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4-01-01崔超

甘肃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劳动教育小学科学

崔超

【摘要】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人才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有助于拓展新时代多学科融合教学活动、增智强体综合育人价值的实现。文章在STEM跨学科教育理念指导下,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技术、工程与社会、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等核心概念,由教师联系社会劳动实际,以项目主题案例为中心设定问题教学情境、在线教学演示、师生交互探究、动手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加快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与方式创新、深化劳动教育的有机渗透,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发现与分析能力、劳动实践能力与沟通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劳动教育;STEM教育理念;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3—0039—04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劳动教育要关注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小学科学义务教育课程设计过程中,围绕小学生科学素养、劳动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融入STEM教育理念,展开小学科学融合劳动教育的指引、组织思考、互动探究与反思评价教学,将助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劳动教育内容的融合共享,提升小学科学学科劳动教育中学生科学素养、劳动价值观、劳动能力培养的协同育人效果。

一、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STEM教育作为科学(Science)、科技(Tech? 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模式,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小学科学学科课程的项目主题教学、生活与实践案例教学之中[1]。因而小学科学学科的STEM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往往存在着学科知识导向、学生学习中心导向、理论与实践融合导向等教育理念,清晰地体现出科学教育的人本主义、实践应用思想。

围绕项目主题或案例的小学科学学科课程教学中,STEM教育更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安排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学生小组合作与实践、师生问题沟通交流,以解决教材课例或生活中面临的教学(学习)难题。小学科学学科课堂问题提出、探究分析教学,可由学生或学习小组主体为主导、教师为引导和指导,参与到预设问题或课内外项目主题的实践教学之中,强调学生自身的动脑动手、课例知识实践分享,来达成小学科学学科情境引导实践教学、趣味性体验教学的目标。

二、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1.依托科学理论知识、劳动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基于STEM理念的跨学科整合、学科知识关联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以学科核心理论知识为主、其他学科知识或案例内容为辅,设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教学知识体系,用于指导学科情境问题导向性、趣味体验性教学活动。

具体到小学科学、劳动教育课程的融合教学而言,是选取小学科学学科单元理论知识、劳动教育内容,整合为日常生活案例、课例实践的项目教学主题,引导小学生展开跨学科科学课例、劳动实践案例学习。如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斜面”项目主题教学中,通过介绍“斜面”概念,在斜面上拉动测力计、滚动小球,使小学生认知斜面作用、拉力与斜面坡度关系,将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认知、劳动意识[2]。

2.借助科学和劳动实验,有助于指导学生参与劳动探究实践。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实验、劳动实验设计,在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选取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课例场景、教学实验工具,设置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启发情境、科学实验活动、劳动实验活动,为小学生科学劳动实践的探究学习提供指导,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科学问题探究能力、劳动实践探究能力。

3.设计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劳动实践水平。小学科学学科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设计,是科学课程理论知识、课例内容教学的补充环节,也是丰富与拓展小学学生科学实践、劳动实践学习的重要途径[3]。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认知的“一天的气温”“怎样散热”等教学主题为例,由教师引导学生携带气温计,测量一天不同时间段的气温变化情况;带领小学生深入实地观看气象人员安装百叶窗的流程、百叶窗连续记录温度的流程。在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采用扇扇子、吹空调、开窗户、贴石墨片等方式,辅助小学生完成“怎样散热”课题的科学探究、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其科学劳动技能水平。

三、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课程设计

1.基础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小学科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通常遵循STEM教育的过程实践与指导、循序渐进理念,探寻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与劳动课程融合点,设定小学科学基础校本课程教育目标、教学重难点,由具有丰富校本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程教学材料准备、了解与研习校本课程实践的教学流程。

以“飞向太空”主题校本课程开发为例,设置“火箭”模型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流程。首先,设计教学目标: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火箭构造、多级火箭发射的基本流程,教师利用3Done、CAD绘图软件设计“火箭”三维图像,并指导学生制作“火箭”模型。其次,设计教学用具:多媒体视频播放软件、PPT课件、网络线上教学资源。教学材料包含:剪刀、美工刀、尖嘴钳、可乐瓶、气球、棉线、直尺、订书机、白纸、打气筒等。

通过“火箭”模型制作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参与意识、科学思维观念,使其在劳动实践中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体验。

2.科学劳动实践课程开发设计。科学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实践教学工作开展,是以学生社会劳动感知、科学素养为中心,制订“项目主题式”课外实践活动计划,带领小学生进入校园、社区、科技馆、实践教育基地等公共區域,完成具有劳动实践导向、劳动价值导向的教学活动。

以“环境中的生物”“田野里的生物”“生物与环境”等项目主题为例,开发“环境保护”课外科学劳动课程。

首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深入实地观察、自然科学考察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小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建立劳动探究实践活动场所。地方学校与校外社区、自然生态园、科技馆形成联合,充分借助校外理论教学资源、课例实践资源搭建起校企合作的科技劳动实践基地,为小学生创造课外劳动实践、科学探究实践的活动空间。

最后,确定研习实践教学流程。一是设置研习教学实践。设置周五、周末时间段作为小学科学课外劳动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点,由教师带领小学生深入社区观察垃圾分类与回收、环境污染,清除公共区域的小广告、乱涂乱画痕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是选择自然生态园、科技馆作为实践教育基地,根据实践教育基地的图文、视频素材,由教师讲解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变化、生物灭绝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与环境的意义。三是设置课外环保宣传与志愿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宣传、植树造林等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帮助其掌握劳动实践技能。

四、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1.拓展以学生为主的科学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小学科学学科劳动教育课程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需针对小学生科学技术素养、科学学科劳动实践的认知,拓展以学生为重心的科学学科劳动教育“理实融合”教学内容,将课内科学教材资源、科学学科劳动教育课例作出整合,为科学教师问题教学情境创设、课堂演示与实践教育,以及师生围绕某一项目主题的问题探究教学提供指导[4]。

在小学科学“动植物繁殖”项目主题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思维导图拓展系统化的小学科学融合劳动教育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与认知不同动植物类型、生活环境与习性、生物遗传方式,让学生在花盆里种植植物种子,参与植物培养的浇水、施肥、除草除虫等劳动工作,塑造与形成小学生的劳动实践意识、科学探究精神(如图1)。

2.创设小学劳动的教育情境加强问题引导式教学。依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创设具有启发引导式的小学劳动课程教学情境,深化教师对小学生的问题探究启发与指导,加强学生劳动学习的问题情境体验、自主探究实践、小组协作讨论交流[5]。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简单机械”课程融合性教学中,教师指导小学生使用滑轮、撬棒、剪刀、杠杆尺等常用工具,先设置杠杆平衡的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杠杆工具,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随后让学生参与到项目主题或课例的动手实践,通过在杠杆上添加悬挂钩码,或者围绕固定支点转动杠杆,使学生理解只有在杠杆两边施加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并学会使用剪刀、镊子、钳子、扁担等工具开展劳动实践。

3.创新课内外融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升育人效果。小学科学学科课程内容大多源于日常生活的现象,因而在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教学中,不仅需围绕科学教材理论知识、课例实践内容展开课内教育,更要带领小学生深入社会完成科技体验、劳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精神。

在小学科学“米饭与淀粉”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准备稻谷、米粒、小型电饭煲等教学工具,向学生讲授稻谷这一谷物的种植、生长、收获与食用流程,让学生上讲台触摸稻谷、将稻谷剥粒,感受农民群体种植粮食、收割粮食的劳动不易,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劳动价值观念。之后再带领学生进入大自然、田间地头,观察与感受粮食播种、收割与晾晒的劳动场景,培养小学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4.注重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以落实育人成效。小学科学学科、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课程交互与实践形式的多元融合性,决定着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评价必须采取多元方式,可设置理论知识传达评价、过程性实践参与评价、师生问题互动评价、劳动实践评价、总结性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通过统计记录教师课堂项目主题教学、学生引导实践的教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科学实验观察、劳动实践活动的状况,或者向师生发放用于教学评价的问卷调查表,对教师课内外教学、学生劳动实践学习的过程及结果作出评价,作为学科教育评优评先、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进而达成小学科学教学中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目标。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灌输讲授式”应试教育而言,小学科学教学通常以项目主题或案例为纲,增加手工制作、社会实践劳动、服务性劳动等教育内容,且逐渐向多元学科融合的方向发展。因此,STEM教育理念导向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可将小学科学教材理论知识、劳动教育学科内容做好整合,找到不同学科知识结构、理论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以此为依据完成课内外小学科学课程、劳动教育融合教学,为小学生科学专业素养、劳动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翔.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分析——以小学科学为例[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22(Z2):43-44.

[2]吴冬兰.小学科学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2):146-148.

[3]蔡冒娟.聚焦项目教学,使科学课堂绽放精彩魅力[J].求知导刊,2022(32):80-82.

[4]石慧珍,赵秋燕.立足劳动教育,有效开发小学科学主题活动——以“智慧种植”主题活动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2(03):70-73.

[5]谢倩.浅谈劳动教育与小学科学融合的实践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158-160.

(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立项课题“劳动教育融入小学科学的教学探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SSJY202106602)

编辑:张昀

猜你喜欢

STEM教育理念劳动教育小学科学
基于STEM教育的课程改革策略
STEM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合分析
以学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让机器人教学更“stem”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