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评审数据平台构建及应用
2024-01-01高梦婷汤梓菲李建华
——高梦婷 汤梓菲 张 璐 陈 尧 李建华
2020年12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国卫医发〔2020〕26号),2022年在保持标准主体内容不变的基础上,更新发布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两版评审标准均分为前置要求、医疗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现场检查3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占比分60%[1-2],是三级医院评审的重点和难点[3-4]。从2020年版起,评审标准开始将三甲评审形式从主观定性为主转变为客观定量为主[4]。同时,标准要求现场检查时对第二部分数据的20%进行复核,复核时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评审专家的要求提供原始资料备查[1]。在此背景下,为方便医院评审数据指标抓取,保障关键数据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不可更改、便于追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依托医院临床和管理数据中心,构建了三级医院评审数据平台。
1 需求分析
三级医院评审数据平台主要解决2022年版三甲评审标准第二部分154条监测指标的抓取、展示、追溯与管理问题。该院成立数据管理组,对评审指标进行逐项解读,明确每项指标的数据源、数据定义、采集方式和采集路径。三级医院评审数据部分涉及到的部门有信息科、评审评价办公室、质控办、医务处、护理部、病案室、人事处、感控办、科教处、财务处、药学部等管理科室,以及麻醉科、急诊科、病理科、检验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肾病科、产科等临床科室,涉及到医院信息系统20余个。
经解读后,将三级医院评审指标的数据采集方式归为3类:目前医院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完成的,采取信息系统直接抓取方式;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的,采取信息系统配合人工统计方式;尚无信息系统或主观数据信息系统无法抓取的,采取手工统计方式。三级医院评审数据平台需综合上述三种方式获取的数据源,统一管理。
2 构建三级医院评审数据平台
2.1 平台设计
评审数据平台最底层是源数据系统,从各类医院业务应用中获取数据,主要分为医疗业务系统、管理业务系统和手工数据。在源数据系统基础上,进行数据抽取—转换—加载(ETL:Extract-Transform-Load),统一数据标准,形成MDR(Management Data Repository)管理数据中心。通过数据立方体(Cube)多维数据库、指标体系梳理、维度梳理、数据仓分层进行逻辑建模、业务建模,形成三级评审指标集,最终通过报表、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等形式应用于医院管理过程。系统架构见图1。
2.2 平台功能
2.2.1 基础配置 平台可配置ICD-10分类维护、人力、科研、床位、检验等基础信息维护,根据各省实施细则和医院实际情况配置基础信息。以肿瘤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评估率的ICD-10分类维护为例,2020年版评审标准要求重点关注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未明确指定ICD-10编码范围。平台默认配置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C34、C16、C22、C18、C19、C20”的患者。经院内专家组解读,由于医院为省内龙头医院,患者在下级医院首诊后来该院谋求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或恶性肿瘤后随诊治疗,收治上转患者较多,为规范此类患者的治疗前TNM分期管理,该院另将主要诊断ICD-10为“Z08”“Z51”,其他诊断1为“C34、C16、C22、C18、C19、C20”的患者纳入肿瘤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评估率的ICD-10分类中。诸如此类情况均可在基础配置中调整ICD-10编码范围,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按照评审标准要求,疾病ICD-10编码采用《疾病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 2.0》(国卫办医函〔2019〕371号),手术编码采用《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 2.0》(国卫办医函〔2019〕371 号),院内编码与上述编码不一致时,组织专家进行讨论。
2.2.2 数据标记 有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多且复杂,无法完全从信息系统中抓取。例如,神经专业癫痫与惊厥癫痫持续状态涉及20项指标,因存在院外检查或带药,病因学检查完成率、药物规范服用率、出院继续抗癫痫药物治疗率等指标从系统直接抓取不准确;有些信息保存在非结构化的病历文档中,信息手段无法抓取,例如,初始治疗标准方案应用率、病因明确率。在系统数据不支持的情况下,三级医院等级评审系统采用信息与人工相结合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取患者列表和相关信息,链接至电子病历查看患者详细信息。同时,将指标分子、分母列在标记项,主管医师查看患者详细信息后在标记项标注结果,最终将标记结果保存至三级医院评审数据平台。
2.2.3 指标填报 部分主观指标或定性指标采取直接网络填报结果的方式,例如,血液净化技术中治疗室消毒合格率、透析用水生物污染检验合格率以及检验专业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等指标。数据管理部门可选择按月填报或按年填报。
2.2.4 数据分析与应用 管理部门可查看分管指标的具体数值及分子、分母的患者明细,并可查看本评审周期内的数值变化趋势,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部分指标存在内部逻辑关联,系统支持设置指标内部关联规则,数据不符合逻辑时可弹框提示。
2.2.5 指标安全管理 平台提供数据指标安全管理体系,采用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支持按照责任部门分配指标管理权限。
3 应用成效
3.1 发挥大数据优势,提升统计工作效率
三级医院评审数据平台建立在全院临床和管理数据中心上,全院共用一套数据库,解决不同院区、不同系统数据同源问题。运用Cube技术,集合了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和便捷性为一体,可以进行大数据的多维分析、交互分析、钻取分析。以出院患者明细为例,平台也可实现4年数据秒级查询,使用传统的病案管理系统查询则需数分钟。平台也可实现不同维度的灵活钻取,为数据核查提供支撑材料。三级医院评审数据平台应用后,大幅度提高了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将统计人员从繁琐的数据整理、汇总工作中解脱出来,将精力集中于统一指标定义和数据分析应用。
3.2 靠数据说话,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级医院评审数据平台可作为管理部门进行质量安全管理的抓手。以医疗安全指标为例,在平台上线前,管理人员需从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不同系统收集数据,手工汇总、分析,再将质控结果发送至临床科室,整个流程需耗费一周。平台上线后,管理人员和临床科室均可一站式查看并分析指标结果,追溯医疗安全事件详情,并可对负性事件进行预警。提升质控管理时效的同时,实现了靠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管理过程更加精细、科学。
3.3 增加数据标记,减轻临床数据收集负担
神经、肾病和一部分限制类重点技术质控指标无法从信息系统中直接抓取数据,重点技术信息监管平台对每一例国家限制类技术均需手工输入病历相关信息,既往需要临床医务人员逐个查阅病历收集所需信息再录入监管平台,该方式耗费大量精力,存在信息输入不准确的问题。经过调研和需求分析,在平台中增加数据标记功能,采用系统与手工相结合方式,医务人员只需根据临床专业知识做出标记,数据提取、计算和展现均由系统完成,减轻了临床人员数据收集工作量。该院已开展的重点医疗技术共304项分子、分母指标,其中大部分指标在三级医院评审数据平台中完成数据的提取、标记或填报,有效减轻了评审准备过程中繁重的手工工作,信息化全自动的过程也使得评审数据更加准确可靠。
4 讨论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实施细则》指出,伴随着医疗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快速准确的获取相关数据是现代医院管理要求的必要条件[5]。从三级医院评审角度看,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存在指标不可及、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除了四年一次的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外,医院高效运营和管理、以患者为中心建立新型医患关系、医学研究与发展等各方面,都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为精细化的要求[6-7]。信息化是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关键[8],然而目前院内的业务系统无法满足上述管理决策的需求,因此强化信息化对医疗服务、医疗管理的支撑作用,形成一套科学的医院决策支持体系,成为现代医院管理重要的一环。三甲评审完成后,该院三级医院评审数据平台可继续作为医院决策支持体系的重要工具,将等级医院评审指标融入医院日常管理过程,避免下次评审前的“兵荒马乱”,也同时体现了评审评价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宗旨。
三级医院评审数据平台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独立性,基于医院管理和临床数据中心,从物理上与业务系统彻底分离,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将不再对医院业务流程产生负面影响;二是统一性,统一定义指标数据来源,解决不同系统数据打架、不同指标逻辑不符的问题;三是可扩展性,针对数据流向进行周期划分,针对不同周期拆分了不同功能,为后期因技术、业务等原因的升级奠定基础。另外,评审数据平台支持从系统生成各类质量管理指标,是电子病历评级四级至六级中信息利用角色医疗质量控制项目的重要评价内容。该院在等级医院评审期间同步准备五级电子病历评级,该平台对五级电子病历评级医疗质量控制的材料准备与现场迎评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院三级医院评审数据平台也存在一些不足,因医院数据中心尚未建设完善,少数系统未接入,该院采用将业务系统直接接入评审数据平台,或者从相关业务系统查询数据进行指标填报的方式。第二种方式无法在评审数据平台中追溯指标明细,后续建设中需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