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推进衢亳两地中医药产业合作与发展
2024-01-01王启亮陈齐礼徐欢
文/ 王启亮 陈齐礼 徐欢
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开展实质性、项目化合作,以高水平区域协作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和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安徽亳州是中原地区连接长三角的桥头堡,衢州是浙江向中西部临省拓展的桥头堡,两地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定位、资源禀赋等方面有着很多的相似性和关联度。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2020年12月衢亳两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提出要在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域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开展实质性、项目化合作,以高水平区域协作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衢亳两地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
亳州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区域性中药材加工制造中心,每天上市中药材达2800余种,日均人流量4-6万人。2022年,北京同仁堂、白云山制药、中国中药、江中制药、广药集团、雷允上等69家全国医药百强及知名企业落户亳州,初步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中药颗粒剂生产、中药流通、中药科研、中药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体系,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500亿元。
衢州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也有着良好基础。其一,衢州地貌“七山一水二分田”,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全市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1186种;其二,药食同源中药材产品研发不断推进,现有中医药药膳餐饮企业100余家;其三,按照中药材全产业链模式重点推进“衢六味”、新老“浙八味”等本地特色药材品质提升,数字化全程可追溯体系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加强;其四,总投资58.0亿元的中环新田铺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0.5亿元的“浙八味”中药材产业园、总投资16.6亿元的医药健康城等中医药三产融合重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衢亳两地中医药产业合作空间
近年来,亳州坚定不移实施“以药立市”,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医药产业链,但目前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具体包括:一是亳州主要外销产品是中药材及饮片等原材料或粗加工产品,整体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医药资源、中医药品牌、中医药文化等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链延伸及其融合发展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二是交通物流、信息化服务、投融资等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以投融资为例,亳州目前上市公司仅古井贡酒1家白酒企业,药业上市企业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这已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与此相比,包括华康股份1家药企在内,衢州目前A股上市企业总数16家,企业上市投融资规模遥遥领先于亳州,这是其一;其二,衢州全力打造四省边际数字变革和交通物流的桥头堡初见成效,物流保畅提效集成改革项目获省改革突破奖,为衢州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三,衢州依托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和坚实的山海协作平台,正不断整合资源,着力创新“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中医药+”跨界融合体系也已不断健全。当然,衢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困难,中医药服务能力、科技创新动力及其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开发和利用略显不足,中医药服务价格体系和治理体系等还有待完善。
综上,衢亳两地中医药产业合作空间十分广阔,不仅在中医药资源、中医药品牌、中医药文化的保护、挖掘、开发和利用及其产业化和跨界融合发展方面具有较大的合作前景,而且还可以在投融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交通物流、数字改革等中医药产业支撑领域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衢亳两地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衢亳两地中医药产业合作,始于2020年12月30日亳州市政府代表团来衢考察。在衢期间,亳州市政府代表团赴康德股份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虽然两地就中医药产业合作问题开展了一些交流,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两地重视程度不同、利益诉求难统一、跨区域协调困难等问题,区域合作不够实、成效不够明显。如亳州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第七项重点工作“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时,明确指出“要落实与浙江衢州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各载体各领域与浙建立紧密型、互补性合作关系”,衢州相关工作报告虽然没有提及衢亳两地合作问题,但浙江省2022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衢州市建设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深化两地中医药产业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
衢亳两地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具有一定的重合度,存在趋同现象。接下来,衢州要牢牢把握建设浙江省中医药改革先行区的历史发展契机,在坚持衢亳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加深理念、机制和项目对接,围绕“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合作共赢共享”的工作理念,做实市级、县级中医药产业领域结对合作,在政务互通以及平台共建、产业共育等合作事项方面取得实质性破题。
战略层面,要以中医药全产业链区域布局为抓手,加快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发展。一方面,加强两地中医药全产业链的调研分析,明确两地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定位,细化产业发展方向。当两地产业发展定位有所重合时,尽量规划到细化产业或细化到产业链的某个具体环节,强调在产业链各环节上采取精准施策。另一方面,中医药产业链的规划布局要有的放矢。选择若干资源禀赋突出、战略性强的主导产业实施全产业链布局,细化产业发展路线图,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发展。
战术层面,要共同组建中医药全产业链联盟,在鼓励衢州龙头企业“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开展中医药全产业链招大引强,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中实现全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融链”。例如,在2019-2022连续3年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受到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青睐,衢州很多山地随即变成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产业发展迅猛,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7.6万亩,但目前却面临着加工销售等问题。当下在扶持龙头企业深加工的同时,要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亳州的合作,依托亳州全球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区域性中药材加工制造中心,解决衢州中药材加工销售难的问题,助力山区乡村共同富裕,实现中药材产业链的建链补链。再如,衢江区作为针圣杨继洲故里,积累了巨大的中医针灸存量资源,拥有发展针灸康养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亳州不仅也有历史悠久的针灸文化,而且针灸产业亦较为健全,衢江区可以和亳州建立一个合作机制,加快出台相应产业和人才专项政策,吸引亳州针灸装备智造企业和针灸专业人士加盟,实现“中医针灸+”康养产业链的延伸和融合发展,打造针灸康养福地。
效应层面,共同出台企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中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一方面,不断强化两地发改委、卫健委、经信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新合作示范园区共建共治共享运行机制,开展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招商运营,推动合作示范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亳州的中医药资源、中医药品牌、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市场以及衢州的交通物流、数字改革、民间资本、山海协作平台等领域的各自优势,在合作示范园区组建和培育新的领军企业,并以领军企业为龙头,牵引和带动中医药产业聚集带,加快促进两地产业协同发展,放大合作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