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闯滩三十年 跑稳历史接力赛

2023-12-31彭宗卫

国资报告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三峡工程三峡长江

彭宗卫

翻开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与三峡工程》一书,如同打开风雨曲折的百年历史,让人回忆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开发和保护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一个兼具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巨大工程;是经过百年设想、半世纪反复论证、17年建设建成的重大工程,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兴建的唯一一个重大建设项目;是中外广泛合作、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和部门协调配合、全国各族人民群策群力的标志性工程。

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1993年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三峡集团前身)正式成立。2009年三峡工程主体工程竣工。2020年“长江三峡枢纽工程”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同年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时指出: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历经30年发展,三峡集团向新时代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与我国改革开放同频共振的30年里,三峡集团圆满完成三峡工程建设和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任务,推动长江治理实现由“人力治江”到“工程治江”,再到“洪水资源利用”的历史性转变,带领中国水电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三峡集团正全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如何看待三峡工程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三峡集团30年发展积累了哪些经验?值此三峡集团成立3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回望三峡百年奋斗路,以史为鉴,奔向未来。

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三峡集团成功的底色。30年来,三峡集团心怀“国之大者”,矢志不渝当好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奠定“世界水电看中国、中国水电看三峡”的引领地位。

陆佑楣,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水利水电专家,曾参加过刘家峡、安康、龙羊峡等大型水电站建设,组织三峡工程全面论证工作。1993年,三峡工程即将正式开工,时年59岁的陆佑楣被任命为三峡总公司第一任总经理,全面负责三峡枢纽工程建设管理。作为三峡工程总指挥,陆佑楣郑重发出“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倡议,引发强烈共鸣。

此后近30年间,以钱正英、张光斗、潘家铮、郑守仁、王家柱、张超然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仁人志士,怀揣“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报国理想,会同全国水电精英,截断滚滚长江,筑起巍巍高坝,圆满完成三峡工程建设各项任务,“高峡出平湖”变为现实,圆了中华民族百年梦想。

在回顾三峡工程历史时,陆佑楣常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三峡工程,没有改革开放就难以如期建成三峡工程。”由于三峡工程规模宏大、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涉及到资金、技术、机制等多方面问题,三峡工程自提出设想到决策,历经70余年。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三峡工程正式上马。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响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集结号。当时,我国社会正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三峡工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优势,确立了以“项目法人负责制”为核心的建设管理体制,通过竞争拓宽融资渠道,全方位开放吸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高于全球标准的“三峡标准”,树立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不断集成全球先进技术并进行再创新,三峡工程得以成功建成。“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陆佑楣说。

建设大三峡,进军金沙江。从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到2003年启动金沙江水电前期工作,从2009年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完工,到2022年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陆续投产发电,经过 30年接续奋斗,三峡工程和金沙江下游水电建设任务圆满完成,综合效益全面发挥,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面建成。目前全球排名前12的大水电站中,有5座水电站由三峡集团建设、管理和运营。

为我中华、志建三峡。三峡集团始终坚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实现了从“建设三峡、开发长江”到“管理三峡、保护长江”的历史转变。30年来,一代代三峡人传承红色基因,心怀“国之大者”,投身清洁能源开发事业,构建水风光并举、海陆并进的清洁能源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差异化发展的三峡之路。

截至目前,三峡集团拥有总装机达1.28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超9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居全球第一;资产总额达1.3万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在央企名列前茅,连续16年获得经营业绩考核A级。

绿色基调

绿色环保是三峡集团发展的基调。30年来,三峡集团统筹水电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新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陆佑楣长期致力于工程哲学研究,对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问题,他反复强调,三峡工程是一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态工程。他认为,宇宙不断运动,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在不断演变;生态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这才是整个生态运动的规律。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并适应自然规律。人类虽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可以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改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发展。对长江洪水和泥沙问题的认识也是如此。长江洪水灾害是大自然生态失衡的表现,在认识和掌握长江洪水的发生规律后,可以通过一定的工程修复措施,使濒临失衡的长江生态趋于相对平衡,为人类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建设三峡工程就是修复长江生态的工程措施之一。

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和保护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發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综合效益。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三峡工程拥有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可以保护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150万公顷土地和1500万人口安全,这是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2250万千瓦,多年平均设计发电量为882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类比,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耗275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250万吨、二氧化硫3.44万吨,大大减少了废水、废渣、浮尘等污染。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船舶单位马力拖带能力提升约3倍,平均能耗比原来减少三分之二,航运条件的改善进一步优化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

2022年底,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正式建成。长江干流6座梯级水库总防洪库容达到376亿立方米,占长江流域纳入联合调度水库总防洪库容的53%以上。6座梯级电站通过联合调度、协同运行,实现长江流域水力资源最大化利用,年均发电量达3000亿千瓦时,可有效缓解华中、华东地区及川、滇、粤等省份的用电紧张局面。6座水库联合统一调度,能够更好发挥洪水治理、畅通航运、绿色发电和抗旱补水等综合功能。而今,这条清洁能源走廊已经成为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绿色走廊,为长江经济带繁荣发展构筑起坚强屏障。

从三峡到金沙江,生态环保理念始终贯穿于三峡集团发展全过程。30年来,三峡集团高度重视工程生态价值,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路径。

长江珍稀鱼类保育和长江珍稀植物保护,是三峡集团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两张“绿色名片”。多年来,三峡集团构建以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为核心,以宜昌黄柏河基地、溪洛渡-向家坝和乌东德-白鹤滩鱼类增殖放流站为支撑的“1+3”长江珍稀鱼类研究保护格局,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累计放流中华鲟等长江珍稀特有鱼类2000万尾,促进四大家鱼产卵超380亿粒,促进自然种群恢复。三峡集团建成的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累计迁地保护珍稀植物1392种,约2.9万株。

2017年以来,根据国家战略发展定位,三峡集团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在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提出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的发展思路。

三峡集团举全集团之力推进共抓大保护,组建“五大平台”,实现业务布局沿江11省市全覆盖,累计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全面打响管网攻坚战,探索形成“城市智慧水管家”“光伏+污水治理”等新模式,城镇污水处理规模达每天428万立方米,管网长度超2万公里,完成从试点先行、拓展合作、全面铺开到高质量发展的迭代升级,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三峡集团牵头组织实施、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共抓大保护格局,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

蓝色基石

求实创新是三峡集团成功的关键。30年来,三峡集团锚定“要做就做世界一流”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不断引领中国水电、海上风电等领域产业升级,将大国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谈到三峡工程建设管理,陆佑楣多次表示,“求实创新是三峡工程成功的关键。”三峡工程建设面临诸多技术挑战,被称为世界级“难题库”。三峡建设者秉承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攻克了船闸高边坡开挖稳定、深水围堰防渗、大坝混凝土温控、大型钢闸门设计制造等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推动我国水电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求实创新在三峡工程的另一个体现就是體制创新。三峡集团成立之初,就决定摆脱对传统建设管理体制的依赖,主动选择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公共事业发展的项目管理思路,大胆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合同管理制、项目监理制等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这种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管理架构,为三峡工程高效率建设、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峡集团成立之初,就提出“建一流工程,建一流企业”的目标,始终坚定不移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始终站稳主赛道并适度超前布局新赛道,始终着眼抢占技术制高点、管理制高点。这“三个始终”后来成为三峡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推动企业实现“两翼齐飞”战略转型。

30年来,三峡集团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三峡集团管理团队一脉相承,坚持锲而不舍抓科学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引入工程管理“四制”、发行我国首支企业债券、长江电力改制上市到金沙江梯级电站资产证券化,促进中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资本市场等重点领域改革。

30年来,三峡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三峡集团推动中国水电单机容量实现从30万千瓦到70万千瓦跟跑,从70万千瓦到85万千瓦并跑,再到 100万千瓦领跑的历史飞跃,带动我国海上风机单机容量实现从5兆瓦到16兆瓦的跃升,促进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升级。近年来,三峡集团获批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怀柔国家实验室共建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成为开展深远海风电技术研究的唯一电力央企,取得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荣获“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三峡集团自主建设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省部级创新平台增长近3倍,科研人员增长近6倍,研发费用增长近2倍,年度授权专利增长近4倍,未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底气更足。

30年来,三峡集团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三峡集团制订并实施高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三峡标准”,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建设的三峡工程、白鹤滩水电站等一批大国重器成为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典范。

回顾三峡工程实践,陆佑楣在多篇文章中强调,“三峡工程从设想、论证、决策、建设到运行历时百年,这本身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我们对三峡工程的认识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展望三峡集团未来,陆佑楣在一次内部会上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一代的三峡人,才智和成就都会超出老一辈,这也是三峡集团未来的希望所在。”

猜你喜欢

三峡工程三峡长江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
科技支撑摇高峡出平湖
——三峡工程
长江之头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春到三峡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安置研究
三峡工程景观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