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理论讲授法的时代价值、面临境遇与有效实施

2024-01-02周方遒赵赛格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讲授法马克思主义思政

周方遒,赵赛格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在日益庞大的教学方法体系之中,讲授法是最原始且生命力最顽强的一种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理论讲授法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理论讲授法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主导、思想引导作用,长期以来都是高校思政课最主要的教学方法。随着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不断加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思政课的参与率、抬头率、点头率。这些教学方法与理论讲授法合理结合,能充分发挥理论讲授法的教学优势,但新方法的加入又使理论讲授法受到一些质疑。因此,重新认识高校思政课理论讲授法及其时代价值,分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更好地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政课理论讲授法的呈现形式及时代价值

(一)高校思政课理论讲授法的呈现形式

理论讲授法是高校思政课运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基本形式。其中,讲述的侧重点在于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事物发生、发展的历程或生动感人的故事、案例。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讲述的形式为大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辉煌历史,再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逻辑,让大学生知晓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1],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背后的深刻原因,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任。讲解主要是指教师用明白、确切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概念、原理、原则等进行系统而严密的解释、说明、分析和论证,引导大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化于心。运用讲解的形式可以讲明白我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让大学生知晓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理论逻辑,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并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讲演是理论讲授法的最高形式,是指思政课教师借助实物、实景或多媒体等形式,通过连贯性的语言讲透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使大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双重共鸣,让大学生知晓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现实逻辑,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演法不仅要全面系统描述事实、阐释现象,也要通过深入分析、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的结论。通过讲演法使大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形式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只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大学生的学情实际灵活选择、充分运用,才能发挥理论讲授法的优势,进而达成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二)高校思政课理论讲授法的时代价值

1.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高校思政课是通过专门、集中、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2]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理论讲授法能够更全面、完整、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的“不二选择”。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浩瀚,需要教师用精准的语言进行系统且富有逻辑的解释说明和分析论证,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思政课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来龙去脉,以及其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引领作用,为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3]。大学生与列宁提到的工人群体具有相似性,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还需要思政课教师运用理论讲授法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其内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运用于实际行动中。理论讲授法通过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输出后,能吸引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大学生的思维聚焦并内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2.充分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要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情感和人生价值等进行正确引导。教师运用理论讲授法进行授课的过程,既是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性教育过程,也是展现自己学识、才能、人格、行为,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一方面,语言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技能,对于推动人们交往实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输出语言向大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建设,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另一方面,“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是融入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态度以及内心的真、善、美”[4]。理论讲授的过程,是展现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窗口,教师的理论素养、道德操守、人格魅力等,无一不作为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影响和感染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理论讲授法可以充分凸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形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引领和示范,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率,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提升思政课教学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理论讲授法以口头语言为传达媒介,教师的语言风格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是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因素。在思政课堂教学中运用理论讲授法,也是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过程。恩格斯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物质的直接现实[5]。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6]。在运用理论讲授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用恰当的语言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理论,如运用逻辑严密的学术性语言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概念、原则等,运用生动形象的情感性语言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运用饱含深情的激励性语言讲演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语言风格打造和烘托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境。用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吸引和感染大学生,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语言艺术,能够打破运用理论讲授法的僵化套路,使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进入一种游刃有余的自由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二、高校思政课理论讲授法面临的现实境遇

理论讲授法作为在高校思政课中最广泛、最普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创新发展的起点,也是其他教学方法得以有效运用的基础。随着新的教学方法的不断涌现,理论讲授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着与其他教学方法融合运用不高效、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不充分和“三维”教学目标实现不全面等现实困境,影响了理论讲授法的“声誉”,降低了理论讲授法的“地位”,削弱了理论讲授法的作用。

(一)与其他教学方法融合运用不高效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如何将理论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效融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当前高校创新理论教学法需要破解的重要问题。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部分青年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容易受到“求新”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中过度运用多媒体视频技术等手段,忽视理论讲授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导致学生玩得津津乐道,却学得寥寥无几。另外,一些思政课教师受自身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不足的影响,在融合运用理论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时,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多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度”,或融合生硬,或融合不当,或融合不到位,并没有产生“1+1﹥2”的教学效果。如在同时运用理论讲授法与情境教学法时,一些教师偏重于创设教学情境,而忽视讲授理论知识,其结果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未能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或是教学情境氛围很吸引学生,但理论知识传授不足;或是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不完全符合,没能对大学生掌握和理解抽象的理论产生助力作用,仍然是教师的“自说自话”,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如何高效地将其与理论讲授法有效融合运用,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不充分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处于主体、主导的地位,教师在运用理论讲授法时,一般会将授课注意力放在“讲”上,关注自己讲了什么,接下来该讲什么,少有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理论讲授法常常被贴上“生硬灌输”“填鸭式教学”的标签。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开放、主体意识强,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发展需求没有得到承认和满足,就会产生不重视思政课的心理,甚至会认为思政课可有可无。高校思政课是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所以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不是专业课,不会影响自己将来的就业;也有部分学生会将某个教师期末考试评分的高低以及平时作业量的多少作为选课的依据,抱着“不挂科就行”的心态来学习思政课,在课堂教学中得过且过,主观上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教师在运用理论讲授法的过程中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三维”教学目标实现不全面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使用理论讲授法,那么对于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也将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知识目标表现为大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能力目标表现为大学生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价值目标表现为大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能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三观”。三维教学目标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理论讲授法因其侧重于知识传授,更有益于达成知识目标,而对于达成能力目标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过知、情、信、意、行的多个发展阶段,即使教师运用理论讲授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也很难保证大学生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自己实践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对于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需要在运用理论讲授法的基础上综合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实现。

三、高校思政课理论讲授法的有效实施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者、受教育者等要素构成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其中,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传达教学内容、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桥梁,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教学方法对于“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重要作用,为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破解理论讲授法的现实困境,应立足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实现以理服人、以理启人、以理感人。

(一)讲深道理,以理服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7]。高校思政课教师是理论讲授法的主要实施者,要把道理讲“深”,让大学生接受和信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思政课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也是理论讲授法最大的优势。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是讲“深”道理的前提条件。“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8]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补足“钙”,才能帮助大学生补“钙”;只有自己真信,才能引导学生真信。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理想,用自身正确的思想和高尚的行为感召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渊博的学识是讲“深”道理的必要条件。一个有着丰富知识结构和文化修养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做起教育来就能够丰富多彩、得心应手[9]。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为标准,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夯实文化底蕴,扩大知识覆盖面;要引导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现实问题,解决思想困惑,以增强课堂理论讲授内容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第三,深厚的理论功底是讲“深”道理的基础条件。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人、教育人、武装人的作用,提升理论讲授法的魅力。

(二)讲透道理,以理启人

丰富翔实的教学内容能够提升理论讲授法的运用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0]。理论讲授法摆事实、讲道理,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方式。首先,要用事实说话,把故事讲清楚。高校思政课要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讲清楚,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讲清楚,使大学生在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其次,要用事实说话,把故事讲明白。高校思政课“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11]。要通过寓事于理、寓情于理,事理互证、情理交融,讲明白“中国故事”,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12]。第三,在讲清楚和讲明白的基础上,更要把道理讲透彻。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3]。要引导大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关注“世界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14]。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下中国的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在历史联系现实、世界联系中国的深度思考中,不断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讲活道理,以理感人

列宁指出,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15]。充满情感的课堂能引起大学生的积极注意,激发他们思想层面的情感认同和共鸣。通过有效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赋能理论讲授法,提升理论讲授法的吸引力,发挥“1+1﹥2”的效果,是当前创新理论讲授法的重要方面。首先,教师运用理论讲授法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尊重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充分考量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促进大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是运用理论讲授法讲“活”道理的前提条件。其次,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提升理论讲授法的吸引力。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可以在课堂中结合情境教学法进行模拟公民投票的流程,再运用理论讲授法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解释,不仅可以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认同。第三,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提升理论讲授法的感染力。如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下的校园文化活动,都能吸引大学生积极参加。特别是“行走的思政课堂”,以大学生亲历亲为的亲身体验,增加大学生的直接经验,更能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理论讲授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教导,可以使理论讲授法发挥“催化剂”的作用,进而提升理论讲授法的感染力。

四、结语

高校思政课教师充分认识理论讲授法的时代价值和面临困境,灵活有效地运用理论讲授法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深、讲透、讲活”,对于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和大学生的学情特点,不断完善理论讲授法的运用形式,不断挖掘和提升高校思政课理论讲授法的价值,将其更好地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

猜你喜欢

讲授法马克思主义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
讲授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