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字赋能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地

2024-01-01中共桐乡市委社会建设委员会

浙江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桐乡共富公共服务

文/ 中共桐乡市委社会建设委员会

以数字化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产业共兴、公共服务共享、群众生活共富

近年来,桐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殷嘱托,持续放大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溢出效应,以数字化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产业共兴、公共服务共享、群众生活共富。2022年,桐乡地区生产总值超1200亿元,财政总收入18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亿元,位列全国百强县第21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1,为全省25个GDP超千亿县市最低,连续9年保持嘉兴五县市最低。

(一)融通“形态+业态+生态”,推动城乡产业共兴

推动“桐乡制造”向“桐乡智造”蝶变。从传统的“三根丝”逐步向智能汽车、智能计算、智能传感、工业互联网“三智一网”转型,建成拥有每秒18亿亿次超级算力的浙江最强大脑——“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哪吒汽车位列造车新势力前三。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以数字化推动农业提升和变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涌现出华腾“未来牧场”、智能温室大棚等一批数字农业典型,累计创成国家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未来农场2家、省级数字农业工厂8家,连续4年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推动农业向农创升级。引进由朱永官院士领衔的长三角健康农业研究院,2个项目(道济农业、博源农机)入选全省“尖兵”“领雁”研发公关项目。联合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专家智库,构建“院士工作站”等创新联盟,培育农业科技研发机构82家。深化“两进两回”行动,出台乡村振兴人才新政“桐20条”,引育农创客566人。

(二)紧扣“大趋势+大需求+大场景”,推动公共服务共享

打通了一站式办事通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构建“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就近办”“掌上办”等高效运行机制,让群众办事从“跑多地”变为“跑一地”,“跑多次”变为“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实现了智慧化民生服务。着力打造“桐享”系列民生服务品牌,推出桐享优学、桐享康养、桐享健康等8大系列场景应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打破了时空和地域限制,让桐乡农村居民享受“无差别”的公共服务;“互联网+养老”模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首推的“学子就业码”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构建了闭环式治理链条。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完善“四治融合”治理方式,贯通“141”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网与治理网“双网融合”,形成“线下报事—平台流转—部门处置—上报反馈”的有效闭环,打造城乡社区现代治理新样板入选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

(三)联结“政府+市场+村集体”,推动群众生活共富

在增收富民中让困难家庭“赶上来”。积极拓宽共富路径,创新推出“共富十法”,发布全省首个低收入农户持股增收共富项目管理规范,累计创建省级共富基本单元10个。乌镇旅游带动富民就业增收典型经验获国家发改委发文推广,并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裕最佳实践名单。全力念好桐乡—开化“山海经”,杭白菊、清水鱼产业带动当地80%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湖羊飞地”养殖项目入编全省《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并被推荐入围“八八战略20周年”经典案例。在抱团发展中让集体经济“强起来”。深化“强村十法”桐乡经验,2022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770万元,居嘉兴首位,村均年经常性收入、年经营性收入分别达到369万元和190万元,特别是在“市场+共富”的模式带动下,濮院镇永乐村年经营性收入超11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万元村”。

下一步,桐乡将聚焦城乡一体化,充分运用好数字化手段,在城乡空间统一规划、农村宅基地改革、生态价值实现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努力为全省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贡献更多桐乡力量。

猜你喜欢

桐乡共富公共服务
“萧滨一体化”:打造区域协作共富升级版
以更强合力奋进共同富裕之路余杭发布“余上富美”共富工坊扶持政策
一图读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
凝聚共富力量 谱写发展新篇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影像记忆 建设美丽的新桐乡
桐乡翔云小学:用第三方评测激励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