块黄底、织有红绿条纹的毯子,上头侧坐着一只猎豹,豹口以皮索圈住,形态绘制精确。豹师着绿衣,尖顶白帽悬在脑后,从裸露的脸面部份来看,应为中亚或西亚的色目人。以猎豹狩猎,皆以马匹携带,见到黄羊等奔行迅速的猎物,始纵豹追捕。

唐、元、明三朝,都有大量贡豹文献,尤其是郑和下西洋期间,西域国家贡豹络绎不绝。在史料上,或径称为豹,或称为文豹,指得都是猎豹。唐朝及元朝尚留下几幅猎豹图绘,明朝则未见猎豹图绘。

4. 狞猫

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主体部份左前方,即两持骑仪仗之后,有一骑右手向前指,头向后望,着白衣,系黑腰带,白色幞头上露出三绺细发辫,与其它骑士之发形不同,其马臀上铺一红色圆形垫子,外有一圈穗饰,向后蹲踞着一只狞猫,颈部之项圈及系绳清析可辨。在我国传世古代绘画中,狞猫仅见于这幅壁画,其史料价值无可取代。

狞猫(caracal),属猫科,分布于非洲、西亚、中东及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部等干旱地区。最初归为猫属(Felis),学名F.caracal。因其形态与分布欧亚大陆北部及加拿大的猞猁相似,曾长期归类为猞猁属(Lynx),英名desert lynx(沙漠猞猁)或Persian lynx(波斯猞猁),学名L.caracal。后来动物学家将之从猞猁属析出,独立为一属,即狞猫属(Caracal),学名C.caracal,惟仍有若干学者认为应归类猞猁属,英文网络百科Encyclopedia Iranica之caracal条(22)Encyclopedia Iranica 之caracal条 https://www.iranicaonline.org/ articles/caracal-felis-caracal-schreber-lynx,即为一例。1997年,经DNA检测,发现狞猫与产于非洲的薮猫(serval)亲缘较近,与猞猁属并无关联(23)英文版维基百科Caracal条,Phylogency。,狞猫独立为一属已成定说。

狞猫属于中型猫科动物,雄性肩高40—50厘米,身长78—108厘米,尾长21—34厘米,体重7.2—19公斤。雌性稍小。体色呈酒红色或沙灰色,脸面有黑色斑纹,耳朵长,耳背呈黑色,耳尖有一蔟黑色硬毛,这是狞猫最显著的特征,也因其耳尖有一蔟硬毛,曾被归类为猞猁属。此物后腿长于前腿,奔跑迅速,善跳跃,一跃可超过3米,可用来猎捕半空中的飞鸟(24)英文版维基百科Caracal条,绪言及Characteristics。。

美国汉学家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第四章“野兽”中列出多种唐代传入的野生哺乳动物,但对于狞猫却只字未提,笔者亦未见任何唐代可比附为狞猫的书面文献。然而图绘是最真实的史料,《狩猎出行图》说明唐代确有狞猫进入中国。唐人尚武,热衷狩猎,且与中亚、西亚、南亚国家来往频繁,狞猫经由进贡、商贸等途径传入中国并不足为奇。

关于书面文献,狞猫最早出现于郑和下西洋其间,马欢《瀛涯胜览》“忽鲁谟斯国”条:“又出一等兽,名草上飞,番名昔雅锅失,如猫大(25)巩珍《西洋番国志》忽鲁谟厮国条作“似猫而大”。《西洋番国志》据《瀛涯胜览》改写而成,“如猫大”,可能传抄时脱漏“而”字。,浑身俨似玳瑁斑猫(26)猫之品种名,现称玳瑁猫,英名tortoise-shell cat,具玳瑁壳花纹,狞猫之毛色并非如此。样,两耳尖黑。性纯不恶。”昔雅锅失,波斯名siyahgos之对音,意为黑耳(27)Encyclopedia Iranica 之caracal条 https://www.iranicaonline.org/ articles/caracal-felis-caracal-schreber-lynx。。黑耳,耳端有一簇硬毛,是狞猫最显著的特征。狞猫奔跑迅速,善跳跃,古波斯人和印度人驯以猎鸟,这大概是马欢称之为“草上飞”的由来。至于“浑身俨似玳瑁斑猫样”,与狞猫毛色不合,说明马欢得之传闻,未见活物。

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刊刻《异域图志》,孤本藏剑桥大学图书馆,已制成电子书对外公开(28)https://cudl.lib.cam.ac.uk/view/MS-FC-00246-00005/1.。该书绘有168异域国家人物,大多荒诞不经。书后附14幅“异域禽兽图”,其中一幅为《哈剌虎剌》。哈剌虎剌,乃突厥语karakulak之对音,意为黑耳。karakulak 即caracal之语源[8]。这幅《哈剌虎剌》版画,是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之外,另一幅传世狞猫图绘,大致画出狞猫的主要特征。

哈剌虎剌亦载《明史》“列传第二百二十·西域四·撒马儿罕”条:“弘治二年,其使由满剌加至广东,贡狮子、鹦鹉诸物,……明年又偕土鲁番贡狮子及哈剌虎剌诸兽,由甘肃入。”(29)维基《明史·列传第二百二十·西域四》. 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410835&searchu=%E5%93%88%E5%89%8C%E8%99%8E%E5%89%8C.明永乐、宣德年间,大批异域动物进入中国,包括狞猫,当时根据突厥语,音译为哈剌虎剌。

四 讨论

助猎动物有猎犬、鹰隼、猎豹、狞猫等,《狩猎出行图》是唯一四者俱全的一幅,狞猫更是传世绘画中所仅见,具有无可取代的史料价值。

章怀太子于中宗光宅元年(684)死在巴州,中宗神龙二年(706)迎回其灵柩,陪葬乾陵。睿宗景云二年(711)恢复其太子地位,谥章怀。章怀太子墓的营建,当在这段时间,亦即太子死后22至27年,墓室中的壁画亦当作于此时。

章怀太子墓的54幅壁画,画出东宫之日常生活,含仪仗、侍卫、宫女及内侍,还有一名侏儒;也画出太子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如接见外国使节;另画出太子生前所喜好的活动,如狩猎和马球。

这些壁画虽为事后追忆,当有所本。例如接见外国使节的《礼宾图》,绘三位唐朝官员及三位不同服饰、不同容貌的外国使节,若非有所依据,岂是画家所能凭空想象?《狩猎出行图》亦然,从出行队伍的整体部局,到图中若干细节,譬如墓主之后三骑携宠物犬,殿后由来自域外的凤头鹰雕、猎豹和狞猫压阵,这也不是画家所能凭空想象。

唐人尚武,爱好狩猎,章怀太子可能雅好此道,其墓室壁画不能没有一幅狩猎图。笔者臆测,宫廷画师可能参与过皇家狩猎活动,凭记忆或笔记画下狩猎出行情景。画中人物皆露出脸面,唯有墓主穿高领黑衣,戴风帽,脸面微露,且模糊不清,不能识别其为何人。这可能是画师有意为之,如绘出脸面,必须肖似章怀太子远徙巴州前的模样。

笔者勉力从《狩猎出行图》找到七只犬,其中三只为宠物犬,四只为猎犬。四只猎犬中,一只可能为细犬,一只可确定为本土固有田犬(用于狩猎的土狗),另两只只能臆测。至于鹰隼,笔者勉力找到四只,除了最左侧的凤头鹰雕,其余三只也只能臆测。

从图中的背景来看,揭取之第一幅和第三幅有山石,第四幅有树林,可见一行人穿过树林,奔往山中。在山中狩猎,由于山石和树木阻挡,以速度见长的细犬,可能不如本土固有田犬适用。这或许可以解释,何以《狩猎出行图》所携猎犬,异于其它传世皇家狩猎图的原因。至于图中的猎豹和狞猫,笔者臆测,其仪仗意义,或许大于实际意义。猎豹和细犬一样,适合在开展的猎场,利用其速度追捕猎物。狞猫则利用其跳跃能力,捕捉刚起飞的大型水禽,以图中的背景地形来说,大概没有沼泽和水塘。

再从墓主携带三只宠物犬来看,此行除了狩猎,或许尚有郊游的意义。揭取之第四幅,有两匹辎重骆驼,前一匹驮负倒扣三足铁釜,后一匹驮负成捆的薪柴和其它物质,由于未驮负营帐,此行应为当日往返。猎取点野味野炊,顺便带着宠物犬出游,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吧。

附记

狞猫未载唐代文献,明永乐、宣德年间,大批异域动物进入中国,包括狞猫,当时根据突厥语karakulak,音译为哈剌虎剌。狞猫与分布北温带寒冷地区的猞猁,耳尖都有一蔟长毛,故又称为沙漠猞猁或波斯猞猁。

猞猁,英名lynx,学名Lynxlynx,其冬毛密而长,是一重贵重的毛皮兽。汉语猞猁,乃猞猁狲之略称,源自蒙语silugusu(30)李海霞《汉语动物命名研究》(巴蜀书社,2002,页124)记载,猞猁,“纯音译”项。。我们不免臆测,汉语猞猁一词,可能始自成吉思汗崛起大漠之后。如这一臆测为真,明永乐、宣德年间,猞猁一词应已存在,何以仍将狞猫音译为哈剌虎剌?

笔者分析,国人所认知的猞猁,是一种贵重的毛皮(31)《清裨类抄·诙谐类》:“国初定制,三品以上,得衣貂及猞猁狲,乃任葵尊为御史时所疏定也。”可见猞猁狲的珍贵。任葵尊,康熙朝御史。。除了猞猁产地的猎人,一般人无缘识其真面目。因此,郑和下西洋期间,将狞猫音译为哈剌虎剌,而不称之为猞猁,就可理解了。

1996年末,笔者研究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中那只蹲坐在马背上的狞猫时,发现两岸美术史家尚无人认出这只“异兽”究为何物,阎丽川《中国美术史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32)笔者所阅为丹青出版社翻印本。甚至将其解作主人(章怀太子)所养的花猫。当笔者无法判定《狩猎出行图》之异兽究为何物时,读到法国伊朗裔学者阿里·玛扎海里(Aly Mazaheri)著(耿升译)《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

该书导论中提到波斯算端(苏丹)进奉狮子、大食马、猞猁狲等。该书分为三篇,第一篇“波斯史料”,占篇幅最多的是一位波斯商人所写的《中国志》,此书第五章,提到明朝宫苑豢养狮子、豹子、猎豹、猞猁狲等;第十五章,提到外国进贡猎豹和猞猁狲,只有狮子一半的价值。该书一再提到猞猁狲,且与猎豹并列,可见同为助猎动物。找出《狩猎出行图》审视图中的异兽,耳端长毛隐约可见,岂不就是只猞猁!

《丝绸之路 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原为法文,作者为伊朗裔,伊朗人至今仍称狞猫为波斯猞猁。该书猞猁狲之原文或为Lynx de Perse(波斯猞猁),译者可能将波斯猞猁与猞猁狲混为一谈,翻译时略去“波斯”,意义大相径庭。

拙文《猎豹记——古画中的猎豹》1997年元月刊出,“余韵——附带的发现”一节,指出《狩猎出行图》中的异兽是只猞猁。其实笔者早就认识caracal,自从为《环华百科全书》(33)张之杰主编《环华百科全书》(20册),环华出版公司,1982年出版。该书之哺乳类条目,悉数由笔者撰写。撰写动物条目,一向将caracal译作沙漠猞猁,但撰写这篇文章时,却只想到lynx,没想到caracal!文章发表后,学者纷纷将那只“异兽”称作猞猁。猞猁,不能驯化,更不能作为助猎动物。走笔至此,当时如称作沙漠猞猁或狞猫,就不致引起负面影响。吾人下笔为文,能不慎乎!

致谢本文图幅蒙同事巫红霏女士代为加上阿拉伯数字及英文字母,谨致谢忱。

猜你喜欢

猞猁猎犬猎豹
两只猎豹
学会用理性与智慧来指引行为
猞猁的本领
游戏社会:狼、猞猁和蚁群
猎犬黑豹
追捕:猎豹的惊天一跳
猎豹
外一篇:特别的欧洲“猞猁”文化
一只猞猁的成年礼
本·西蒙斯 黄金猎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