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本杂志 四次停刊

2023-12-31编辑刘东张莉华

摄影之友 2023年12期
关键词:摄影杂志内容

编辑:刘东 文:张莉华

四次停刊,见证了其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尽管经历了风雨,但它始终坚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读者呈现影像艺术的魅力。每一次停刊都是一次重生,它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在困境中不断自我革新,为影像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专栏作者

张莉华

摄影媒体人

具有 25 年从业经验,曾任《摄影之友》总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新媒体视觉联盟秘书长。2002 年,编著出版《第三只眼——中国当代摄影师访谈》,曾担任露西基金会IPA国际摄影奖、2020 年度 SONY 世界摄影大赛等摄影比赛评委。

当你怀念一本杂志时,到底在怀念什么?于我而言,是时间,是人,是那些时间中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碰撞。

之前有一种说法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一本杂志的生命周期里,来来往往那么多人,你顾念得过来吗?我曾遇到过这样的询问,现在依然有人疑惑。这些问号背后带着一连串的猜测——矫情、虚饰、不成熟、女人、情绪化……那些统统不符合职场规范的评判都会向我涌来。诚实地说,我尝试过要适配标准。但我的切身体验告诉我,每位成员之间的信任合作是最为难得的团队特质,也是给予我支持,伴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沟坎坎的力量。没有那些人,我不可能四次面对停刊,四次重整旗鼓。

每一期都可能是最后一期

2007 年 12 月,因公司调整,《影像视觉》杂志从上海搬到北京运营,在北京重新组建编辑团队。我以执行主编的身份代管这本杂志。因为这是一本侧重于拍摄时间,以技术器材为主的杂志。它不符合我为自己预定的方向,也非我的擅长,于是与公司达成一致,待找到主编人选,我便退出。谁知道,这个“暂时性”犹如一种玄学,成为一个命运标签,伴随我与这本杂志走过了十余年。

2008 年,在接管杂志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便收到了停刊预警。一直是代管身份的我完全不服。短短的半年时间,我已经非常喜欢这本杂志了。与国内已有的老牌摄影杂志相比,它显得年轻有活力,且颇具创造力与独特力,假以时日,绝对是搅动摄影杂志圈现有格局的一条鲇鱼。

从创办之初,杂志就与英国的Digital Camera 签订了内容版权合作。在当时,Digital Camera 是欧美最有影响力的影像数码杂志,隶属于英国的Future Publishing 出版集团。而 Future Publishing 是一家成立于 1985 年的英国媒体公司,2007 年合作之际,它是英国的第六大媒体公司,出版超过 150 种杂志,以男性生活方式为主,范围涵盖电子游戏、科技、汽车、脚踏车、电影和摄影。在当年如火如荼的杂志生态中,这是非常诱人的亮点。因为这个合作,《影像视觉》在内部被昵称为 DC。

《影像视觉》往期封面

《影像视觉》部分增刊

面世一年多时间,DC 已经以精美的图片,step by step 的细致讲解,丰富有趣的创意在摄影爱好者中赢得口碑,甚至有不少国内的商业摄影师告诉我们,从中学到的一两招帮他们赢得客单。读者的黏合度与忠诚度非常高。

但还是得停!摄影这块蛋糕虽在扩大,依然呈现出狼多肉少的局面,其他摄影杂志都拥有二三十年以上的历史,基础深厚稳定,DC 若想存活,必须杀进决赛圈,跻身前三之列。与此同时,厂商在给一本新刊稳定投放之前,需要观望考察时长为三年左右。特别是本集团内还有一本排名第一的竞刊老大哥——《摄影之友》,DC的两难困境有目共睹。

历时小半年,我与广告总监一起走访厂商,调研市场,没寻得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也没找到不同凡响的路径。在研学英国杂志编辑思路时,我发现他们将月刊内容以不同主题再次整合编辑出版了很多增刊,打开了内容挣钱的多种可能。这成了我唯一的抓手——这本杂志的优势既然在内容,那就尽可能多方位多渠道地展示其价值,在最大范围内触及目标受众。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与老板沟通后,他现场没给任何答案。两天之后,他说继续做,但只是做着看,随时都可能停。我不知该喜还是该悲。在半年的时间内编辑团队已经走得只剩两个编辑一个美编,而市场团队还没开始组建。要继续往下做就得招人,可“随时停”犹如一把剑高悬头顶,怎么招?不招?要继续往下走,人手显然不够。

团队中其他成员稳定而投入的工作状态,给我吃了定心丸,如果每一期都可能是最后一期,那我们就一起努力做好每一期。就这样,DC 从摇摇晃晃开始平稳行走。团队成员也开始进进出出,但我心里知道,人虽各奔东西,那份支持却并未离开。

从此时开始,DC 便每年出 14 期杂志,除正常的 12 期月刊外,上下半年各出一本增刊。一本以 PS 为主题,另一本以拍摄技术及器材的实践应用指导为主题。果不其然,这些主题增刊快速成为杂志的品牌产品,尤其是 PS 增刊,由于弥补了国内摄影内容市场的空白,每本出版当月基本就销售一空,居然形成小小的饥饿效应。后续更受到出版机构的青睐,与人民邮电出版社签订了战略合作。

太多值得学习的事物

曾经有一个阶段,我认为做出与众不同的内容才是值得夸赞的内容。经过在《影像视觉》工作的这段时间,我的想法改变了,并且意识到这是一种傲慢、天真、妄自尊大的想法,也是自己不努力做事的一个借口。

参与《影像视觉》的编辑工作,也是与英国编辑的学习借鉴的过程。他们的内容让我看到,内容制作者沉下心来,从摄影资源库中不断汲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更换各种角度与思路,在精细、扎实上下功夫,最终用自己的方式制作出他们需要的内容。在他们眼里,读者愿意跟着他们一起玩,并且能从他们的内容中实实在在地受益是基准。他们不讲大道理,不说漂亮话,靠的就是真材实料,诚不欺我。曾有人这样描述:看《影像视觉》的稿件,一二三一步步跟下来,没有一步是踩空的。在这之前,他们的感受是一二三,然后无论如何都走不到四了。

《影像视觉》的版式规划更是让我惊艳。是的,那不仅仅停留在设计,更是规划,这些规划的实现只有编辑与设计的通力合作才能达成。每个栏目的内容在视觉呈现上也是板块化的,每个板块放什么,做什么,清晰明了。从编辑、设计到作者,每个环节都知道自己需要提供哪方面的内容,以及图片与文字的标准是什么。这样既减少了日常运作的沟通成本,又确保了杂志品相的统一性。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曾经也有杂志试图模仿最终放弃。编辑团队将学到的这种态度与方法应用到后续的微博、微信及视频内容、课程活动中,避免居高临下,不浮夸,无矫饰,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内,只说一点,讲解清晰明了方为真功夫。

杂志社的每个人都是从热爱出发,非常务实地去操作自己负责的内容。英刊过来的内容,编辑们都会自己尝试一遍,然后再依据自己的实践,做本土化的调适。累积而出的,也是一种令人喜悦的精彩。每每观看他们产出的内容依然能感受到那份以平等之心与每位读者交流探讨的态度。

即便如此,《影像视觉》依然无法逃脱“暂时性”的宿命,每隔一两年,就面临一次“停刊”通告。逢年过节就是我的年关,真的是年年难过年年过。其中细节在此不再赘述,只记得在面临第四次停刊时,我已可以从容应对,向财务调数据,与发行捋细节,大概一两天的时间,我就做到了心中有数,那份确定与自信至今清晰,完成了我个人心智与能力的成熟,让我欣慰的是,在我离开的时候,它依然在。每一期杂志,每一次活动,每一种拓展都带着真情实感,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带着热爱认真做事的人。

猜你喜欢

摄影杂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主要内容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杂志收纳碗
摄影42℃展版