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1-02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应急实验室人员

孙 刚

(安徽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其工作安全牵扯到社会各个层次,具有巨大影响力。为有效防止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近年来有关部门不断采取预防措施,2023 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教科信厅函〔2023〕5 号),从制度上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做了详尽规定。虽然高校实验室安全整体呈和谐、稳定态势,但安全事故不断出现,如2021 年江苏某高校、2022 年湖南某高校均出现了实验室事故,使两校师生遭受财产损失,甚至生命伤害。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不仅影响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而且对国家和社会也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消除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以保证实验室安全稳定,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资金原因

目前,高校预算资金都是由高校先提出申请,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才下拨的专项资金,以便从事相关工作,实际下拨资金往往低于申请资金。这使得高校在提出申请时,优先考虑那些能快速带来收益或者上级部门容易批准、下拨数量多的专项资金,对不能快速带来效益的投入重视不够,最终导致高校无足够资金进行实验室设备设施的改造。

而且,早期建造的实验室安全设施有些不符合现行标准和要求,而维修和改造成本太高,也会导致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另外,新建实验室和现有实验人员往往注重实验过程和结果,忽视设施安全。同时,高校对设施安全经费投入不足,设施安全以及仪器设备不能及时进行更新、更换,造成很多实验室安全设施陈旧老化,不适应甚至落后于高校实验安全要求。

(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专业知识缺乏

引发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缺陷等”,而且,人的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部分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操作的时候,抱有图省事的侥幸心理,轻视甚至忽视实验室相关规定,安全防患意识淡薄”[1],对设备、设施管理不到位,不按正常程序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忽视实验环境对安全的影响,甚至不按照要求进行实验,这都为实验室留下安全隐患。

另外,很多实验室管理者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及时发现日常安全管理漏洞,导致安全隐患积少成多。而出现问题时,又缺乏有效解决方法,更不能从专业角度去处理这些问题。

(三)实验室管理制度空洞,实用性、执行性不强

实验室制度建设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目前各高校普遍重视管理制度建设。但是,制定初衷往往是应付检查,且多数实验室管理制度内容空洞,实用性不强。不同实验室的工作环境、仪器设备、实验项目、实验过程等是不同的,安全隐患可能产生的途径也各不相同,管理制度必须针对具体情况,具有执行性、可操作性,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

(四)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单一,操作性、针对性不强

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实验室安全培训与教育。但是培训主要是学习规章制度、了解消防知识以及观看专业人员演示,以通用性为主,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师生缺少实际操作,缺乏针对具体实验室和实验过程的安全培训。并且,安全培训与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未能使师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有效用于以后的实验。

(五)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缺乏

高校实验室建设初衷是满足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需求。但目前多数高校学生层次差别较大,人员流动性强,实验室中,既有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同年级学生,还有外来学习进修者。这些人的层次、水平、需求不同,实验内容也不相同。因此,造成实验室准入制度很难建立,甚至建立了也很难执行。并且,很多高校的安全准入制度仅面对学生,对其他人员无要求。也有的高校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和设备操作规程,但是没有相应安全准入制度。

(六)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是普遍缺乏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平时很少组织师生针对性进行练习,一旦发生应急事故,往往束手无策,缺乏应变能力,不能快速找到正确方法来解决问题。二是实验室中缺乏处理应急事故的设备设施。有时即使有相关设备,但由于平时实际操作少,发生安全事故时,相关人员也不能正确熟练使用这些设备。

(七)没有明确的安全管理部门和专职管理人员

高校实验室人员一般隶属于学校分支机构,院系直接负责实验室安全,实验室人员管理和日常工作横向上属于各院系负责,但纵向上又有专门安全管理部门(如保卫处、总务处、资产处等)管理。这容易出现实验室多头管理的现象。而且,由于人员编制等要求,实验室中负责安全管理的人一般为兼职,这些人如果不从事具体的实验工作,对实验过程和具体操作往往不了解,对参加实验室工作的人员约束力度不大,就造成实验室安全管理貌似多个部门都在管,实际并无人负实责的状况。

二、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经费要到位

“确保对实验室安全设施的资金投入,是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高校应设立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用于实验室维修、实验设备维护、安全防护设施采购与更新、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等,并保证专项经费及时、足额发放”[2]。

对早期建造的实验室内安全设施及时进行更新、更换,如安装烟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对老旧线路进行改造与更换等。并且,在更新更换时不仅考虑到现在,还要着眼于将来,避免重复性购买,减少资金浪费。同时,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设备管理要到位,要设专人管理和维护,对于不符合要求及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及时淘汰并更换。除此之外,要保证实验室内有数量充足且质量可靠的个人防护物品,不仅能保证平时的实验防护,还能在发生危险时,第一时间被利用,做好防护工作,减少对个人的伤害。

(二)建立健全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验室管理办法与规定,不能仅为了应付检查和评估。并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和实验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和工作规程,把实验室安全工作制度化、具体化。“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房间及负责人,从而确保实验室安全精细化管理、责任分层管理”[3],并基于工作实际和发展变化,定期梳理、修订完善、补充健全,使相关人员在学习、落实中不断提升安全素养。实验人员上岗前,首先要做好岗前培训。一是安全责任意识培训,包括规章制度的学习、工作理念的培养等。二是实验技能培训,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应急事件的处理程序等。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实验室和实验团队之间的合作与融合越来越密切,有的人甚至参加多个实验团队,这对实验人员的安全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实验人员掌握不同实验的安全管理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

(三)安全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目前,由于高校扩大了实验室数量,实验室人员组成复杂,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除了通用性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外,要有针对具体实验室、具体实验过程的安全教育,培训面向所有进入实验室的师生,要针对不同实验室和实验过程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中,还要让师生进行实际操练,如怎样使用消防器材、实验室设备,如何穿戴防护服,触电时电源开关如何切断等。要让其亲手实践并能熟练进行,这样可以增强其应急处变的技能及操作技能,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安全培训内容一般包含仪器设备和安全设施的养护与使用、防护用具保管与使用等。从防范方式讲,一般还应包含实验防护常识、实验操作规范、应急处理措施等。

还要对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不仅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才可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否则不得入内。进入实验室前后都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促使进入实验室者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牢绷紧安全之弦,了解自己所处实验过程的阶段性状况,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

(四)利用高科技手段保障实验室安全

现在,高校普遍重视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在2023 年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围绕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了精彩报告,参会的各高校实验室领导及相关人员表示,这对于强化风险意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升高校安全管理水平、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发生、营造安全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时代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发生重大改变,高校需要建立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体系。随着智慧校园建设,高校实验室也应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来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验过程和安全事故发生的场景,查找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真正从源头上消除可能带来危险的不稳定因素,并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有的放矢加强和改进工作。

要切实加强实验室技防体系建设,如“对实验室配备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行在线监测、对实验设备状态实施在线管控、对人员培训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及对安全检查等活动进行信息化辅助等”[4]。

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多个系统:物品管理系统,对实验室内物品做到购买前审批、使用时报批、使用后登记备案,所有过程都有记录可查;在线监控系统,对实验室内设备的使用、实验过程和实验室内外环境进行在线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对设备的在线监控,不仅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还可让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设备使用情况;人员进出登记系统,对所有进入实验室人员都要准确完整地进行记录,一旦出现问题,能做到有据可查。

(五)购买安全服务,利用专业化机构来保障实验室安全

随着实验室、实验数量的扩大和实验过程的复杂多变,实验室产生安全隐患的种类和渠道也越来越多[5]。这时,可引入第三方机构,“聘请专业团队负责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维护、巡检、年检、维修等工作,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6]。专业公司的维保工作,不仅能有效弥补学校实验室工作人员相关知识欠缺和能力不足的缺点,还能不断改善和改进工作,提高实验质量,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六)设立实验室准入系统和准入制度

高校应制定符合本实验室特点和实验操作的一套安全准入系统。该系统要面对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不只针对做实验的学生、教师、实验室管理者,外来人员同样要符合安全准入条件。

实验室的安全准入要利用信息化知识进行制定,技术上可采用门禁等多种方式将和本实验室当前工作无关的人员阻止在实验室外。实验室人员的进出记录要完整,有记录可查。只有这样才能责任到人,规避风险,防止事故发生。

(七)实验室人员要熟悉应急预案,增强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应急预案要根据实验室工作环境和实验内容来制定,要对同类实验室曾出现过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处理方式要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高校要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习以及应急体系的检查,能实际演练的内容(如发生危险化学药品事故时的应急处置方式、人员受到伤害时的初步处置方案、紧急情况时的疏散等)尽量让师生实际操练,使其熟悉各种处置程序。

要针对实验室的具体特点和实验过程配备相应处理装置、设备仪器、防护用具等,进入实验室的师生要熟练掌握这些器具的使用方法,同时要保持实验室消防通道畅通,安全疏散引导图要张贴在醒目位置。发生危险时,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熟悉撤离路线。

(八)设立专业安全管理部门及安全管理人员

明确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部门,防止出现多头管理现象,设立专门负责保障实验室安全的管理机构及人员。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要求技术性、业务性强,必须熟悉高校实验情况和实验具体流程,专业结构要符合实验室的现状。不仅要掌握安全操作规程,还要具备相应的业务知识,既要有管理能力,还要有专业技能,掌握各种实验设备的使用,并能进行维护及简单维修。高校要根据教学、科研和实验室的具体工作,科学配置实验室工作人员,明确其岗位职责,并让其在职称评审等方面和一线教师处于同等待遇。而且,要为其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对于同类实验室曾经发生的安全问题,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吸取经验教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面对各种安全隐患和危险事故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从而防止和减少事故。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发展促使实验室规模和种类不断扩大,安全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高校不断创新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各方面水平,规避和消除不稳定因素,构建稳定、和谐、安全的实验工作环境,保障校园安全、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应急实验室人员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