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024-01-02李富臣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思政模块政治

李富臣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具有内在关联性。首先,二者服务主体相同,都是学生[1]。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会出现交集,可以将二者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二是提升管理与教育的有效性。其次,二者任务目标相近。人才培养都是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都在为同一目标实现做自己应尽的职责。高校的教育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通过第一课堂实施立德树人目标是思政教育的开展必经之路;第二课堂及活动的开展是学生管理的常用手段,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育,与第一课堂教育形成协同育人功效,不断让学生成长,进而成为社会可用之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需要学生长期日常行为的积累,同时学生日常行为,学习生活方式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二者不可分割。

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也存在不一致性,学生管理一般针对某一种行为或生活方式,针对不同的个体表现为不同的类型,个性影响因素较大。而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是通过对相关理论或现象的剖析,得出我们应该去遵循的基本规律,常表现得比较恒定,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通常表现为群体性比较强。

一、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

(一)隐形信息很难监控到位,信息掌控不到位、不准确

新时代的大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各类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成为学生成为常态,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已经网络化。高校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要以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为指导,也在不断地适应新趋势,用网络原住民的思想将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进行网络化,只有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式才能跟上步伐,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进而提升管理的效率。但常常因信息传播太快,学生信息存在表象信息和隐形信息,而隐形的信息,如学生上网信息很多时候很难监控到位,年轻人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影响。而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是学校服务的对象,只有树立学生为主体,全面获悉和了解学生的信息是学生管理者和思政教育教师应尽的责任,在大数据时代就需要把这些信息整理成对应的数据,而这些信息学校一般很难掌控,降低了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高校学生管理平台不完善或不兼容

已有的各个相关的学生管理服务系统:学工系统、宿舍管理系统、门禁视频监控系统、食堂一卡通系统、财务系统、教务系统、招生系统[2],每个系统都是隶属于学校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数据,系统间不兼容,有些是不同的供应商,造成数据不能共享。大部分高校正在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学校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学生的管理更趋向于信息化、精准化、精细化、个性化、模块化,力争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形成闭环,同时学校建立了独立于各个部门的学生管理服务的子系统。

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信息的即时性和准确性体现得尤为重要和关键。一方面学生是有思想的社会个体,对反映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数据掌控有时间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随时性很多时候需要与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因熟知学生录入信息需要进行信息的甄别、筛选需要时间,造成信息录入不及时,进而造成信息掌控不及时。另一方面在沟通、处理、传输过程中信息可能因理解偏差,出现信息的减损,信息的准确性出现偏差,造成主要决策者不能全面准确掌控信息,对学生管理造成影响的案例比比皆是。

(三)相互协作的体制机制有待提升

高校学生管理一般由学生工作处(部)具体负责,学生管理的具体事务性工作由各位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负责落实执行。而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一般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执行,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属于基础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属于不同的管理机构,学生工作处(部)一般属于学校职能部门,而基础部或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属于教学单位,大部分学校这两个部门由不同的领导分管,相互间的协作还不够。

尽管有不少高校也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担任多少年辅导员,或者允许辅导员通过培训可以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但常常制度执行不到位,或辅导员理论功底达不到要求等情况,流于形式等现象依然存在。相互间的协作体制机制有待提升

二、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构建符合学生管理需求的整体学生管理数据平台

第一,开发一个具有使用功能完备,逻辑清晰、简单实用、操作便捷的界面,能够符合管理员、思想政治教师、学生管理者分级使用登录的在线平台[3],学生查询界面,在平台支持下,用户能够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录入、更新、修改、删除、查询、批注等操作,可以实现系统内部的自动数据逻辑运算,弄清楚数据逻辑关系,需要与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人相互探讨,长期调研,构建模型,每个模型也是不断演进,不断更新的,具有极其精准的数据反应速度和使用效能。对重要的信息:如身份证、银行卡等涉及个人隐私的相关信息,进行加密,确保信息安全;对各模块的信息确保信息准确,信息收集者和录入者对信息的准确性负责,才可以让信息有效;对待特殊信息要有报警系统,特别重要紧急的信息要快速准确地反馈到相关人员手中,确保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处理到位。

第二,在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在线平台开发之中,弄清楚各类数据的底层逻辑,体现平台的模块化特征,开发多个功能模块,以学号(身份证)为连接器,合成为一个学生信息相关的整体的数据库。这些不同的子模块依据相互间的逻辑进行链接,呈现单向、双向、多向互动的功能特征,具体的平台子模块包括:一是基础数据模块。在这个模块之中,获取系统运作的相关基础固态数据信息,主要是设备信息,包括教学、生活、体育、图书馆等场馆使用状态信息等。二是教务模块。在这个子模块之中,可以实现对教务相关信息的管理,即学籍注册信息、学籍异动信息、课程信息管理、成绩管理、参与竞赛和科研相关信息、毕业生教务管理等。三是学生模块。在这个模块之中,可以全面采集学生的家庭状况,政治面貌、民族、身份证、护照等基础信息,心理健康测评数据、档案信息、党团发展信息、第二课堂活动相关信息、职业测评数据信息、学生奖惩管理、奖学金及助学金贷款管理、各级学生干部管理、社团相关信息、毕业生就业信息等。四是学生日常生活后勤管理子模块。这个主要是提供动态数据,为前一模块提供数据支撑或验证,在这个子模块之中,具体可以采集以下信息:学生图书馆入馆记录、食堂消费数据、参与体育锻炼数据、参加志愿服务或社会活动信息、宿舍信息、水电管理,主要通过校园一卡通实现。五是其他管理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可以结合学校实际进行设置,保证了平台的灵活性。通过这些学生相关信息的管理模块,可以较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管理,这也是系统平台的基础。

(二)进行大数据分析,探索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结点

第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通过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将各类文件、学习资料、先进理念有效有序地准确传递到对应人员手中,让学生工作者和主要学生干部快速动态熟知相关要求,避免信息的无效传递或信息的减损。通过大数据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和生活学习进行画像,进而让学生工作者和思政教师能掌握学生思想新动态,探索新规律,适应新要求,不断地更新学生思政教育理念,顺应时代需求。能更方便教师通过运用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全面、有针对性地分析,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剖析形成的原因和存在问题的性质,制定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策略,让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并从中总结经验,形成案例避免或减少相同事件的重复发生。

第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高效融合,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体育、生活、实践状态的记录,将一卡通记录的信息相关联,将动态信息数据化。在科学、先进、安全、全面的平台支持之下,可以通过增加网络、视频、人脸识别等先进的硬件设备投入,加大对学生在校园内动态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共享,教育者可以通过贴吧、校园网、微博、班级群聊天记录等信息平台,获悉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情感,通过收集学生在课堂和校园内动态表现,从多维的角度跟踪和观察学生在接受教育前后的实时心理变化过程,并将这些信息数据化,可以熟知学生在思想上的认知的转化过程,通过对各个细节的准确把握,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想上的转化,加强过程监管,随时修正工作方案,从而密切掌握学生的动态,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和实效性。

第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精准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工作的标准,通过规范化的学生信息采集、整理、录入、修订和更新,严格审批流程,使对应的工作程序化、标准化,让学生电子档案信息更完善、全面、准确,不同部门对同一信息的反复收集,减少学生基本信息反复核对,减少各项表格报送基本信息错误,最大程度上节约教育成本,提升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确性。如高校资助中贫困生认定工作,原来都是地方进行认证,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困户、五保户的不断脱贫,尽管脱贫继续进行资助,但地方政府不再开具贫困相关证明(目的也是减少对家庭贫困人员的心理伤害),而学校也不可能深入每位贫困生家中进行走访,学校就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系统、准确的判断,把学生食堂、超市等相关数据进行链接分析,再通过班级学生进行集中测评,进行系统评分,进而准确掌握哪些学生确实需要资助,做到资助到边到底,减少因怕伤自尊心而不敢向班主任或辅导员报备家庭经济情况类似现象的发生,避免家庭实际不困难而浑水摸鱼的情况发生。

第四,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个性化需求。教育管理者的精力相对有限,除了面上的大众化需求,因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成长背景,需要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集中于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引导,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关注不同个体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层次化的需求,避免其精力浪费的现象和问题,将其从繁重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减轻教育者的工作压力,充分实现教育者的价值。进而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深度有效沟通和对个性问题的精准帮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思想走向。同时,在平台支持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学生也可以借助于这个平台,实现对自身的评估和测试[3],如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测试,进而继续充分认识自己,了解熟知自己的兴趣爱好,熟知自己心理状态,熟知存在的优缺点,进而熟知职业发展方向,不断强化已掌握的技能,补齐相关行业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升看待问题、认识世界的本领,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能立足社会的本领。

第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评估效能。在整体思维的范式下,反馈与评估是有效保障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想更好地实现系统控制,必须定期依据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以检验平台各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确保提供的信息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互协作的模型。信息输入、输出与反馈的过程,构建数据与思政建设之间的有效模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复盘、总结,同时依据学生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社会的发展,实现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和信息反馈。如职业测评与就业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在职场中也会有所呈现,数据可以勾勒出学生的基本画像,需要我们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毕业生,系统地对接用人单位,进而人职更匹配,减少学生找工作的盲目性和用人单位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职员,让学生更充分更有效地就业。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大思政格局

第一,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功能,加强思想政治课教育育人功能[4],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石和基本的方法论,近年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各高校应按要求落实到位,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第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结合专业的实际,都涉及思政相关的内容,对相关内容进行提炼、挖掘,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立项,建立培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第三,加强学生管理部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尽管学生管理部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属不同的部门,分属不同的领导分管,但可以通过选拔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为学生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撑,让学生管理者不仅知道要这么管,更弄明白为什么这么管;选派培育理论功底深厚,具有相关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参与思想政治课的讲授,更好地将实践转化成理论,通过开展研讨会、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方式加强交流,相互协作,从而形成思政大格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永远在路上,通过开发与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的在线平台,为当前平台建设中面临的困境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将大数据运用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们在探索中前进,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修正,争取早日取得示范效应。

猜你喜欢

思政模块政治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