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在迷途,寻找出路

2024-01-01张思理张国光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5期
关键词:问路摆渡人新天地

张思理 张国光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漫漫人生路,难免会迷路,当一个人迷路后,一般有三种可能:一是寻找引路人,二是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三是寻找自己。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种方法,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对于这道情境任务驱动兼思辨性材料作文题,考生要过好三道审题关。

1.审材料

“迷路”在材料中为比喻义,指在人生的道路上,追求与探索时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从而陷入迷茫与彷徨。“三种可能”则指明了可能走出迷途的三条路径,考生可以比较优劣选择其一,也可以分析不同情境下的“三种可能”。“引路人”是先行者、引领者,能拨云见日,点醒迷路人,让他们少走弯路,走出迷途,直达目的地。“同样迷路的人”可以相互取暖,共同前行,但也可能彼此攻击,一起堕落。选择“自己”这条路径则意味着求人不如求己,要找到正确的道,只有自己才最可靠。“寻找自己”就是要认识自己,坚守初心,树立自信,战胜困难,拒绝诱惑。

2.审任务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要求考生有“我”的意识,有自己真切的体会与思考;“比较上述三种方法,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则告诉考生,可以对三个可能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取一种方法来谈看法,如:为什么迷路时需要引路人?为什么迷路时需要同样迷路的人?为什么迷路时寻找自己最重要?

3.审要求

由“选准”“明确”可知,如果写记叙文,考生要从成长过程中的一人一事一物入手,写出迷路后如何得到引路人的指点,或同样迷路的人的陪伴帮助,或战胜自己走出迷雾的过程。如果写议论文,则应突出中心论点、分论点的逻辑安排,引例不宜过度展开,要重点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注重思辨。

参考立意:寻路,寻己;于迷路时寻找,在迷茫中突破;寻光,追光,成为光;与其依靠他人,不如寻找自己;无畏迷途,初心至上;迷途之中,搀扶前行……

习作展示一

寻得引路人,走出新天地

◎张 微

漫漫人生路,难免会迷路。每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有人寻找自己,孤军奋战;有人寻找迷路的同伴,抱团取暖。其实,迷路时,我们如果能寻得引路人,善于问路,在引路人的带领下突围,走出迷途,往往能走向一番新天地。

苏格拉底将德尔斐神殿石碑上的“认识你自己”,奉为自己的终身准则。可终其一生,我们最难做到的就是认识自己。迷路的我们,没有方向,丧失信心,单纯地靠自己摸索就想找到出口,何其难也!有时一味地相信“自我”,反而会适得其反、“不得要领”,偏离正确方向。

在迷路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同样迷路的人,此时可以互诉苦难,互相安慰,共商抵达坦途的方法。正如《三国演义》中面临绝境“不知所向”的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传为美谈。同伴的力量固然强大,但像刘关张这样同心一志的人,很难找到。如若“道不同”却“相谋”,携手相伴,反而生出嫌隙,难以前行。倘若遇到“躺平”“摆烂”的人,不仅影响我们的判断力,更会让“迷路”的我们迷失初心,忘记“寻找”。而引路人之所以能引路,关键就在于他走出了一条坦途而且不会迷路。他是一座灯塔,照亮迷途中的远航者;他是一面旗帜,引领徘徊中的前行者。要想尽快拨开迷雾,走出新天地,我们就一定要找到这样一位引路人。

当陷入“思维闭环”时,引路人中肯的点拨往往会让人醍醐灌顶、幡然醒悟。物理学家杨振宁,最初执着于实验物理,他的博士生导师泰勒教授指引他,“为何不从事自己擅长的理论物理?”一语惊醒梦中人,杨振宁在迷雾中寻得方向,走向理论物理之路,终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当我们身处绝境之时,前人积累的经验往往会给我们启示。在屠呦呦“寻方向”未果时,她向前人“问路”,汲取古代中医药学之精华化为己用,研制出了青蒿素,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迷路时“问路”,引路人的指引,往往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奔赴成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在走投无路时,去寻找引路人,他可以是行业的前辈、某个领域的专家,也可以是我们的父母师长,抑或是启迪心灵的一本书籍。他们有过行路的经验,他们虽身处局外,但更能洞察世事。寻找到引路人及时拨正我们人生的方向,我们将走得又快又稳。

迷路时,去寻找引路人问路吧!或以人为镜,反观自身;或以史为鉴,汲取经验,你定能少走“人生弯路”,终得“柳暗花明”。

【湖南雅礼浏阳市第二中学(2117)班】

◆点评

作文避开常规视角,从“寻找引路人”这一角度突围,在与“寻找同样迷路的人”和“寻找自己”的比较中,提出中心论点“寻得引路人,走出新天地”。开头引述材料,简要点出“迷路”原因,提出观点。然后,辩证地分析“寻找自己”“寻找迷路的同伴”的不足。接着,正面阐述为什么要选择“引路人”,在对比中突出中心,层次清晰,论证逻辑严密。文中以杨振宁、屠呦呦的事例论证“引路人”的作用,并指出“引路人是谁”。最后,发出呼吁,用“柳暗花明”回应开篇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结构完整,语言简明。

习作展示二

做自己的摆渡人

◎陈新宇

人生如同走迷宫,我们会遇到许多难以抉择的交叉路,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中。幸运的话,我们也许会遇到指点迷津的引路人,抑或是与同样寸步难行的迷路人结伴而行,可这些终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要走出迷途,我们必须做自己的摆渡人。

寻找引路人可能是走出迷途最便捷的方法。迷茫失意的人,如同困在孤岛上的囚徒,而引路人像是扬着希望之帆踏浪而来的使者。正如三朝不被重用的烛之武,遇到引路人佚之狐,被举荐去劝退秦师。他在耄耋之年才遇到引路人,虽然他凭此一战,名垂青史,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寻得引路人的难度可想而知。幸遇引路人固然能少走弯路,但盲目相信引路人也有可能步入歧途。

迷路时,也有不少人会去找同样迷路的人结伴同行,看似摆脱了孤独,找到了依靠,实则在迷途的旋涡中共同沉沦。同路人即使能够互相安慰、抱团取暖,可终究都困在泥潭里,人人自危,哪还有闲情拉你一把!

迷路时,无论寻找引路人还是同路人,归根结底都是依靠他人。正所谓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竭,与其依靠他人,不如依靠自己,找回初心,找到方向,让自己成为自己的摆渡人!

面对屡次被贬,从黄州到惠州到儋州,处境越来越艰难,苏轼却在儒、道、释中修炼自己,造福一方;面對满目疮痍的中国,无数青年志士奋发而起,不畏艰难,在泥泞中坚定信心,找到“德先生”和“赛先生”,为黑暗中的中国找到了一束光;面对病痛和失去双腿的绝望,史铁生以笔作舟,重拾信心,在迷途中摆渡自我,用生命照亮晦暗的前路,用顽强与执着与命运抗衡……他们的突围仿佛有神相助,可正如木心先生所言:“若有神助,其实是人的自助。”走出迷途,终究靠自己!

海明威曾言:“我们必须习惯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却没有红绿灯的事实。”山高路远,我们与其依靠他人的指引和帮助,不如“走”自己的路。我们应当找回初心,重拾信心,坚定决心。我们要做自己的摆渡人,虽然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人生自有漫漫路,摆脱迷途须自渡!

【湖南雅礼浏阳市第二中学(2117)班】

◆点评

作文扣住写作要求“比较三种方法”,在对比中否定“寻找引路人”“寻找同路人”,提出“寻找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深化中心论点,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文中运用苏轼、史铁生等人的事例,引用木心、海明威等名家的名言进行论证,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尾用“找回初心,重拾信心,坚定决心”的排比句式揭示“做自己的摆渡人”的方法,说服力强。

猜你喜欢

问路摆渡人新天地
问路
范姜锋 从“追梦人”到“摆渡人”
身残志坚 创出“新天地”
明明问路
“四招”唤“四新” 开创新天地
“移”出新天地
问路等
创意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