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洋河刀鲚苗种池塘培育试验

2024-01-01胡宗云刘新迪刘忠航杨培民

河北渔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苗种

胡宗云 刘新迪 刘忠航 杨培民

摘 要:为摸索辽宁地区刀鲚(Coilia nasus)苗种培育条件,以大洋河刀鲚亲本繁育的幼鱼(全长2 cm左右)为试验材料,设置了7 500、15 000、30 000尾/hm2和37 500尾/hm2四个不同养殖密度,利用4口池塘进行了刀鲚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个月的池塘培育,刀鲚苗种规格由全长2.21~2.30 cm、体质量0.06~0.07 g分别增至全长7.60~15.12 cm、体质量1.18~6.03 g,成活率超过70%。随着养殖密度增加,培育规格呈下降趋势, 当苗种放养密度小于30 000尾/hm2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效果。

关键词:大洋河;刀鲚(Coilia nasus);苗种;池塘培育

刀鲚(Coilia nasus)隶属于鲱形目(Clupeiformes),鳀科(Engraulidae),鲚属(Coilia),俗称刀鱼、凤尾鱼[1]。在我国,刀鲚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各通海江河和附属湖泊内;在国外,常见于朝鲜沿海和日本有明海[2]。在辽宁境内,刀鲚主要分布在鸭绿江、大洋河和大辽河三个水系,其中大洋河刀鲚是辽宁省境内资源量相对较大的一个种群[3]。目前,有关辽宁刀鲚的人工繁殖技术[3]、繁殖生物学[4-5]、种群遗传学[6-7]、肌肉营养评价[8]等已有研究,而有关辽宁刀鲚苗种培育的研究还未见报道。2022年,笔者开展了刀鲚苗种池塘培育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刀鲚苗种的获取

苗种参照项目组已有的繁育方法得到[2]。简言之,2022年6月底至7月中上旬,項目组采捕到性成熟的亲鱼,通过人工授精获得授精卵,收集授精卵转入车间孵化。经过1个月左右的室内培育,获得全长2.0 cm左右的苗种。

1.2 池塘条件与苗种放养

用于试验的池塘共4口:3口池塘面积为3 200 m2(4.8亩),1口池塘面积为1 667 m2(2.5亩)。池塘水深1.5~2.0 m,池塘底质为泥底,淤泥厚度小于20 cm,每口池塘配置3 kW叶轮增氧机一台。

1.3 日常管理

苗种下塘前15~20 d,排空原塘水后用生石灰1 125~1 500 kg/hm2清塘。下塘前10 d注入井水使水深达到1.0 m,用发酵鸡粪1 200~1 500 kg/hm2进行肥水。定期观察池塘浮游动物增长情况,待浮游动物高峰时,将苗种转移下塘。试验期间,水色变浅时及时补肥或泼洒氨基酸膏;当浮游动物不足时,从配套的池塘用带有滤网的浮泵采捕浮游动物。此外,选用0.53 hm2和0.27 hm2池塘各1口,分别为1—3号池塘和4号池塘配套生产浮游动物,用于弥补各试验塘生物饵料不足。水源为地下水,水质清新、无污染。放养密度分别为7 500、15 000、30 000尾/hm2和37 500尾/hm2不等(详见表1)。下塘后10 d内,水深逐步加深至2.0 m。此外,为保持水质稳定,每一周泼洒活化后的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同时,每半月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20 cm。

1.4 苗种收获

10月中下旬,刀鲚苗种出塘前用孔径为5 mm的软质网缓慢拉网锻炼2~3次。苗种出塘时,带水转运苗种至温室车间并统计数量;此外,随机挑选30尾,用直尺(最小刻度为0.1 cm)和电子秤(最小精度0.01 g)分别测量全长和体质量。

1.5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记录和统计试验数据,全长和体质量采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达。

2 结果

经过2个月的培育,刀鲚幼鱼鱼体由半透明状变为背部灰色、腹部银白(见封三图1)。刀鲚苗种体质量由0.06~0.07 g增加至1.18~6.03 g,全长由2.21~2.30 cm增加至7.60~15.12 cm;不同密度条件下的成活率超过了70%。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收获苗种的规格有所减小。详见表1。

3 讨论

苗种培育的关键在于饵料供应和水质稳定。本研究中刀鲚幼鱼下塘前规格已超过了2 cm,已经开口,选择浮游动物高峰下塘,主要考虑保障饵料供应充分。已有的报道表明,2 cm左右的刀鲚幼鱼需要投喂经80~40目筛绢过滤的枝角类和桡足类[9],辽宁地区8月发塘后,浮游动物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满足了刀鲚幼鱼摄食条件。此外,笔者为试验塘配套了浮游动物培育池塘,进一步保障了刀鲚幼鱼饵料供应。试验期间,采用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水质调控的高效、绿色、安全的特性[10],起到降解污染有机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并且避免了杀藻、改底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

苗种投放密度影响苗种生长。本研究基于辽宁地区刀鲚繁殖时间较晚、冬季来临时间较早的现状,设置了由低到高不同密度梯度。试验表明,当苗种密度在30 000尾/hm2以下时,2个月的池塘培育,可以达到与长江刀鲚苗种高密度放苗(22 500~57 000尾/hm2)、较长的培育期[11](140~180 d)规格相近的苗种。这些试验数据为辽宁地区刀鲚苗种池塘培育提供了参考。

4 结论

项目组基于辽宁池塘和气候条件,设置了4个苗种培育梯度,开展了刀鲚苗种培育试验,初步探明刀鲚苗种密度控制在30 000尾/hm2以内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培育效果。这为开展辽宁刀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及利用工作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解玉浩.东北地区土著鱼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7.

[2]  LIU D, LI Y Y, TANG W Q, et al.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Coilia nasus in the Yangtze River revealed by insertion of short interspersed elements[J].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14,54:103-112.

[3] 胡宗云,张健,王建军,等.大洋河刀鲚人工繁殖试验[J].科学养鱼,2021(12):12.

[4] 霍堂斌,郑文军,李耕,等.双台子河口刀鲚个体生殖力[J].水产学杂志,2016,29(6):31-36.

[5] 张健,杨培民,胡宗云,等.大洋河刀鲚繁殖生物学特性[J].淡水渔业,2021,51(6):91-96.

[6] 张赛赛.中国辽宁地区刀鲚(Coilia nasus)遗传多样性研究[D].大连:大连海洋大学,2016.

[7] 胡宗云,杨培民,张健,等.基于线粒体D-loop序列的辽宁刀鲚三个群体遗传分析[J].水产研究, 2021, 8(4): 165-174.

[8] 蒋湘辉,杨培民.大洋河刀鲚繁殖前后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水产科学,2021,40(6):835-842.

[9] 郭正龙,闫兵兵,王耀辉.刀鲚全生态繁育技术[J].水产养殖,2021,42(2):66-67.

[10] 张瑞,罗亮,王世会,等.东北碳酸盐型盐碱池塘耐(嗜)碱微生物的筛选及功能分析[J].水产学杂志, 2022, 35(6):7.

[11] 王建军,陆根海,施永海,等.刀鲚当年鱼种池塘培育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19,46(6):308-311.

Pond culture experiment of Coilia nasus fry from Dayang River

HU Zongyun1, LIU Xindi2, LIU Zhonghang1, YANG Peimin1

(1.Liaoning Institute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Liaoning Key Laboratory of Aquatic Animal Diseases Control, Liaoyang 111000, China; 2.Seed Farm Company of Freshwater Fisheries in Changshan town Donggang City, Donggang 118300, China)

Abstract:To gain the appropriate parameters for culturing fry of Coilia nasus in Dayang River, we set four density gradients (7 500, 15 000,30 000 ind./hm2 and 37 500 ind./hm2) and use four ponds to carry out the culture experiment of C.nasus fry. After two months of culturing, the fry grew from (2.21~2.30) cm to (7.60~15.12) cm in total length and (0.06~0.07) g to (1.18~6.03) g in body weight, with a survivor rate of more than 70%. Meanwhile, the fry become small with the density increased, and grew well when density was less than or equal to 30 000 ind./hm2.

Key words:Dayang river; Coilia nasus; fries; pond culture

(收稿日期:2023-11-15)

基金項目:辽宁地区刀鲚规模化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2021JH2/10200031)、辽宁省刀鲚资源养护关键技术研究(2021HQ1918)、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刀鲚资源养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胡宗云(1980-),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病害防控与健康养殖。E-mail:huzongyun2004@163.com。

通讯作者:杨培民(1979-),男,研究员,研究方向:淡水养殖。E-mail:pmyang313@163.com。

猜你喜欢

苗种
农业农村部公布我国首批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名单
我国首批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名单公布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鲟鱼苗种长途运输技术要点
丰南区南美白对虾苗种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