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创新、交易效率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4-01-01张梦露
摘要: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探讨高校科技创新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与路径,对于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4—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从通信设施和交通设施两个方面构建交易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交易效率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创新能够显著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并且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相对更为明显;交易效率显著强化了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且信息传输效率相比于交通运输效率的正向调节作用更为明显;在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基于此,应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提高交易效率,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交易效率;信息传输;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城市互动协同发展研究:以武汉市为例”(BIA190178)
中图分类号:F124;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23)12-0030-08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重要的创新主体,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强化源头创新能力,通过知识外溢等渠道提升整个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助力高质量发展。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高校、科研人员、企业及参与这一过程的有关主体共同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推动着经济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十三五”以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服务经济社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3554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为466882项,比2016年增长137%;合同总金额为1256.1亿元,比2016年增长115%。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为高铁、核电、光伏、数控、高压输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毋庸讳言,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需要改善(1)。因此有必要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的绩效,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市场交易效率是制约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交易效率可视为单位成本所能实现的最大市场交易量,与市场交易成本负相关(2)。交易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交易成本的降低,促进要素按照市场需要进行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由于受限于要素市场发育不足等因素,我国尚未实现较高的交易效率,市场交易成本仍然较高(3)。
现有研究较多关注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直接关注高校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文献相对不足。本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重点关注交易效率在其中的调节效应。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一是通过指标体系构建,考察了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二是探讨了高校科技创新、交易效率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依据。
二、文献综述
当前,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较多关注高质量发展内涵界定(4)、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5)。如金碚系统分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出中国经济“做大经济规模”的目标在高速增长阶段已基本达成,而“提升发展质量”已成为新时代的主导方向(6)。师博和伍保平认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的总量与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后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结果,要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政绩考核体系(7)。部分学者关注了金融发展(8)、数字经济(9)、制度创新(10)等因素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其中,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受到较多的关注(11)。
高校科技创新是创新的重要方面,相关研究表明,高校创新可通过知识溢出等渠道,对企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12)。如黄艳等采用2012—2021年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创新数据,研究发现高校创新驱动力水平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校科技创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更显著,区域高校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协同驱动作用(13)。部分学者发现尽管科技创新对我国高质量發展的积极作用明显,但高校创新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如唐玲玲和冯华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发现创新基础设施存量增加及其协同效应增强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设施协同效应、商业服务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制造业企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份额分别为11.11%、27.78%、5.56%、-22.22%,高校和科研机构贡献份额相对较低(14)。李海刚等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高校科研人员基础绩效表现良好,表现出较强的原创能力,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水平较低,创新应用不足(15)。从现有研究来看,高校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仍有待提升,存在成果转化不够、贡献份额偏低等现实困难。
在交易效率方面,现有研究更多地关注了技术交易效率的影响因素、技术交易效率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发现技术交易效率提升对企业绩效、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明显。周燕和郭亮玺指出,技术、技术供应方、技术中介和技术接受方等是交易系统中的直接参与要素,对技术交易效率有最直接的影响。当企业能比竞争对手以更快的速度搜寻并对技术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即具有较高的交易效率时,就有可能建立技术领导地位,在利润、销售额增长以及行业地位上有较好的表现,从而获得较好的绩效(16)。孙九玲认为,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因素包括:研究方向与产业需求脱节、技术中介服务不足、相关法律和政策法规不完善,需要激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信息渠道建设(17)。范柏乃等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交易效率是影响分工演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者密切相关(18)。可见交易效率是影响创新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高校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高校是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促进城市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1992年英国学者库克提出的“区域创新体系”,该理论认为,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构成了区域创新的主体,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和资源条件构成了区域创新的环境,如果高校、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能够相互配合、高度协同,更能实现区域创新体系的制度、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功能,从而促进新技术、新知识、新产品的产生、流动、升级。高校科技创新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中进行的科技研究和创新活动。它涵盖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知识转化、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一般来说,高校科技创新在提升高校本身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同时,也能够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成果转化和知识溢出等渠道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进而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来看,高校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有如下途径:
第一,人力资本积累。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可以为地区输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直接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高校科技创新也能够提升高校竞争力,对国内外高端人才形成强大的吸附效应,进而为高校所在地提供了优质人才储备。此外,高校通过科普教育、技能培训、社区服务等活动,可以为地区居民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形成知识外溢,进而提升地区人口素质。因此,高校科技创新有利于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从而赋能地区高质量发展。
第二,创新创业支持。高校是科研力量雄厚的机构,可以探索前沿科技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为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高校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创业支持,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帮助科研人员实现科技创新与商业化的结合。此外,高校可以与地方企业、政府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地区经济的升级和转型提供支持。因此,高校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有利于提升自身服务于地区发展的能力,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平台支撑,从而有利于高质量发展。
第三,知识溢出。高校作为源头创新的主要力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可能存在着知识外溢效应。这种外溢效应指的是高校的研究成果、专业技术和人才培养经验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推动本地区的发展水平提升。研究表明,高校对相邻地区企业、高校科技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作用(19)。如周末等研究发现,企业邻近高校的知识溢出对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即工业企业的长期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综合类高校的影响最为显著,西部地区部属高校相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影响更为显著(20)。梁俊伟和黄德成研究发现,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和有效创新产出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知识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地理邻近性特征,高校知识溢出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提升员工和管理层人力资本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21)。因此,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创新源的作用,通过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与合作研发、科技人才培养等产生知识溢出,进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此提出假设H1:高校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二)交易效率与高质量发展
交易效率属于新兴研究领域,尚无统一的定义。杨小凯提出了“交易效率”概念,即单位成本所能实现的最大市场交易量。交易效率的提出解决了直接衡量交易成本的难题,有利于交易成本的模型化和定量化,从而将交易成本纳入了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22)。交易效率作为一种投入与产出关系,体现了一定的交易要素投入所能够实现的交易量的大小或交易次数的多少。交易效率越高,说明区域内市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大的交易量。交易效率的提高对于提升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叶颖和陆善勇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硬件交易效率、软件交易效率和市场交易效率会通过交易效率共同促进地区创新水平提升(23)。白永亮等基于湖北省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科技资源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且交易效率在科技资源和区域创新能力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24)。范柏乃等基于我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高交易效率的城市促进作用更明显(25)。
高校科技创新能否发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受到交易效率的影响。交易效率高意味着资源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流动和配置,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可以更容易获取所需的研发设备、科技人才、资金支持等创新资源,从而提高创新的效果。高交易效率也可以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促进高校与企业、其他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等多方合作,共享资源、经验和知识,为高校带来更多创新的机遇和更广泛的影响力。市场交易效率高意味着创新成果的转化过程更加迅速和高效,当高校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时,能够更快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产生更好的创新效果。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H2:交易效率正向调节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
区域高质量发展(Qua)。高质量发展无法采用单一指标进行衡量。本文基于新發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将创新、协调、开放归并为经济维度,将绿色归并为环境维度,将共享归为社会维度,构建包含经济、环境、社会三大维度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具体选取指标如表1。在高质量发展指数合成上,本文采用了熵值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加权求和得到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
2. 解释变量
高校科技创新(Tec)。高校科技创新采用高校
科技成果产出来衡量,高校科技成果产出包括著作、论文、项目、专利等。其中,专利是体现高校综合实力、科研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参考现有研究,以专利申请量来度量高校科技成果产出。
3. 调节变量
交易效率(Te)。交易效率是交易费用的反向概念,其主要受到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等因素影响。现有测度交易效率的思路包括如下几种:一是通过采用交通、基础设施、教育、金融等维度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衡量交易效率;二是区分技术型交易费用和制度型交易费用,构建了涵盖交通交易效率、市场交易效率、信息交易效率等指标的综合交易效率指标体系(26);三是从交通设施和通信设施两个角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衡量交易效率。鉴于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分别是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的代表,本文主要从交通设施和通信设施两个角度,参照范柏乃等的做法(27),选取互联网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年末道路面积、人均货运周转量四项指标测度交易效率。
4. 控制变量
(1)经济发展(Gdp),用人均GDP对数值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产业结构(Ind),采用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衡量。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链的优化,增加就业机会,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3)城镇化率(Urban),采用城镇人口占比衡量。城镇化可以促进人口流动、资源有效配置与集约利用,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助力推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4)政府干预(Gov),采用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衡量。有效的政府干预可以引导和支持经济发展,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5)金融发展(Fin),采用年末机构存贷款余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表示。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模型设定
本文建立如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1)
在公式(1)的基础上,引入交易效率与高校科技创新交互项,考察交易效率是否调节了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如公式(2):
(2)
其中,Quait为高质量发展指数, Tecit为核心解释变量高校科技创新,Teit为调节变量即交易效率,Ui为固定效应,Tt代表时间固定效应,eit为残差项。Zmit为相关控制变量。
(三)数据来源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中国2003年至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度数据,由于西藏、港澳台等地区数据缺失比较严重,故不纳入数据选取范围。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库、各省统计年鉴。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高校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基于假设1,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见表3。在表3中,在控制双向固定效应的基础上,列(1)—列(6)逐步加入控制变量。由表3可知,高校科技创新(Tec)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高校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推动高质量发展,假设1得到验证。
(二)稳健性检验
1.动态面板估计。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模型,通过广义矩估计缓解遗漏变量偏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结果如表4列(1)和列(2)。差分GMM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均表明,在考虑动态效应后,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积极影响。因此,估计结果有效。
2.工具变量法。反向因果是内生性的主要来源,由于区域高质量发展可能反向影响高校科技创新,如区域经济高度发达和产业结构现代化,都会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对此,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规避反向因果产生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地区高校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面板工具变量法估计。由表4列(1)和列(3)可知,高校科技创新仍然可以显著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证明基准回归结果稳健。
3. 剔除直辖市样本。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地区存在显著差异,高校高度集中,因此为减少估计结果偏差,本文剔除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进行再次回归,得到表4列(4),可知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积极影响,估计结果有效。
4. 剔除部分年份样本。2016年以后,我国开始了双一流高校评选,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节点。考虑到政策影响,本文剔除2016年及以后数据再次回归,由表4列(5)可知,基准回归结论仍然成立。
(三)高校科技创新与分维度高质量发展
本文进一步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对细分维度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由表5可知,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环境高质量发展其次,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对较弱。
综上,高校科技创新更多地推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环境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校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潜能有待进一步激活。
(四)调节效应:高校科技创新、交易效率与高质量发展
本文通过构建交互效应模型,研究交易效率如何调节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了避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在交互项相乘之前对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通过构建调节效应模型发现,表6列(1)中交易效率与高校科技创新交互项显著為正,表明交易效率可以正向调节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这表明地区交易效率提升有利于引导高校科技创新并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进而促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升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进一步地考察,可以发现互联网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道路面积和人均货运周转量均正向调节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这表明科技资源高效率流动有利于强化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比不同维度交易效率的调节作用,可以看出互联网普及率调节效应最强,其后依次是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货运周转量和人均道路面积,这意味着相比于交通运输,信息传输更有利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
(五)异质性分析
本文主要考虑以下异质性情况:
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地区拥有更多的先进产业和高科技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更为紧密。同时,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需求更加多样化,这促使高校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更加积极主动。相比之下,后发地区的市场需求可能较为稳定和有限,影响了高校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动力。此外,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动更加活跃,高校能够吸引到更多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才。而后发地区由于一些地理、经济和政策因素的限制,人才流动相对较少,这导致了经济发达地区高校能够拥有更多的高水平人才资源,从而提升其创新绩效。基于此,根据我国各省人均GDP,以中位数将样本省份分为发达地区和后发地区,进行异质性分析。由表7列(1)和列(2)可知,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为明显。
2. 市场化水平差异。市场化水平差异可能导致地区在资金支持、产业支撑和创新环境上存在差异,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拥有更发达的产业体系和创新生态系统。在这种环境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会更多,知识技术交流更加频繁,创新资源更加丰富。相比之下,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可能缺乏相关的产业支持和创新环境,高校的科技创新受到一定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差异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从而影响了高校科技创新的效果。对此,本文根据样本期内市场化水平年均值,将样本分为高市场化和低市场化水平两组,进行异质性分析。由表7列(3)和列(4)可知,市场化水平更高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回归系数更大且显著,表明市场化水平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为明显。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识别高校科技创新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效应与路径,对于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4—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交易效率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创新能够显著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并且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相对更为明显;交易效率提升显著强化了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且信息传输效率相比于交通运输效率作用更为明显;在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高校要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的作用,着力汇聚高水平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系统化布局和实体化建设,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更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第二,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鼓励地方政府在科研经费管理、科研仪器设备采购、人才引进和管理等方面出台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为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活力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多元化合作模式,从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科技服务与科研成果转化等渠道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动机制。
第三,提高交易效率,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提高交易效率需要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着手,即完善物质基础设施和优化社会制度环境。发挥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建设,鼓励科技服务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发展。通过优化交易效率的硬环境,降低高校科技成果交易费用,促进高校知识溢出和高校科技资源跨地区、跨部门流动。制度环境是影响交易效率的重要因素。鼓励高校院所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负面清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放共享等方式,以市场化机制建设科技成果信息汇集服务平台,解决科技成果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或重复研发等。政府应简化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制度创新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注釋:
(1)(15) 李海刚、茹少峰、张鹏:《高校创新生态系统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测度》,《统计与决策》2022年第1期。
(2) 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3)(23) 叶颖、陆善勇:《交易效率是否会影响创新——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12期。
(4) 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学术月刊》2018年第3期。
(5) 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统计研究》2019年第1期。
(6) 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4期。
(7) 师博、任保平:《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分析》,《经济问题》2018年第4期。
(8) 王仁曾、詹姝珂:《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23年第7期。
(9) 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20年第10期。
(10) 戴翔、张铨稳:《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了吗》,《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7期。
(11) 田时中、余盼盼:《创新要素流动、税制结构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技术经济》2023年第7期。
(12)(20) 周末、张宇杰、刘经纬、唐轶凡:《高校知识溢出对本地工业企业绩效的空间影响》,《科学学研究》2017年第7期。
(13) 黄艳、岳一铭、周洪宇:《中国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年第10期。
(14) 唐玲玲、冯华:《创新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协同效应视角》,《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年第6期。
(16) 周燕、郭亮玺:《技术交易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22期。
(17) 孙九玲:《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与发展路径》,《产业创新研究》2022年第4期。
(18)(25)(27) 范柏乃、吕丹阳、顾贾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交易效率与经济发展质量》,《科学学研究》 2022年第10期。
(19) 郭泉恩、孙斌栋:《高校知识溢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区域的空间计量分析》,《世界地理研究》2017年第4期。
(21) 梁俊伟、黄德成:《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0年第1期。
(22) 姚洋洋、李文秀、张少华:《交易效率对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28个发达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5期。
(24) 白永亮、汪建、赵立军、王琳琳:《科技资源、交易效率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2011—2018年湖北省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5期。
(26) 高帆:《交易效率的测度及其跨国比较:一个指标体系》,《财贸经济》2007年第5期。
作者简介:张梦露,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0。
(责任编辑 李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