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 做一只盲从的“毛毛虫”
2024-01-01李蕙君
李蕙君
女儿上五年级,无论是学校的作业还是课后兴趣班都没落下。每天放学后立马写作业、练琴、练习英语对话,勤学苦练、废寝忘食,结果不但学习成绩退步,钢琴考级也失利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孩子明明很努力了,每天除了上学校里的课,还去各种课外辅导班进行补习、学习才艺,可是无论哪一项都收效甚微。这种现象,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其实这都是因为深陷“毛毛虫效应”的陷阱而不自知。
什么是“毛毛虫效应”
法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毛毛虫放在圆形花盆的一周首尾相接地围成一圈,然后在花盆的不远处放置一些毛毛虫非常喜欢吃的树叶。结果,这些毛毛虫只会在围好的圆圈内首尾相接地进行爬动,没有毛毛虫会爬出这个圈外去吃树叶。最后,它们因为太累和太饿,死掉了。
这种因为从众心理跟随他人脚步、跟随前人脚步,或者一味地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思考和行动从而导致失败的现象,被称为“毛毛虫效应”。放到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不仅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在我们成年人的工作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
“毛毛虫效应”会导致什么后果
毛毛虫效应会麻痹我们思维的灵活度,影响创新思维的出现,当惯性的思维出现时,独立思考就会被减弱,这时候往往作的选择会导致错误的结果。而且,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思考问题,不仅容易使人厌倦,更容易麻痹人的创造能力,影响潜能的发挥。陷入“毛毛虫效应”的孩子有两个随波逐流的表现:一是绝对服从权威说的话,二是盲目地跟随班级里的潮流。
如果你觉得孩子很努力,却依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那么你需要停下来好好思考,看看周围是否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开阔的视野。在充满变化的时代,我们要做好随时接受并学习的心理准备,而不是一味地跟着自己前面的毛毛虫不停地转圈。
摆脱“毛毛虫效应”记住这三点
1.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你可以让孩子选择做还是不做,不要為孩子包办所有事情。父母应该把决策权留给孩子自己,同时,当孩子失败时,要给孩子反省的机会。
2.鼓励孩子们意识到未知
孩子们对未知事物特别好奇,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保持探索的好奇心。这会让孩子们走出舒适的圈子,勇敢地尝试新鲜事物,探索和挑战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
3.教孩子学会用逆向思维处理事情
一般来说,人们会用固定的思维来处理问题,正因为如此,很难走出熟悉的圈子。父母应该教会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通过逆向思维找到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更好地开发他们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