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润舞“链”:让中药潮起来

2023-12-31粟灵

国资报告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东阿华润阿胶

粟灵

8月20日,在昆藥集团昆中药体验馆里,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将刚刚揉成的山楂泥条放入木制模具,前后搓动,少顷便从模具中滚出十余枚棕红色的山楂丸来。在生产“数字化”、工厂管理“智能化”的当下,这种传统制药方式以非遗体验馆活动项目的形式保存。山楂丸则被分发给陪同前来昆药集团调研的工作人员。这家肇始于1381 年的中药老字号去年底正式加入华润大家庭。

1381年,明军南下云南,军医朱双美在昆明创办昆药集团前身之一的“朱氏双美号”。彼时,国际医药界风起云涌:欧洲刚从黑死病的噩梦走出,药师出身的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开始崭露头角,由该家族推动的文艺复兴加速了古典西方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蝶变;印度传统医学因外敌入侵而陷入低谷,但低谷中的薪火相传为19世纪后瑜伽风靡全球暗中积蓄力量;阿拉伯医学则因蒙古帝国的助推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既启迪了西方医学,也丰富了中华药典。

六百年风云变幻,如何传承创新发展中国传统医药,成为回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之问的重点章节。

“中医药是一个全产业链,第一、二、三产业全覆盖,这是其他行业不具备的。中医药下一步发展要高质量发展,不在于扩大规模,而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品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科技赋能。”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

按照中央部署,中央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华润旗下江中药业时还曾特别嘱托,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华润集团把中药产业发展作为央企承接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积极承担中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国家任务,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中药产业链,充分彰显央企担当。”华润集团副总经理兼华润医药集团董事会主席韩跃伟介绍,该公司突出“标准化药材”和“智能化制造”两大核心,制定中药产业链建设十大工程方案,以科技引领与产业共建带动中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同时,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以文化传播助力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的影响力。

标准化药材:引领中药农业升级发展

“实际上我是个种地的,种水稻、种玉米、种马铃薯种了几十年,后来机缘巧合种了中药材。”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黝黑的脸上泛出腼腆笑容。在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华润集团主办的“中药产业链沙龙”上,这位林下三七种植专家回忆起他的入行经历。中药材与大田作物存在巨大差异,过去大肥大水的栽培经验失灵了,中药材有属于自己的种植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曾经提出,中药材有一种独特的“抗逆性”生长特性,它们生长在恶劣环境中,需要分泌很多次生代谢产物来维持生长,这些次生代谢产物恰恰就是中药材的药效物质,因此大肥大水的优越条件反而长不出好药来。

“药材从野生到家种是一场革命。如何仿照野生环境进行培育种植,这充满了科技问题。”张伯礼说。

三位院士的意见不谋而合。于是,业界提出了“让中药材回家”的口号。“第一层意思,从森林里来的回到森林里去,从石头上来的回到石头上去,总之就是回到它原本的‘抗逆环境中去。第二层意思,道地药材要回到特定产区去,比如三七就要回到云南文山去。”朱有勇解释。

在中药产业链最上游的第一产业,朱有勇遇见了华润集团。2016年,华润三九全资收购昆明圣火药业,正式进入三七产业。2022年底华润三九完成与昆药集团的并购重组,成为全球体量最大、剂型最全的三七企业。华润三九联合云南农业大学,在朱有勇带领下建立林下三七示范基地,开展林下仿生栽培技术研究及商业化种植推广,推动解决三七种植的连作障碍、耕地占用等问题,同时使三七的有效成分皂苷高于普通种植三七的40%。

不过,回到云南文山森林中的三七饱受气候潮湿、病虫害多的困扰,出现根腐病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陈士林认为:“高品质药材有赖于优良品种的选育。”他带领团队首次建立优质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平台,突破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关键技术,研究培育出多个中药材新品种。其中最让他引以为傲的便是首个三七抗性新品种,其根腐病发病率下降62.9%,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

陈士林和朱有勇在研学界的突破与互动需要产业界的支持推广。“如果华润真的投,我相信三七一定能做成上千亿的产业。”朱有勇说。

华润医药集团首席执行官白晓松回应:“2022年华润集团在中医药板块的科研投入超过10亿元。”另一组数据可供对比。华润集团2022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华润医药集团2022年财报披露的信息显示,当年华润集团技术开发总投入为64.1亿元,华润医药集团研发经费为21.8亿元。中医药板块成为这家有“中国GE”之称的多元化大型央企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之一。

面对“标准化药材”课题,华润围绕“保护好”做文章。“保护好”的根本在于打造一批优质、稳定、可控、安全、有效的中药材品种。

“中药材是中药发展的源头和基石。华润三九1998年就提出‘将第一车间建立在田园上的理念,通过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开展质量溯源体系建设、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定等工作,带动引领中药农业的升级发展。”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华伟说。

他介绍,该公司开展种子种苗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野生转家种道地示范基地、趁鲜加工基地“四个基地”建设,在广东、四川、云南、安徽、湖北等地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 雅安主基地”“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等2个国家级种子种苗基地和200多个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超30万亩,药材年产量超1.5万吨。同时,建立了全生命周期中药溯源系统,实现从中药种子到成品加工全过程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此外,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开展中药材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产学研通力合作让“标准化药材”成为可能。当产业链流动到中游制药环节,科技又将如何赋能第二产业?

智能化制造:推進中药制药业现代化

三七离开朱有勇的林下基地,来到郝小江位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实验室。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试图从天然药物中寻找中西方药学体系的衔接点和平衡点。

中游制药环节需从“发掘好”和“发展好”两个方面下功夫。“发掘好”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掘中医药的资源及临床价值。

郝小江以其工作多年的云南为例,道出了他对“发掘好”的理解。“云南有三个优势。第一是植物多样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云南中药资源8875种,我们系统研究的药用植物约1000种,只挖掘了其中冰山一角;第二是生态多样性,这跟道地药材挖掘有直接关联;第三是民族文化多样性,云南有世居少数民族25个,不同民族可能用同一种植物来治疗不同疾病,也可能用不同植物来治疗同一种疾病,民族药的挖掘对我们的研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昆明植物研究所曾对白药进行开放研究,形成了有关生物皂苷的5个研究方向。其中跟昆药集团合作研究三七皂苷,进而研发出主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血塞通。

与郝小江团队的合作,是华润“发掘好”中药的一个缩影。

邱华伟介绍,资源发掘方面,华润系统梳理和研究全国30多个省份的中医药产业基础和发展规划,与云南、吉林等中医药资源强省开展战略合作。

临床价值发掘方面,国家将中医药的临床优势定位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华润一方面围绕中药优势领域向前端中药大健康产品延伸,向后端康复药品和保健食品的产品开发拓展;一方面聚焦中药创新药、经典名方、循证医学展开系列研究。中药创新药研究上,华润三九与深圳中医院等合作两个中药一类创新药的研究正在推进中;经典名方研究上,完成35首经典名方研究立项,2首已完成注册申报,华润江中、华润三九还联合江西中医药大学顺利完成“中药经典名方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组建。

“发展好”的关键则在于实现中药制造端的现代化。

张伯礼表示:“中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用不稳定的药材生产出稳定的药,一定靠科技。这个科技除了靠药材和研发的配伍组合、配方比例,更要靠生产工艺优化。”

邱华伟将华润的中药智能制造归纳为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新能源四个方面。

新技术方面,推进PAT、AI视觉检测、预防性维护、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华润三九在生产车间借助智能传感器、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关键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以及预测性维护,提升设备运行综合效率;给工厂搭建三维可视、集成联通的数字孪生场景,实现中药核心业务场景的三维可视化、集成联通、虚拟调试、规划仿真、虚拟培训及沉浸式体验。

新装备方面,开发绿色制造、高效节能、智能化的中药制药装备。华润三九结合产品生产制造各环节,联合设备生产商打造样品前处理自动化、农药残留前处理自动化、称量自动化、高温检测自动化等4个自动化设备及1套中控系统,最终实现检验过程自动化、检验流程智能化,降低检验差错,提升质控效率。

新模式方面,结合自身中药大品种大批量、规模化的特点,聚焦提质降本增效,构建连续化生产模式,保证大品种生产过程量质传递可控、生产过程连续化,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针对小批量、多品规的中药品种,聚焦客户满意度,开展柔性生产模式研究,部署敏捷切换的模具、快速转产的装备,构建柔性、快速反应的生产能力。针对中药生产环节多、流程长、过程中变量关系复杂的特点,构建从药材产地到终端消费者的全生命周期中药溯源系统,实现从中药种子到成品加工全过程的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

新能源方面,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安装能源管理物联设备,建设能源管理系统(PMS),通过节能改造、部署光伏、购入绿电、开发“碳资产管理平台”等一系列举措,将三九工业园打造成“近零碳”绿色工厂。

邱华伟透露,华润三九完成转型改造的工厂,人均产值提升35%以上。

在华润旗下另一家中药子公司东阿阿胶,透过落地玻璃窗俯瞰,车间里整齐地矗立着3列共12台球形的蒸球化皮机,其中左边一列4台正在缓慢滚动。1977年研制成功的首台蒸球化皮机使得沿袭千年的熬皮大铁锅退出历史舞台,阿胶行业从此进入机械化生产时代。

如今,东阿阿胶的生产线又开启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蒸球化皮机、提沫机、列管式浓缩蒸发器等,采用MVR蒸发浓缩新技术,替代传统三效蒸发器,采用国内先进的微机自控化皮系统,对全过程842个工艺点进行自动化精确控制,首创微波干燥、紫外线杀菌、远红外烘干等技术,自主研发全自动切胶机、自动擦胶机等关键设备,引进全自动机械手等智能化设备及IES-生产监控数字化技术,实现全过程数据可追溯。打造上瓶—洗瓶—烘干—灌装—灭菌—灯检—贴签—装盒—吸塑—装箱等工序的国内首条中药口服液全线智能化生产线——复方阿胶浆智慧化生产线,实现全过程电脑操控。

“智能化制造”和“标准化药材”赋予了中药新时代的躯体,而文化传承与创新才能真正点化中药新时代的灵魂。

时尚化传承:打造中国工业旅游新标杆

东阿阿胶体验工厂入口处摆放着一块巨大的展板。“院士专家合作团队”巨幅标题之下,张伯礼、樊代明、黄璐琦、吴常信、李德发、石碧等18位院士专家风采卓然。展板上不仅张贴着他们的照片和个人简介,还列出了他们与东阿阿胶的具体合作成果。在来访的百万级游客面前,东阿阿胶表达着一家中药企业对科技工作者最高的敬意。

东阿阿胶体验工厂是阿胶世界的核心区域。阿胶世界则是东阿阿胶着力打造的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4A级景区。阿胶世界的落地,将中药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至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肩负着将中药“传承好”的历史使命。“传承好”的重点在于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

“把中医药事业传承好、发展好是中医药人的使命与责任。”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程杰说。自一年前掌舵东阿阿胶以来,他先后提出了“为品质立信、为团队立志、为行业立范、为生民立命、为民族立魂”的五立宣言,和“一次东阿行,一世阿胶情”的旅游宣传语。

阿胶世界位于山东省东阿县阿胶街78号,景区以近三千年的阿胶文化为载体,以中医药文化为依托,以工厂为舞台、产品为道具、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突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阿胶世界主要包括东阿阿胶体验工厂、中国阿胶博物馆、东阿阿胶城、东阿药王山、国际良种驴繁育中心和中国毛驴博物馆等。其中国际良种驴繁育中心和中国毛驴博物馆重在科普阿胶产业链上游的农牧业情况;东阿阿胶体验工厂直观展现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桃花姬阿胶糕等产品的智能化生产线,并配有阿胶4D体验馆、飞行影院等老少咸宜的浸入式体验项目;东阿阿胶博物馆以专题性博物馆的形式讲述阿胶发展史;东阿阿胶城复古民国古巷,演绎阿胶故事的《大宅门1912》即在此取景拍摄。

打造阿胶世界的灵感,来源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所传播的工业旅游概念。德国馆中,有用灯光、色彩和声响打造的“人文花园”、展示德国设计产品的“发明档案馆”和“创新工厂”、展示各种德国发明的新型材料的“材料之园”。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公司则希望探索出工业旅游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路,东阿阿胶便是其中典型之一。

工业旅游的概念在整个华润中医药板块蔓延开来。华润江中在江西南昌建设的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有“中国最美工厂”之称。这个占地2800余亩的“药谷”,建筑用地仅为20%,剩下的80%仍保留原生态森林与湿地,厂区内野生动植物超过200种,处处彰显着对“天人合一,自然如是”创新生態理念的遵循。绿色智能生产车间里,一条条全自动化的生产线高速运转,中药原料和产品在罐体和管道中完成指定“旅程”,车间工业废水经过处理成为生态景观用水。

昆药集团则设立了一座昆中药博物馆和一座昆中药体验馆。昆中药博物馆重点突出该公司作为全球最古老制药企业的文化底蕴和“南药文化活化石”的多元色彩。昆中药体验馆可以体验山楂丸制作、药草香囊制作、碾药等已被机械化取代的传统制药程序。

工业旅游只是华润开展中药品牌建设的方向之一。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还融入到符合年轻群体需求的产品研发中。去年以来,东阿阿胶探索“阿胶+”“+阿胶”等新领域,研制出阿胶粉、阿胶奶茶、阿胶酸奶杯等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新品,满足当下大众“随时养生”的消费需求和增值性服务。其中2023年新春伊始东阿阿胶联名“奈雪的茶”跨界推出“阿胶奶茶”,一经上市便迅速引爆奶茶市场,与茅台咖啡、海天酱油冰淇淋等一道掀起老字号跨界的国潮风。

华润“舞”链,中药潮起,新的故事已经开篇。

猜你喜欢

东阿华润阿胶
欢迎来到2060年!
欢迎来到2060年!
Tea'stone华润万象天地店
阿胶的小脾气
华润湖北医药有限公司企业介绍
在东阿阿㬵的世界里寻找DNA的足迹
秦玉峰:这一生都献给东阿阿胶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华润中信入股:社会办医转向“航母”
东阿阿胶直销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