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PR制度的废旧动力电池问题探析

2024-01-02徐亦扬马宁冯宇高梦晗陈璐王庚兰

中国储运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生产者动力电池逆向

文/徐亦扬 马宁 冯宇 高梦晗 陈璐 王庚兰

全球可持续发展日益深入,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潮流。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续航里程,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车的性能。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同时,处理和回收废旧动力电池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据IEA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产生300万吨的废旧动力电池。目前废弃动力电池的处理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建立一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利用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当前我国在废旧动力电池逆向物流系统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回收计划还比较混乱,因此,开展基于生产者延伸责任(EPR)制度进行废旧动力电池逆向物流体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EPR制度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工业化飞速发展,废弃物增多、资源浪费等现象日益增加。在传统的环境治理模式下,垃圾处理的主体是消费者和政府,生产者负责的范围较小,但现实情况表明生产者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等阶段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生产者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转变自身行为[1]。德国在20世纪提出了一套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管理体系,建立了EPR制度。其核心是生产者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承担更多责任,包括生产、设计、分销、使用和废物处理等的过程。要求企业追求绿色设计和生产,推动产品的回收与再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资源消耗。生产者需要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促进绿色技术发展和创新,激发经济活力和竞争力。资源的有限性使得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变得尤为重要,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运用EPR制度可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循环经济[2]与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采购、使用、废弃)相对立,要求资源循环利用,发挥最大的价值。EPR制度能够促进企业建立产品回收系统,使废弃物资源化,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要求。

二、EPR制度的废旧动力电池逆向物流

1.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供应商到消费者的逆过程,将废弃物品和材料重新引导回供应链中的相应环节,实现资源再利用,使资源发挥最大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逆向物流的主要内容包括废弃产品回收与处理,废旧材料的再制造、再加工和再利用,产品的售后服务和退货处理,废弃产品和材料的追溯跟踪等。建立废弃产品的回收网络、回收设施和回收渠道,将废弃产品从消费者端回收到生产环节。对废弃产品进行拆解,获取有用的零部件和材料,再加工、修复或重新组装,生产出新的产品。建立有效的售后服务体系和退货处理流程,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确保产品或材料能够合理地回流到供应链中,记录和管理废弃产品的信息、追踪回收和再利用过程的数据等,支持逆向物流的管理和决策。逆向物流在发展初期应用较少,主要集中在废旧物料回收和资源再利用方面。政府和企业为推动废旧物料的回收处理,制定了法规和策略,同时,一些社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开始发起一些废物回收和处理项目,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2.基于EPR制度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在国内外,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和社会化生产的理论基础,对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模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在市场上,常见的主要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模式有三种:生产商自营回收模式、第三方回收模式和联合运作回收模式[3]。(1)生产商自营模式。生产商自主生产、经营销售自己的产品并直接对接售后服务,不依赖于第三方。生产商可以直接获取产品销售的利润,没有零售商作为中间渠道,可以提高生产商的盈利能力,能够与消费者直接接触进行数据收集,了解消费者需求,降低供应链风险,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和变化。但此模式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和资金来建立和运营销售渠道,适用于销售渠道广的企业。(2)第三方回收模式。第三方机构受生产商委托,建立回收网络,收集、处理和再利用废弃产品或材料,回收的物资重新投入市场,销售给相关行业的生产商,推动循环经济。将废弃物转变为新的原材料供应链,减少资源的损耗,减少环境压力。但是此模式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和劳动者来进行回收网络、技术和设备的运营。由于回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回收率和回收质量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3)联合运作回收模式。动力电池生产商、第三方回收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盟、协会或联合企业共同参与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工作,一起承担回收责任和回收成本,同享资源和信息。此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避免重复劳动和冗余投入,优化废物处理和回收流程,提高回收效率和质量,促进协同创新。但是各方协调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合作障碍和延迟,利益分配不均也会导致合作动力的下降。

三、中国废弃动力电池市场发展现状[4]

电动车销量与废弃动力电池数量成正相关。当前市场上大部分废旧动力电池都是锂电池,将这些电池进行合理回收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数据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在2021年分别为3545,000和3521,000辆,较上一年增加超过200万辆,动力电池的产量同比增长163.4%,显示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兴趣。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8年,《2022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表明,2021年中国产生了约29.4万吨废旧动力电池。废旧电池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和回收,将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5]。中国正逐渐加大对废旧动力电池的再循环使用,目前,中国主要采用物理拆解和化学法回收这两种方式进行废弃动力电池的处理,采用再制造和二次利用两种方式进行废弃动力电池的再利用。据统计,中国蓄电池回收利用市场预计在2025年前突破百亿元。很多企业积极参与废旧电池回收,并在废弃动力电池二次利用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现代汽车利用废弃的动力电池,建造了一套新的储能系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制造企业设立了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子公司,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废旧蓄电池循环利用链。然而,尽管中国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回收过程中所需的设备、技术和人力成本较高,是回收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中的一大挑战。其次,废旧动力电池的处置技术及规范尚不完善[6],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废旧动力电池处理技术的研究,同时建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能够对废旧电池进行安全处理。

四、基于EPR制度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对策

在EPR制度下,企业积极采取回收废旧动力电池的措施,为国家绿色发展和资源再利用作出巨大的贡献。在此背景下,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和闭环式循环经济体系是目前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构建逆向物流系统,提高其效率和经济性。将回收废旧动力电池纳入售后服务,不仅为车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推进废旧动力电池的规范化逆向物流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了使企业长期保持高标准、高热情,落实生产者延伸责任制需要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和协助。规范新能源车企的逆向物流,政府应建立健全生产者责任制下的监管措施,监督、管理和审核企业的回收行为,确保企业在流程处理方面符合规范。完善废旧电池循环利用的法规,使企业明确自身职责和义务,通过对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征收环境保护费用,促使其主动参与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国家可以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经济激励政策,比如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提倡企业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和再利用领域投资,为广大用户开展科学宣传,增强用户对废旧动力电池的认识。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建立良好的企业意识与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员工责任感并把生产者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企业可以建立回收网络,根据各区域动态回收需求量来调整各区域回收点分配情况,为车主规划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优惠福利、促进车主向原车企自愿移交废旧动力电池,促进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渠道闭环的形成。加大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提高回收效率和资源回收率,提高再利用价值。车主要增强回收废旧电池的意识,了解废旧动力电池的价值并明白随意丢弃的危害,主动参与回收行动,不将其委托给缺乏资质的第三方企业或公司处理。车主可通过汽车厂商、维修店等渠道了解回收政策和回收点信息,主动与车企建立联系,在指定的回收企业进行处理,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推进废旧动力电池逆向物流和环境保护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生产者动力电池逆向
逆向而行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动力电池矿战
家禽福利的未来:生产者能期待什么?
动力电池回收——崛起的新兴市场
一场大风带给生产者的思考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动力电池材料》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