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路径探析
2024-01-02郭悦
郭悦
(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系统中,历史文化名城占有非常关键的位置,这不仅是因为其自身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还在于其是一个区域精神文化的高度浓缩和体现。研究正定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不仅是正定自身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助力国家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1 正定历史文化资源及其价值概述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2]河北省正定古都是燕赵文明的诞生地,是燕赵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追溯到几千年前,这里曾经和北京、保定一起被称为“北方三雄镇”,是中国民间美术的发祥地,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曾诞生了三国英雄赵云、南岳武王赵佗、大文豪范仲淹、“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等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正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拥有隆兴寺、临济寺、赵云庙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正定号称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现存隋唐以来古建筑达38 处之多,堪称一座“古建艺术宝库”。“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极具研究意义的文化资源宝库”[3]。在现实中,正定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不仅蕴含着宗教、建筑、戏曲等文化资源,还包括这些文化资源背后的成因及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正定古城历史文化丰富的内涵,是延续城市文化根脉与精髓、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与品牌的重要内容与基础”[4]。
总之,正定是远近闻名的古都。在历史上一群具有国际水准的建筑家、艺术家、雕刻家、画家、文人聚集于正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类的奇迹,并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影响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而且由于其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对于当今中国发展的现实意义,使其具有更加无法比拟的价值。通过正定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人们文化自信的建立,也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思想的实践,对于坚定历史自信和实现政治认同具有重大意义。
2 正定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发展的现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2.1 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强
近几年,正定大力实施对老城区的保护,激活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保持原貌”和“完整性”的基础上,以8.9 km2为重点,高标准编制了《正定新区(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规划与实施》等多项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包括“阳和楼”在内的24 个城市的修复和景观修复工作,全面维护正定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正定古城各大门的保存方法各有不同。其中,南城门区集月城,瓮城和东西马道为一体,系统化地复原。西城门、北城门都是用来保护遗迹的,是以遗迹为中心建造的,在遗迹周围建造一圈,这样人们就可以接近遗迹,而不会对遗迹造成任何伤害。让文化遗产恢复了威严,让城市恢复了自由,让旅游者获得了便利。为了更好地维护历史文化遗产,正定市政府以“利民”为中心,对老城区24 个区域、13 个单位进行了搬迁,并进行了拆迁,共拆除了70 000 多平方米的违建,使老城区重新焕发出了昔日的风貌。到2019年,高品质地实现了24 个正定古城区的保护与特色修复,实现了千年古郡和北方雄镇的全面复兴。把改造停车场作为切入点,将街道各部门的围墙全部拆掉,敞开正门,开放停车场、饮水间和卫生间;新的停车场、人行道上的停车位免费共用;正定新区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本着“处处精致,处处精细,处处周到,处处精益求精”的理念,积极推动着城区建设,不但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区的荣誉称号,而且还被评选为国家级的公园城区和省级的卫生城区,提高了城区的整体水平,改善了城区的生态环境,极大促进了城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主持工作期间,亲自主持修建了“荣国府”摄影棚,为当地的旅游开发创造了“正定模式”。现在,通过对古城风貌的改善和对风景区周围的改造,正定的旅游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2 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
从20世纪80年代起,正定政府就积极致力于正定文化景点的宣传,印制了多套明信片,制作了碑帖、字画和各种有正定古迹特点的旅游工艺品。近年来,正定新区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与发展过程中投入了较大的宣传力度。一是重视正定新区文化资源的对外交流,借助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正定新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宣传充分利用在线旅游网站以及平台旅游品牌宣传中的作用,使正定新区相关文化资源能很好地“走出去”。与此同时,积极与在线旅游主流平台行营销合作,及时进行信息推送和推广营销,对自媒体公众号进行完善和维护。目前荣国府等正定的知名旅游地标建立了自己的旅游微信公众号,真正实现了与旅游者的实时互动与零距离的接触。当前,我们发现无论在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心目中,荣国府、古城墙、赵云庙等景点的知名度非常高。
3 正定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正定,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城墙街巷皆有故事。”[5]正定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传承创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扩大了文化影响力。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历史文化资源的辐射影响度有待拓展
目前,正定古城在推动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工作中面临瓶颈。主要是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游客构成主要为正定周边城县群众,跨省和外籍游客较少。游客主要集中在南城门、南门广场、广惠寺华塔等几个外围景点,对正定古城深度游览的参与度较低。正定古城的传统文化艺术资源虽然丰富,如各类古建、历史文化名人、民俗文化等,但总体缺乏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吸引大量流量的文化视觉形象。再者是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深度不够,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只是单纯的传统的图文介绍,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比如荣国府只是简单的实物游览,并没有充分利用其所蕴含的《红楼梦》的文化氛围,做到让人们身临其境,缺乏有效的展示手段。常山战鼓等有名的正定特色文化保护亟待规范与保护,据了解,以常山战鼓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并没有固定的表演地点和正规的演出团队,而是局限于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很难准确地找到其所在地,由此造成了人们对其关注度越来越少。
3.2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大众认知有待提高
在正定街头的走访调查之中,当我们提及正定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时,更多的受访者表现出了迷茫,“不知道”或者“听说过一点,但也不太清楚具体内容”是受访者最主要的答复。正定的历史文化资源创新与发展无疑是一项整体性的工程,政府、社会、民众,缺少了哪一环节,都会造成整个规划的周转费力。而如今,显而易见的是,正定新区的民众或者是外地人对正定新区的文化资源创新与发展规划了解不多,这就可能在整个的规划和发展过程中民众的参与度较低,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群众的配合和支持。另外,在当前的旧城区改造的进程中,一些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众多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的历史文化街等,却受到了一些破坏。可见,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十分薄弱。部分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被过度商业化,为了谋求经济利润,不断地改造传统文化,使其尽可能地符合游客脑海中的“异者幻想”和“他乡”期待,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和短期效应,缺少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外来游客也只关注表演形式,很少了解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
3.3 历史文化资源的表达形式有待丰富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6]正定文化产业作为正定新兴的朝阳产业,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开发及现代化转型,是解决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当前正定新区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表达方式不充分,产业内容较为单一。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并不完善。虽然新区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在新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例如:政府与文化经营单位之间的责、权、利等关系不明确,政府干预过多致使文化产业缺乏生机与活力,文化体制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都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 正定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与发展的路径
文化传统的更新与重建,是民族文化血脉的沟通[7]。文化传承是保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它具有纪念历史、传承文化、繁荣生产等多重作用。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国度,更需要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传承工作,以挖掘和传承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
4.1 以现代思维赋能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科技与文化,一个是加速剂,一个是活化剂。文化和科技交融,传承和创新并举,在当下几乎已经成为创新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破圈”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正定秉承“国潮+新潮”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将国学文化元素与现代创新思维进行有机的结合。河北合事非物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完美地打造当代“合事”的服装系列,同时精心打造的“合事非遗会客厅”,通过手工绣坊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这一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告诉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思维和科技手段来推动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时代的思维方式,把古城文化进行更加丰富的形象展示。例如:将数字化的虚拟技术与古代建筑相结合,多维度展现风景园林,加强与古代建筑的交互性,使古代建筑“动”起来,乃至“开口说话”。“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8]这一论断,不仅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内涵,而且为其继承与创新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石。要充分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如广播电视、动画电影、戏曲等方式开辟传统行业、传统产业发展的新领域。
4.2 集思广益打造正定历史文化资源的形象新名片
正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是正定文化事业发展的优势。在推动正定历史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从众多的资源中进行筛选,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为核心,提炼出正定地区特有的历史人物、民俗活动等相关的要素,创造出优质的文化概念,使之更加适合当代观众的美学品位与设计理念,使正定古城的人文、历史、风貌等成为具有强烈的艺术表达与魅力的视觉化的形象资讯,从而创造出正定独有的优质文化新名片。如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起步的地方,其地方治理的经验与探索无论是对于历史的正定,抑或是今天的正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份独特的历史也应纳入正定形象的设计当中。古建筑是正定向世界展示其风采的一张名片,古城古色古香,灵动秀美,让人仿佛瞬间回到了那个逝去的时代,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形象是否应该加入形象设计当中。在正定历史文化旅游形象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公众的广泛参与,如通过网络征集、社会投票等方式,使个体了解这一活动,增强每个个体对于正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传承的责任感。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才能真正获得群众的认可,才能够使每个人都真正成为这座古城的守护者。
4.3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多渠道助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维护
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维护是推动正定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利用多种渠道助力相关产业的发展。首先,争取省、市的财政拨款,将其财政补贴用于建设基础设施、维护当地文化资源环境、进行品牌推广等方面,以缓解当地经费不足等问题。其次,创新融资方式,扩大社会资本的引进。单纯以政府的财政资金无法完全满足建设需求,必须拓宽资金引进的渠道,引进社会资本。通过利用各类财政性贷款来引进资金,同时可以合理运用转让股权、经营权、拍卖权等形式来增资引流。与此同时,要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历史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旅游产业作为正定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要加大对正定新区旅游产业的资助力度,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优化当地旅游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各类旅游项目落实到位打造高素质知名品牌。要坚持政策向正定新区倾斜、资金向正定新区集中、项目向正定新区集聚、基础向正定新区配套的基本方针,打造旅游品牌,助力正定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引进大型旅游企业的资本和专业的旅游指导团队。借助他们雄厚的资本、良好的信誉、优秀的市场整合能力、成熟的运营机制来对当地文化资源创新。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立法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立法是重点领域立法的工作之一,立法机关应该尊重立法规律,在文化立法中制度化地引入‘核心价值观’,也是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8]
4.4 强化人才支撑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我国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9]。正定新区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支撑。目前,正定新区的大多数文化行业从业人员缺乏相关知识,技术含量不高,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文化行业的操作和管理人才,为了提高正定新区的文化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急需引进大量的具有高素质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荣国府等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很大一部分是当地村民,即聘用当地村民作为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难的问题,但是对于旅游景区的发展却没有达到预期。由于当地村民习惯用方言进行交谈,当作为工作人员的村民在与游客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语言交流障碍的问题。其次,在管理方面,有的岗位聘请当地村民来当管理人,由于当地村民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匮乏,这就导致在管理中存在不当之处。因此,文化企业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培养,让他们迅速掌握这一职业的实用技能,早日投入当地的文化事业中,为正定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5 结束语
近来,“这么近,那么美,周末来河北”的口号在河北省不断萦绕。随着地方政府的不断努力,正定的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保护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从一点到多面、从一域到全域的转变。这就说明要发掘中华优良传统的当代价值,就要找到与实际相契合的切入点,以开放、多元的思维,对其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成为中国人民的一种精神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