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域下豫中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对策研究
2024-01-02刘霞
刘 霞
【关键字】旅游转化;历史文化资源;全域旅游;豫中地区
一、引言
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转化是当前及今后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豫中地区属于平原文化旅游区,包括郑州、许昌、平顶山、漯河等四地市。豫中四地市既有中原城市群发展双核中的重要一核郑州,还包括了中原城市群的成长三角许平漯铁三角这一发展极。许昌、平顶山、漯河三城市历史上曾同属一个行政地区,三者在风土人情、气候特点等方面基本相同。省会郑州作为引领带动,与作为河南中原城市群成长三角的许平漯,无论从交通、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具有旅游区域一体化联动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条件。相似的地脉、文脉等为豫中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整体推动和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根据豫中各地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其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或利用效果不佳。豫中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转化利用均存在弱化、边缘化和阴影化的现状问题。如何充分挖掘豫中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进行旅游转化利用是文旅融合新时期豫中地区整体突围发展的共同问题。因此,探究豫中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旅游利用,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加快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相关概念理解及转化原则分析
1.全域旅游的内涵理解
全域旅游是一个新的命题,没有经验范式借鉴,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全域旅游研究仍需深化和具化。全域旅游概念提出后,部分学者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成果的共同点是都关注“全”“域”两个方面,研究如何将地方资源开发整合、对接产业,以通过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现有成果多为理论探讨以及定性研究,实证和定量研究仍显薄弱。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内涵、原则和目标要求。全域旅游旨在追求旅游业发展的高质量现代化,以顺应旅游市场新变化,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美好旅游需求的需要。全域旅游具有着眼的全局性、空间布局的协调性、产业的带动性、效益的共享性等本质特点。全域旅游不仅是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发展的价值目标追求。
2.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概念界定
根据现有文献梳理发现,对于历史文化资源转化的专门研究成果不多,多是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规划开发、产品设计等的相关研究中有所涉及。但是在为数不多的研究中,涉及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综合研究的成果较少,多是单一历史文化或地市某一单项历史文化的旅游发展或创意发展方面的探讨。区域层面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整体联动研究明显不足,不能有效指导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发展的实践。
旅游转化指的是将旅游资源转变为旅游产品的过程,是一种对旅游资源的再利用和升级。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是在旅游发展中有意或无意中对现有特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的利用和优化提升创新,进而促进资源创造性创新性的转化成相应旅游吸引物的过程。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转化不等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开发是有意识的旅游发展行为,旅游转化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情况。开发是转化的一种形式,转化是开发的升华。
全域旅游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提供了顶层方向规定,要求历史文化资源为旅游转化利用,不仅要打造具有地区标志性文化的旅游形象,更要注重地区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保护传承、利用提升,最终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符号传递和全域化整体风貌表达。
3.全域旅游视域下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原则遵循
首先,要坚持历史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原则。原真性是历史文化资源的魂,旅游转化必须坚持保留其原真性,这也是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中保护性原则的要求。其次,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全域旅游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产业全链条发展,旅游产品的整体性特点都决定了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再次,可持续性原则,这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要求。同时可持续发展原则,也内含了与时俱进的意义,通过赋予时代发展需求的转化,使历史文化资源的时代意义不断更新扩充,延长历史文化资源的生命周期,使其活态传承和发展下去。
三、豫中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现状与问题
1.豫中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现状简析
依据河南地域空间划分,豫中地区一般指包括郑州、许昌、平顶山、漯河等四地市的区域。豫中地区不仅拥有八代为州、五代为都以及宗教文化、少林武术文化、天地之中等文化的省会郑州,还包括以三国文化、颍川文化、古人类文化、钧瓷文化著称的许昌,也包括拥有应国文化、汝瓷文化、三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历史文化的平顶山,以及拥有中国文字文化、许慎名人文化、骨笛乐器文化等特色文化的漯河。
豫中历史文化资源地域特色鲜明,但根据豫中各地市旅游发展现状,其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或利用效果不佳。如郑州作为八大古都之一,其古都文化一直处在开封和洛阳的阴影下,古都文化未被充分转化利用。再如许昌三国文化,虽然三国文化被列为许昌三大旅游名片,但是其产生的旅游社会及产业效应均缺少可持续性和广泛性。漯河的许慎及中国文字文化,旅游发展的市场效应更是微弱。虽然近年来,随着全域理念的发展,豫中各地市也有相关的联合联动活动,但整体看,豫中地区的旅游整体联动发展仍缺少实质性进展,其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转化缺少系统性、整体性和协作性。
2.豫中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挖掘利用不充分。从河南省域层面看,豫中旅游业的竞争优势明显发挥不够。与洛阳、三门峡等豫西城市相比,豫中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效应明显不足。此外在实际调研中,也发现相对单一的旅游产品和相对落后的经营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豫中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对游客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亟须加强。
其次,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方式不够丰富。根据调查发现,豫中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方式多为静态的博物馆、展览馆,虽然近年来因自媒体、新媒体的发展,转化利用方式不断丰富,但仍不足以体现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如许昌曹魏文化、颍川文化、钧瓷文化等,在中尺度的市场整体认知仍然不高。调查发现,有近50%的被调查者认为许昌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情况一般。开发利用方式单一、缺少活力、缺乏新思维等问题,制约了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转化。
再次,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内涵深度不够。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生态环境依存理解不清,资源原真性挖掘不到位。一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停留在单纯旅游观光层面,缺少创新性、多样性和深度性。此外,因投资不足、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很多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不足。
四、全域旅游视域下豫中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建议
豫中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需在坚持文化自信、文化主线,坚持保护传承和旅游转化的双重理念下,做好内涵挖掘、路径拓展和宣传营销。
1.深挖豫中地域文化内涵,增强旅游转化发展的竞争力
找准定位,明确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具体目标。基于全域旅游视域,豫中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应坚持“历史文化为核心、旅游转化为方法、全域旅游为目标”的旅游发展模式定位。具体目标包括:提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水平,展现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拓展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方式,推动旅游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加强旅游转化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建设,提升旅游转化的服务能力。一方面注重不同类型转化途径中的文化内涵融入。加强旅游酒店、旅游景区等旅游要素建设中展示空间的历史文化植入和表达。另一方面,加强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果的文化符号呈现,提高转化产品的可视可感可触性。以时代发展的眼光,充分挖掘和阐释豫中各地市历史文化的内涵。读懂弄通豫中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时代精神体现,坚持可转才转,通过旅游转化让历史文化资源真正活化传承。如利用人的五官联觉功能的运用,使历史文化和资源具有形、声、色、味等联觉特征。
2.丰富旅游转化路径,提高旅游转化内容的游客满意度
利用现代智慧化技术、云旅游等进行旅游转化。结合全域旅游概念,充分利用旅游+、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在线旅游、云旅游、E 概念等理念,围绕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智慧文旅产品。利用现代声光电、线上云展示,AR 技术等,增加静态展览馆、博物馆的参访体验度。
利用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文旅文创节庆活动、文旅文创IP 打造等方式进行转化。如充分把握十四五时期国家文化主题公园建设的政策和时代机遇,建立豫中特色历史文化主题公园。通过多元化产品策划,文化品牌IP 化打造,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提升游客体验。如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豫中特色文化主题旅游路线、豫中地区文化乡村旅游、豫中特色文化体验活动等。
3.加强旅游转化的营销推广度,提升旅游转化的市场美誉度
融入全媒体思想,探索传统线下营销推广的新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移动营销、视频营销、体验营销、品牌营销、沉浸式营销等方式,开展全方位营销推广。如拍摄基于豫中历史文化资源特色的旅游宣传短视频,在人口密集的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或公交车等移动设备上播放,并加强线上营销推广的综合利用。开展精准营销、联合营销和整合营销。根据旅游转化产品的不同,整合营销媒介进行不同细分市场的针对性营销。
用好新媒体手段,加强线上网络营销推广的流量利用。充分利用融媒体、自媒体等新营销宣传方式,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微博等,宣传基于豫中历史文化资源特色的旅游视频、软文等,适时运用种草营销,不断提升豫中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市场影响力,形成口碑效应,提升转化的市场美誉度。
五、结语
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对豫中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豫中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旅游转化整体效果不佳,旅游转化发展的竞争力、游客满意度和市场知晓美誉度都有待提升。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的视角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提炼文化元素,设计文化符号,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转化的基础及故事题材,优化转化方式手段,考虑历史文化资源的生态环境依存,坚持原真性和时代新意原则。注重市场效应,坚持人民市场需求导向,能转才转,以转化促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