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悟式”教学视阈下高中历史复习课实践路径探微

2024-01-01潘雪红张坚勇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材探究课堂

潘雪红 张坚勇

自2020年浙江省实施统编教材以来,教材的纲要叙史、容量大、体系杂、知识繁等问题给老师们带来很多的困惑,尤其是浙江教师还要面对高一第二学期的学业水平质量考试(以下简称“学考”),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如何转变课堂模式,如何有效涵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成为一线教师亟需解决的問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参悟式”教学是一种可行之路。

一、“参悟式”教学的概念和价值

“参悟”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1]。“参”即“参与”,是指借助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深度学习、合作探究,而“悟”是通过在研习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从内心去获得认知和感悟。“参悟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以生为本,学为中心”,是通过“参”与“悟”的双向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及独立性。[2]它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必备能力和核心素养。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流程为“三段六环”,其中三段为“教—学—教”,而六环是指“任务驱动(导)—深度学习(思)—合作探究(议)—激情展示(展)—点拨提升(评)—应用检测(检、用)”。

笔者所在县市在2023年5月开展了以“参悟式”复习课堂模式的实践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现以其中的一节——《中外历史纲要》(2022年7月浙江第5次印刷,以下简称《纲要》)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的整合复习为例,分享“参悟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二、“参悟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明确主题,精心导引

本节课为“学考”复习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再进行面面俱到的知识传授显然已经不合适。因此,“参悟式”课堂就能很好地协调知识与素养、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而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积极“参悟”的重要前提是需要教师明确课堂复习主题,制定符合学业质量要求的评价目标,进行精确的导引。

为此,教师对教材和课标做了深入分析:本节课为单元两课时的整合复习,内容涉及明清两朝的政治体制变化、边疆治理、对外关系及统治危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课要求: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社会危机。

基于对课标的解读和教材内容的整合,本课设计时将中国置于世界形势变化的大背景中,从政治体制和疆域之变两个角度阐述明清王朝的盛与危。执教老师由此明确了本节课的主题为《从政治体制和边疆治理看明清的盛与危》。

导入时,执教教师以公元1799年大清乾隆皇帝驾崩和美国总统华盛顿去世引入,一位是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的皇帝,一位是民主共和国的总统,两种不同“画风”的人物竟然生活在同一时代,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为什么西方世界在这段时期走向近代社会,而中国却仍然局限在古代社会?通过这一开放性和挑战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将中国明清史置于世界发展形势背景下,形成认知冲突,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出接下来的驱动性任务。

2.任务驱动,深度学习

魏书生说:“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到百分之一的作用。”这说明学生是有自求得知能力的。“参悟式”教学就是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教师的精确导引下深度学习、合作探究,从而促进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提高自身的关键能力,形成对历史的认识和看法。这也是“参悟式”复习课堂的关键环节。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教学的重难点,老师设计了一份学习任务清单:(见下)(读、思)

①阅读教材《纲要》上册13、14课第一子目,梳理回顾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②阅读教材《纲要》上册13课“明清易代”和14课“统治危机的初显”子目,梳理回顾明清两朝在皇权专制不断强化之下,有哪些危机?

③读明朝疆域图并结合教材《纲要》上册13课“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子目,指出ABC区域的主要民族,并概括明朝政府如何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管理。

④读清朝形势图并结合教材,指出康乾时期在①—⑤区域固疆拓土的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的特点。

⑤阅读教材13课“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子目和14课“统治危机的初显”子目,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危机。

⑥(深入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材料一: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材料二:朕承天治理若此大国,有幸统治垂六十年,实现四海和平,佑及邻邦英明伟大之令誉传遍天下,以庞大国土为荣。

——《乾隆朝上谕档》

材料三:此种情景之下,这个领袖往往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世界,以致于朝廷内部的政治因此而败坏。内部败坏会引发全社会的危机。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案,自主整理,自主建构,“学生以建构的方式学习结构中的知识,从而也通过建构将学习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关系和结构进行个人化的再关联再建构,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3]。深度学习发生时,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不再是一个个散乱无序的“点”,而是有逻辑、有结构、相关联的体系。这恰恰符合复习课的目标。同时学生在自主复习阶段对于困惑点、疑难点进行记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也提高了复习课的有效性。

在学生读、思环节后,学生以5—6人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全程参与,学生则围绕导学案内容和本课的疑难点站着讨论,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有记录者、各题的发言者和最后的汇报者。这种方式的探究避免了合作探究中的“摸鱼”现象,使学生真正融入集体的探究中,积极思考、不断争鸣,整个过程学生的情绪是饱满的、声音是宏亮的、思维是闪现的、互动是积极的。

3.展评检用,全面提升

学生展示、教师评析是“参悟式”课堂的高潮。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成果予以分享,执教教师给予鼓励和引导,并结合《教学目标、学习评价和学业质量水平对照表》(见表1)进行多元评价。执教老师在学生活动后,围绕教学的主题对本课做了重新架构和引导。教师指出明清时期的盛与危主要体现在“皇权之盛与危”和“疆域之盛与危”,并创设情境,引入明清故宫的平面图,从空间上介绍明朝中枢机构的变化。动态的平面图展示,直观的勾勒了从明朝到清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长时段去归纳中国古代史上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把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置于历史长时段考查,让学生形成贯通意识,更好的把握明清的阶段特征。

明清治理边疆的具体内容由学生活动开展,老师所做的则是以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明清治理边疆的措施有何特点?2.结合清朝形势图思考清朝治理边疆达到了什么效果?3.结合明清形势图,联系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联系加强的相关知识,思考明清出现了哪些边疆问题?

通过这些层级问题链的设计,让学生理解明清治理边疆措施使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同时也认识到明清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来华,不断骚扰中国沿海边疆,中国面临极大的挑战,也凸显了单元的主题。

为进一步理解明清时期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老师以涉及“郑和下西洋”和“十三行”知识点的题目切入,让学生感知明初到清朝对外关系的变化:由主动开放走向闭关锁国,从而进一步认识“这一时期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最后,老师以导入时的问题“为什么西方世界在这段时期走向近代社会,而中国却仍然局限在古代社会?”让学生做最后的思考与探究。学生结合复习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得出认识:明清时期,中西方出现了大分流,中国君主专制强化、内部危机初显、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盛世下隐藏危机;而西方这一时期剧烈变革,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经济上工业革命。这一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中西交锋时,中国必然处于挨打状态,由此紧扣单元主题。

三、“参悟式”教学的运用原则

1.教师引导重结构化

袁振国教授说,“知识不是多少问题,而是结构问题。”“参悟式”复习课堂是以单元学习为目标,重在对知识的整合和构建,因此课堂中需要教师基于学情、考情、教情制定清晰导向的任务群,围绕主题对教材重新构建,并在展评阶段进行点睛的分析,这样能帮助学生从历史的长时段把握阶段特征,从中外对比中扩展历史视野,实现认知的飞跃,达到复习的效果。

2.任务实践重探究性

“參悟式”复习课堂以学生的深度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的环节,学生能否高效参与探究实践成为课堂是否有效的主要依据。因此,驱动型任务应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应围绕学生的历史知识、认知和思维的盲点、弱点、疑点;探究过程中要做好小组任务分配和过程分步,避免个别学生游离于探究之外。

3.过程测评重可视化

“参悟式”复习课堂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学习过程、学业水平质量要求制定了可视化的评价表。具体见表1。

总之,“三新”背景下教与学关系已然发展了变化,“以生为本,学为中心”思想指导下的“参悟式”教学,能达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问题还给学生;把评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从而提高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

【注释】

[1][2]周庆东:《“参悟式”教学:中学体育课武术教学设计与实践》,《读·写·算》2018年第33期,第255—256页

[3]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期,第25—32页。

猜你喜欢

教材探究课堂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甜蜜的烘焙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美在课堂花开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