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建设科技强省”看“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2024-01-01郭占恒

浙江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特派员创新型省份

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闯出一条符合浙江实际、富有浙江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建设科技强省”,这是习近平同志2005年7月28日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提出的目标任务。建设科技强省的核心和命门在自主创新。2006年3月2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作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重大决策部署。同一天,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从“两只鸟”看结构调整》的短论,要求浙江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摆脱对粗放型增长的依赖,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省和品牌大省,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浴火重生、脱胎换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曾深刻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1988年9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习近平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领导浙江“以背水一战的勇气,过华山天险的气魄,攀科学高峰的智慧”,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闯出一条符合浙江实际、富有浙江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把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摆到突出战略地位。习近平到浙江工作不久,立即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谋划和大力推动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工作。他在2003年1月16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科教强省战略”“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同年7月10日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八八战略”中,强调要“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在2005年7月28日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首次提出“建设科技强省”。在2006年3月20日召开的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并把有关部门原拟定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会议名称,改为“全省自主创新大会”,足见“自主创新”这4个字在习近平心中的分量。同时,领导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为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擘画了宏伟蓝图。

唯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浙江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这对刚刚进入21世纪门槛的浙江来说尤为紧迫尤为重要。习近平在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深刻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和我国入世后过渡期的到来,浙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多的弱点进一步显现,一方面产品产量很大但利润空间很小,另一方面还要受到别人的反倾销调查和非关税壁垒的制约。如果我们不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不加快推动产业和产品升级,就不可能化解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就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为此,唯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才能实现浙江的可持续发展。

明确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目标任务。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不会一蹴而就,必须要有长远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在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提出用15年的时间,即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基本建成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公众科学素质居于全国前列的科技强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在工作中牢牢把握好六个坚持:第一,坚持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第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和跨越发展。实施好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环境资源、海洋开发、健康与安全、服务业信息化等“八大科技创新”工程。第三,坚持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为重点,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第四,坚持把自主创新与品牌战略结合起来,推动品牌大省建设。以品牌战略带动自主创新,以自主创新支撑品牌战略。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开放集成,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要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配置创新资源,为我所用,以开放促创新。第六,坚持以人才为本,建设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强劲的创新人才队伍。加快推进“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和“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这六个坚持,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三大战略”。商界有一句名言:“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标准和品牌均属于知识产权的内容。科技创新必须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前提。对此,习近平高度重视,先后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三大战略”。关于知识产权战略。2002年12月,习近平在台州、温州调研时说,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11月6日,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第二次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把创新成果运用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规模企业的培育结合起来,努力占领结构调整的技术制高点、市场制高点和价值制高点。关于标准化战略。2006年3月20日,在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战略,大力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2006年9月,在省委政策研究室报送的《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调查与建议》中,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取得实效。关于品牌战略。2004年12月20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之路,引导企业确立品牌意识,培育品牌、提升品牌、经营品牌、延伸品牌,做到无牌贴牌变有牌、有牌变名牌,培育更多的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努力创造若干世界名牌,努力打造“品牌大省”。这“三大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浙江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刻总结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实践和特点,突出抓好六个坚持:即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等。这一系列“加快”突显了中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战略考量和布局。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和实施五大战略举措。为加快实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以“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为题做了重要讲话。讲话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并提出五大战略举措: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两年后,在2018年5月28日召开的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又进一步指明我国科技事业历史方位、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让天下英才聚神州和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等要求。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强调,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对于如何建设科技强国,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发表诸多精彩生动的金句。如“牛鼻子”,2018年4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再如“卡脖子”,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在18届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说,我国科技如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又如“杀手锏”,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上说,我们在科技方面应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不能完全是发达国家搞什么我们就搞什么。还如“命门”,2018年4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还有“先手棋”,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说,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再有“加减法”,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说,科技管理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这些精彩金句,一语见地、入木三分,深刻指出了科技创新的要害症结和破解之钥。

科技事业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破除“四维”,做到“五尊重”。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针对性很强。如提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要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其中,前三个面向是2016年5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的、后一个面向是针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新提出来的,从“三个面向”到“四个面向”,体现了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再如,提出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坚决破除“四唯”,即“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还有,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到“五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以上这些,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浙江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探索实践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决策部署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使科技创新始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使创新驱动越来越成为浙江发展的第一动力。2022年,浙江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3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2%,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8%,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四、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三,主持的国家科技奖数量居全国第三、研发人员密度居全国第三,实现了跨入创新型省份、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既定目标。

加大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的政策导向和支持力度。2013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作出《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效益大幅提升,跨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基本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同时,提出今后5年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实现全省R&D经费支出额、研发人员数、发明专利授权量、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技术市场实现交易额、高新技术企业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等“八倍增”,力促科技进步贡献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两提高”。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工作导向,强调要以超常规力度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2019年11月,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形成以高水平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2020年6月,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作出《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提出以超常规举措打造人才引领优势、创新策源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和创新生态优势,全面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全国一流水平和浙江特色的全域创新体系,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两个高水平”和“重要窗口”建设的强大持久动力和鲜明标志,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育新机开新局的中坚力量。2022年6月,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把创新制胜放在突出把握的五大工作导向之首,提出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统筹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大力培育新科技、新产业、新增长极,形成制胜未来的新优势。

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市场需求和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开展创新活动,促进成果产业化。早在200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19条政策中,涉及企业税收优惠、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科技人才培养和政府采购等各领域,大部分与企业有关。2016年,浙江发布《浙江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作方案》,提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创新型领军企业。2021年,浙江发布《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遴选百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推动其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同时提出,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牵头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创新平台提能造峰。2022年,浙江印发《科技惠企政策十条》,再次提出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创新资源,按照市场化原则、多元化投入创建省技术创新中心,并给予财政支持。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培育科技领军企业62家,涌现出海康威视、正泰电器、德力西、中控技术、运达风电等一批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水平科技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集成电路、能源动力等诸多前沿技术领域。

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为全省创新策源地。为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打造“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2016年4月,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作出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决策部署,随后召开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动员大会,发布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关于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东西长约39公里,下辖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规划总面积约416平方公里。城西科创大走廊致力于打造成为“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城市现代化先行区、整体智治示范区,努力成为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高水平现代化引领示范区。7年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产业增加值从1063.3亿元增长到3119.8亿元,年均增长20.5%,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贡献率占比超过75%。目前,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集聚了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5个浙江省实验室,国家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成果占浙江全省60%以上,集聚了259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个国家级科创平台、57.8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最近一年来,这里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科创主体近80家,企业总量突破10万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总量约占杭州市的二分之一,一批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带动初创企业,形成了活力十足的发展氛围。

坚持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科技扶贫”“科技兴农”。科技强省重在强农。2003年初,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根据习近平重要批示,印发《关于向欠发达乡镇派遣科技特派员的通知》,启动了科技扶贫工程。2004年11月25日,习近平在“山海协作工程”情况汇报会上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践证明很好,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2006年3月23日,习近平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完善农村科技特派员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同时,省里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扶持政策,下拨项目经费,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作出了战略布局,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经费等保障。此后,又相继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通知》(2005年)、《关于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工作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2007年)、《关于试行企业法人科技特派员制度和调整选派团队科技特派员的通知》(2013年)、《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2017年)等文件,进一步推动科技服务、科技创业,拓展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优化科技特派员制度设计和运行方式。20年来,浙江省市县三级联动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2.4万多人次,累计实施科技项目9515项,引进新品种19013个、推广新技术19658项,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101.5万次,推动农民增收63.53亿元、企业增效45.1亿元;科技特派员重点服务的山区26县,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07元,较2015年增长85.1%,彰显了科技特派员助力“科技扶贫”“科技兴农”的巨大成效。

猜你喜欢

特派员创新型省份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