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考研故事
2024-01-01闵莉
闵莉
在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会在普通高等教育结束后继续攻读研究生。近年来,考研人数持续增加,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341万人、377万人和457万人,2023年该项数据又增至474万人。2024年,报考人数稍有回落,但仍达438万人。
2023年9月,有兩个与考研相关的话题冲上热搜。在一篇题为《困在考研考编里的五年》的报道中,本科被调剂到石油专业的女生刘同,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第一次备考研究生,直到大学毕业后的4年里,共参加了4次研究生考试、2次公务员考试以及3次事业编制考试,一直没能如愿“上岸”。在一档求职类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中,求职者黄凯则是一位“逆袭”成功的考研人,他本科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连续考研5年,最终考上清华大学法学系法律学专业。
除了以上两位考生的特殊经历,我们也可以从调研数据中感受到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2023年4月,新东方教育集团发布了《2024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专业人士详细梳理了各招生单位官方公布的统考招生名额,在招生数据中去除保研招生名额后,计算出2023年考研的真实报录比为5.7:1,这就意味着大约83%的考生都无法得偿所愿,要在再考、调剂,甚至放弃之间艰难抉择。
上述白皮书显示,在2023年统考中,约两成考生“逆向”报考,将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不如本科在读的学校作为考研目标,甚至有考生从985、211考到了“双非”院校,以降低考研成本,提高录取概率,实现“逆向”突围。同时,在2023年考研的新东方学员中,报考专业型硕士的学员占比为71%,专业型硕士成为统考学生的首选。
为此,我们选择两位不同年龄段的考研人,请她们回顾自己的考研经历和感受。2004年,陈莹(化名)本科毕业,班级里考研的人寥寥无几。2023年,同样本科毕业的尹春娣,她所在的班级中,保研的学生将近五分之一,其余同学,不报名考研的人变成了少数。关于考研这件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像两位受访者都提到的,考研是一次选择,考不考、考哪里,跟人生中的其他重要抉择一样,要遵从本心,也要充分考虑可行性和“性价比”。
陈莹:考研是众多人生上升途径中的一种
陈莹最近有点忙。身为沈阳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电信类教师,她这学期的课程基本集中在周一和周四,虽然不用坐班,但工作并不轻松,“杂事多”。尽管给2021级和2022级开设的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几门专业课程她已经教了超过10年,但是她每次上课前还是要认真备课,“这几门课都是基础,现在技术发展得太快了,我们(老师)要随时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就在接受采访的这个周末,陈莹和两位同事要一起去北京参加一场在清华大学召开的行业会议,这样的外出学习几乎每学期都会有。
沈阳工学院位于沈阳、抚顺交界处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是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99年的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3年,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与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联合转设,建立沈阳工学院。陈莹也是在这一年应聘到沈阳工学院工作的。她所在的信息与控制学院是沈阳工学院重要的工科类专业学院,专业结构整体分为三大类(计算机类、电信类、电气自动化类)共7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每年,特别是秋季开始的这个学期,都会有学生向陈莹请教有关考研和求职就业相关的事。陈莹认为,考研是一个专业细化的过程,多数考研者可能会继续本专业的学习,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擅长领域、职业前景(学术前景)、学校和专业的实力以及学习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把目标院校和专业确定得很具体;而找工作则是一个相对泛化的过程,可以综合考虑收入、地域、行业、稳定性、具体业务、能否得到成长等因素,当然也可以侧重其中的某些选项甚至只看重某一项,最终的选择可以有很多。
陈莹介绍,学校里绝大多数考研学生对院校的选择都是上升一个等级,比如她们大类的学生考研时多数会选择沈阳理工大学或者沈阳工业大学的相关专业。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来向老师咨询,“有的学生平时不太跟我们(老师)联系,现在资讯发达,他们也有自己的信息来源渠道。我们专业前几年有一个学生考得比较好,顺利考入东北林业大学,后来又考上武汉大学的博士。他当时考(研)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陈莹告诉我。
本身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又一直在高校任教,陈莹对近年来考研的变化比较有发言权。她出生于1981年,2000年考入沈阳工业大学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4年,她本科毕业时,同学中选择考研的人比较少。她当时也没有考。她是朝阳凌源人,父母都是农民,农闲时出去打工,供她和弟弟读书。她的大学学费是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直到毕业几年后才陆续还清。她不想毕业后还花家里的钱继续上学,便参加了学校里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2004年是该项计划实施的第二年)。回到家乡后,陈莹的工作很轻松,但她却越发怀念校园生活,逐渐坚定了考研的决心。
两年服务期结束,陈莹请在母校读研的本科同学帮她在学校联系了租住处,正式回到学校开始复习。因为之前工作两年攒了些钱,足够支撑一年的开销,她也对自己的成绩比较有信心,感觉自己没有太大压力。她的考研目标是东北大学的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她的数学、外语(俄语)以及专业课的基础不错,在政治上适当多花了一些时间复习。备考时,陈莹住在沈阳工业大学的学生公寓里,在学校的食堂吃饭。她不喜欢在图书馆备考,多数时间在各个没有课的教室里“打游击”。
半年的时间过得很快,陈莹顺利考入东北大学公费研究生,加上每年几千块的助学金,她的研究生阶段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当陈莹拿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夏天(2007年),她的本科同学已经研究生毕业,去了深圳工作。我问陈莹会不会觉得自己“浪费”了三年时间,她说从今天的视角看,她确实比本科应届考研的同学晚了三年,但综合考虑当时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心理状态,这个“弯路”也算走得值,而且她算是相对顺利的,和她一起复习的研友三战才“上岸”。
在东大读研时,陈莹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有了清晰的规划:进高校工作。毕业后,她先在山东烟台的南山学院工作了三年,之后回到沈阳,应聘进入沈阳工学院。“我的研究生同学中有不少人在华为工作,从经济上比较,我的收入可能跟同学有差距,但这都是个人的选择。”陈莹考研读研期间,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高校工作的机会相对多一些。近年来,随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增长,高校教师的招聘条件也开始“水涨船高”,沈阳工学院现在招聘教师的“入门”标准是“研究生起步,博士生优先”。
面对新一届向她寻求建议的学生,陈莹说:“现在大家面临的选择和机会越来越多了。每个人的兴趣和目标都不尽相同,所以考研可能并不适合每个人。因此,在决定是否考研之前,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一定要理性判断、谨慎取舍,将自己的兴趣、优势、职业规划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同时考虑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对已经决定考研的同学,则要结合自身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提前确定适合的报考目标院校和专业,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认真备考。同时,我们也要清楚,考研只是众多人生上升途径中的一种。无论考研还是就业,只要努力就够了。”
尹春娣:按部就班备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尹春娣是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统计专业的研一学生。她的专业学制两年,第一学期的课程比较多,刚开学不到两个月,她和同学就开始考虑毕业论文的选题了,“最好是一年内能写出来”。学习之余,她还在网上接了几单工作:帮助今年考本专业的考生复习专业课。许多第一次考研的人可能把握不好复习重点和方向,刚刚“上岸”的过来人一对一辅导是一个快速提升的方式。被问到考研的经历和感受,尹春娣说:“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按部就班、水到渠成的过程,如果说有困难的话,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自己。”
尹春娣是辽宁营口人,高中学的理科,2019年高考成绩587分,与她的理想成绩差了将近30分。这个成绩与她和家人之前计划的东北师大、华中师大这一批次的志愿有一定差距,在只能选择其他师范类学校的情况下,她对于师范专业的意志开始动摇。家人咨询了一位比较有经验的老师,老师告诉她平台也很重要,建议她也可以考虑一下辽大的相关专业。
尹春娣考入的辽宁大学经济学类专业按大类招生,大二时会分流为三个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管理,根据个人志愿按综合成绩排名进行选择。她选了经济统计学,“经济学偏学术一些,经济统计专业课程涉及软件分析的更多,当时选的时候想着虽然累一些,但能学到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的东西。”尹春娣告诉我。从三个专业总体的保研、考研和就业情况来看,经济学专业保研名额较多,基地班(经济学两个班级中成绩较好的班级)同学有一半同学保研,她所在的经济统计专业考研上岸率也比较高。她的本科同学中,考研的比例很高。“我们专业(经济统计学)不到50人,保研的有六七人左右,剩下的多数都尝试考了一下。我们宿舍4个人(分流后在三个不同专业),一人保研对外经贸大学;我考本校;一人没考研,直接签了银行工作;一人没考上,去了证券公司工作。”
尹春娣从上大学起就有考研的想法,但具体的学校和专业还没定下来。随着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和理解,大三的寒假前后,她决定考本校的应用统计专业。“父母对这些也不太懂,但只要是我决定的,他们都支持。在他们看来,只要学费不是特别贵,比如一次性拿出十万八万那种的,家里完全可以继续供我读书,几年都可以。但我也要考虑一下性价比。”尹春娣选择了两年制的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就是专硕。“(读研后)想读博的人毕竟是少数,专硕性价比更高。专硕学费贵(辽大的学硕学费为每生每年8000元,大多数专业的专硕学费为每生每年15000元),学硕晚一年毕业。去找工作的话,两者没什么区别。如果想考博的话,学硕更偏重学术性的基础研究,可以不经过考试申请读博,专硕想要读博的话需要参加相关考试。我没有继续搞学术的打算,想着花两年早点读完,压缩一下。”她这样向我解释两者的差别。
从大三的寒假开始复习备考,尹春娣用了一整年时间顺利上岸。她的同学大多上网找免费网课和资料,她报了一个公共课辅导班,属于同学眼中的“高成本考研”。她报的辅导班包括政治、英语、数学三门公共课的全程辅导,都是网上直播课程,将近7000元钱。尹春娣说自己在学习上不算特别自律,全程跟着老师的节奏,既有时间规划,也覺得比较轻松。“回头算了一下考研成本,多花了几千块钱,但是一次性顺利考上,还是划算的。”
尽管准备时间比较充分,但压力肯定是有的。备考其实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有时候她会莫名其妙心情不好。因为一直在学校里复习,特别是最后两个月,每天就是食堂、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偶尔往窗外看,树上一点绿色也没有,觉得特没意思。”尹春娣与辅导班的老师加了微信,她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正向鼓励,适当缓解一下焦虑。老师也一直跟她强调:考研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四个字——按部就班,不必太过焦虑,按部就班地做你自己该做的事就行了。
尹春娣报考的辽大应用统计专业,专硕比学硕更难考一些,分数更高。全国来讲,这个专业的分数普遍都很高。尹春娣考试时稳定发挥,初试成绩388分,专业内总分排名第10(共招40人),并顺利通过复试。尹春娣现在宿舍的6人中,其他5位室友都来自辽宁省外,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专业的热度。在尹春娣看来,更高的学历,更知名的毕业学校,在求职应聘时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她的本科同学应聘银行职位多数是管培生,可能要从前台做起,读研后去银行可以应聘后台岗位做数据分析工作。
不是所有人都能一战“上岸”,尹春娣身边好几个同学(本科和高中都有)正在再考,压力比较大。对于正在备考和打算考研的同学,尹春娣建议:“你的竞争对手永远都不是和你一起报考的人,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可能有些专业的报录比很悬殊,但真正有多少人在认真学习,又有多少人真正去考,你都不知道。你唯一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不用过多地想和别人如何竞争,不要总去看别人学得怎么样。看往年的分数线是多少,你心里知道个大概,然后铆劲儿学就行,把自己的成绩提上去最重要。同时,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不要太焦虑,也不要太懒惰,自己调整好心态,按照自己的计划一点点进步,按部就班地学,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