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警务智库视域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4-01-01张晓蕾
张晓蕾,宋 静
(辽宁警察学院 人事处 教务处,辽宁 大连 116036)
一、前言
为加强国家智库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 年初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1],同年6 月,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上述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新型警务智库已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在当下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决定性阶段,国家迫切需要支撑科学、民主、法治决策的智力保障,以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公安院校作为我国公安队伍建设和警务智库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结合当前国内和国际发展形势,通过建设一流警务智库提升自身对公安一线工作的服务效能,以及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适应新型智库时代对现代警务人才的新要求,践行公安院校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责任担当。
二、新型警务智库视域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意义
智库的核心是“智”,“智”的来源是研究人员。可以理解为人是决定智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警务智库亦如此。新型警务智库发展的初期,通过明确人才是其建设的初心和发展的决定因素,进而推进以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警务智库建设为导向的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型警务智库以国家总体安全观为指引,以公安行业为基点,服务于国家安全建设,为公安机关提供资政建议与解决方案,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立足院校实际和公安工作现实,多措并举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输出高质量智库型人才,实现新型警务智库建设不断壮大更新,从而促进新型警务智库功能的有效发挥,实现以公安科学咨询支撑公安科学决策,引领公安行业科学发展,更好地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
(二)新型警务智库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
智库的核心产品是知识型产品和服务[1],其形成主要依赖于智库的智力资本,即智库人才。充足的人力资源决定着新型智库的影响力,人才培养对智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质量的警务智库人才是决定新型警务智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公安院校作为警务智库的主要分支,在新型警务智库时代背景下,要注重新型警务智库人才的特殊性,根据现实需求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资源,协同培养,构建多元融合培养机制,以实现培养跨学科、复合型警务智库人才的目标,为新型警务智库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思路。
(三)公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型警务智库时代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依然无法脱离教育基本功能和规律的制约。公安高等教育,实质是一种应用型行业教育,它的性质决定了其内涵发展必须贴近实际、服务一线。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正成为公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中心工作,而新型警务智库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正发挥着引领作用,对提升公安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此,各地方新型警务智库,要根据当地警务工作的现实需求和规律指向,指引属地公安院校探索符合自身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构建智库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基本功能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智库人才培养与公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相互融合,实现警务智库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模的共同提升。
三、公安院校智库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及不足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一直是公安高等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新型警务智库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新型警务智库建设的角度并结合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总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第一,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清晰。培养什么样的警务人才是公安院校的办学宗旨所在,但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向好的。时代发展必然对人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只有紧跟国家和时代的发展要求,重视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才能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第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不科学。2011年,公安学被确立为一级学科,使得公安人才培养有了新的里程碑式的发展。但公安学的基础研究和专业积淀相对薄弱,容易导致公安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表现出不成熟、不完善的弱点。第三,教学模式墨守成规。现有的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依然以传统的知识讲授为主,缺乏相对规范的课程构建和教学实践方法,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第四,教学评价机制简单。教学评价机制通常指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果两方面的评价机制。当前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指依靠传统的纸面考试得分来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该标准和方法过于片面、单调,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第五,人才培养缺乏个性和特点。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如果没有抓住学生的个性而进行因人而异的教育训练,则很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即将重复的知识用同样的教育方法教授给学生,再以纸面的考试成绩评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如此没有用心、没有创新的教育活动很难培养出具有个性的人才。
四、国外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的经验
目前,国内关于国外警务智库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关于国外警务智库人才培养的研究更是无人问津。究其原因,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国外智库与国内智库无论从设置、宗旨及属性等方面均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较难进行共同联系和研究;其次,智库的建设发展依赖于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知识创新。公安学作为新兴的学科,相对缺乏扎实深厚的学科研究基础,这无疑制约研究人员对警务智库研究工作的开展。本文拟以国外警察院校警务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研究为主体进行分析研究,吸取其有效经验,结合我国警务智库研究实际,以期为我国公安院校警务智库人才培养进行有效支撑。
(一)警务人才培养理念方面
国外警察院校的人才培养尊崇“一切为了实战、一切服务实战”的人才培养理念[2],并将服务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作为根本任务。以英国的警察院校为例,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是警察部队对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的满意度,满意度越高意味着人才培养质量越好,并逐步将警察教育的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相融合。在法国,警察院校的课程以警务需求为准则进行设置,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综上可以看出,将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融合,将理论与实战相结合是国外警察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特征。
(二)警务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人才培养是否明确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教育资源的利用,国外的警察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注重人才的分级分类培养,而且非常明确各级警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他们大都注重顶层设计,对不同级别的人才进行划分,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如芬兰,根据警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将警察学院的人才培养活动分为警察基础学位、初级警官学位、警察指挥学位及警察硕士学位的教育和培训[2]。初级警官学位以下的培训,重点在于警务实战技能和警务执法能力训练。而警察指挥学位以上的教育中,则更注重理论学习,侧重于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警务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方面
国外大多数国家的培训制度是将警察教育培训和警察个人的晋升紧密结合在一起,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动警务人才教育和培训方式的改革。如英国和法国的警察培训模式完全从“知识的传授”转变成提高学生“理解力”“技能”“学习态度”的培训。美国警察院校坚持“警察怎样执法,就怎样训练”的理念,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坚持在小班授课的基础上,融合启发式、讨论式、实战演练式和情景式教学等方法。此外,许多国家也经常采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如跨专业(部门)的合作培养、外部进修、实践实习等,有效保证了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贴近一线、融合实战。
(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发达国家的警察院校非常重视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国外警察院校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学院专业教师、警察机关专家和地方高等学校专家等三部分构成。美国警察院校的师资构成一般是从联邦、州、市警察机关中具有大学以上文凭和五年以上警龄的资深警官进行选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警官不在少数。同时,美国警察当局还授予教官执法权和办案权,教官和正式警察享有同等待遇和权利,并打通二者双向交流的渠道。而英国警察学院的教师则是由各警种的专业职业教官和来自牛津、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学者共同组成。
(五)警务人才评价机制方面
多数国家的警察院校都有自己的人才评价体系,这些体系有利于客观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这种评价体系又能从整体上反馈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并及时调整和修改警务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北爱尔兰警察学院有专门的人才评价部门,以此来对学员的理论知识、警务技能及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评价的目的是进一步发现学员的内在潜力并指导、鼓励学员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3]。
五、新型警务智库时代我国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通过对国外警察院校改革发展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大力支持警察院校的警务人才培养,众多有益的经验做法值得我国来学习和借鉴,我国公安院校应围绕新型警务智库时代,培养新型警务智库人才的目标努力改革发展。
(一)构建新型警务智库人才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智库建设以人才为本,新型警务智库在服务公安工作决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就明确了新时代公安院校智库人才培养的目标,即培养“公安政策精英”。这一目标定位要求新型警务智库人才不仅应具备适应公安决策工作的专业素质,还要有自身发展必备的品格和能力,上述因素即为核心素养。围绕“公安政策精英”这一培养目标,新型警务智库人才的核心素养具体可分为知识基础(警务知识、人文底蕴)、独立思考(科研精神、创新思维)和社会参与(社会传播力、国际影响力),如图1 所示。
(二)依托新型警务智库人才核心素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细化课程的培养目标,将核心素养落到课堂实处。公安院校的课程可分为通识教育、警务能力和实战训练等三类。为使得新型警务智库人才的核心素养能具体化到课程中,需深入剖析现有的课程目标,并依托核心素养进行优化,使三类课程在各有特点的基础上,全面涵盖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从而实现整体育人。第二,改革教学手段,推广基于问题(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由于新型警务智库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推广PBL 教学模式。教师可针对某专题预设有价值的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或调研等方法解决问题。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发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第三,开发模拟决策的情景类课程。新型警务智库人才本质是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策略,因此可在公安院校内开发情景模拟类课程,搜集实际案例,定期组织学生模拟测评,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教师可通过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和准备下一阶段课程内容。课程的内容应不局限于国内,而是放眼全世界,学习优秀案例。第四,“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强合作交流。新型警务智库人才要积极与社会互动,掌握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动态,因此可大力加强“校局合作”,选派在校生到实际的不同岗位轮岗见习,亲历实际问题和学习解决办法。增加与综合类大学及研究所的交流,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了解前沿公安科技。公安院校也可聘请一线警务智库专家作为学生的“第二导师”,定期组织交流,让学生真实感受智库人才的工作。第五,落实社会公益活动学分制。公安智库的决策要能为人民谋福利,这就需要智库人才有为社会奉献的情怀。公安院校可以落实社会公益活动学分制,促使学生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增长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
(三)围绕新型警务智库人才核心素养体系,打造创新育人团队。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最大的生产力,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作风硬的育人团队是公安院校培养新型警务智库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公安院校要坚持“内培”和“外引”相结合,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坚持推进本土教师研修政策和提升工程,形成一批能够引领公安学科建设发展的专家名师团队,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面向公安机关和警务实战部门定期遴选驻校教官,将公安政法部门中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办案专家聘为驻校教官,并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布局,充实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够为新型警务智库的蓬勃发展提供充足的力量。同时,还要夯实知识基础,不仅要具备过硬的警务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在人文通识教育方面要加大与地方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聘请其相关专业优秀的教授学者进行教学和培训,促进新型警务智库人才的全面发展。
(四)丰富新型警务智库人才核心素养体系,发展人才评价机制。
对新型警务智库人才的评价,应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和专业性。评价应采取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有面对实际问题的演练评测,也有对专业知识的试卷问答,着重检测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公安院校可以通过记录学生的评价记录,将历次评测结果汇总梳理,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加以改进。另一方面,公安院校通过对人才质量评价的整体把握,能够及时发现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核心素养和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