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动物入皖指定通道检查站运行状况及问题评析
2024-01-01丁春水李雪松张红璠朱晨溪
丁春水,钱 瑜,李雪松,张红璠,朱晨溪
(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安徽合肥 230601)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运输环节是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我国70%的重大动物疫情都与活体动物长距离运输有关[1]。有条件地限制动物远距离调运,加强对运输环节的监管,能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降低动物疫病跨区域传播风险。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新增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道路运输动物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指定通道入省境或过省境”。安徽省自2021年12月23日起对入皖动物实施指定通道管理。本文对安徽省指定通道检查站的设立背景、运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以期对加强运输动物经指定通道入皖监管,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传播有所裨益。
1 设立背景
1.1 临时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
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可以设立临时性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2006年,农业部制定并下发了《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管理办法》,从检查站的建设标准、设施设备、机构人员、工作职责、检查程序、行为规范、经费保障等各方面做了明确规定[2]。2007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在省境边界国道、省道设立23个临时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后改名为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站点运行时间每年征求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意见后报省政府批准。后经多次调整,设站数量陆续减少到9个,2017年停止运行。
1.2 非洲猪瘟疫情公路临时监督检查站
2018年8 月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为迅速控制疫情传播,经省政府同意,安徽省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印发《关于设立非洲猪瘟疫情公路临时监督检查站 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政府在进入安徽省的主要公路通道(含高速公路出口)和主要干道设立非洲猪瘟疫情公路临时监督检查站,对运输的生猪、易感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查[3]。疫情期间,全省共设立检查站445个、临时卡点661个。2020年后这些站点陆续被撤销。
1.3 道路运输动物入皖指定通道检查站
2021年12 月,为响应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跨省份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安徽省在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省相邻处,设立了25个道路运输动物入皖指定通道检查站,设有指定通道检查站点数量分别为10、1、7、3、3、1个,其中设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的15个,设在国道、省道等普通公路上的10个,涉及12个市的24个省边境县(市、区)。2022年3月,安徽省对部分站址进行了调整,并自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指定通道管理,要求经道路运输进入安徽省的动物,应当随车携带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国家规定的有效证明和检疫标识,并须在指定通道检查站接受查证、验物、消毒、签章后方可进入[4]。
2 保障及运行程序
2.1 经费保障
目前,安徽省指定通道检查站的运行工作经费主要由省级承担,省财政每年下达给每个检查站所在县(市、区)40万元经费(2023年起减至20万元/年),用于检查站日常工作运行。也有部分县区给检查站安排了专门工作经费,每年金额3万~20万元不等,如天长市、叶集区20万元/年,宿松县、歙县10万元/年,宁国市5万元/年,祁门县3万元/年。
此外,为持续强化指定通道工作,提升检查站把关能力,安徽省对有土地、有站房、基础条件好的砀山、天长、临泉(老集)、宁国4个检查站进行升级改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升级,同时增设病害动物隔离观察区域,配备必要的交通通信工具、车辆清洗消毒设备等。省级补助升级费用100万元/个,不足部分由所在县(市、区)安排专项经费。蚌埠市、五河县分别安排100万元、180万元对五河检查站进行了择址重建,六安市对辖区(霍邱、叶集、金寨)3个站各补助100万元用于新建。目前砀山站已升级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2.2 职能承担机构及人员配置
据统计,全省25个指定通道检查站均由所在地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管理,但具体承担检查任务的机构却不尽相同。其中,濉溪县、泗县、五河县、界首市、金寨县、花山区、宣州区、宁国市、歙县、祁门县10个县(市、区)检查站由当地农业农村局直接管理,谯城区、涡阳县、临泉县(涉及2个站)、砀山县、阜南县、天长市、来安县、霍邱县、广德市、休宁县11个站由各县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畜牧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埇桥区、叶集区、东至县、宿松县4个站由县(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管理。每站配置的工作人员数量不等,截至2022年底,全省25个指定通道检查站实有工作人员193名,其中在编人员94名、辅助人员(临时聘用)99名。
2.3 工作程序
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跨省份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山东等东部6省(市)印发的《东部区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运行规范》,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道路运输动物入皖指定通道检查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就指定通道检查站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做了具体规定:对进入指定通道的外省动物运输车辆,首先由工作人员核查运输车辆备案信息、动物检疫证明、检疫标识、承运情况记录表等相关证明材料,核实运输的动物种类、数量、畜禽标识、车辆信息是否与检疫证明一致,临床检查被运输动物是否健康,途中有无异常死亡等情况;对材料手续齐全、临床检查无异常的,按规定进行签章,清洗消毒后放行;对不符合规定的,疑似染疫的、出现异常死亡或群体发病的,依据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3 运行效果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全省25个指定通道检查站接受检查的动物运输车辆共计25 690辆,查验猪91.2万头、牛羊1.6万头/只、家禽3 976.8万羽;查获43起未附检疫证明、不符合调运备案手续、畜禽标识不全、运输车辆不符合规定等违规调运事件(违法案件移交当地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处理),交由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处理因天气炎热造成应激死亡的猪61头、家禽858羽。2023年第一季度,全省通过指定通道主动接受检查的动物运输车辆9 167车次,同比增长20.7%,未发生逃检冲关和违法调运案件。指定通道检查站的设立及运行强化了外埠入皖动物调运监管,切断了相关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的跨地域传播途径,降低了本土养殖企业疫病风险,切实起到了堵截外疫入皖的屏障作用。
4 主要问题
4.1 通行查验比例低,站点工作量不均衡
据统计:2022年4月1日—12月31日,全省共收到省外出具动物检疫证明(A证)信息64 719条,但通行检查车辆25 690辆,查验比例仅为39.7%;2023年第一季度,通行查验比例虽有所上升,但仍不足60%。
在实际运行过程发现,各检查站工作量不均衡,日常通行检查的运输动物车辆数量差异很大,如砀山县、濉溪县、泗县、谯城区等皖北地区指定通道日常查验车辆数量较多,仅砀山县一个站2022年就通行查验车辆9 929辆,占全省2022年总检查数的38.7%,而皖南地区站点有近1/3全年检查不足百辆。
4.2 人员与职能职责不匹配
《办法》规定:“属地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指定通道检查站建设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具体负责指定通道检查站日常运行。”根据指定通道检查站的工作职能职责,应当由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分别派驻人员,联合开展工作。但从实际情况看,各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大多派辅助人员(临时聘用)驻守检查,或将管理权交给既无监管职能,又无执法权限的驻地乡镇,各地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也不向各站点派驻执法人员,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具备执法资格,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只能通过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指派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到场查处[5],因而存在指定通道检查站职责与派驻人员不匹配问题。
4.3 值守人员力量相对薄弱
《办法》规定:“指定通道检查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每班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实行值班组长负责制。值守工作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程序开展查证验物,对车辆实施清洗消毒,符合规定的签章放行。发现疑似染疫动物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迅速采取隔离、消毒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发现不符合动物防疫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及时移交所在地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依法查处;涉嫌刑事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依法立案查处。”而实际工作中,检查站工作人员配备力量相对薄弱,平均每个站点不足8人,且在编人员偏少,辅助人员年龄老化,无法满足《办法》规定的工作要求。
4.4 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办法》要求:“各指定通道检查站应配备业务用房、消毒场地、隔离场所,以及引道防冲撞、消毒清洗、夜间照明、个人防护、快速诊断、信息化监管(视频监控系统)和办公等设施设备,在指定通道检查站办公区明显位置悬挂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衔接制度,在国道、省道及高速公路明显位置设置指定通道检查站提示牌。”而实际运行工作中,指定通道所在县区均未将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只能临时追加,有的根本就没有资金投入,还是延续使用防控非洲猪瘟期间使用的活动板房,对新建站的意愿和积极性都不高,一定程度影响到指定通道检查站业务工作的开展。
5 措施建议
为加强入皖动物跨省调运监管,提高车辆经指定通道通行并接受查验的比例,需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多措并举,规范动物运输活动,全面落实道路运输动物指定通道管理制度。
5.1 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道路运输动物入皖指定通道检查站的通告》等政策法规,把指定通道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向管理相对人宣讲,指导动物养殖、承运等生产经营主体利用信息化手段查询、了解相关政策,提高他们守法意识,积极履行通行报验义务[6]。
5.2 优化布局,联防联控
建议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随时优化站点布局,对由于位置问题造成通行车辆较少的可择址重建,对主要为动物输出、过境的皖南县区检查站应及时进行撤并调整。在东部大区内积极探索联合执法、资源共享的工作模式,逐步优化调整省际指定通道规划布局,鼓励联合建站、联合检查,建立省际联防联控机制,做到信息互通,密切协作[7]。
5.3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借安徽省动物卫生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改造的契机,在系统指定通道检查站模块增设车牌自动识别、道闸自动升降、自动消毒通道等功能,通过信息采集设备,快速识别经过检查站的动物运输车辆车牌,即时获得车辆备案信息,自动连接农业农村部动物检疫信息数据平台,读取运载该批动物车辆检疫证明的相关信息,并将检查站核验结果传送到动物运输目的地屠宰场或养殖场官方兽医,实现查证验物自动化。通过导向指引车辆驾驶员走自动消毒通道,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变人工操作为系统自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查证、验物、消毒工作程序,推动检查站工作智能化转型,逐步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缓解人员紧缺局面,最大程度提升工作效率。利用大数据,将农业农村部电子出证系统数据与入皖动物指定通道检查站核验记录进行比对,排查未经指定通道进入安徽省的车辆相关信息,由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依法依规对其立案查处,逐步实现调运数据信息启运地、途径地、目的地全程闭环管理。
5.4 加大投入,开展标准化建设
按照《安徽省道路运输动物入皖指定通道检查站标准化建设方案(2023—2025年)》要求,围绕硬件标准、软件标准、人员管理、日常监管等4个方面,组织开展指定通道检查站标准化建设,力争于2023年全省建成2~3个标准化检查站,到2025年全省建成10个标准化检查站。对通过复核并取得“安徽省道路运输动物入皖指定通道标准化检查站”称号的站点,采取“先建后补”方式给予一次性补助,并在年度工作经费安排时给予适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